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时间:2022-09-11 08:56:03

导语: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3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围绕“两快两带三先”战略部署,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司法行政工作水平,为推进“两快两带三先”、建设平安、法治和美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主要工作如下:

一、着眼服务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1、围绕服务“两快两带三先”主题,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创新法律服务手段,扩大法律服务网络,加快构建我市“由城市到城镇再到村居”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2、切实发挥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着力做好投资融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服务,推动我市企业转型升级。

3、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扩大政府部门和乡镇街道法律顾问的覆盖面,完善农村“一村一顾问”制度,扩大社区法律顾问试点,积极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和对策建议。

4、加快律师行业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步伐,全面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推进律师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努力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知名度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

5、强化基层法律服务业务监管,出台全市基层法律服务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强化能力培训,规范执业行为,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认真办理涉农法律事务,为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出努力。

6、进一步推进公证规范化建设,强化公证信息化应用,完善质量监督和诚信评价机制,加强公证质量月查,认真办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企业破产清算、知识产权保护等公证事项,努力解决公证队伍结构性缺员问题,提高公证服务能力。

7、切实抓好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做好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和能力验证工作,年内要实现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超过60%的目标,争取年内成立市司法鉴定协会。

8、推进国家司法考试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创优国家司法考试组织形式,努力在法律职业资格人员跟踪管理、法律人才库的建立和推荐实习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9、进一步整合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司法鉴定等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法律服务综合团队和特色团队,加快推进建立具有综合功能的县(市、区)法律服务中心。

二、着眼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深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建设

10、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化建设,加快矛调中心实体化建设步伐,稳步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员协会,指导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11、完善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和分级预警制度,实行矛盾纠纷零报告和直报制度,创新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情况网上报送、分析、研判、预警机制。

12、健全衔接配合机制,以12348热线平台为载体,加强部门联动,实现12348热线与公安110热线、政府12345服务热线对接,强化社会舆情分析,切实将12348热线平台打造成司法为民平台。

13、进一步创新机制,落实“三调对接”,在市区38家派出所建立调解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2名人民调解员,完善薪酬保障、职业准入、培训考核、职称管理等职业化管理制度,规范对接工作高效运作。

14、扎实做好《彭城和事佬》电视栏目,进一步落实人民调解员选任、管理、考核制度,推广首席调解员、专职调解员制度,健全人民调解案件“以奖代补”制度,在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实战中选树和打造一批品牌调解室、品牌调解员。

15、进一步引导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形成“能调则调、能援则援、调援结合”的工作机制。

三、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进一步深化法律援助惠民体系建设

16、深入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进一步创新法律援助思路,完善举措,切实将法律援助打造成社会公平正义的和谐通道、泽被困难群众的爱心使者、通达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梁,彰显司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职能。

17、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服务的网络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能力,规范服务行为,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争创“法律援助示范窗口”建设,力争6月底全市县(市、区)法律援助接待窗口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18、完善法律援助督办指导和质量评查机制,健全集中办案模式,全面推行点援制,建立法律援助律师专业名录,引导专业律师、名优律师参与法律援助,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19、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开展上门服务、心连心服务,突出做好农民工、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法律援助工作。

20、推进法律援助基金会建立,落实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事业。

四、着眼营造法治环境,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传播体系建设

21、深化法治建设,大力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律八进”,围绕全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法律问题,定制一批法制宣传项目。

22、落实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流动人口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制度,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和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

23、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结合我市地域特点和汉文化特色,创设更多更有价值的法治文化项目,搭建更多更高品质的学法用法平台,在《日报》开辟司法行政专版,在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2个有影响力的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在每个镇(街道)、村(社区)都设有法治文化阵地,确保“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

24、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挖掘法治文化功能,鼓励、组织群众参与法治文化作品创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自己既是法治成果的享受者,更是法治进程的推动者。

25、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加大创建力度,提升创建质量,扩大创建效应,推进地方依法行政,行业依法治理,提升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力争年内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达到24%。

五、着眼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深化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26、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健全报到监管、责任落实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完善监管信息网络、创新信息化核查手段,确保重点人员24小时随机查控,坚决防止脱管漏管和违法犯罪。

27、加快推进管理教育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内部职责,强化考核管理,尽快建成具有食宿、教育、培训、救助等功能的综合性管理服务基地,探索建立帮扶基金,最大限度节省行政成本。

28、拓宽管理教育服务中心服务对象,将更多需要社会关爱、政府帮助的人群纳入服务范围,创新帮扶措施,放大帮扶效应。

29、加大社区矫正管理局推进力度,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工作协会,配齐配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确保每个司法所至少有1名以上政法专编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专职工作者与社区服刑人员比例不低于1:20的省定标准。

30、提高安置帮教工作的质效,完善与监狱、看守所的信息沟通机制,大力推进安置帮教信息化建设。

31、落实必接必控制度,将“顽固犯”、“三无”、“三假”等特殊人员接回情况纳入考核,对重点衔接人员100%实现无缝衔接。

32、加大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力度,加强安置帮教基地与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的衔接融合。

六、着眼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深化基础保障体系建设

33、完善全市司法行政内部综合业务平台,丰富平台内容,挖掘平台效用,将其打造成“工作信息、开阔队伍眼界、拓宽队伍思路”的多功能平台,切实提高平台利用效率。

34、深入开展市级“六好司法局、六好司法所”创建活动,加强分类指导,强化规范管理,切实做好基础性、保障性工作。

35、加大司法所工作及组织网络向社区(村居)延伸的力度,探索建立司法行政工作站(点)、联系点,打造司法所更加亲民的舞台,更加便民的平台。

36、加强司法所信息化建设,以市县两级信息化网络为依托,加快基层司法所信息资源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建设。

37、进一步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县(市)区司法局和基层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解决司法所长职级问题。

七、着眼提升履职能力,进一步加强队伍科学化管理体系建设

38、进一步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司法干警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履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

39、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推进干部交流轮岗,巩固岗位练兵活动成果,继续加强司法行政队伍能力建设,努力建设“三宽四有”司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

40、加强司法行政队伍作风和能力建设,着力提升队伍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和信息化应用等能力,提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水平。

41、注重挖掘和培养基层一线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导作用,树立司法行政干部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