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上半年总结

时间:2022-03-17 08:02:00

导语:劳动和社会保障上半年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劳动和社会保障上半年总结

上半年,我市的劳动保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市直兄弟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诚信务实、形象推动,按照“十一五”规划和我市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以城镇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为重点,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积极实现劳动保障业务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争创行业一流业绩,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现将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劳动保障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城镇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明显成绩。全市实现就业再就业的城镇求职人员80959人,占省定目标11.9万人的68%,占市定目标12万人的67.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28269人,“4050”人员8202人,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11169人,公益性岗位就业4718人,分别占市定目标的94.2%、82%、74.4%和94.3%。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的市控目标(省控目标为4.5%以下),为3.3%。全市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0041人,占市定目标3万人的66.8%。小额担保贷款完成1854万元(省市定目标均为6000万元)。

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介绍转移就业8.25万人,完成省定目标5万人的165%,完成市定目标12万人的68.75%;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8.87万人,完成市定目标12万人的73.9%。河南*农村人力资源中心市场运作良好,各项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改建工作正如期进行。全市共组织各类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97万人,完成市定目标15万人的53%,其中,新生劳动力2.21万人,企业在职职工1.61万人,培养新技师43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15万人。

——社会保险工作在改革中稳步推进。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企业12316户、参保职工62.56万人。上半年,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职工3.16万人,超额完成省定目标2.7万人任务的117.04%,完成市定目标3万人任务的105.3%;缴费职工49.13万人,比省定目标多5100人,比市定目标多1300人,全市计划征收养老保险费7.74亿元,实际征收8.56亿元,综合征缴率为110.6%,完成省定目标14.2亿元的54.5%,完成市定目标14.5亿元的53.4%。全市现有企业离退休人员20.17万人,计划和实际发放养老金8.2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为98.12%,社区管理率为90%。按时完成了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方案的制定任务,对做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工作进行了认真测算,行成了19套测算方案,待省厅出台实施办法后,我市将制定具体方案进行实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参保人数15.95万人,共征收养老保险基金4.38亿元、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4.67万人,发放养老金3.76亿元,滚存结余6.3亿元,征收失业保险基金1020万元。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3.18万人,超额完成了省定53万人的目标任务,完成市定目标53.5万人的99.4%,其中新增参保人员6.18万人;为4.3万名国有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办理了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4.26万人,完成省定目标16万人的89.13%,完成市定目标16.5万人的86.42%。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77.6万人,完成省定目标79万人的98.2%,累计征缴失业保险费1.08亿元,完成省、市定目标1.6亿元的67.5%,基金支出8097.4万元;全市全供事业单位应缴失业保险费绝大部分已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全市参加工伤保险职工达到42.6万人,完成省市目标43.5万人的98%;工伤保险费上半年实际征收1847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0%,综合征缴率达92%。全市共稽核各险种缴费单位6227户,涉及参保人数47.17万人,查出少报人数2.95万人,查出少报缴费基数1.39亿元,少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785万元,稽查后新增参保人数7442人、稽查补缴及清理各险种欠费1773.5万元,核查享受待遇人数4831人,受理社会保险举报投诉咨询673起,涉及2392人。

——有效地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全市2892家企业108.44万名职工中,累计办理劳动合同签订手续105.6万人,签订率97.4%,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7565户,涉及劳动者37.95万人;追发劳动者工资3752.3万元,促缴社会保险费金额70.64万元;受理举报投诉结案率100%(省市定目标均为95%以上);全市已全面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全市共接待职工信访来访1.86万批3.04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65.8%和35.2%,其中集体来访85批1558人,件件有回音。全市共接到劳动争议申诉638件,符合立案条件受理403件,涉及职工2731人,其中集体劳动争议28件,涉及职工2054人,审结418件(包括上年接转81件),结案率86.4%,法定期限内结案率100%;对1569家企业4.2万名职工的劳动合同进行了鉴证,纠正违法无效条款377条,有效地预防了劳动争议的发生。

——“金保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市劳动保障信息异地数据容灾备份中心筹建工作已经启动,劳动保障市域网络建设和安全维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有力地推动了“金保工程”的建设。局系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局各项业务及时通过劳动保障网传递到全市;12333电话咨询系统进一步完善,进基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做法

(一)以人为本积极开发多种就业岗位,创新思路贯彻落实城镇就业政策,下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

上半年,把重点放在落实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精神上,下发了10份再就业配套文件,并积极拓宽就业再就业渠道和开发就业岗位。

