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半年工作总结10篇

时间:2022-09-02 07:39:59

导语:司法局半年工作总结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司法局半年工作总结10篇

第一篇:司法局半年综治工作总结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综治工作职责

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在工作中坚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并把综治工作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实抓好。年初,我局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工作要求,制定了计划,层层落实,真抓实管。在工作的开展中,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领导全局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

(一)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建立健全了全县矛盾纠纷调处网络,把好矛盾纠纷预防关口。每月深入各村、组、企事业单位以及工程建设区域内排查矛盾纠纷,建立台帐,按照“定领导、定人员、定方案、定时间”的“四定”原则,落实责任,逐一化解。开展“三案攻坚”活动,突破化解一批“积案、老案、难案”,为党政分忧,为群众解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上半年,全县共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79件,调解成功271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2件6人,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11件123人。

(二)深入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一是抓学习教育,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利用举办培训班、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等形式,强化司法所人员业务知识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二是抓活动开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了司法所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了工作程序、业务考核、人员培训、所务管理,使司法所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司法所建设进一步规范化。

三、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动法治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全面开展。根据今年普法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以全面推进“六五”普法工作为出发点,制定印发了《2014年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细化了任务、措施,量化了指标,明确了标准,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在有所遵循的情况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落到了实处。

(二)深入法制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一是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关于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围绕《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加强党内法规的宣传普及。二是在全县公民中重点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旅游法》、《省法律援助条例》等“四法一条例”。三是以“三送”、“六个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在全县14个乡镇广泛开展了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如开展了春节送法下乡活动、全县招工大会法律咨询活动、“三八”妇女维权周宣传活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宣传月法律咨询活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活动、《税法》宣传活动以及《土地管理法》宣传活动等。

四、强化宗旨观念,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努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一是制定和完善了多项便民服务措施,畅通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安排律师工作日轮流坐班,实行解答法律咨询、申请受理、审批指派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法援便民服务窗口形象。二是强化了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及时对14个乡镇法援工作站及县总工会、妇联、团县委、信访局、残联、看守所等20个法援工作站的人员进行了调整,同时在教育局、计生委、交警大队、人社局、工业园管委会等单位部门新设立53个工作站。并在全县各村(居)组建了5至10人的法援明白人队伍,通过他们将法律援助知识宣传到各家各户,引导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依据相关规定,适当放宽了我县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低于上年度城乡人均收入的困难群众,根据案情纳入受援人范围;并将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低保户、农村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等列为了重点援助对象,简化申请程序,优先受理;还将司法鉴定和公证事项列入了我县法律援助范围,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了法律援助服务。四是加强了与公检法等部门的紧密联系,建立了刑事法律援助联席会制度。提高了刑事法援案件补贴标准,按不同阶段进行补贴,充分发挥县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建立了法援律师轮流坐班制度,加大了刑事法律援助的办案力度。五是通过采取因案制宜、全程跟踪、疑难会诊等措施,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六是拓展宣传载体,通过发送手机信息公示法律援助咨询热线“8538005”、印制法援宣传年历、印制法律援助服务手册、举办法律援助及相关维权知识讲座、在《手机报》开辟法律援助专栏、在网开通法律援助版块、在电视台《一线关注》做法律援助专访节目等形式,扩大了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截止5月31日,全县已受理法援案件68件,其中刑事8件,民事60件,受援人数84人。

(二)推进公证质量管理,提高公证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一是规范办证程序,严格按申请-受理-审查-出证-归档的程序操作,不管公证事项多么简单,都不准随意简化程序,重大复杂的公证事项,一般由两名公证员共同办理。二是强化检查,严格把好公证质量关。严格按照省、市规定,定期开展公证质量自查和检查活动。公证员办理的公证事项,由主任审批,主任申办的公证事项,由公证员审批,疑难的公证事项,由处务会讨论审批.通过回访当事人,自查、互查等途径检查公证质量,及时纠正有瑕疵公证文书和存在的公证质量问题,严格规范执业活动。经过不断的自查和检查,公证人员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杜绝了错假证的出现。三是强化服务,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开设便民服务窗口,为困难群众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上门办理公证事务。加强与法律援助中心的合作,针对经济困难的群众,予以减免公证费用,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截止目前,我处共办理公证事项113件,其中国内86件,涉外21件,涉台6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件,为当事人减免费用共计三千多元。

