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信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

时间:2022-08-31 08:48:35

导语:经信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信工作总结和工作要点

一、2012年经信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市经信系统牢牢把握“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的目标定位,紧紧围绕八大主题年活动,大力实施工业经济五年规划、三年计划,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扎实推进“千亿园区百亿镇”创建、总量跃升、规模培育、项目推进和节能减排等重点工程,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企稳回升的发展态势,全面完成年度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一)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纳税销售收入超1600亿元,同比增长26%以上,经济开发区工业纳税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新增、、3个百亿镇。

2、实现纳税销售超亿元企业148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4家、超50亿元企业6家、超100亿元企业4家。纳税超亿元企业6家。

3、完成工业投入286亿元,同比增长22.1%。实施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建成标准厂房37.3万平方米。

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1、强化目标管理稳增长。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切实加强目标管理和运行监测分析。对照“千亿园区百亿镇”创建要求,及早拟定2012年全市及各镇区工业经济年度主要目标,做到目标分解科学合理,年度计划有序推进;排定当年重点新增长点企业,在全市规模企业和重点新增长点企业中选择100家重点企业,进行跟踪(监测),采集有关数据并汇总;坚持定期召开镇区、重点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及时了解掌握工业经济动态情况,形成月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供各级领导参考;做好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进度的对标分析和情况通报,倒排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创建目标按期推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2、强化项目投入保发展。一方面,完善考核办法,加强工业有效投入。完善出台了2012年工业投入考核意见,进一步提高工业投入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强化项目投入日常巡查、定期督查和季度核查“三查”机制,着力推进176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落实挂钩联系制度,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推进100个总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76个重点工业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73亿元,96个新项目有85个已开工建设,开工率达88.5%。10个列入市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0.6亿元,完成当年计划投资的109.6%。波士顿锂电池、国粮仓储等20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立诚包装、晶锐半导体等一批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弘博热电、中兴西田、安靠智能输电工程等一批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另一方面,盘活存量土地,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及时拟定关于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交市政府审定实施,全市标准厂房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全年建成标准厂房37.3万平方米,盘活土地存量2623亩。

3、强化创新创优促转型。坚持抓当前与谋长远紧密结合,认真落实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一是进一步加大企业创新创优力度。着重加快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组织申报认定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实施一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四新”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产业层次,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全年新增上齿集团、瑞阳化工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乔森塑料、科华机械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高成长中小企业2家、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培育企业1家、专精特新产品2只,省优秀新产品奖4只。实施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工程,培育省管理创新优秀、示范企业3家。实施信用管理“万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信用管理贯标企业16家。二是进一步促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和加快建设“两化融合”示范区、试验区以及一批“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深度融合。全年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试点企业4家;培育省五星数字企业2家,市三星、四星级数字企业7家。

4、强化节能降耗推升级。在节能降耗形势严峻与经济增速趋缓的双重压力下,统筹兼顾稳增长和降能耗,扎实推进多项节能措施。一是着力推进节能重点工程。全年开展能源审计企业17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2家,完成节能监测和节能监察企业29家,淘汰落后用能设备50台套,实施节能与循环经济重点项目8项。二是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在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严格能耗限额标准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倒逼高耗能行业企业实施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三是加大节能宣传和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继续设立市级专项资金奖励,积极争取各级节能优惠政策和资金奖励,激励和引导企业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工程。此外,根据市委、市政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施意见的要求,为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拟定了《市节能攻坚计划》(2012-2014)并贯彻实施。

5、强化效能提升创品牌。全面落实全市“千亿园区百亿镇”创建动员大会精神,按照全市“部门服务创星级,机关效能再跃升”主题实践活动和市政府“优质服务进百企”等活动要求,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新增长点,切实做好要素保障、争取扶持、监测服务等工作。一是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今年市财政向工业担保中心增资1亿元,担保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4家担保机构共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16亿元,在保责任余额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和32.4%,其中市工业担保中心提供担保8亿元,在保7亿元,极大地支持了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认真组织企业申报各类奖励和专项资金,全年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向上争取重点技术改造、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企业两化融合等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1600多万元。三是全力打造“三型”机关。全面开展“学习善思型、创新善谋型、高效善为型”机关创建,以“优质服务进百企”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局领导、各科室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活动,落实挂钩联系制度,宣传政策,倾听呼声,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出谋划策,理清思路,提振信心,及时印发《稳增长、促发展政策文件汇编》1000多册到相关企业。

2012年经信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工业经济表现为增速趋缓,效益下降,工业增加值率不高,设备投入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明显偏低,节能降耗压力突出,“两化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部门服务表现为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部门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加强机关管理和创新服务发展任重道远。

二、2013年经信工作要点

2013年经信工作将紧紧围绕“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的总目标,突出转型发展主题,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推进产业转型、企业升级,深入开展“千亿园区百亿镇”创建,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四个高于、两个确保”,力争2013年工业产销、投入均增长25%以上,工业总产值、纳税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5.5%)。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围绕重大项目,以优质投入引领转型发展。按照“引进储备一批、落地开工一批、投产达产一批”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一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组织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的大型、终端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全力推进90个总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项目投入督查、巡查、核查“三查”推进机制,确保新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快达产,20个市级重点推进的工业项目完成进度80%以上,全市完成工业投入337亿元。二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深入研究我市四大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特点,紧紧把握国家、省、市鼓励和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污染少、消耗低、用地少的优势和特点,大力推进现有企业围绕产业链完善、产品附加值提升、生产工艺改进和节能降耗等环节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改造投入和工业装备投入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投入产出效益。力争工业设备投入占比达15%以上。三是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继续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着力加大高标准厂房的建设力度,力争2013年建成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以上,并做好建成标准厂房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入驻的配套服务工作。

二、围绕培大育强,以总量提升保障转型发展。积极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确保工业总量和规模企业培育不断提升。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和监测分析。逐月做好全市及各镇区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进度的情况通报,定期召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加强与各镇区和统计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落实督促检查,确保全年计划有序推进、目标如期实现;及时跟踪掌握工业经济运行动态和重点行业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大宗原辅材料和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情况,指导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确保全部工业总产值和工业纳税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二是强化规模企业培育。鼓励和推动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加速扩张,形成一批规模企业。全力培育36个重点新增长点,力争全年工业纳税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18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25家,超百亿元企业6家,新增规模企业50家。

三、围绕创新驱动,以科技进步推动转型发展。一是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全年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2个、市级4个,支持正平打造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二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融合优势,一方面,提升重点骨干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研发设计、生产集约和经营管理的水平,打造“智慧企业”;另一方面,提升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整合信息化资源,开展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引进市场机制,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云。三是支持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软件园建设,积极培育信息产业企业,着力提升信息产业发展水平。

四、围绕绿色制造,以节能降耗倒逼转型发展。一是制定并实施节能攻坚计划行动方案,细化落实每个节能行动到具体项目。二是加强节能降耗管理。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加快推广节能新技术和合同能源管理,加强节能监测和能源审计,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三是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深入开展第三轮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和落后产能,通过改造提升、集聚发展、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促进传统支柱产业向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发展,确保完成全年节能目标任务。

五、围绕效能提升,以最佳精神服务转型发展。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进百企”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善思型、创新善谋型、高效善为型”机关,切实把“支持企业天经地义、服务企业关爱有加”的工作理念化为自觉行动,对企业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继续实行机关干部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深入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帮助企业化解困难和矛盾。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咨询、培训服务和融资担保三个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工业经济转型发展难点热点和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切实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争创服务发展五星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