一是广开渠道,促进就业。第一,职业介绍带动就业。全市职介机构介绍城镇人员就业2.94万人。通过组织开展职业介绍,运用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使16562名城镇求职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第二,社区服务带动就业。积极开发社区服务岗位,有8364人实现了再就业。第三,规范用工带动就业。指导帮助用人单位规范用人行为,积极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使4956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第四,企业挖潜、主辅分离带动就业。指导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使2631名下岗、待岗人员得到妥善安置。第五,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累计开办58期SIYB培训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740人,开业1364人。按照政策规定,鼓励并促使40909人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上半年有2308人以自由职业方式实现再就业。第六,改善就业环境带动就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多渠道、多领域实现就业,有5229人通过灵活方式实现就业。

二是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09943本。按照政策规定,全市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共减免税收2036.1万元,涉及人数14636人;同时,还减免了行政事业性收费、职业介绍收费、再就业培训收费等,并发放了相关补贴;同时,着力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结合新政策出台,起草了具体工作意见。上半年,还把就业政策的落实措施化,积极推行了援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工作,各级为此开展了专项活动,并做到及时登记、及时建档建卡,登记760户、2113人,并热情开展各类服务,有效地促进了该类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援助就业341户、836人。

三是劳动保障工作示范社区建设稳步推进。3月中旬,在中原区召开了全市创建劳动保障工作示范社区工作会议,之后又陆续组织人员先后赴许昌、平顶山和南阳考察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吸取了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了创建示范社区工作的有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四是扎实开展系列活动,全力促进就业工作。面向再就业援助对象,开展了以“失业原因清、家庭状况清、思想动态清、技能特长清、培训目的清、就业愿望清”为目的的调查摸底活动,确定了11740名援助对象,并开展了“热情服务零距离、特殊服务零障碍、精品服务零差错、诚信服务零投诉”的人本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再就业援助月中,举办再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71场,提供就业岗位54000个,开发公益性岗位2152个,使1.2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民营企业招聘周中,669家民营企业进场招聘,提供用工岗位15698个,涉及工种(岗位)21种,约10000人进行了求职登记,有3566人达成意向。

五是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就业政策。郑东新区是全市被征地农民比较集中的区域,目前,有7977名被征地农民实现了就业。全市共办理被征地农民失业证18639份,发放三项补贴396.43万元。为认真落实国办发〔2006〕29号文件精神,上半年经过调研、论证,起草了全市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培训问题初步意见,拟于7月底出台正式文件。

(二)多策并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一是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管理。第一,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管理服务。为使工作有序进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行了目标分解考核责任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度,贯彻执行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市场运作、发挥导向作用、合理安排补贴、加强资金管理等形式,确保了该项工作的落实。第二,坚持培训就业一体化,提高了转移就业工作效率。按照上级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指示精神,我市成立了相应组织,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同时,改造和完善了一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并加强了硬件建设,整合了培训资源,扩大了培训规模,建立了示范基地。还实行了“1+3”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力争使每名符合条件的、有求职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都能获得一次职业补贴培训、至少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在获得专项技能证书的同时,免费提供一次就业岗位,极大地提高了培训就业率。第三,同步开展异地输出与本地转移,积极拓宽转移就业渠道。一方面,加强与发达地区劳务协作,做好异地输出;另一方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战略,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第四,通过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改善了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上半?、快捷地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共接待农民工5万余人,引来招工单位上千家,提供工作岗位近万个,为5千余名农民工成功介绍了工作,市场运作初见成效。同时,还支持了县(市)、区农民工市场的筹建工作,并提供了相关政策和资料。为了将市场尽早建成“全国最大,全省第一”的专业市场,积极适应*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目前市场的改建工作正如期进行。

(三)狠抓职业培训,贯彻了人才强市方略,大力加强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健全和完善了各项制度政策。出台了《*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和《关于开展首批*市突出贡献高技术人才评选奖励工作通知》等配套文件。同时,还以“技术工人大有可为”为题,局长王保明同志在市电视台亲自向全市解读了技术工人培养的各项政策,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该办法的出台,也将起到引导和鼓励广大劳动者钻研技术、提高技能、实现稳定就业的作用。在执行国家就业准入制度上,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技术工种“持证就业,持证上岗”专项检查的通知》,为推行持证就业、持证上岗制度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力地推动了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是落实了培训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职业技能培训目标层层分解,确保其按质按量圆满完成。上半年,技工学校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不仅承担了新生劳动力培训任务,同时还积极承担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经审批,已有41家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挂牌,着重开展了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短期技能培训,同时,突出了技能训练,有效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三是积极创新,职业培训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创新改革管理手段和指导措施,加大服务支持力度,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不断推进社会化、市场化改革,有效地促进了职业培训机构健康、快速发展。上半年还积极推进市属技工学校资源整合,并根据新形势对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发展的要求,加强了指导、管理和服务,使技工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逐步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还提高了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规范了职业技能鉴定运作程序,同时也提升了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四)加大扩面征缴力度,改革待遇计发办法,养老保险工作在改革中稳步推进

