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就业保障实施要点
时间:2022-09-22 11:28:47
导语:全县就业保障实施要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12年全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向纵深拓展,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定信心,稳中求进,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得更实更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积极做好就业工作
(一)努力完成就业工作目标。健全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加大工作力度,发挥工作合力,确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6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50人(其中“4050”人员就业80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开展各类培训5770人;发放小额贷款12000万元。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二)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贯彻实施《省就业促进条例》,进一步完善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企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抓好《就业失业登记证》发了发放和管理,推动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鼓励企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会同财政部门确定就业资金分配方案,及时预拨资金。加强就业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资金落实到位。完善就业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建立资金绩效考评机制,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三)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启航工程”,完善以实名制为基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制度。联合有关部门、团体定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工业园区用工对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建立健全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努力实现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
(四)统筹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工作。积极拓展就地就近和跨地区转移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步扩大。重点做好工业园区用工对接工作,依托工业园区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立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求信息互动机制。
(五)深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用足用好降低创业成本,扶持全民创业的各项补贴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加强创业培训,面向城乡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各类人员,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小额贷款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完善担保机制,拓展担保范围、放宽担保人限制,实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社会化服务。
(六)加强职业培训。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和政策。加强职业培训统筹管理,加大职业培训投入,全面落实培训补贴政策。依托技工院校和企业大力开展岗前培训、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加大省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创业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等工作力度,切实增强劳动者的就业技能。
(七)加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县、乡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拓展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式,落实各项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制度,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向基层延伸。推进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功能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为各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提高就业信息服务质量水平。
(八)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集岗位开发、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权益维护、创业指导、劳动人事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辐射力强、资源共享、运行规范、服务高效的公共职业介绍体系,为解决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求职难的两难境况提供平台保障。
二、扎实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向纵深拓展
(九)全力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待遇支付工作。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和被征地农民为重点,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在工业园区扩面征缴上有新突破。2012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2万人、5.2万人(其中缴费人数2.7万人)、4.2万人、5.44万人和1.8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5万人(其中学生参保3.27万人)。新农保参人数达到56万人,基本达到全覆盖。落实大幅度提高工伤保险待遇的政策,逐步提高医疗、失业、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加强社保基金征缴,实行社保经办机构、劳动监察、法院联动机制,加大企业欠费和挂帐的清理力度,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按规定支付和发放。
(十)进一步做好养老金发放和社会化服务工作。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强化社保待遇支付稽核,建立社保异地支付协查和违规案件举报机制,按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做好2012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调整工作。继续做好未参保城镇小集体企业职工和困难群体等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和待遇核发,落实企业立功受奖人员提高退休待遇。落实企业年金政策,推进企业年金工作。健全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网络,提升社会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十一)认真做好新农保、城居保试点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以参保续保缴费工作和提高城镇居民参保意识为主要着力点,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的试点工作。以即将出台的《县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为契机,切实开展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
(十二)认真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作。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继续落实好国有及国有控股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政策待遇。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和城镇居民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强化“两定”管理,落实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继续做好生育保险工作,健全生育保险制度,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切实保障生育女职工的待遇。
(十三)加强失业保险制度建设。继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将未参保的事业单位和规模较大的私营、民营企业全部纳入参保范围,逐步解决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问题。有效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劳务派遣人员参加失业保险。逐步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失业保险。开展失业预警和失业预防工作,探索面向各类用人单位的调控机制,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快试行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用工监测工作,建立失业动态监测工作联动机制。
(十四)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加大对各类工业园区的扩面工作力度,以建筑施工企业、公路、水利、农业等基本建设项目施工队伍的农民工参保工作为重点,加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同时推进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探索工伤预防措施,积极探索工伤保险引进商业保险模式,努力提高工伤职工待遇水平。将遗漏的老工伤人员随时纳入统筹管理范围,做好老工伤人员的待遇发放工作。
