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浅谈

时间:2022-03-30 10:13:00

导语:农信社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浅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信社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浅谈

一、价值取向的“过滤”作用必须得到重视

职业道德教育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两者之间有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与和谐企业一致的价值取向,是农村信用社广大员工自律的基础。一个人所具有的道德价值观,对于外在职业道德规范具有选择和指向作用,并体现在怎样“做人”和“做事”的职业行为中。价值观不仅体现于对职业道德的筛选、认同,还体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方面。价值观具有稳定性,一经形成就成为主体头脑中一种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职业道德规范是外在的要求,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信用社员工自身的需求,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关键。职业道德规范能否被从业者认同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必须经过个人价值观的“选择”。道德价值取向这种“过滤”作用,极大地影响职业道德教育实效,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二、必须注重与和谐企业构建一致的道德追求

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认真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职业道德的内在联系,强化价值取向的渗透,引导信合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与和谐企业构建一致的道德追求。

重视道德价值取向的引导,不仅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需要,更是农村信用社在建设信合员工核心价值体系和农村信用社和谐企业构建过程中应尽的职责。农村信用社在渗透道德价值取向引导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与党的执政理念一致的大方向,强化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联系,重视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文化的升华,注重时代的最强音和农村信用社广大员工现实需求之间关系的处理,加强信合员工核心价值体系对农村信用社员工道德价值取向的正确导向。

三、正确定位深化改革时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的精神自律,与个人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是在职业活动中以调节从业者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深化改革时期职业道德教育的定位,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价值取向的关系。各级管理人员对在深化改革时期出现的多元价值取向,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化改革时期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站在和谐社会构建所必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制高点上,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的“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正确把握深化改革时期价值取向多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导向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多元价值取向中积极、合理的成分与消极、不合理的成分,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加以评判和引导,把多元价值取向融合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这种“引领”下的“包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二)传统道德与和谐企业道德基础的关系。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借鉴”与“坚持”的关系。深化改革时期的员工内心深处既有对未来信合前景的企盼,又有对传统习惯的留恋,面临着眼花缭乱、身不由己、甚至非常痛苦的选择,产生着种种迷茫和困惑。引导信合员工走出困惑,既要“向前看”,又要“回头望”;既要树立时代精神,面向世界、面向现代、面向未来,又要坚持优秀的民族、历史和革命传统。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建立现代意识,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推动和促进具有农村信用社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三)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关系。职业既是广大员工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的舞台,也是员工谋生的手段。而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主要体现在职业实践中。怎样引导员工找到道德建设中农村信用社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相关性,把个人生存发展需要与农村信用社发展需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国家意志与自身需求统一起来,把单位的价值目标与个人的价值追求统一起来,把积极奉献与正当回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社会、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既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关键,也是促进企业和谐有更广泛基础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