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计划工作总结
时间:2022-03-23 09:57:00
导语:社会发展计划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年是我区建设经济强区、实现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一番”目标的关键一年。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全区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年,全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增加值36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第一产业比上年下降12.5%,第二产业比上年增长26.5%,第三产业比上年增长26.6%。
年,我区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7.54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61.66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地方财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公共财政建设稳步推进,财政支出结构明显改善。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向好,全区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利润60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二)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巩固
年全区增加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0.9%、57.3%、41.8%,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比上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继续有所下降。
工业增长迅速,对全区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9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037.00亿元,比上年增长44.1%,增幅高于上年17.7个百分点。工业向园区集中进程加快,产业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以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漕河泾出口加工区、紫竹科学园区和莘庄工业区为支撑的工业集中布局框架已初步形成。全年园区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50亿元,占全区工业销售总产值53.1%,工业项目集聚度和产业能级有了新的提高。工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高科技大项目陆续进驻落户。
第三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房地产业继续健康发展,商业日趋繁荣,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拓展。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住宅开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中高档楼盘不断涌现。商品房开发和销售继续延续旺盛势头,供需基本平衡,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2.62亿元,比上年增长61.9%,房屋竣工面积384.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5%;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412.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5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6%、89.6%,商品房空置面积比上年下降了14.3%。二手房交易进一步活跃,呈现量大价高态势,交易面积、金额分别达到361.52万平方米、218.89亿元,交易均价达到每平方米6055元。年,商业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趋势,配套网点快速增加,商业规划和布局日趋合理,一些地区商业中心正在形成,商业业态日益多样并逐步升级,大型购物中心、大卖场、连锁超市成为主流业态,加盟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业态逐渐兴盛,汽车、建材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现代服务业继续拓展,现代商贸业和旅游、金融、信息、中介、咨询等产业在集中城市化地区发展较快,物流、会展业正在启动。
农业按照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方向,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生态功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继续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产品标准化和安全性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新批准三资企业408户,批准三资企业总投资22.79亿美元,合同吸收外资、实际到位外资分别达到15.22亿美元和9.2亿美元,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0个,信息技术、新材料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投资额占到引进外资总额的55%。同时,加大了吸引国内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力度,着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全区民营企业注册资本累计已达293亿元,民营企业创造的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的27.8%。年,我区外贸出口增势强劲,预计完成出口商品总额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1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完成工业产品销售产值668.16亿元,同比增长60.3%;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19.5%;外税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30.1%。
(四)各项改革深入进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截至年底全区企业改制率达97.3%,置换和盘活国有、集体资产累计41.25亿元,公有资产已基本退出竞争性生产领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稳步推进,全区已有8个村完成改制。对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完善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意见,优化了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五)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取得成效
根据中央宏观调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我区及时贯彻落实,分阶段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土地市场和工业园区治理整顿。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步回落。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强化土地一级市场管理,规范了经营性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撤消各类开发区11个,核减规划面积2300公顷。
二、城市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城市管理迈向更高水平
年,城市建设与管理继续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修编完成了《闵行区区域规划纲要》,并已上报市政府。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重点工程、实事项目顺利实施。集中城市化地区旧村宅改造和浦江中心镇的各项建设扎实有序推进。旗忠森林体育城的网球中心主赛场已结构封顶,与其配套的市政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区体育馆已经竣工。中春路中段、顾戴西路等一批道路建成贯通。配合做好了中环线、嘉金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申松线等一批市重点工程的相关工作。垃圾焚烧厂启动建设。9座3.5万伏电站建成投入使用,4座22万伏电站前期工作全面展开。