(三)规范内部管理制度,提升律师工作实效。建立和完善了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继续加强业务公开透明机制,要求律师事务所将服务内容上墙公示,做到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公开,律师基本情况公开,收费标准和收费规则公开,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公开,投诉渠道公开,诚信等级公开,公示率达100%。强化了律师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能,提高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的工作水平,为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促进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积极参与县领导与县直部门(单位)领导联合接访,安排律师到信访局参加接访,及时为信访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积极参与县里的重点工程、征地拆迁等中心工作,当好县委县政府的法律参谋。上半年律师事务所共担任19家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办理民事、经济、行政案件107件、刑事案件15件,法律文书53件,解答法律咨询85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件。

(四)实施诚信档案管理,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建立了法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诚信档案,做到了建档率100%。我局首次建立了法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诚信档案,把各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基本情况、变更记录、投诉处理结果分别诚信档案,并将诚信考核等级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加大了投诉查处力度。对群众投诉的法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问题有专门的投诉处理登记表,建立了违纪违规查处机制。今年上半年,共查处对律师的投诉1件,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投诉1件,基本做到件件有记录、件件有调查、件件有回复,因服务到位,查处及时,当事人较满意。

五、进一步规范管理,推进特殊人群社会管理创新

(一)人性化管理刑释解教人员,推动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一是不断摸索和创新,建立了“有人接、有人帮、有人管、有人扶”的“四有”工作机制,夯实我县安置帮教工作基础。今年1-6月,我县有刑释解戒人员30人(刑满释放30人,无解戒人员),无缝对接率为100%、帮教率为100%、安置率为100%。二是针对刑释解教人员普遍存在的“怕家庭责怪,怕社会歧视,怕知情人揭丑,怕安置无门”的“四怕”心理,探索建设刑释解教人员这一特殊人群安置帮教衔接管控体系,强化“三延伸”即:向监狱和劳教所延伸、向社会延伸、向服刑人员家庭延伸,对安置帮教对象的教育帮扶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三是我局积极与人社、工商、税务、银行实施‘1+5’创业模式,利用安置帮教政策,通力合作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扶持他们自食其力。四是成立了局长信箱,帮助服刑人员诉讼困难,及时帮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及时排忧解难。如3月24日,局长黄振华收到监狱服刑人员赖某的一封信。帮助其找到了杳无音信的女儿,同时通过书信、远程视频会见的形式使父女俩取得了联系。又如3月27日,我们收到服刑人员邹某的来信。我们和民政、教育部门及乡政府进行沟通,帮助他女儿办理了低保,并给予了临时救助。我局也伸出援助之手,决定每年从办公经费中安排一千元钱帮助其女儿读书。前不久,局党组成员同志带领工作人员专门走访慰问了邹某的父亲和女儿。

(二)规范化管理社区服刑人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交接,坚持“见人见档”,做到“人档齐全”。档案内容严格按“社区服刑人员资料目录”逐一建档,对矫正对象进行档案、日常和信息平台“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二是突出个性化矫正方案设计,对社区矫正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措施并根据改造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做到区别对待,因人施矫,对症下药,提高教育矫正的针对性和矫正质量。三是根据社区服刑人员奖惩考核的有关规定和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间的表现,司法所对每一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实行“严管,普管,宽管”分级管理,重点加强对严管级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做到情况明、思路清、个案矫正措施针对性强。四是加强重大节日、重大事件、重点时段的监管。五是全县建立了十五个社区矫正工作站,根据省厅的要求全面架设主线光缆到各个工作站,施行了网上审批,网上管理的高科技管理体系。当前,我县现有在矫人员为67人,其中缓刑60人,假释7人。GPS已定位人员60人,其中五人年龄超过65周岁,另一人为间歇性精神病患者,还有一人正在办理。由于监管措施得力,无一人重新犯罪。

第二篇:司法局公律股半年工作总结

公律股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规律,引导全县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忠实履行法律职责,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14年上半年,公证处共办理公证事项113件,其中国内86件,涉外21件,涉台6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件,为当事人减免费用共计三千多元;律师事务所办理民事、经济、行政案件107件、刑事案件15件,法律文书53件,解答法律咨询85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件,还担任19家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一、认真抓好规范化建设,提升队伍整体形象

(一)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了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继续加强业务公开透明机制,要求律师事务所须将服务内容上墙公示,做到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公开,律师基本情况公开,收费标准和收费规则公开,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公开,投诉渠道公开,诚信等级公开,公示率达100%。

