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活动要点

时间:2022-12-22 09:21:25

导语:住房和城乡建设活动要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住房和城乡建设活动要点

2013年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城镇化工作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行业规范管理、工程质量安全和干部作风建设,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开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3年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任务概括为:“一九七一”,即:“一个目标、九项重点工程、七项重点工作和一个保障”。一个目标:就是确保各项工作在全省、全市处在先进位次,其中城镇化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要在全省保持领先位次。九项重点工程:即①文化艺术中心、②虞舜公园、③张面河与白沙河综合整治、④火车站南广场改造、⑤城隍庙片区改造、⑥化肥沟改造、⑦安顺片区路网工程、⑧火车站南广场路网工程、⑨南部路网工程。七项重点工作:即①城镇化工作、②保障性住房建设、③低碳生态城市建设、④房地产市场整顿与转型升级、⑤建筑市场整顿与农民工工资清欠、⑥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⑦房屋登记规范化管理。一个保障:就是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确保在能力提升、作风转变、依法行政和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实效。

一、突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实现城市功能价值提升的新突破

以加快中心城市转型为主线,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城市路网,完善城市水网,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突出抓好九大重点项目,全力打造一流精品工程。

一是文化艺术中心。重点做好工程建设、管理运营和项目移交等工作。提请市政府尽快确定管理运营方案,完成大剧院和音乐厅托管工作;图书馆尽快协调交付使用;大剧院、音乐厅6月底前完成舞台机械与灯光音响安装调试和室内装修收尾;景观绿化6月底前全部完成;整个项目上半年交付使用,指挥部7月份完成移交工作。二是虞舜公园。做好绿化提升、土建收尾和配套设施完善,3月底全面完成,秋季达到设计效果,指挥部5月份完成移交工作。三是张面河与白沙河综合整治。做好拆迁排障、河道整治和景观绿化,恢复排水和行洪功能,打造生态景观,年底前基本完成。四是火车站南广场改造。成立火车站广场改造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开展土地收储和项目融资等工作。加快编制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片区拆迁摸底,稳步推进拆迁改造,先期启动安置房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定开发建设主体,上半年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五是城隍庙片区改造。督促加快项目拆迁和施工图纸设计,确保4月份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年底前完成工程主体,压茬展开室内外装饰工程施工。六是化肥沟改造。做好玄武街至大圩河段排水渠的疏通改造工作,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解决城区内涝隐患,7月底前完成。

二、突出小城镇建设提升,确保实现城镇化发展的新突破

紧紧抓住当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以示范镇为突破口,突出抓好规划编制、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确保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一)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筹备召开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市城镇化发展纲要》,细化“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立足牵头协调职能,会同城镇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健全机制体制,开展城镇化发展考核,努力在户籍、医疗、社保、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实现突破,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编制《市城镇化发展规划》,《2013年城镇化发展报告》。

(二)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注重科学定位,立足小城镇资源禀赋、风俗文化和产业特点,明确城镇发展方向。完善公共服务,加快城镇路网、电网、水网、通讯网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幼儿园、敬老院、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吸聚能力。突出产业发展,按照一镇一业或多镇一业的发展方向,以园区为平台,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强化人才支撑,开展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和镇村干部轮训。

(三)推动示范镇率先发展。完成示范镇规划修编,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加大财政、土地、金融等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参与建设,增强示范镇发展实力。推进示范镇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研究出台深化小城镇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市直部门包靠制度,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加快推进镇园融合,逐步理顺县镇财税体制,进一步扩大机构编制调整空间,着力破除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强示范镇考核管理,实行“月通报、季观摩、年考核”,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20%、25%、20%以上,力争在全省考核中取得靠前位次。

(四)搞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广“多村一社区”建设经验,加快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继续抓好农房建设改造,新建集中居住农房4万户,改造危房6000户。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整治比例达到80%以上,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突出保障房建设管理,确保实现保障体系的新突破

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突出抓好项目质量和分配管理,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年度任务,努力改善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

(一)完善保障政策。出台市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细则,完善保障房政策体系。根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适时提高低收入线标准,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

(二)加快项目建设。2013年,省分配给我市各类保障房建设任务17500套(户),其中新增经济适用住房500套、公共租赁住房5000套、棚户区改造12000户;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房7500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00户。要迅速落实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对新建项目,要落实用地、资金和税费等优惠政策,尽快完善立项、土地、规划、施工等相关手续,确保8月底前全部开工。对续建项目,要加强调度指导,加快施工进度,完善各项手续,尽快达到竣工条件。继续把保障房纳入社会科学发展观考核,实行进展情况月报制度,定期检查调度,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三)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工程建设基本程序,严把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材料进场、竣工验收等关口,全面落实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狠抓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整治,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四)抓好分配确保公平。建立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做好市区廉租房和公租房分配工作。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准入退出机制,严格执行保障对象申请、审核、公示和年度复核制度。落实保障房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四、突出绿色建筑发展,确保实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新突破