城市环境建设与保护不断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观。国家生态区建设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59项工程已启动56项,其中30项已完成任务指标。充分发挥水环境在生态城区中的作用,疏浚河道457公里,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三鲁路、元江路污水外排总管工程已完成,春元昆污水收集系统工程全面启动。全区新建公共绿地217公顷,紫竹园区滨江大道样板段绿化建成。闵行体育公园、闵行生态公园、华漕公园和颛桥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莘庄公园扩建完成。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达1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平方米。七宝镇、莘庄镇、虹桥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市容环卫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莘庄镇、江川路街道等8个环卫事业单位完成企业化转制,实现管理与作业相分离。
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年,围绕提升市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和满足多种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的总体目标,扎实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区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健康发展。
继续贯彻科教兴区战略,科技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创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知识产权工作不断进步,专利申请量名列全市第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在市民营科技企业100强中,我区占24家,连续两年名列全市各区县第一。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制订了加快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的工作意见,继续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校长负责制等改革。坚持德育为首,有效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名师培养工程、教育实验镇建设和促进人才柔性流动等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了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资源,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7.8%。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绩。重点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夫妻双失业和特困家庭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全年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岗位3.2万个,启动实施了12个“万人就业项目”,使6000名失业、下岗协保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走上了工作岗位。继续稳步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险,全年“镇保”参保人数达2万人。民政事业取得新发展。完善了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建立了广覆盖、经常性、规范化的救助网络,加大了对因病致贫等各类贫困对象的救助力度,提高了农村养老补助金最低标准,制订了城镇无收入老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迁建了区烈士陵园。
卫生事业取得新突破。健康城区和健康社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强化区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水平,12所一级医院按“六位一体”的建设要求,全部建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区肿瘤医院,配合做好市儿科医院的迁建工作。在全市率先创建无偿献血区,建成首个流动人口贫困孕产妇分娩医院。继续推进区校共建,与复旦大学共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全区户籍人口出生率8.8‰,自然增长率2.2‰;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99.9%。
文化广播电视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区第三届艺术节、运动会,推出“魅力闵行”艺术摄影展、“文化名人在闵行”等文艺活动。完成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22.5万户。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全区中小学生体锻达标率达98.7%,我区运动员获得雅典残奥会3项冠军。
全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年,全区人民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达2.3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农民劳均收入达1.5万元,比上年增长9.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97.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200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05年是我区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做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筹谋长远发展,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为把闵行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城而努力奋斗。
一、主要预期指标建议(同口径)
1、全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左右;
2、区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0%左右;
3、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左右;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5%左右;
5、合同吸收外资12亿美元,吸收内资和社会资本100亿元;
6、出口商品总额38亿美元左右;
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0亿元左右;
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左右;
9、城镇职工年均工资比上年增长10%左右,农民劳均收入比上年增长8%左右;
10、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十五”计划指标之内。
二、主要任务
(一)经济建设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发挥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作用。继续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大吸引国际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力度,重点加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项目招商,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1、农业
继续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建设生态型、精品化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在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稳定现有粮食和蔬菜生产规模的基础上,优化农业结构,增加优质高效农产品、林木花卉等的生产。加快关闭高污染规模畜禽场的进程,适度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特种养殖业。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农业产业化对全区农业的带动作用。
2、工业
依托四个国家级、市级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研发产业,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数字显示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光通信、生物生命、纳米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的特色,尽快形成产业链,实现集群效应。
继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在集约用地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的投资密度和产出率,提升工业园区的开发水平和整体效能。全力推进SVA&NEC、奥特斯、英顺达、维豪、“863”软件孵化器等重大项目产出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促使SVA&NEC的二、三期项目尽早上马,做好TFT产品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引进工作,尽快形成完整的光电子产业链。加强奥特斯项目的协调服务,力促投资方增资,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项目产出。使英顺达、维豪、“863”软件孵化器等重大项目实现更大发展。