(十五)不断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和质量。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登记制度,大力推进养老、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做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探索和推进“统筹分付”经办模式,提升精确管理水平,加强社会保险社会化服务管理,推进社会保险经办标准化建设。
(十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和预警监测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运营全过程的监督,逐步健全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规范社会保险待遇支付,严防基金流失,加大对骗领社会保险待遇欺诈行为的查处力度,堵塞基金支付漏洞。
三、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十七)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提高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加强对小企业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规章政策的指导和服务,继续开展“春暖行动”。指导各类企业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全面推行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对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管理和服务,推进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工作。
(十八)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制度。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稳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大力实施“彩虹计划”,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提高集体协商的时效性。探索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制度。
(十九)大力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巩固和扩大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活动,以小企业和非公企业为重点,继续推进乡镇(街道)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努力扩大创建活动的覆盖面。鼓励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积极参加创建活动。
(二十)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指导有关行业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逐步扩大三方对话范围,增强三方机制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推动三方机制向企业比较密集的乡镇(街道)延伸。建立劳动关系形式的分析研判制度,努力提高三方共同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不断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工作制度。
(二十一)全面推进农民工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技能培训、工资支付、职业安全、参加社会保险等各项权益保护工作。继续以农民工就业创业、职业培训、劳动管理、工资拖欠、社会保障、职业安全、子女教育、公共服务、权益维护、机制建设等十个方面为重点,开展维护农民工权益行动。
(二十二)加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力度。加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相关配套法规政策的实施力度。以涉及劳动报酬和集体劳动争议,特别是重大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为重点,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仲裁员建设,努力实现仲裁工作“程序规范化、文书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加大调解员、仲裁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仲裁员的政治素养、专业知识和办案技巧,实现仲裁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二十三)着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大日常监察执法工作力度,畅通劳动者举报投诉渠道。完善行政司法联动机制,重点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合同与社会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执法检查,建立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全面加强劳动保障两网化管理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逐步在街道乡镇配备专职或兼职监察执法人员。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重点解决监察人员不足、经费保障困难、执法装备和服务设施较差等问题。
四、统筹推进综合性基础性工作
(二十四)加强规划和统计工作。组织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以及人力资源和就业岗位开发、人才、就业、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等五个专项规划。加强统计服务,提高统计分析质量。做好各类项目的汇总、审核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财政补助支持。
(二十五)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领域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两大业务领域在信息技术管理上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将信息网络延伸到乡镇(街道)和社区,形成统一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
(二十六)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公共服务条件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改善保障条件。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
(二十七)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归口管理,加强重点业务工作和重大活动的主动宣传策划,建立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协调机制,为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十八)做好政务公开和督查工作。以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为重点,推行行政决策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公共服务机构办事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认真受理公众依法申请公开事项。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网站建设。拓展政务信息渠道,加大信息上报下发力度。健全落实民生工程等各项工作情况通报、定期督查、效果评估工作制度,改进完善年度工作考核办法。
(二十九)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调查研究工作,完善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和专题业务调研工作机制,提高调查研究服务决策的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十)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推进规范性文件和法律法规的清理工作,基本建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库。开展行政争议处理质量年活动,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创新行政争议处理方式。贯彻落实“六五”普法工作规划,继续以《社会保险法》贯彻实施为重点,做好2012年的普法教育工作。
(三十一)切实加强信访维稳工作。积极开展“争创先进信访窗口、争当优秀信访干部”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做群众信访工作的能力。加强源头治理,着重治理重信重访,把把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加强内部联动和外部协作机制建设,建立预防重大、异常、突出群体上访事件的工作预案,建立信访应急队伍。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安定的集体上访和异常信访。
五、着力加强系统自身建设
(三十二)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2011-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干部培训动态化、常态化机制,实现“上岗即培训”。继续实施干部培训工程,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实现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相互补充,脱产培训、自主选学、网络培训与实践提高的有机结合。
(三十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突出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各项规定,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权力运行流程,确保权力规范运行。重点加强风险廉能管理,加大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着力抓好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三十四)加强系统作风建设。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学习十八大、宣传贯彻十八大”为主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作风大提速、效能大提速、环境大优化”集中整体活动。大力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等活动,以一流的作风、一流的效能、一流的环境,树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 上一篇:工信委工业指标运行汇报
- 下一篇:法制办行政复议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