科技创新工作重点(共4篇)
时间:2022-03-13 10:07:01
导语:科技创新工作重点(共4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工作目标
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以上;培育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申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家;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800件;新认定20家民营科技企业,完成20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二、工作重点
1.建设科技园区,在创新载体建设上有新突破。依托现代中药产业园、亳芜现代产业园、蒙城汽车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大力实施科技园区提升工程。着力将亳芜现代产业园打造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动市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做好市科技创新园建设管理工作,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争取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入孵企业达到40家。培育现代农业科技园区4个,不断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2.突出创新主体,在推动转型升级上有新成效。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进程,加强培训指导,加大《市进一步激励科技创新的奖励办法(试行)》和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夯实创新基础;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努力创新创造;帮助企业争取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科技攻关;组织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解决技术难题。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科技创新活动,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力争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2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4家、民营科技企业20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0个,完成20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以上。
3.加强产学研合作,在促进协同创新上有新作为。继续推动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着力做好济人、安欣、亚珠院士工作站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指导工作,为高端创新团队扎根企业、融入市场、攻坚克难、创新创造提供优质服务,争取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同时,推动古井集团和浩翔农牧院士工作站挂牌筹备工作。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筹建现代中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白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牵手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建立市校全面合作关系。加大技术转移市场建设力度,争取再建设2-3家大学或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充分发挥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协同创新上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科技路路通”分中心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定期举办技术难题诊断、科技项目推介和科技成果转化交流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4.抓好专利工作,在创新能力建设上有新提升。继续推进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试点、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消零”工程和核心专利产业化项目实施工作。组织专利机构深入企业开展服务,指导企业围绕生产经营技术难题开展发明、创造、创新活动,提高专利申报质量,增强专利支撑经济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市现代中药产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作用,加强专利联络员培训,切实提高知识产权人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专利行政执法,落实专利资助政策,确保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800件,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消零企业数达到50家。积极探索专利金融结合路径,进一步拓展专利权质押融资渠道,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在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5.加速成果转化,在农业科技示范上有新进展。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壮大县域经济为宗旨,培育、壮大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增强龙头企业科技实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围绕美好乡村建设,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组织申创国家、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建4家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进一步发挥示范园区和专家大院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积极推进返乡农民工星火培训计划。加强农业科技信息化示范建设,帮助蒙城县申报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和信息化示范县项目。
6.聚焦新兴产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新业绩。进一步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及推进工作,着力实施“223”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分解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考核标准,严格落实责任,科学设立考核指标体系。大力引进和培育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标杆的骨干企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立足两大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谋划项目,锁定目标、精准招商。组团参加赛迪顾问公司今年2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世界IT年会”。筹备迎接5月份赛迪公司组织“中关村青年企业家联盟”率团来亳考察活动。
7.探索管理方式,在科技体制改革上有新举措。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科技体制改革方向,积极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建立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依托科创中心,着力打造我市新兴产业孕育发展的“孵化器”、“加速器”;依托院士工作站,着力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技术攻关;依托技术转移中心,着力培育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交易市场,推动发明创造和专利技术成果按市场规则加速转化;依托各类园区,着力引进高端技术、研发团队和创新创业实体,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集中度,争创国家、省级科技示范园区。同时,按照省科技厅要求,重点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调整科技投入方向,集中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搭建公共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创新激励机制,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领域。