3、第三产业
加快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和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型,大力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开拓现代服务业。积极调整商业布局,提升商业档次和品位。力争尽快建成若干规模大、辐射强、体现我区经济繁荣繁华的商业中心。集中城市化地区要大力拓展以商贸、商务、金融、保险、会展、中介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业信息服务、设备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筹划高速铁路七宝枢纽站“现代交通商务区”的建设。
保持房地产业稳步、有序发展的态势。充分利用建设浦江镇特色风貌区、紫竹科学园区、旗忠森林体育城等机遇,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建设更多的精品楼盘和“四高”优秀小区。充分发挥房地产开发的产业联动作用,积极发展建筑业、建材业、装潢业、物业管理等现代住宅产业。完善商品房网上销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搞活房地产业交易市场。积极推进社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4、改革开放
以投资体制改革为核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进一步明确区镇两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断深化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集体资产从竞争性生产领域退出。有计划地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构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新体系。
内外资并举,进一步加大吸引国际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力度,重点加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吸纳一批高技术、高产出、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易就业、可循环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项目,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益。重点引进国际大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项目。年内实现合同吸收外资12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8亿美元,吸引内资和社会资本100亿元。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克服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区外贸出口的影响,实现出口商品总额38亿美元左右。
(二)城市建设与管理
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抓好三鲁路南段、元江路东延伸、沪闵路下立交等一批道路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宝城路、莘朱路下立交,完成轨道申松线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努力缓解能源供求矛盾,加快4座22万伏电站建设,完成华翔站等6座3.5万伏电站建设。加快垃圾焚烧厂建设。继续推进燃气天然气化。在200处公共场所建立无障碍设施。推进集中城市化地区旧村宅改造,加快浦江镇核心区特色风貌景观建设,配合做好世博会浦江镇定向安置基地建设工作。旗忠森林体育城网球中心项目上半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以水环境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水务规划,努力构建城市水网。启动城市水景观建设,集中城市化地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全区水质有明显改善。完成城市化地区21条河道生态建设综合整治工程。抓好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配合做好吴泾工业区综合整治的启动工作。编制完成区绿化专业规划,启动外环线大型绿地建设的前期工作,实施旗忠森林体育城、紫竹科学园区、浦江镇等重点绿化工程,全年新建公共绿地100公顷。
加强规划管理,强化规划的先导作用,完善区域规划和重点地区规划的编制工作。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严格土地保护政策,推进“批项目、核土地”制度的深入实施。深化环卫体制改革,加快环卫作业社会化、市场化步伐。健全社区管理体系,认真贯彻《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全年完成旧居住区综合改造和“平改坡”工程100万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
围绕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社会事业目标,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1、科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继续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研发机构,培育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促进高新技术研究成果的孵化和产业化。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鼓励传统行业运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管理与技术人才,加快构筑我区人才资源高地。
2、教育。高起点地实施教育发展规划,启动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教育资源,完善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体系,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用多种模式,加快优质高中建设,造就一批初中先进学校,提升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完善校长选拔、储备制度,提高师资质量。启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制定帮助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困难的有关政策,保障我区所有学龄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3、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民政工作。贯彻“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改善困难群体就业状况,提高就业水平。全年新增2.5万个就业岗位,完成4000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城镇失业登记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范围内。落实征地离土农民的社会保障,继续积极推进“镇保”、工伤保险和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继续做好残疾人的帮困工作,完善贫困家庭、低收入老人的医疗救助办法,对入住养老机构的本区户籍贫困老人进行补贴。建成50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
4、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继续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医疗服务和卫生监督体系,推进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加快区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建成120急救中心和区妇幼保健所。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建设健康城区。加强人口综合调控,提高人口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水平,稳定低生育率,促进优生优育。
5、文化广播电视和体育。实施区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启动建设区图书馆新馆。全面完成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实事工程,培训“百万家庭网上行”5000户。精心组织“全民健身周”和“全民健身节”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建2片社区公共运动场。探索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体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配合做好国际网球“大师杯”赛事的有关工作。
6、人民生活。继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妥善处理好动拆迁、农村征用地等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收入,保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稳步增长,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