一是确保了养老金按时发放。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养老金发放的监督报告制度和跟踪、监督拨付资金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聘请了养老金发放义务监督员,监督了养老金的发放;同时,完善了养老金发放工作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确保了发放资金的足额、及时和准确。

二是养>上半年,通过“人性化”管理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经办能力等措施,和谐了劳动关系,提高了基金征缴率,使扩面征缴工作顺利开展。在清理和追缴企业欠费工作中,采取电话催缴、实地催缴、依法催缴等方式,促进了清理欠费工作,同时对恶意欠费企业采取媒体曝光和加强舆论监督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清欠效果。全市共清理追缴企业往年欠费932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1956万元。

三是扎实做好改革养老待遇计发办法和做实个人帐户工作。按照国发〔2005〕38号文件精神和省劳动保障厅的要求,抽调专人对计发办法进行测算。为做好该项工作,工作人员多次赴外地考察、深入县区调研,不断寻找新办法计算基本模型及新老办法衔接点,并形成初步方案。为做好做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工作,我局拿出了19套测算方案,并于6月上旬形成报告上报审批。今年5月份,国办发〔2006〕29号文件下发后,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保障办法,并提交市政府审批。

四是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一方面以经费保障机制建设为主要内容,制定和完善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费用的征收办法,拟将该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外收入管理;第二方面,竭力推动三级退管服务机构的配套等建设,使其实现制度化、正常化;第三方面,全市共有企业退休人员19.79万人,有19.43万人已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

(五)抓热点、攻难点,医疗保险工作在创新中发展

一是继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深入用人单位,摸清基本情况,调查缴费能力,开展宣传活动,做好重点督促工作。在抓好国有企业参加医保的同时,突出抓好改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二是加强医药审核,抓好两定管理,控制医疗保险基金不合理支出。实施网上审核和适时监控,切实做好三个目录管理,严格掌握标准,把好转院、外地就医和门诊规定病种审批关;采取项目审核办法,以药品和诊疗项目使用的合理性及针对性为重点,对每一位出院人员的医疗费用进行逐项审核;建立大额医疗费用会审制,对超过4万元的病例组织专??核工作。三是对申请加入定点的医院、药店进行资格验收。根据《*市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质量监督考核暂行SPAN>家定点医疗机构2005年度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质量进行了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向定点医疗机构返还(或扣除)2005年的质量保证金。四是协同推进生育保险工作。继续抓好生育保险扩面工作,动员企事业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加强生育保险基金征缴工作,确保生育保险基金按时足额到位。按照政策规定,严格审核生育保险待遇,做好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和计划生育手术费支付工作。上半年支出各项生育保险待遇280万元。五是做好离休、军转、军队退休干部医疗保障工作。目前,医疗保险共管理军转(困难企业)、离休干部3679人,其中机关全供事业单位1186人,企事业单位2493人。协助老干部局、财政局做好企业困难情况认定工作,抓好离休干部医疗保障费征缴,共征收离休干部医疗保障费4414万元。六是继续做好国有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工作。收集整理国有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基础资料,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认定和医疗保险费拨付工作。经报市政府批准,目前有4.3万名该类人员享受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待遇。

(六)加强机构建设,服务企业改制,失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我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由“失业职工管理处”更名为“失业保险管理中心”于5月份正式挂牌,其规格由正科级升格为副县级,因此也加强了失业保障能力建设。一是以工资申报、年度缴费审核为主线,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认真落实了目标管理责任制,为配合扩面、征缴,抽出专人做好年检工作,同时,采取对主要目标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二是做好失业人员接收和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进一步提高失业保障能力。全市新增失业人员7614人,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达到33854人,全市基金滚存结余61191万元,累计培训失业人员6483人、使5132人实现再就业,有力地支持了经济体制改革。三是加强失业调控,认真做好破产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第一,严格审理程序,把好方案论证关。坚持对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方案进行审查,凡未明确职工劳动关系处理、经济补偿办法、债务清偿、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职工再就业措施等内容的,坚决不予办理有关手续。第二,加强工作调研,解决遗留问题。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提出处理意见并上报有关部门,解决了一些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解决了“农协工”参保、经济补偿金问题等。