(二)、以诚信建设为主线,提升法律服务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一是建立法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诚信档案,做到了建档率100%。我局首次建立了法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诚信档案,把各机构及其执业人员基本情况、变更记录、投诉处理结果分别诚信档案,并将诚信考核等级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二是加大投诉查处力度。对群众投诉的法律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问题有专门的投诉处理登记表,建立了违纪违规查处机制。今年上半年,共查处对律师的投诉1件,对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投诉1件,基本做到件件有记录、件件有调查、件件有回复,因服务到位,查处及时,当事人较满意。

二、围绕中心积极主动服务重点、热点和难点

1、充分发挥公证工作在预防社会矛盾和纠纷中的特殊作用,依法办理涉及廉租房摇号分配、公租住房分配等涉及群体性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切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2、充分发挥律师服务于当地政府拆迁安置,招商引资等工作,安排律师参与“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努力当好领导法律参谋,协助领导化解社会矛盾,做到“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三、强化服务,开展便民利民活动

1、公证处开设便民服务窗口,为困难群众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上门办理公证事务。加强与法律援助中心的合作,针对经济困难的群众,予以减免公证费用,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

2、目前我县法律援助人员不足,律师事务所主动承担了县内相当的数量的法律援助服务任务,以周到细致的服务和饱满的热情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法律帮助,当事人非常满意。

第三篇:律师事务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4年上半年,我所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中央工作会议精神,一方面提高认识、着眼全局,大力加强律师党建工作,另一方面立足本职、优化服务,做好“保增长、促发展、保稳定、服务民生”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各项工作均取得成效。

一、全面拓展了各项业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一定经济效益。

2014年上半年,律师事务所在县司法局领导下不断拓展业务。的民事、刑事案件稳步上升。我们所在办案过程中不单为经济利益。而是着眼于化解社会矛盾,对一些可以调解息诉的案件,尽量调解。对一些当事人自认为道理,但从法律上却没有道理的案件,耐心做工作,劝当事人息诉止讼。对一些可能引发群体事件或越级上访的案件,我们所一经发现,及时向局领导汇报,并耐心做当事人的工作。2014年上半年,我所律师共同努力,全面开拓了各项业务,其中担任19家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办理民事、经济、行政案件107件、刑事案件15件,法律文书53件,解答法律咨询85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件。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律师业务素质。

律师作为服务行业,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是服务质量的保证。一年多来,本所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各律师的业务水平和办案技能,确保法律服务质量;通过采取统一收案、统一收费、统一归档制度和重大疑难案件讨论制度,充分发挥了团队作用;通过端正态度、树立新风等活动,提高了律师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多年来我所一直能践行服务大局的理念,以促进当地经济建设为中心,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自觉地把法律服务工作纳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维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发挥律师应有的作用。今年具体所做工作如下:

1、开展律师走基层、联群众、促发展活动。

组织律师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矛盾纠纷大排查,开展“送法下乡”、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印发“法律服务连心卡”、走访慰问困难户等活动,充分发挥律师工作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和配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不断提高律师在法律事务工作中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安排律师参与“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

根据县司法局、县信访局的安排,我所一如既往地安排律师参与“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在活动中努力当好领导法律参谋,协助领导化解社会矛盾,做到“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3、主动承担县内大部分法律援助义务。

由于我县目前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律服务援助人员不足,我所主动承担起县内相当的法律援助服务任务,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案件从未因无经济效益而推辞,同样以周到的服务和饱满的热情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法律帮助。我所一直把做好对群众的法律援助工作,特别是对做好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工作作为“三送”活动的具体体现。我所在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和解答当事人咨询过程中,耐心细致,专业周到,做到了全部免费咨询,当事人非常满意。2014年上半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件。

第四篇:法律援助工作2014年上半年总结

2014年上半年,我县法律援助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全面贯彻实施《省法律援助条例》,尽最大努力满足贫困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赢得了广大群众对法律援助的信任和满意。截止5月31日,已受理法援案件68件(其中:刑事案件8件,民事案件60件),受援人数84人,基本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上半年,我们按照年初工作计划,着力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升法律援助管理和服务水平

1、进一步提升了法援便民服务窗口形象。制定和完善了多项便民服务措施,畅通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安排律师工作日轮流坐班,实行解答法律咨询、申请受理、审批指派一站式服务。

2、强化了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鉴于人事变动及工作需要,及时对14个乡镇法援工作站及县总工会、妇联、团县委、信访局、残联、看守所等20个法援工作站的人员进行了调整,同时在教育局、计生委、交警大队、人社局、工业园管委会等单位部门新设立53个工作站。并在全县各村(居)组建了5至10人的法援明白人队伍,其中确定了一名担任村(居)联系点的联络员,并将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培训训,通过他们将法律援助知识宣传到各家各户,引导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逐步将他们培育成为法律援助的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

