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半年农业农村工作小结及下半年工作要领

时间:2022-06-08 04:57:00

导语:市半年农业农村工作小结及下半年工作要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半年农业农村工作小结及下半年工作要领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全面推进城乡融合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紧紧围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目标,按照《关于加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坚持把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把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作为战略途径,把持续快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作为中心任务,把建立健全资源要素向“三农”倾斜配置机制作为关键举措,把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作为重要保障,认真谋划“三农”发展全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半年全市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851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农经口径)。农林水支出20870万元,同比增长24.35%。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建设各级粮食功能区28个、面积5.86万亩;早稻种植11.83万亩,同比增加0.8万亩。菜篮子供应保持稳定,蔬菜播种27.55万亩,总产值同比增长26.83%;肉类总产量1.72万吨,基本持平;渔业总产量1.58万吨,同比增长9.8%。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1个、精品园9个,新增市农业产业化基地3个。农业招商项目9个,签约金额13.2亿元。新落实林特产业示范和休闲观光基地9个,新申报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镇)6个。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10%。新增专业合作社3家,新组建农产品购销联合会,新成立余姚杨梅产业协会。产销衔接更加紧密,首届农博会成功举办,组织参加市第五届茶文化节、市食博会、省农博会等展会活动。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广主推品种70余个、主推技术40项。选派科技特派员15名,组建团队17个,实施各类新农村建设科技项目20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成率达100%。商标品牌建设扎实推进,新申报了4件证明商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各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6个。上市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8.4%,流通环抽检合格率96.6%。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完成“千库保安”工程,新完成山塘水库除险加固2座、小流域治理2个,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5.4%和28.6%。新增经济型喷滴灌8200亩,新发展畜禽养殖场喷灌2000平方米,分别完成计划的41%和3%。推广种植空心菜净化水质面积2000亩。上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2个。围垦造田取得新进展,新增耕地7066亩。气象信息“进村工程”扎实推进,自动气象站运行正常率和资料准确率处在市的前列。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推进,全市水稻机插育秧72400亩。

(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启动。七大机制体制共29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土地使用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土地流转稳步推进,新流转土地3600亩,完成计划的36%。农村非农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试点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外业调查测绘已完成工作总量的70%,集体建设用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调查测绘已超过30%,相关政策措施正在调研起草之中。农村金融服务内涵不断拓展,“三权一房”质(抵)押贷款试点意见,进入市政府决策程序。“守合同重信用”农户信用贷款管理实施暂行办法顺利实施。市域金融机构与“三农”的互动联系更为密切,22家金融机构联合举办金融知识宣传下乡及支持“三农”信贷服务月活动,发放贷款3.68亿元,达成融资意向3.35亿元。到目前为止,共发放“三农”贷款10.64亿元,同比增长76.48%。农业政策性保险品种和参保对象进一步扩大,新增4只保险品种,参保农户15637户,保险金额3.72亿元。上半年授信担保146户次,累计金额4378万元。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连续四年实现全覆盖。强权扩镇改革进一步深化,泗门镇卫星城市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框架初步形成,新设机构6个,升格设置部门7个,下放市级管理审批权限234项。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准备就绪,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户口迁移制度和福利保障制度等政策措施已基本成文,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程序。

(三)民生实事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农村网络公路建设项目22个、开工建设13个,总体形象进度达35.7%;完成农村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9800余户,完成镇级管网改造工程4个。基本完成陆埠镇污水接入工程,启动实施1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新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4家,新增连锁超市2家、连锁便利店3家,新改造完成农村菜市场6家。农房“两改”建设深入推进,全市累计安置农户3819户,完成年度目标考核数的69.4%。其中: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279户,完成年度目标考核数的93%;下山移民安置140户,完成年度目标考核数的70%;地质灾害点农户安置6户,完成年度目标考核数的100%;农民就地翻建213户,完成年度目标数的47.3%;农民多层公寓安置3181户,完成年度目标数的81.6%。拆迁签约农户646户,完成年度目标考核数的18.5%。建设用地复垦、立项分别为2只和1只,面积99亩,完成年度目标考核数的15.5%;节约土地15亩,完成年度目标考核数的8.8%。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全面推进,主要道路、河道(溪道)、饮用水源、农贸市场、禽畜养殖场、农村公厕、集镇(街道)建成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和村庄(庭院)保洁等10个重点集中整治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完成市级绿化示范村创建20个,占全年计划数的69%。完成养殖场治理任务10家,占全年计划完成数的50%。村级生态河道建设10个,已完成1个;完成清水河道建设6条、8.2公里,完成计划的47%。同时,全市57个村庄整治各类创建项目村,2个生态镇、10个生态村等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继续走在前列,到年底可完成50%以上行政村的农村社区建设任务。

