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狠话不兑现也应被问责
时间:2022-08-24 06:04:00
导语:问责狠话不兑现也应被问责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继公布1457宗闲置土地名单后,国土部最新披露的闲置土地名单增至2815宗,数量翻了一番,时间点延续到了今年5月底。国土部同时通报了7宗违法违规案件,挂牌督办案件从5月的4宗增至6宗,不减反增。
我注意到报道称,18日,国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一位女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按照部署9月将根据检查结果实施问责。对于问责,国土部部长徐绍史要求做到两点:“首先让问题浮出水面,其次是责任到人,要问得合理,让地方心服口服。”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巡视员张璞则表示,“如果大量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国土部就可能动用其他手段。”“即使调走了,但如果这个土地违法违规发生在任期内,也要追究责任。”国土部问责狠话让我闻之悚然!
对于问责的正义性和合法性无毋庸置疑无可置喙。早在2008年5月,国土部、监察部和人保部就联合出台“15号令”规定,对所辖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虽未达到15%“警戒线”但后果严重的将被问责,包括记大过、降级或撤职等。也就是说,对土地违法责任官员进行问责是土地执法行政机关的常态法定职责,问责是作为反之则不作为。
我的问题是,国土部的狠话能否兑现兑现程度让我心中无底。就问责方而言,我不否认上述国土部官员狠话背后的决心,但我也注意到,对于即将到来的土地问责徐也一度坦言“压力极大”。在“天理、国法、人情”面前,国土部能不能顶得住压力抗得住干预恐怕还很难说。朝被问责方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有了问责的15%警戒线,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做文章,有的积极出台更严厉政策规避自救,有的则用隐瞒不报等办法意欲逃责。最终在地方政府的“政策自救”和因对文章下,究竟有几个倒霉蛋撞到枪口上被问责兴许只有天晓得。
事实上,中国土地执法的执行力和到位度是难以令人乐观的。徐绍史早先曾在相关会议上表示,第八次卫片执法检查情况表明,仍有15个城市的违规违法用地不降反升。徐表示,查处尚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到位率比较低,立案率是91%,立案之后提出处理意见只有51%;二是处罚处理偏轻偏宽(2008年12月10日中国新闻网)。在我看来,“仍有15个城市的违规违法用地不降反升”恐怕很难说与“查处尚不到位”无有因果关联。毋庸讳言,作为依法负有守卫看护国土天职的“看门狗”,近年来国土机关在土地执法问责方面的作为力度,坊间舆论是彼有微词诟病不断的。
在本轮房地产调控进入以“量降价滞”为表征的博弈相持多方观望关键阶段的当下,房市正面临“向前回归理性”“后退疯狂反扑”“停滞等待观望”的三向路口,换言之,是巩固房市调控初效并继续发力推动调控向预期方向演进,还是功亏一篑消极因应无所作为让来之不易的房市调控成果前功尽弃,取决于调控政策的持续执行力尤其是问责规定落实力。国务院4月17日出台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新国十条)关于建立考核问责机制部分明确规定:“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要对省级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约谈、巡查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显然,国土部问责能否到位不仅仅是对“15号令”作为与否的小问题,更是关系中央政府“新国十条”公信力和中国房地产向何处去的大问题。公务员之家: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虽经数轮调控但仍然难以从“上涨——调控——再上涨——再调控”的循环往复和“屡涨屡调屡调屡涨”的尴尬怪圈中破局突围,究其原因虽然纷纭复杂,但已为学界业界政界形成共识的认知是,包括问责在内的调控政策执行力低下导致“拳头打在棉花上”乃是重要成因,一次复一次的“狼来了”的调控和违规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助长纵容地方官员肆无忌惮有恃无恐对抗调控,又反作用于调控政策使执行操作变得难上加难。
国土部问责狠话能否兑现,光靠善良愿望拭目以待是靠不住的,而理应对问责者来个反问责。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只有被逼到“田鸡要命蛇要饱”被问责者乌纱帽不掉就让问责者乌纱帽掉的田地,官员恐怕才会义无反顾铁石心肠地去落实问责。更何况,设若因为国土监管官员日常疏于问责而导致地方政府官员被问责,光问责后者而不问责前者显然对后者不公允,后者也不会问而服气。因此我呼吁,国土部问责狠话不兑现也应被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