3、继续完善两个“数据库”,提高了法援工作效率和质量。一个是“法援对象数据库”。各乡镇法援工作站对本辖区的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孤儿、60岁以上老人等6类人群名册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另一个是“法援人员数据库”。法援中心及时充实法援人员名录,并对个别年度考核不称职的法律服务人员暂停指派。通过两个数据库,提高了审查受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增强法律援助指派工作的透明度。

二、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法律援助案件数量

1、降低门槛,拓宽法律援助范围。依据相关规定,适当放宽了我县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低于上年度城乡人均收入的困难群众,根据案情纳入受援人范围;并将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低保户、农村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等列为了重点援助对象,简化申请程序,优先受理;还将司法鉴定和公证事项列入了我县法律援助范围,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了法律援助服务。

2、加大刑事法律援助的办案力度。加强了与公检法等部门的紧密联系,建立了刑事法律援助联席会制度,专门召开由公安机关、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局以及律师参加的会议,研究建立与公检法机关的协调配合机制,会上明确刑事法援工作的流程,规定了法援中心、律师和办案单位的职责,统一了涉及刑事法律援助的法律文书,明确法援中心对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各阶段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权限。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为激发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积极性,确保刑事法援案件质量,我县提高了刑事法援案件补贴标准,按不同阶段进行补贴,为同一受援人提供刑事辩护同时附带民事诉讼的,增加补贴20%。

充分发挥县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作用,建立了法援律师轮流坐班制度,在看守所每月的家属接待日,安排律师坐诊:一是受理在押人员的法律援助申请,二是为在押人员和家属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三、采取多项措施,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

一是因案制宜。法援中心把常见的法律援助案件分门别类,针对劳动争议、人身损害赔偿、婚姻家庭等援助案件,分别指派相关办案经验丰富的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承办案件,确保援助案件质量。

二是全程跟踪。在指派案件时,向当事人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登记当事人的联系电话。在办案过程中与办案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保持联系,了解办案进度及质量,在案件办结后,主动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征求当事人对援助案件的满意度。针对刑事案件当事人联系较为困难,采取查看卷宗、旁听庭审过程、向办案人员书面征求意见的方式确保案件质量,并将回访情况记入承办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个人诚信考核档案。

三是疑难会诊。针对一些复杂疑难案件,我们坚持集体讨论制度,从案件受理、审查、指派、办理各个环节进行认真讨论分析,确定援助方案。并将这类案件指派给从业经验丰富的律师办理,这样一来,当事人满意,案件质量也得到保证。

四、拓展宣传载体,扩大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

一是开通我县法律援助咨询热线“8538005”,通过发送手机信息等各种途径,向公众广而告之。如今,群众只要有法律问题,就会拨打这个电话来咨询,打造出了我县法律援助服务民生的品牌。

二是投群众所好,依群众所需,在新年来临之际印制万份法援宣传年历,散发到各家各户。同时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妇女等特殊人群分别印制法律援助服务手册1万册,以供不同群体维权所需。结合“3.8”“3.15”“6.1”等节日,开展了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并举办法律援助及相关维权知识讲座6期。在群众相对集中的村(社区)播放法援宣传片8场次,现场解答群众咨询1000多人次。

三是借助电视、网络、手机报等不同媒体,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在《手机报》开辟法律援助专栏,着力宣传法律援助及法律知识、法援典型案件、法律援助工作动态等;在网开通了法律援助版块,集宣传和互动并存;在电视台《一线关注》做了一期法律援助专访节目。

第五篇:司法鉴定所上半年工作总结

在县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2014年上半年,各项工作已逐步走向正规,鉴定工作已稳步开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司法公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主要工作小结

(一)、积极开展司法鉴定业务

半年来,我们坚持在省司法厅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执业务,截2014年6月21日止,已完成法医业务(免费)咨询120多人次、法医伤痕摄影90多张、伤检2例、伤残鉴定18例(含2013年11月20日-2013年12月30日4例)。其中17例检验、鉴定被基层调解组织及司法审判机关采用,另3例进入重新鉴定程序,2例由重新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维持,1例尚未作出重新鉴定。没有出现出具虚假鉴定和超业务范围执业的行为,没有出现无正当理由拒绝鉴定委托、无乱收费、无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维护了被鉴定人的合法权益,为基层调解组织和审判机关提供了法医学科学依据。