(四)农民创业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我市以“充分就业市”创建为契机,以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拓展创业就业领域、优化创业就业环境为重点,积极探索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促进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取得了初步成效。城乡统筹就业培训扎实推进,上半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128人,“两创”人才培训146人,分别完成考核指标的20.9%和12.2%。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40人,完成计划的11.7%;农业专业技能培训953人,完成计划的63.5%;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1989人,完成计划的16.6%;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46人,完成计划的15.3%。绿色证书培训870人,完成年度计划的54.4%。“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稳步推进,新完成了4个乡镇的“好青年”评选工作,使全市“好青年”评选工作覆盖到18个乡镇、街道的212个行政村。“充分就业市”创建深入推进,新增就业岗位10520个,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00人。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新增农家乐经营户20户,新申报三星级以上农家乐29家、省级农家乐特色点1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1个。上半年,全市农家乐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84.2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45.2%,直接经营收入6609.5万元。

(五)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障)新老制度有序衔接,共转换19458名,截止到6月底,全市共核准享受人员12.76万名,发放基础养老金5429.8万元。同时,计划从7月份起将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被征地人员和土地流转人员将从9月份起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此外,全市9578名农村“低保”对象人均每月获得低保救助137.5元,达到我市农村低保标准的65%。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支教、骨干教师跨校带徒、送教下乡等活动以及多种模式的校际合作深入推进,全市公办学校标准化学校的达标率达93%,义务段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水平高于省定标准,65.5%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城乡一体扶贫助学体系基本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申报文明村16个,“周末电影”、“周末课堂”和“周末读书”等活动经常。“春泥计划”活动扎实推进,新增活动村83个,覆盖50%以上的行政村。上半年,已完成农村电影放映1500场,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45%;送戏下乡60场,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22%。在建集镇综合文化中心4个,申报村落文化宫41个。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新增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18项医改配套政策、措施有序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参加人数达55.05万人,参合率97.3%,住院补偿率达43.36%。新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建设43家,新开通小病受惠16家。计划生育率98%以上。

(六)老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快。年老区四乡镇两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4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农业2.68亿元、工业23.1亿元、第三产业3.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7%、8.6%,11.5%。人均收入3299元,同比增加14.1%。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春茶总产值6993万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名优茶产值达同比增长14.1%。农家乐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共接待农家乐游客近16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收入800余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7%和14.3%。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势头较好,花卉苗木总产值1.04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扶持项目加快实施,全年共落实修建资源型机耕路11条总长度23.34公里;修建村内道路8个村总计5.5万平方米。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2个,总投资915万元。下山移民有序推进,已完成140户的移民安置,占年度目标考核数的70%。在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生产型低收入农户扶持计划,增强其生产经营能力。计划实施低收入农户危房救助改造300户,安排补助资金300万元。省内结对帮扶和贵州望谟对口帮扶力度加大,共安排帮扶项目5个、资金288万元,助推两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七)农村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新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党建资源进一步整合,城乡基层党组织“六结对”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党建优势资源向农村加快延伸,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村干部大课堂、大学生村官网、基层党校等平台,大力宣传周以国同志先进事迹,对村干部进行集中成批轮训和培训,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农村工作指导员专职化率70%以上。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又取得新成效,“四民主、三公开”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新增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永丰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等各项工作得到规范提升。“三资”管理进一步得到规范和强化,新增市级“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3个。“五五”普法教育、新一轮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有序推进,法律援助、农村法律顾问等制度深化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扶持和管理继续加强。追加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发展资金1000万元(总数调整到每年2000万元),上半年全市各乡镇、街道上报2010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7个,涉及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和13个非薄弱村;完成验收项目5只,项目总投资1012.1万元。到目前止,已立项未完工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项目36个;已验收项目91只,涉及41个经济薄弱村和81个非薄弱村,项目总投资1.86亿,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经营性收入约1100万元。“6+1”合力共建机制继续深化,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安排项目400余个,落实帮扶资金和物资近3837余万元。其中,农村工作指导员共落实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0个,争取落实扶持资金达723万元、捐赠物资价值132.5万元;新增村企结对企业26家,落实共建项目191个,到位资助资金2981.84万元(包括第九次“光彩爱心月”出资和实物捐赠等1526.1万元)。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日趋强化,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型、全时空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治安防范、管理、控制和打击能力不断提高。“大调解格局”正在加快形成,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校园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公立学校保安配备率和监控系统安装率分别达到80%和75%以上。平安村镇(街道)建设扎实推进,创建面进一步得到拓展。