(七)关注高危行业,保护农民利益,工伤保险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今年,我市将高危行业企业作为工伤保险重点扩面行业,将农民工作为重点扩面人群,多策并举,全力推进扩面工作。第一,签定目标责任书,落实扩面责任。将这一目标层层分解直至落实到街道、乡镇及社区,确保扩面任务的落实;第二,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工参保。在《工伤保险条例》颁布三周年之际,以“参加工伤保险,维护农民工权益”为主题,广泛宣传工伤保险参保政策,为农民工参保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三,落实农民工参保政策。制定了推进我市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工伤保险工作措施,同时,还通过完善和简化程序,允许和方便农民工单独参保等方法措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危行业和农民工参保。

(八)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通过组织建设,加强了对协调劳动关系的领导,使其逐步向街道、社区延伸,提高了从源头上做好劳动关系协调管理的能力。完善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协调作用。

二是加强农民工管理服务工作,重点解决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研究制定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并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确保了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了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对举报投诉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及时查处。年初,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在全市开展了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是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认真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上半年,在对全市507户生产基本正常的企业、2万多名在岗职工工资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出台了150个职业(工种)、600个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并于6月初向社会进行了公布。针对有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不够健全等情况,对全市2006年度企业最低工资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全市共调查企业1477户,涉及职工宋_GB2312;mso-ascii-font-family:''''TimesNewRoman''''">万人;工资水平最高的三资企业为月平-FAMILY:仿宋_GB2312;mso-ascii-font-family:''''TimesNewRoman''''">元,月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职工人数8194人,对有关问题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了处罚。

四是加强了法制建设,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继续实施行政案例点评制度,点评案例2期;依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0起,法定时限结案率达到了100%;上半年处理涉及我局的行政诉讼案件9起,积极做好了答辩工作。同时,还做好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起草下发了我局系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五年规划。

五是积极做好信访接待和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健全和完善劳动保障信访制度,信访工作扎实开展。先后制定印发了《2006年*市劳动保障信访工作意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系统信访稳定工作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强化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会同局办公室联合起草了《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完善和强化了劳动保障信访工作制度,同时,还认真抓好《信访条例》的贯彻落实,积极开展“三优文明”窗口创建工作和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力度大,处理工作卓有成效。对合同鉴证在300人以上的企业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办理业务,仅第一季度就深入企业现场办公进行合同鉴证8次。在案件处理中,加大案件处理力度,缩短案件处理周期,通过裁决被诉用人单位,为职工补发了工资生活费、补缴了养老金、支付了工伤费用、报销了医疗费,落实了经济补偿金,真正做到了为职工和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树立了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

(九)财务制度得力,基金监督有方,确保了社保基金的完整和安全运行

一是建立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全市社会保险情况。对2005年全市“两个确保”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情况、欠缴各种社会保险费超过500万元单位的情况进行收集、汇总,及时向市和县(市)、区等有关部门通报,促进了全市“两个确保”的落实和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二是建立基金监督报表制度,积极开展基金的非现场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发放报表制度的通知》,规范了社会保险基金统计的各种报表制度,按月收集汇总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有关数据,及时了解分析社保基金运行情况,积极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非现场监督。三是积极开展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制定了全市稽核工作要点,及时召开了全市社会保险稽查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全市稽核工作,??应保和保险基金的应收尽收。四是健全了财务制度,加强了财务管理。按照“强化预算管理、规范财务收支”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关于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内部审计的通知》,采取查账座谈、内查外调等方式对有关社会保险基金进行了内部审计,并完善了有关制度,保持了基金管理体??办法》,创新采取了系列配套措施,规范了我局的??强了行政事业收费力度,认真贯彻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做到了预算资金拨付到位,经费支出运行正常,确保了各项资金需求。

(十)全局??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提高了干部自身素质

一是党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局党委注重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积极促进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上半年调整了机关党支部,完成了有关单位党组织更名和成立党委的组织手续等工作,认真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发展新党员8名、按期转正10名,按程序选举了市九次党代会代表1名。上半年,还开展了“八荣八耻”系列教育等活动,全局系统党员干部写心得近200份,办板报近40板;纪检监察部门强有力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极大的促进了党的组织建设、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同时还开展了迎七一建党85周年文艺活动,组织开展了多项有益的健康活动等,有力地推动了各级党组织建设。