(二)、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宗旨,热情为当事人服务。

今年上半年,司法鉴定人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司法鉴定为民、便民理念,热情为当事人提供咨询、检验、鉴定等司法技术服务。不管是下班后的业余时间,还是节假日,只要是当事人电话联系,鉴定人员对当事人的业务咨询都能做到有问必答、对来访的当事人热情接待。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当事人,鉴定人员都能做到体贴、关心、并做到上门服务。如住在东山镇偏远山区群英的村民黄学海交通事故损害评残一案,伤者已成植物人状态,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为了使受害人能得到及时的司法鉴定,为调解和诉讼提供证据,我所主动派鉴定人员到被鉴定人家中进行法医检验,并主动提出为被鉴定人提供司法鉴定援助。被鉴定人家属十分感动,也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歇业两年多,对司法鉴定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今年上半年,法医学检验虽然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但也只区区2例。因此,鉴定领域有待拓展,鉴定业务有待拓宽。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司法鉴定工作,通过多方努力进一步拓展鉴定鉴定项目。

第六篇:司法局上半年基层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基层工作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以开展五好司法所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规范人民调解、司法所建设工作,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现将半年工作小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

建立健全了全县矛盾纠纷调处网络,把好矛盾纠纷预防关口。每月深入各村、组、企事业单位以及工程建设区域内排查矛盾纠纷,建立台帐,按照“定领导、定人员、定方案、定时间”的“四定”原则,落实责任,逐一化解;开展“三案攻坚”活动,突破化解一批“积案、老案、难案”,为党政分忧,为群众解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上半年,全县共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79件,调解成功271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2件6人,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11件123人。

二、着力抓好人民调工作

全县现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73个,其中乡镇调委会14个,村居调委会139个,行业调委会20个;全县现有调解人员1519人。目前规范化乡镇调解委员会达到100%,规范化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达到80%。全县各乡镇调委会今年上半年,共排查纠纷91次,预防纠纷55件,调处疑难纠纷179起,制作调解协议书127件。

三、深入推进“五好”司法所规范建设

1、抓学习教育,全面提高队伍素质。深入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粹,通过学习,干部职工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举办培训班、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等形式组织学习,强化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司法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

2、抓活动开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和规范了各司法所各项制度建设。一是工作程序规范。规范化司法所和“五好司法所”考评标准,从司法所工作职责、业务范围、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形象标准上逐一进行了规范;统一制定了司法所工作职责、司法所长岗位职责、司法助理员岗位职责、司法所例会制度、学习制度、培训制度、司法所业务用车管理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分析报告等制度;统一设计制作了民间纠纷受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多种表、簿、卡、册,规范了司法所工作报表、数据统计、业务台账等档案管理。二是业务考核规范。建立了“五好司法所”创建和队伍建设考核评估机制。三是人员培训规范。加大对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四是所务管理规范。普遍实行了所务公开,自觉接群众自监督,建立了司法所岗位目标责任、定期学习例会、信息报告、统计台账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构建起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司法所工作管理体制。

第七篇:司法局上半年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半年来,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以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戒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目的,努力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理念、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建设“4321”金子塔式帮教工程,“四有”机制打基础,三个方向拓延伸,两项帮扶传真情,突出一个重点,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安置帮教工作模式,使我县安置帮教工作再创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五年内我县共有刑释解教人员245人(其中刑满释放233人,解教12人)。2014年1-6月,我县有刑释解戒人员30人(刑满释放30人,无解戒人员);无缝对接率为100%、帮教率为100%、安置率为100%。

二、主要工作方式

采用“四有”工作机制,从四个方面夯实安置帮教工作基础。

打实安置帮教工作基础,是提升该项工作的首要前提。我局在安置帮教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总结,不断摸索和创新,建立“四有”工作机制,四个方面夯实我县安置帮教工作基础。“四有”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是“有人接、有人帮、有人管、有人扶”。

有人接,是我省安置帮教工作的特色,也是一项有效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从实行接送制度以来,我县服刑人员都能够接送回家并得到妥善安置,让很多刚出监所感到迷茫的刑释解戒人员重新找到了目标和方向,有效地减少了刑释解戒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在无缝对接工作中,我们通过两个迅速,一个建立,一个确保的“2+1+1”模式,迅速通知预释放人员家属,迅速反馈接送信息,建立预释放人员帮扶和接送小组,落实所长责任制,确保刑释解戒人员有人接,简捷并高效完成无缝对接任务。截止目前,我县无缝对接率达到了100%。