第二篇
(一)工作思路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科技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立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紧扣“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上工业数比重、研究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三项指标,进一步推进“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三体建设,继续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创新园区”三大载体,助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建设“和谐、幸福、美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以上;培育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申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家;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800件;新认定20家民营科技企业,完成20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三)工作措施
1.建设科技园区,在创新载体建设上有新突破。依托现代中药产业园、亳芜现代产业园、蒙城汽车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大力实施科技园区提升工程。着力将亳芜现代产业园打造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动市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做好市科技创新园建设管理工作,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争取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入孵企业达到40家。培育现代农业科技园区4个,不断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2.突出创新主体,在推动转型升级上有新成效。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进程,加强培训指导,加大《市进一步激励科技创新的奖励办法(试行)》和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夯实创新基础;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努力创新创造;帮助企业争取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科技攻关;组织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解决技术难题。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科技创新活动,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力争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2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4家、民营科技企业20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0个,完成20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以上。
3.加强产学研合作,在促进协同创新上有新作为。继续推动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着力做好济人、安欣、亚珠院士工作站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指导工作,为高端创新团队扎根企业、融入市场、攻坚克难、创新创造提供优质服务,争取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同时,推动古井集团和浩翔农牧院士工作站挂牌筹备工作。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筹建现代中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白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牵手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建立市校全面合作关系。加大技术转移市场建设力度,争取再建设2-3家大学或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充分发挥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协同创新上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科技路路通”分中心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定期举办技术难题诊断、科技项目推介和科技成果转化交流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4.抓好专利工作,在创新能力建设上有新提升。继续推进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试点、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消零”工程和核心专利产业化项目实施工作。组织专利机构深入企业开展服务,指导企业围绕生产经营技术难题开展发明、创造、创新活动,提高专利申报质量,增强专利支撑经济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市现代中药产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作用,加强专利联络员培训,切实提高知识产权人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专利行政执法,落实专利资助政策,确保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800件,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消零企业数达到50家。积极探索专利金融结合路径,进一步拓展专利权质押融资渠道,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在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5.加速成果转化,在农业科技示范上有新进展。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壮大县域经济为宗旨,培育、壮大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增强龙头企业科技实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围绕美好乡村建设,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组织申创国家、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新建4家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进一步发挥示范园区和专家大院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积极推进返乡农民工星火培训计划。加强农业科技信息化示范建设,帮助蒙城县申报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和信息化示范县项目。
6.聚焦新兴产业,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新业绩。进一步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及推进工作,着力实施“223”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分解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考核标准,严格落实责任,科学设立考核指标体系。大力引进和培育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标杆的骨干企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立足两大产业发展需求积极谋划项目,锁定目标、精准招商。组团参加赛迪顾问公司今年2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世界IT年会”。筹备迎接5月份赛迪公司组织“中关村青年企业家联盟”率团来亳考察活动。
