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人才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07-18 04:52:00

导语:六大人才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六大人才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实施农村牧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程。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度,市委组织部牵头,每两年对苏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轮训一遍,每三年对嘎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轮训一次。每两年对农牧民党员、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轮训一遍。开展嘎查村干部提升学历教育,探索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有机结合的形式。改进农村牧区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开展苏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继续推行嘎查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完善嘎查村委会主任“直选”制度。积极探索从优秀的嘎查村干部中考录苏木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用3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健全嘎查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离岗嘎查村老干部生活补贴制度。全面推广把优秀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的“三个培养”经验,力争每个嘎查村每年至少发展1-2名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党员。

二是实施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建设工程。加强农村牧区经营(营销)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农村牧区的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经纪人”。加强农牧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农研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农牧业系统的事业单位和种植养殖大户,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作用突出、专门服务农村牧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强种养能手、能工巧匠队伍建设。围绕我市乳、肉、薯、菜四大优势产业,以实用型、技艺型、经营型培训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农村牧区劳动力技能培训,使大批农牧民成为“田秀才”、“土专家”。加强市级优秀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村牧区人才评价机制,研究制定种植、养殖、加工、建筑、经营、经纪人才等农村牧区实用人才认定办法,开展农村牧区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对评定为中高级职称的农牧民给予适当补贴,并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到2010年,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平均每个行政村培养1-2名市级优秀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基本满足我市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是实施农村牧区教育卫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开展“对口支教”工作,选派骨干教师和紧缺专业教师到农村牧区学校巡回授课,流动教学。完善农村牧区教师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农村牧区教师基本编制和待遇,全市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牧区学校的需要。建立新录用师范类大学生到农村牧区服务制度,逐步将支教经历作为职称评定、考核评优、表彰奖励的基本条件。积极推动乡镇卫生院实行“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严格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编制和待遇,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医学类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牧区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牧区卫生技术人员岗位规范化培训。积极开展“对口支医”工作,制定我市“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方案”,选派已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书的骨干医生到农村牧区卫生机构开展常见病诊治、巡回医疗、人员培训等工作,逐步将城市医生的支医经历作为职称评定、考核评优、表彰奖励的基本条件。加大农村牧区文化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艺术教育、培训基地。要举办农村牧区文化馆(站)专业人员培训班,到2010年,培训农村牧区文化馆(站)专业人员100名左右。要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村牧区最基层的民间艺人,为实现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乡风文明”的目标发挥乡土文化人才的作用。加强农村牧区文化阵地建设,到2008年,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都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

四是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认真做好“西部计划”志愿者和“三支一扶”工作,发挥好大学生服务农村牧区的作用。组织实施好选派大学生到嘎查村任职工作。每年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派30-50名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制定和完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到2010年,接收20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和“三支一扶”人员到嘎查村工作,选派150名大学生到嘎查村任职。组织开展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计划,以农村牧区基层干部、农牧民致富能手、年轻农牧民党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举办农牧民学历大专班,为农村牧区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实用人才。到2010年,实现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五是实施农村牧区智力援助工程。继续做好选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指导员工作,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开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定出台在全市开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意见。选派一批专业强、素质高、作风硬、经验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到100个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村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支持。组织开展“农牧业专家下基层”活动,组织在职在岗涉农涉牧专家和部分老科技工作者赴农村牧区开展“三送”(送技术、送良种、送农资)和“三帮”(帮助解决科技难题、帮助提供致富信息、帮助拓展产品市场),为农牧民解决技术、信息、资金等困难。到2010年,实现全市所有嘎查村都有1名科技特派员驻村开展工作,形成200个左右的特色专业村的目标。

六是实施农村牧区劳动力培训工程。把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作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十一五”期间,农村牧区劳动力的输出量比“十五”期间有较大幅度增长。要发挥劳动就业、农牧、科协等部门的作用,加强农牧民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其他各类实用致富技能培训。到2010年,全市培训农牧民50万人次,使每个农牧户掌握一到两项实用技术,每位有劳动能力的妇女至少掌握一项实用技术。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适度减免鉴定费用。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季节性短期输出向常年稳定型输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