有人帮,是除了保障未就业刑释解戒人员最低生活保障以外,还把解决刑释解戒人员的实际困难放在安置帮教工作的首位。刑释解戒人员回归社会之初,往住思想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在生产和工作中容易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如果缺乏必要的管理、监督、帮助和教育,一些人仍然有可能重新违法犯罪,走上邪路。为此,我们建立健全了刑释解戒人员实地走访制度,近距离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上的难处,以问题为导向,协调各部门做到能帮尽帮,能援尽援。

有人管,是定期对刑释解戒人员进行实地走访,随时掌握释解戒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同时制定个性化心理辅导方案,开展个案式的心理矫正和心理咨询。在县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开通了“心之桥”心理咨询热线,随时接听心理咨询电话。

除此之外,针对一部分未成年刑释解戒人员和未成年服刑人员子女,喜欢上网聊天吐露思想的特点,我们在日常教育中开辟网上交流平台,借助QQ、MSN等网络交流工具,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交流。

有人扶,是除了通过教育和劳动保障等部门牵头,多渠道为刑释解戒人员创造就业条件和机会,县司法局还创造了“就业信息月报”的短信就业引导模式。县司法局通过建立未就业人员月台账,在九一人才网,客家网,网等多渠道收集就业岗位,以台账为依托,以岗位为引导,以短信为媒介,信息化引导刑释解戒人员重新就业。“手机短信获就业”的工作模式一年以来,已经有15人被用人单位面试,其中11人被用人单位当场录用。

夯实基础,站好脚跟,三个方向创新安置帮教工作。

县司法局针对刑释解教人员普遍存在的“怕家庭责怪,怕社会歧视,怕知情人揭丑,怕安置无门”的“四怕”心理,探索建设刑释解教人员这一特殊人群安置帮教衔接管控体系,强化“三延伸”即:向监狱和劳教所延伸、向社会延伸、向服刑人员家庭延伸,对安置帮教对象的教育帮扶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向监狱和劳教所延伸。县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帮教模式,积极联合女子、等监狱对本县籍服刑人员开展视屏会见活动,提前介入安置帮教工作,配合监所做好服刑在教人员思想改造工作,加强与服刑在教人员的感情沟通,给服刑在教人员出监所后的安置帮教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向社会延伸,整合社会力量。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受社会的综合影响比较大,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县司法局对“三无人员”、刑释解教后仍恶习难改人员、现实表现中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人员逐个制定帮教计划,联合派出所、村居(社区)干部、志愿者、工青妇实行“多帮一”重点帮教。对服刑、劳教期间态度较为积极,回归社会后,能积极配合安置帮教工作,实行村居(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二帮一”帮教。对服刑、劳教期间认罪态度好,多次被评为积极分子,减刑幅度在原判刑期1/3以上的,回归社会后,能自觉遵纪守法的人员,实行村居(社区)干部“一帮一”帮教。“多帮一”“二帮一”“一帮一”三种形式的帮教,不仅对刑释解戒人员采取了有效的帮扶措施,而且让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了安置帮教工作中来,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和接纳刑释解戒人员。

向服刑人员家庭延伸。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服刑人员家庭中的家庭矛盾,远远比一般家庭多几倍。原本不幸的家庭,可能会因为家庭成员的缺失,让一些亲人用冷漠或者暴力来弥补亲情的缺失。面对这样的情况,县司法局联合公安、民政、学校、基层司法所、乡(镇)综治委以村委会等部门共同建立服刑人员家庭困难矛盾化解机制,定期走访,明确以“发现——甄别——诊断——处置——反馈”等5个方面的排解方法步骤及时化解服刑人员家庭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化解家庭矛盾。

为进一步化解服刑人员家庭矛盾,县司法局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通了省远程帮教会见系统,系统不仅仅为群众提供了便利,也为服刑人员与亲人多了一份沟通的桥梁。

两项帮扶传真情,两个重点上台阶。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县安置帮教工作,对的发展和稳定做贡献,我们对两项帮扶进行了重点开展。

为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自主创业,让其顺利融入社会,县司法局积极与人社、工商、税务、银行实施‘1+5’创业模式,利用安置帮教政策,加上五个部门通力合作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扶持他们自食其力。

未成年人中有一部分特殊人群,他们就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由于父亲或母亲的违法犯罪,这些正处于花季的孩子过早地承受了他们本不该承受也难以承受的东西,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为此,为了进一步帮助这些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我县成立了局长信箱,帮助服刑人员诉讼困难,及时帮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及时排忧解难。