以申报中美低碳生态城市试点示范为契机,全面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加快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一)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面启动绿色建筑行动,出台绿色建筑发展意见,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在政府投资的办公建筑、公益性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引导商业开发项目进行绿色建筑标识认证,年内新增绿色建筑标识项目8个。加快前三批低碳社区建设,立项建设第四批低碳社区项目。积极申报中美低碳生态城市试点示范,做好材料准备和现场迎查,力争申报成功。

(二)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全面实行建筑节能闭合式管理,规范节能产品认定,加强建筑节能执法检查,确保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积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节能技术产品。扎实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

(三)抓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加快推进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建设,用足用好补助资金,积极落实示范项目,确保9月底前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和地源热泵建筑应用。积极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示范区。

五、突出行业转型升级,确保实现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新突破

大力推进房地产市场整顿与转型发展,合理控制开发规模,提高商业地产开发比重,优化住房结构,规范市场行为,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一)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编制《2013—2015年市区房地产开发计划》和《2013—2015年市区房地产开发情况分析》,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和《关于推进房地产品牌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严格控制开发总量,把握投放节奏,加强集约利用,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充分发挥片区和功能性设施集聚效应,鼓励发展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养老养生地产、工业物流地产等新兴业态。不断优化商品住房结构,着力发展高品质住宅和大楼盘,切实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满足群众多元化购房需求。着力打造地产品牌,对外积极引进知名地产企业入驻,在土地、金融、税收、规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内不断扶持本地企业,提高企业创优意识和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广泛应用“四节一环保”成套技术,积极申报A级住宅和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不断提高住宅性能与品质。筹备召开全国第五届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暨市第二届住宅产业博览会。

(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推行开发项目闭合式管理,项目实施前,实行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明确项目套型比例、配套设施、住宅产业化和节能环保等要求;建设中,实行项目手册验核制度,核查项目建设进度和建设内容;竣工后,实行综合验收备案制度,保证工程质量、配套设施等达到要求。规范商品房预销售行为,突出抓好商品房预售许可管理和预售资金监管,重点把握预售许可、预售方案、预售合同和资金监管等业务环节,按照施工进度和销售情况对预售款拨付进行动态监管。开发预售款监管信息系统,重点对资金拨付流向进行监控。出台《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信用等级管理规定》,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实行差别化管理。继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加强市场分析监测,引导理性投资和消费。

(三)规范房屋征收行为。出台《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制定《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等配套文件,落实属地责任,规范征收程序,推行信息公开,依法组织征收。着力完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配套政策体系和工作管理体制。加强对市属重点项目征收补偿的指导包靠和协调调度。

(四)加强物业服务行业监管。完善物业管理政策,实行物业项目承接查验制度和物业项目经理资格管理制度,健全物业项目退出机制,推进物业服务行业规范化发展。加强物业管理执法检查,规范物业服务市场秩序。开展优秀物业企业和优秀物业项目评选,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六、突出市场规范管理,确保实现建筑行业发展的新突破

抓住建筑市场这一根源,严格落实法定建设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抓好清理整顿和规范提升,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完善并深入推进建筑市场包靠督导和考核通报制度,实现建筑市场常态化监管。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强化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招投标、施工合同、施工许可、竣工结算备案、验收备案、工程档案归集监管。规范招投标工作流程,完善招投标管理服务系统,提高招投标透明度。对招投标情况每个季度一检查,确保一个项目也不漏。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积极推进专业分包、劳务分包、材料采购等进场交易。全面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加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监管,强化造价咨询市场管理。启动市区地下管线档案普查和动态管理系统建设,严格执行“两书一证”制度,实现城建档案归集管理全覆盖。加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强化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行为监管。落实《外地进潍建筑业企业管理办法》,狠抓外地进潍企业管理。加强二级建筑市场管理,狠抓建筑施工合同鉴证备案,规范劳务分包和劳务用工行为。组建建筑市场执法队伍,强化市场与现场联动监管。开展建筑市场秩序专项检查,淘汰30家“不达标”企业。加强劳务人员管理,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出台《市建筑企业劳动保险金管理办法》,维护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二)狠抓建设领域清欠。落实建设单位和总承包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劳务工资兑付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办法、工程款拨付和劳务工资支付管理规定等制度,实现清欠工作由“被动清”向“主动防”转变。加强施工现场劳务人员实名管理,抓好劳务人员合同签订,实现劳务合同全覆盖。加强工程建设资金专项监控,落实劳务工资专户管理和工资卡制度,切实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三)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出台《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意见》,鼓励企业开拓市场、培育品牌、增强实力。扶持企业上档升级,完成昌大建设集团特级资质申报。规范装饰装修市场,加快外墙外保温、预拌砂浆等专业企业发展,在全市范围内特别是乡镇工程,强制推广预拌商品混凝土。加快建筑产业园项目建设,推动我市建筑工业化进程。加强市政园林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七、突出长效机制建立,确保实现质量安全监管的新突破