7.探索管理方式,在科技体制改革上有新举措。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科技体制改革方向,积极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建立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依托科创中心,着力打造我市新兴产业孕育发展的“孵化器”、“加速器”;依托院士工作站,着力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技术攻关;依托技术转移中心,着力培育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交易市场,推动发明创造和专利技术成果按市场规则加速转化;依托各类园区,着力引进高端技术、研发团队和创新创业实体,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集中度,争创国家、省级科技示范园区。同时,按照省科技厅要求,重点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调整科技投入方向,集中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搭建公共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创新激励机制,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领域。
第三篇
一、目标任务
局机关各业务科室、下属事业单位都要实行政务公开,是政务公开的主体。重点是具有行政执法、审批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部门。只要是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宜于公开的政务都要公开,内容上要突出对人权、事权、财权的公开和监督,要突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普遍关心、迫切需要了解的事项。
(一)对社会和群众公开的内容
1、科技管理活动的事项。主要包括:科技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过程及完成情况;财政预决算及执行情况;向社会承诺为群众办实事的进展情况等。
2、社会服务公开的事项。主要包括:办事职责,包括部门职责、内设机构职责、部门领导分工和办事人员职责;办事依据,即所遵循的法律、法规、政策、决议、决定、指标和需要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等;办事条件,即办事对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必备的文字资料;办事程序,即办事的过程、顺序等;办事纪律,即在办事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纪律规定和违章、违纪处罚办法等;办事时限,即办理某一事项所需的最长时间承诺;办事结果,即办理某一事项的最后结果,应达到的标准和对违章、违规行为的处置结果;监督投诉,包括监督机构、监督制度、监督渠道等。
(二)定向公开的内容。上级政府或上级政府部门下拨的各种专项经费及分配使用情况;政府批准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有关情况;工程项目招投标情况;政府采购情况。
(三)对机关内部公开的内容。机关内部财务收支情况、干部人事管理有关情况和机关干部职工福利待遇及其他应当公开的重要事项。
二、公开的形式和途径
根据不同政务的内容、性质、要求、对象等,采取多种形式和层次予以公开。
(一)需要向全社会公开的。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以及局域网、政务公开栏、办事指南、开展宣传活动等形式,向全社会公开。
(二)需要向部分单位和个人或本部门、本系统公开的。通过召开会议、内部通报、信息简报、下发文件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三、年度工作计划
2014年我局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政务公开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大局,着力提升科技部门形象,持之以恒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化优质服务,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打造“五型机关”。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政务公开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一季度召开一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落实工作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二)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有部署、实施有检查、年终有考核、违规违纪有责任追究的工作机制。
(三)加大宣传力度。围绕政务公开工作,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和广大群众宣传政务公开工作部署、取得的成效,营造政务公开的良好氛围。
(四)完善政务公开的载体建设,拓宽政务公开的宣传渠道。除了在网络上公开科技法律法规、政策、行政审批事项外,还要想方设法做好时事政务的公开工作,大力宣传我局的科技管理工作,营造政务公开和科技进步的良好氛围。
(五)根据行政效能监督的要求,完成办事承诺的重新核定,并及时更新政务公开公告栏的内容。
第四篇
一、项目概述
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发展战略、国家和省《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以及《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了推动产业集群的加快形成,通过“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发展,扩大市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规模,提高创新能力,培育战略产业,加快形成市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亳实际,制定《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
二、现代中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概况及发展意义
是神医华佗的故乡,有中药资源171科、410种,经常种植的中药材有230多个品种,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0%,达60多万多亩。截止到2006年5月,全市共有7家制药企业(其中6家通过GMP认证),28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有26家通过GMP认证,占全国的44%),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4467人,中药饮片生产熟练工人3422人,中药材种植熟练药农10万余人。
已建立有全省首家中药工程研究中心、全省中药材检测中心。通过GMP认证的中药制药企业7家,其中:中药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7个;列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项;重点新产品2项;有一个新药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四个新药获国家三、四类新药证书;承担了国家科技部38个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研究品种。已经形成了从中药材种苗研发、种植、中药饮片炮制、中成药制造到中药贸易、中药教育、中药文化研究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主要企业有:世纪国药有限公司,古井集团九方制药有限公司,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华佗国药厂,沪谯中药饮片厂,北京同仁堂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等。为加快中药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中药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分别制订了《关于实施全民创业加快振兴的决定》、《关于加快全市中药产业化发展工作的决定》、《市鼓励外来投资暂行规定》、《市外来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和《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保护企业投资人合法权益的有关规定》,对现代中药还专门制订了一系列优先扶持政策。