坚持人性化帮扶,突出一个重点。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安置帮教工作必须坚持人性化帮扶,才能进一步把握好此项工作的正确方向,更进一步做好特殊人群的管控工作。通过“人性化”的管理监督体系,刑释人员返回社会后,能亲身感受到政府对他们人文关怀,使他们尽早地步入和融入社会,预防降低刑释人员重新犯罪,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第八篇:社区矫正工作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社区矫正工作在上级综治委和市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委政法委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下,以“衔接好,监管好,引导好”为目标,以提高矫正质量为核心,以降低社区矫正人员的重新犯罪率为“首要标准”,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平安。

一、基本情况

自2010年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我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下面简称矫正对象)130人,已解矫人员61人,现有在矫人员为67人,其中缓刑60人,假释7人。GPS已定位人员60人,其中五人年龄超过65周岁,另一人为间歇性精神病患者,还有一人正在办理。由于监管措施得力,无一人重新犯罪。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网络,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了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同志担任,成员由县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分局、司法局、财政局、民政局、劳动保障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明确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日常开展。各乡镇也随换届调整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矫正工作站。以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

1、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监管中心作用。2011年12月成立社区矫正监管中心以来,我们一直注重加强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中心作用。一是落实好中心人员。今年来,我们按照赣市政法字[2014]8号文件,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和县委政法委报告,争取支持,落实了从公、检、法抽调的人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二是明确职能,搞好分工。司法行政人员负责组织协调社区矫正措施的落实;法院工作人员负责有关法律文书的传递,督促引导社区矫正人员按时报到,办理依法奖惩和到期宣告解除矫正;公安局工作人员负责对不服矫正人员提出警告,会同派出所对可能重新违法犯罪人员进行管控,对脱管、漏管人员查找下落并负责追逃,参与定期巡查,保持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威慑。三是落实“六统一”制度,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

2、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交接,坚持“见人见档”,做到“人档齐全”。进一步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各社区矫正工作站严格实行一人一档,档案内容严格按“社区服刑人员资料目录”逐一建档,对矫正对象进行档案、日常和信息平台“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3、突出个性化矫正方案设计。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性质、家庭经济情况、认罪悔过的程度、家庭人员对其犯罪及被惩处的态度、预测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可能性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措施并根据改造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做到区别对待,因人施矫,对症下药,提高教育矫正的针对性和矫正质量。

4、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根据社区服刑人员奖惩考核的有关规定和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间的表现,司法所对每一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实行“严管,普管,宽管”分级管理,重点加强对严管级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做到情况明、思路清、个案矫正措施针对性强。

5、加强重大节日、重大事件、重点时段的监管。我们主要是突出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我们特别注重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思想表现,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

6、创新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管手段。利用网络、手机、移动传媒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社区矫正数据库与GPS定位系统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平台,形成了全省连通、信息共享的动态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全县建立了十五个社区矫正工作站,根据省厅的要求全面架设主线光缆到各个工作站,施行了网上审批,网上管理的高科技管理体系。

7、落实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县委县政府对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由财政实行了全额保障,并为社区矫正机构配备了警用车辆,保证了矫正机构基本办公设施的投入和逐步完善。

(三)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社区矫正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进一步拓宽宣传推介渠道,创新宣传推介方式,细化宣传推介内容。充分利用电视台、网络、报刊、专栏等媒体,采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宣传月”、“社区矫正大家谈”、“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解答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加强社区矫正人员法律知识学习提高社区矫正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社会对社区矫正的认知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社区矫正是国家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罚执行方式文明化、人性化的重要表现,对于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促其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日常学习,提升工作水平

社区矫正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中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打好基础。我们一方面积极学习好各级有关社区矫正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加强日常学习,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常用法律法规和《刑法修正案》中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相关规定以及谈话技巧、个案矫正、心理疏导等常用业务知识等,同时还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联系,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努力拓宽工作思路,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力量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司法所是基层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但从司法所的设置、人员配备、编制现状看,都存在问题。同时,司法所人员很少能单一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往往兼职了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援助、信访民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任务。因此,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社会矫正工作志愿者参与者少,来源渠道窄,难以满足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而且绝大多数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尤其是那些社区(村)干部和社会志愿者,法律、社会学、心理学等矫正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欠缺,没有接触过刑罚的执行工作,缺乏管理矫正对象的实践经验,难以适应多样化的矫正工作。

(二)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社会上有不少误解和疑虑。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种非监禁的刑罚执行方式,虽然我县已经作了大量的有关社区矫正的宣传工作,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社区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认识比较肤浅,部分数群众对接受社区矫正的犯罪人存在防范、冷漠、歧视心理。甚至有些社区矫正人员自身缺乏罪犯身份意识,以为假释、缓刑就万事大吉了,对矫正工作消极应付。