把建筑工程实体监督与建筑市场行为监管有效结合,规范各方责任主体行为,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一)狠抓工程质量。深入实施“差异化”监管模式,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目标预公示制度,严格落实质量通病防治和分户验收制度。抓好“双优”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战略,积极争创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奖项。

(二)强化安全监管。充实专业监管力量,加强对各类开发园区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提高标准化工地创建水平。继续推行建筑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提高监督工作信息化水平。规范监理市场秩序,推行监理项目人员备案制度。开展建筑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抓好冬季停工、春季复工、汛期施工等专项整治,加强对深基坑、高大模板、起重机械、施工用电等重大危险源监控,进一步加大事故惩处力度。

(三)抓好建筑材料检测管理。突出抓好建筑用砂质量监督,加强预拌混凝土企业用砂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用砂监管,强化工程主体混凝土构件强度检测,坚决杜绝使用麻刚沙等不合格建筑材料,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预拌混凝土企业监管。建立健全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网络,制定考核管理办法,每季度对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进行飞行检查,发现不合格的立即吊销企业资质,对质量不高、产量较低的企业,给予三个月整改期限,仍未达标的吊销企业资质。

(五)抓好施工现场环境治理。严格落实《市中心城区建筑工地管理十项规定》,建筑渣土必须使用全封闭厢式车辆运输,施工现场必须安装车辆冲洗设施,严禁现场搅拌混凝土,提高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

八、突出房屋登记规范化管理,确保实现服务水平的新突破

把房屋登记作为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巡查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房屋登记管理水平。

(一)加强房屋登记规范化管理。开展“房屋登记管理规范年”活动,贯彻落实《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抓好房屋登记官学习培训,优化统一业务流程。推行房屋隐性共有人实名登记,实行存量房交易网上备案。开展新建商品房预测绘业务,规范房产测绘工作流程。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继续做好网签员、测绘员、登记员“三员”培训。抓好房屋中介机构管理。继续试点推行房证一起交接工作。不断提升住房置业担保服务水平。探索推进农房登记工作。

(二)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全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推行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数据异地备份。稳步实施市区房地产GIS系统建设,逐步达到“以图管房、房地关联”的目标。加强房屋登记档案管理与利用,确保房屋登记信息数据安全。

九、突出干部作风建设,确保实现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认真贯彻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继续发扬干事创业、拼搏奉献的建设者精神,全面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能力建设,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快提升素质能力。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每周定期学习制度,邀请专家教授授课指导,鼓励攻读在职学位,提高干部职工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解决好“学识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继续实施重点项目包靠制度,到工作一线服务群众、解决问题、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提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本领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强化四种意识,在全系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即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牢记责任;强化实干意识,进一步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拼搏实干;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积极主动、周到细致、提高效率;强化创优意识,进一步比学赶超、加压奋进、争创一流。加强机关建设,严格落实“三个不准、一个公开”工作要求,加强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改进文风会风,厉行勤俭节约,强化督查考核,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不断深化行风建设,提高为民服务意识。继续开展微笑服务、引导服务、延时预约服务、跟踪服务和绿色通道服务,积极参与市直部门公共服务绩效考核试点,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实行行政审批联席会议常态化。完善审批系统平台,实现业务办理阳光操作。全力支持滨海发展,从资金、技术、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四)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注重学习借鉴外地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对工作流程、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的研究创新,着力破解难题,全力打造工作亮点和品牌。积极开展“七争”工作,全力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资源。进一步理顺市区管理体制。

(五)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强化局系统内部层级行政监督,规范行政执法流程。启用行政执法业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细化自由裁量权标准,规范优化执法流程,提升执法工作效能。

(六)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与驻系统纪检监察机构一起,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监督管理,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廉政意识。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杜绝违法违规事件发生。积极推进和谐创建,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管理,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和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