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
时间:2022-02-26 08:44:00
导语: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支农制度化,措施具体化。
200*年以来,XX信用社将‘党员农贷快车’与‘十、百、千、万’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支农责任制,以主任挂帅、副主任分片包干,以信贷部门为核心,成立了支农服务工作小组.建立公示牌,公开党员身份、公开信贷程序、公开服务承诺,将支农的户数及其经济效益、还贷付息等具体指标落实到专人负责,并与工资挂钩考核,奖优罚劣,强化以人为本的支农管理机制。
确保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信用社年初就深入辖内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资金需求调查,了解掌握了真实具体的资金需求情况,并通过积极清收不良贷款、大力组织存款、申请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了支农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优先支持种植业,巩固发展农村基础产业。
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大力扶持农民发展花卉种植业、园林观光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业等新型高效产业,2003年以来,信用社发放种植业贷款362户(次),金额130多万元,帮助农户建起了一个花卉苗圃园林观光区,三个大棚蔬菜基地和为数众多的水果种植,年创产值1600万元,实现利润300多万元,仅顺欣花木公司就实现年利润30余万元。几年前,这家主要经营花卉苗木的农业企业因资金困难一直未有大的发展,信用社经调查认为其经营的项目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积极投放贷款40万元,支持该公司建起了占地31亩的生态园区,经过短短三年的建设,该园区已发展成为集花卉苗木生产、市民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基地,年产值100多万元,解决下岗职工就业65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信用社帮扶的重点优质企业之一。
三、扶持发展农村特色旅游——“农家乐”
几年前,XX镇XX村地处市郊,却“守着金饭碗叫穷”,信用社急农民之所急,主动深入农村与干部群众一道研究分析如何脱贫致富,寻求发展的出路。经过充分调查、论证,最后确定了以“城市为依托,发展农家乐”的经营方向,对全村进行了统一规划、部署,规模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信用社提供小额农贷支持,让农民改善房屋设施,对厨房、卫生间进行硬化、清洁化,并请来宾馆服务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旅游接待培训,让“农家乐”的软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服务质量层次更高了。如该村农民张新生全家五口人,因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日夜忙碌也未能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经信用社规划,发放贷款3万元。帮助该户盖起了三层小楼,办起了“农家乐”,生意蒸蒸日上,收入日益丰厚。日前,不仅还清了信用社贷款本息,还新添置了卡拉OK高档设备,建起了KTV包间。该村在信用社的帮扶下,2003年人均收入7200元,实现了整体脱贫,如今的XXX村已成为顺庆区远近闻名的观光旅游地,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领导多次在该村视察,对信用社扶贫帮扶工作给予了肯定。
四、支持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城郊清泉坝一带原有一批养殖户,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效益提不高,规模上不去,信用社了解到此情况后,深入养殖户中调查摸底,帮助他们进行市场分析、经济核算、确立合理的养殖规模,使养殖户有了正确的市场定位和明确的经营目标,信用社还到畜牧相关部门请来专业技术人员,为养殖户们传经授课,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养殖大户胡泽萍在信用社的支持下,贷款2.5万元,建起了三座养猪大棚,2003年底,生猪出栏150头、存栏100头、猪崽200只,实现净利润2万元。舞凤镇4村12组农民郑晓芳因家庭缺乏劳动力导致经济异常困难,在信用社的帮扶下,贷款2万元建起了养殖棚,养奶牛10头,2003年实现收入8万元,净获利2万元。像胡泽萍、郑晓芳这样在信用社的支持下发家致富的农民还有很多,提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农民们不禁动情的说:信用社不光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啊!
五、发放农村消费贷款、切实解决农民困难。
信用社以市政府搬迁和西华师范大学新校区迁入XX镇为契机,大力扶持小城镇建设,加大信贷投放,为农民建房、购房、房屋装修提供信贷资金,使部分农民住上了新房,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环境。2003年以来,信用社发放农民住房贷款736户(次),金额436万元;发放助学贷款32万元,解决了24名大中专生、160名中小学生上学的资金困难;为农民生病医疗、购买生活用品等提供贷款340万元,信用社贷款支持覆盖农村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
天道酬勤,通过近年的不懈努力,XX农村信用社在扶持农民、优化农业、发展农村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3年实现盈利110万元)和社会效益,农民以纯朴的热忱回报信用社,积极支持该社的工作,该社所辖的滑滩河分社地理位置偏僻,存款余额增长一直徘徊不前,自从信用社加大服务“三农”力度后,截止2004年6月,存款余额由年初的2880万元增涨到346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社农互动,共同发展”的更大跨越。
- 上一篇:中学学习型校园创建实践体会
- 下一篇:档案全面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