二是劳动保障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对局属8个副县级以上事业单位实行了任期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并签定了责任目标;年初完成了2005年年度考核工作,其中优秀105人,其余均称职或合格;完成了单位更名、升格、人力资源整合和增编工作;按计划开展了干部教育培训,出台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2006年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组织了首批24名青年干部赴相关单位挂职锻炼,上半年组织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4期,培训人员570余人次,还配合局领导做好领导班子建设和完成了日常人事教育工作,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积极开展了离退休老干部工作。局领导及工作人员经常深入老同志家庭,了解其身体状况、家庭困难等情况,适时向局党委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老干部工作采取“学习、交流、通报”等形式“月月有学习”,采取参观游览、外出健身等形式“周周有活动”,使老同志及时感受组织的关心,这些老同志在座谈中积极为劳动保障工作献言献策,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

(十一)创新开展劳动保障宣传工作,极大地推动了业务建设

第一,领导重视,为创新开展劳动保障宣传工作提供了保证。年初,局召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劳动保障宣传工作会议,下发了宣传工作指导意见和宣传工作目标考评办法。今年的宣传工作,局领导特别重视,年初的会议上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保明亲自做动员,有关领导也提了要求,局还专门成立了领导组织,各单位选派了联络员专门负责该项工作。宣传工作中,局领导亲自参加活动,亲自进社区、上电台讲解政策,促进了宣传工作的开展。

第二,形式多样,为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手段创新提供了平台。nt-family:''''TimesNewRoman''''">上半年,局创新开展了以12333咨询服务为平台的“劳动保障宣传工作进基层活动”,由局信息中心牵头共举办3期;城乡就业再就业和劳动关系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宣传工作,利用开展“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等形式多次开展了宣传活动;失业保险以《*市失业保险条例》颁布一周年为契机、工伤保险在《工伤保险条例》颁布三周年之际开展了丰富多形的宣传活动,劳动监察部门利用专项检查等活动开展了宣传工作;上半年,还以新闻媒体为依托,局领导、业务部门领导亲自走进电台《面对面》栏目为百姓现场解惑释疑,具体回答了群众提出的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上半年全局系统发表宣传文章被有关刊物、报纸刊登篇,局青年干部还赴县(市)开展了政策宣传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活动地开展,促进了劳动保障工作任务地完成。

第三,劳动保障行风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宣传工作地开展。上半年,局党委、局纪委(监察室)高度重视行风建设,通过全市开展的行风评议,积极查找我局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切实有力的措施,提高了经办机构、服务窗口的服务质量、办事效率,提升了劳动保障部门的形象,促进了宣传工作地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再就业方面。一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测算,全市每年需就业再就业的城镇求职人员15万人以上,但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不足12万个,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再就业难度大,任务繁重。二是再就业政策方面。老的就业政策中规定“8人以上按企业减免税收”政策停止执行之后,这些企业感到很不合理,纷纷要求辞退已招收的下岗失业人员,因此将会造成新的失业,出现企业和职工上访行为,要求尽快研究解决这类问题。三是小额贷款工作推进难。财政担保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放贷收贷工作激励机制尚未建立,贷款预期率高,放贷清欠难度大,工作推进慢。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及培训资金的落实、协调工作困难,各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和培训经办机构缺乏工作经费,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进度。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培训设施简陋;三是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建设滞后,异地转移就业不平衡,管理和服务水平还不能适应劳务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医疗保险方面。一是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大,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少,因此影响了医疗参保,农民工的参保意识也不强;二是用人单位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有些单位不愿意为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险费。

(四)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一是我市技能人才成长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技术工人社会地位较低、职业荣誉感不够强、学习积极性较差,完善政策、营造环境的任务仍相当繁重。二是职业培训市场化、社会化改革还不到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管措施还不够有力。

(五)劳动监察方面。一是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往往与工程款到位、层层转包、工程质量、进度等交织在一起,处理难度很大,效果不理想。二是各县(市)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普遍存在着人员少、装备差、经费短缺等问题。

(六)失业保险方面。一是扩面征缴、清欠工作难度大。二是个别县(市)、区失业人员增加幅度大,当期基金支出已大于收入,自身积累开始逐渐减少。

(七)工伤保险方面。一是工伤保险扩面工作难度较大;二是工伤保险欠费问题比较严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大力促进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重点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明确责任,强化落实,研究探索建立长效就业机制,大力开展“培训年”活动,积极促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施“一加三”培训模式:力争使每位有求职愿望且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获得一次补贴培训,至少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并获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免费提供一次就业岗位,提高培训就业率。建立失业调控机制,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功能。

(二)积极探索,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积极稳妥地做好基本养老??善市级统筹,为实现省级统筹做好准备;加快??保办法。

(三)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研??不受侵犯。认真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切实抓好劳动合同制度的落实,坚决打击非法职介,加强劳动争议案件的排查处理和调解工作,促进全面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四)不断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开展系列培训活动,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可靠、素质过硬的劳动保障队伍,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