第九篇:上半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2014年上半年,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法县办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县经济工作会议和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科学发展,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推进“法律六进”活动,为构建和谐平安,促进我县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全面开展

根据今年普法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以全面推进“六五”普法工作为出发点,制定印发了《2014年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细化了任务、措施,量化了指标,明确了标准,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在有所遵循的情况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落到了实处。

二、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建设和谐幸福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1、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关于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围绕《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加强党内法规的宣传普及,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关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目标,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推进依法治县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2、突出宪法的宣传教育。把宪法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自觉意识。在中小学开展了“宪法进课堂”活动,组织了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法制宣传志愿者等为中小学生讲一堂宪法课。

3、根据省市法宣办的部署,今年在全县公民中重点普及“四法一条例”。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旅游法》、《省法律援助条例》。县法宣办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并通过采取法制讲座、举办培训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确保今年学法内容的全面落实。

4、践行群众路线,以“三送”、“六个一”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基层法制宣传教育

结合县委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三送”、“六个一”等活动为载体在全县14个乡镇广泛开展了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受到群众好评。如:司法局开展了春节送法下乡活动、在全县招工大会上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三八”妇女维权周宣传活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宣传月法律咨询活动、等。工商局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组织成员大为在县茗馨广场、乡镇圩场广泛开展消法宣传;县妇联开展“3.8”妇女维权宣传活动,税务、国土等部门也分别开展了相应的“税法”、“土地管理法”等宣传活动。“三送干部”上户时将法律知识也作为宣传重点,将法律知识送到百姓家中。在半年来,全县共发放涉及征地拆迁、婚姻家庭、教育医疗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宣传资料8万余份。

5、根据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不同重点普法对象的特点开展学法用法活动,以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带动和促进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半年来,我县的“六五”普法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六五”普法规划要求和县人大的决议精神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1)部分单位领导对普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开展不平衡。(2)个别乡镇和行政执法单位只强调专业法的学习,忽视宪法和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影响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法律素质。

第十篇:公证处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二0一四年上半年,我处根据年初市县的工作目标及公证处的工作思路,全处人员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止6月23日,我处共办理公证事项113件,其中国内86件,涉外21件,涉台6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件,为当事人减免费用共计三千多元。

一、狠抓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公证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全处人员积极参加了县局组织的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每名党员公证人员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把集中学习和专题讨论结合起来,运用灵活多样、务实管用的方法,丰富学习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并通过学习,查找差距,明确方向,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是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全体公证人员积极投身以加强公信力建设为重点的公证行风建设的活动中,认真学习了中国公证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以公信力建设为重点的公证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自觉性,提高了质量意识,执业风险意识。三是在搞好政治学习的同时,不间断业务学习,加强与兄弟县市公证处的联系,互相切磋业务,交流工作经验。

二、规范办证程序,努力提高公证质量

提高公证质量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确保每一件公证不出差错,我们从规范办证程序着手,严格按申请-受理-审查-出证-归档的程序操作,不管公证事项多么简单,都不准随意简化程序,重大复杂的公证事项,一般由两名公证员共同办理。

三、以诚信建设为主线,提高公证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一是强化检查,严格把好公证质量关。公证质量和信誉是公证事业的生命线,拓展公证业务,必经以确保公证质量为前提。只有公证质量过硬,公证信誉才有所保障,公证事业才能健康良性发展。我处严格按照省、市规定,定期开展公证质量自查和检查活动。公证员办理的公证事项,由主任审批,主任申办的公证事项,由公证员审批,疑难的公证事项,由处务会讨论审批.通过回访当事人,自查、互查等途径检查公证质量,及时纠正有瑕疵公证文书和存在的公证质量问题,严格规范执业活动。经过不断的自查和检查,公证人员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杜绝了错假证的出现。二是强化服务,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开设便民服务窗口,为困难群众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上门办理公证事务。加强与法律援助中心的合作,针对经济困难的群众,予以减免公证费用,使群众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

四、以公证宣传为载体,提高公众的公证意识

一方面我处与县司法局宣传股密切配合,利用法制宣传日、法律圩场为契机,利用广播、电视、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公证法律知识。另一方面以司法所作为宣传公证和获取公证信息的载体,努力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公证法律服务。

半年来,我处公证人员立足于公证执业特点和优势,依法办理涉及廉租房摇号分配、公租住房分配等涉及群体性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充分发挥公证工作在预防社会矛盾和纠纷中的特殊作用,切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