三、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旨,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基地的科技水平和研发实力。坚持“以药立市,以药兴业、以药富民”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药现代农业,全面壮大中药工业,继续提升中药商业,培养中药大企业集团,打造亳药知名品牌,引导中药产业向宽领域、深层次、多行业、全方位拓展,推动药业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总体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
2、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
3、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4、坚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5、坚持医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规范化种植面积30万亩,全市制药企业总数超过10家,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5个,中药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2-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税收超过1.4亿元,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户,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年技工贸总收入8亿元以上。建成5000平方米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等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成一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发展战略
以涡河两岸适宜中药材种植的区域为基础,以谯城区为中心,规划中药材生态种植带。中药工业体系利用现有基础,以提高中药工业的科技水平为重点,建立有利于现代中药工业发展的新机制,确立饮片生产的优势地位,建立提取物生产体系,壮大中成药生产能力,发展药械、药用包装材料的生产规模,培育中药龙头企业,提高中药工业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形成有特色的中药工业体系。树立创新意识、面向国内外市场,采用先进加工设备、工艺和技术,开发生产高质量、有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育国际品牌,走出一条“以品牌抢占市场,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求效益”的品牌之路。
四、产业基地建设重点
1、重点领域
(1)中药材种植
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示范推广”的总体要求,突出区域特色,抓好地道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发展“绿色中药材”生产。重视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采用现代育种技术优选优育中药材优良品种,实现优良种子、种苗的产业化,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及良种繁育产业化基地,同时大力推进GAP进程。
(2)中药工业
依托地域、资源、传统和政策优势,吸纳中药高技术人才,通过引进、嫁接、孵化、委托研发、自主研发等形式,进行中药现代化炮制技术、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中药提取技术的产业化研究。进行已有批号的中药品种的改造;重点发展市场容量大、临床功效与西医药比较具有一定优势、能进入国内外主流市场、能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品种;开发有知识产权的二类以上新药3-5个。成立中药高新技术研究机构,重点做中药炮制技术、中药提取生产技术、中成药新药研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3)中药贸易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对中药材交易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增添现代化的市场设施,创新交易模式,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树立新的市场观念,积极探讨新的贸易方式。逐步完善中药商贸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立网上信息咨询服务系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平台,提供量体裁衣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2、重点项目
(1)井泉企业集团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
以中药材资源为基础,与科研院所合作,在目前井泉企业集团谯东镇中药材高科技植物园的基础上提高和扩大药用植物园的档次、规模和功能,该项目占地规模300亩左右,总投入约500万元左右,常年种植的中药材品种达到800-1000个左右。
(2)沪谯中药饮片炮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
建设综合研发试验楼、专家公寓,购买中药饮片炮制中试生产线及设备、中药提取物中试生产线及设备,质检及研发仪器,从事中药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及质量标准研究。
(3)古井集团九方制药有限公司新药研发项目
投资改造现有胶囊生产线,生产国家中药二类新药葛酮通络胶囊;申报原料药材葛根的生产基地,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大销售市场建设投入,推广应用新产品。完成中药注册五类新药螺旋藻多糖胶囊(原中药注册二类)的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报批生产批件和新药证书。生产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改剂型或规格的产品。选取销售量排在前列的中药品种,进行普药类品种的仿制开发。
(4)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病毒清胶囊产业化项目
建设生产厂房2000平方米,完成配套设施建设,购置生产设备50台套。项目建成达产后,达到年产2亿粒病毒清胶囊的生产能力。
(5)千草药业饮片厂膜分离技术提取醒脑再造胶囊浸膏粉产业化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利用无机陶瓷膜微滤、中空纤维超滤膜精滤和纳滤膜脱水浓缩技术相结合,计划建设利用膜分离技术提取醒脑再造胶囊浸膏粉产业化项目。
(6)市亚强天然产物制品厂扩建辣椒碱生产线项目采用高科技生物萃取工艺技术对红辣椒进行深加工而生产的辣椒碱,具有消炎阵痛的生理活性,国外目前辣椒碱制成的上市品十分畅销,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7)华佗国药厂动力源保健食品项目
项目计划三年内建成,于2007年通过验收投产。生产规模预计建成后头三年1千-2千吨/年,以后逐步形成3000吨/年的生产能力。华佗国药厂技术中心现有硬件和软件设施已初具规模,技术力量雄厚。
(8)世纪国药公司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交易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由江苏省天地龙集团控股的世纪国药公司,依托我市中国中药材交易中心,提出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和服务平台项目。中国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平台是建立在Internet网上进行商务活动的虚拟网络空间和保障商务顺利运营的管理环境;是协调、整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有序、关联、高效流动的重要场所和枢纽。项目主要建设五大系统:综合接入系统、统一支付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安全认证系统
(CA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
五、保障措施
(一)中药产业基地的管理(创新)体系
(1)建立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
(2)建立技术指导和监督机制
(二)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政策扶持
(1)建立中药产业开发专项资金
(2)财政支持
(3)加快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
(三)构建有效的投融资体系
(四)加快人才培养,扩大交流合作
(五)充分发挥药业行业协会的作用
(六)注重对中药资源及知识产权的保护
- 上一篇:电力行政执法工作要点
- 下一篇:全市林业生产意见(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