在取得上述建设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当前内外发展环境依然严峻、变数较大的背景下,农业农村仍面临着不少压力和困难。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水平还不高,科技支撑力还不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还不健全。二是农村城镇化相对滞后工业化进程,人口、产业、土地的集聚度还不高。三是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土地、住宅等农村资源开发受到现有法规政策的制约。四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与农民群众不断上升的需求期望值之间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这些问题和困难正是我们下步需要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

二、下步工作重点

下半年,要根据年初既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按照“八个围绕、八个突破”要求,结合“项目突破年、创新提升年”和“创先争优”等活动载体,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在现代农业、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农房“两改”、山区协调发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中心镇培育、农民持续增收、公共服务和基层基础建设取得新成效,着力打造“美丽幸福新农村”。重点要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培育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新增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完成合同外资50万美元、实到外资10万美元,内资引资确保2800万元。全面完成5.9万亩粮食功能区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1.5万亩、总产量18.1万吨以上。启动实施效益农业“315”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精细蔬菜、经济林果和特色养殖。积极推进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治理和保护,注重生态绿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安全管理,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网络。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活动,不断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着力拓展为农服务平台。

(二)深入推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修编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域总体规划以及市域村庄布局规划,积极构建层次分明、相互融合的城乡规划体系和城乡一体、依法行政的规划管理体制机制。稳步推进“三权一房”质(抵)押贷款试点,着力缓解“三农”发展融资难题,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继续抓好中心镇、卫星城市改革发展。加快农村非农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促进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建设,确保新流转土地1万亩以上。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创新制度设计,引导农民加快向城镇转移。

(三)加速推进农房“两改”。紧紧围绕中心村、中心镇(卫星城市)加快发展和新型城市化建设,抓紧研究制订农民集中居住布点规划,明确拆并自然村,明确集中建房区块,明确建设类型。因地制宜制订农房“两改”近、中、长期实施计划,建立年度项目库,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引导各类建设主体由自发改建向有序实施转变。进一步研究完善政策扶持措施,强化用地保障、金融服务和财政扶持,积极培育中心村、建设特色村,加大自然村撤并、空心村整治、高山村迁移力度,加快拆迁安置和建设用地复垦进度,创新工作思路,攻坚克难,固强补弱,营造氛围,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整合政策资源,研究制度老区综合扶持政策,加快老区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山区人口下山移民,加快自然村迁村并点步伐,扎实做好下山移民集中安置工作,加强下山移民的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推介,落实移民户子女就读等政策,理顺规范移民小区的管理,努力完成第七批下山移民的各项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推介,多形式多途径提高低收入农户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深化结对帮扶工作,继续加强与出帮单位和结对部门的联系联络,动员各出帮部门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老区新农村建设,推进老区全面小康建设。

(五)提升村庄建设水平。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契机,以主要道路、河道(溪道)、旅游景点、饮用水源、农贸市场、禽畜养殖场、农村公厕、集镇(街道)建成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和村庄(庭院)保洁等十个方面为重点,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注、严重影响市容村貌和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的总体要求,启动实施中心村培育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中心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辐射力。同时,全面完成村庄整治建设,扎实推进污水管网对接工程、1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创建市级以上小康村(全面小康村)10个、绿化示范村25个、生态村10个,完成50%以上行政村的农村社区建设任务。

(六)强化民生实事工程。深入推进“充分就业市”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深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参保率,扩大受益面。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推进小病受惠定点医疗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站延伸。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扎实抓好教学网点调整和学校建设工程。强化教师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教师培养“五大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落实门卫、保安和学校安全等软硬件设施,切实消除校园安全隐患。整合公共文化阵地设施、人才队伍和经营性文化服务资源,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春泥计划”活动,加快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和送戏送电影等文化下乡进度。利用各类新闻专题、专栏,不断加大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深入推进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市民文明素质工程,提高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提升人文素质。

(七)确保农村和谐稳定。深入学习周以国同志先进事迹。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评选表彰“十个学习型党组织”、“十名学习型村干部”、“百名学习型党员”评选活动。严格按照有关办法规定,认真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深化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强化村级“三资”管理。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完成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的申报和创建。继续深化法律援助工作,加强法律服务管理。深入开展人民调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提高矛盾纠纷的调处能力。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村(镇)”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