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始终做到手中有粮

时间:2022-07-17 04:13:00

导语:一定要始终做到手中有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场国际性“粮荒”正在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得益于粮食连年增产、库存充足,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相对平稳。只要不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有亿万农民的辛勤劳作,有科技支撑能力的稳步提高,中国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长期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一定要始终做到手中有粮”

吃饭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国际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粮价上涨、供给偏紧将“普遍化、长期化”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攀升。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仅*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预计到2008年末,世界谷物库存将降至4.05亿吨,比上年度减少5%,下降到25年来的最低水平。您对此怎么看?

当前国际粮食安全形势的确非常严峻,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可能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

我感到,这次粮价大涨有几个方面特别引人关注:

一是来势凶猛。国际粮价自*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上涨,之后不断突破历史高位。*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玉米上涨47%,泰国大米更是从今年1月份的每吨360美元飙升至不久前的1000美元左右。目前,世界市场稻米实际价格达到19年来最高点,小麦价格创28年来新高。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市场恐慌迅速蔓延,各国为保障本国粮食供应及控制通货膨胀,纷纷采取限制粮食出口、鼓励进口的措施。

二是成因复杂。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生产成本全面上升、生物质能源加快发展、自然灾害导致部分地区减产、粮食需求增长而库存减少、投机资本炒作、美元贬值,等等,诸多因素都直接影响粮食和农产品价格以及供求关系。这场粮食市场大波动,是世界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推进过程中一系列矛盾的集中反映。

三是影响深远。联合国有关机构表示,粮价持续飞涨令全球超过1亿人陷入饥荒,已经在30多个国家诱发粮食危机;食品价格暴涨可能有损经济增长并危及政治安全,可能演变成真正的全球性危机。各方面普遍认为,这次粮价攀升不是短期现象,粮食将从此告别廉价时代;现在人们对粮食涨价预期加大,粮食价格上涨、供给偏紧将“普遍化、长期化”,从而对世界农业发展带来广泛深远影响。

看到当前严峻形势,着眼于未来发展,我最强烈的感受是,吃饭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养活我国13亿人口靠别人靠不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我们必须牢固树立长期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基本自给的指导思想,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手中有粮”。农业部门一定要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着眼于有效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深刻变化,着眼于实现宏观调控“两个防止”的目标,始终坚持把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农业部门的首要职责,扎扎实实做好农业和粮食生产各项工作。

中央支农政策未雨绸缪

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恢复性的、合理的、温和的、结构性的和可控的

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相对平稳,为什么我国能够保持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关键在于“手中有粮”。目前,我国粮食储备充裕,库存消费比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大米库存量4000万―5000万吨,完全能自给自足。去年以来,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但相比较而言,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恢复性的、合理的、温和的、结构性的和可控的。*年,我国粮食价格比上年上涨6.3%,今年3月份同比上涨6.8%,其中,大米、小麦价格一直比较平稳。据有关监测数据,自3月份以来,我国肉、蛋、菜、粮食等价格月度环比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或小幅波动。当前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市场预期相对平稳。

这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未雨绸缪,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构建确保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农业,把稳定发展粮食放在突出位置,连续下发5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在制度、政策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有效调动和激发了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年,粮食总产达到10030亿斤,实现了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四年增产,棉花、糖料产量达历史最高水平,蔬菜、水果等其他经济作物稳定发展,生猪、奶业生产扭转一度下滑的趋势,牛、羊肉产量较快增长,渔业生产稳定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粮食供给平衡并不是在自我封闭中实现的,我国粮食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一直正常发展。由于需求旺盛,这几年大豆进口增长较快,但谷物呈净出口局面。*年,我国出口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991.2万吨,比上年增长62.5%;进口155.7万吨,下降56.7%;谷物净出口835.4万吨,比上年增长2.3倍。今年一季度,我国净出口谷物50.5万吨;其中,稻谷产品净出口42.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8.8%。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关系越来越紧密。目前大米、玉米、小麦等国际价格都远高于国内,有可能出现粮食价格输入性上涨和进出口异常变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觉。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一头关乎农民利益,一头关乎消费者利益,必须统筹兼顾,力求不大涨、不大落,既不能影响消费者生活,又不能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科学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粮食供求形势,确保我国粮食等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

始终做到“手中有粮”

关键要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我记得,您多次说过,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难度越来越大,国际上一些人士也关心,中国能不能长期保持粮食自给自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始终做到“手中有粮”?

的确,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国还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发展阶段,虽然农业发展不断取得巨大成绩,但农业基础仍然脆弱,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在数量、结构、质量上的要求不断提高,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难度越来越大。可以说,既有近忧,又有远虑。

从近期看,今年农业和粮食生产要在去年高起点、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稳定发展,面临的困难多、压力大、任务重,形势严峻,挑战空前。主要是自然灾害不确定性增加,农资价格涨幅过大,种粮效益下降,部分地区粮食流通不畅,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从长期看,一方面,需求迅速增长,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都将增长。过去10年,我国人口净增加9000多万。目前全国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农民有2.26亿人,过去这些人在农村种粮、养猪,现在到城市务工,需要买粮、买肉吃。过去10年,城乡居民购买食品的支出增加了80%以上,肉类增加了三成,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分别增长40%和60%左右。

另一方面,供给制约因素很多。主要是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仍然突出,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的余地越来越小,单产水平继续稳步提高的难度加大。而且,随着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从事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虽然已经提高到49%,但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与此同时,农业特别是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2004―*年,我国粮食每亩实际收益分别为382元、329元和320元,呈下降趋势;农业大县特别是粮食大县往往财政拮据,这影响了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稳定发展,关键是要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各级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此,必须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对农民的补贴,努力构建保障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长效机制。要建立耕地、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对土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要建立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实施好粮食战略工程,提高粮食核心产区生产能力,开发一批粮食后备产区,加大农垦大型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力度;要建立科技支撑的长效机制,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推广和农民承接科技的水平,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还要建立提高农业生产抗御风险能力的长效机制、农产品顺畅流通及加强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要切实强化粮食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护粮食主产区和农民的积极性,落实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责任,促进产销连接。

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有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各级农业部门和亿万农民的辛勤劳作,有科技支撑能力的稳步提高,中国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长期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从粮食受援国变为重要捐赠国

我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在粮食和农业发展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

面对国际“粮荒”,国际社会呼吁加强粮食问题的国际合作,中国将如何参与国际粮食和农业合作?

粮食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面临的首要问题,提高世界粮食安全水平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世界粮食尚有较大的增产空间,只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进一步改善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发达国家加大对低收入国家的援助力度,各国政府更加重视农业,世界粮食安全状况一定能得到持续改善。

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2%的人口,对世界已经是很大的贡献。同时,中国还积极参加国际粮食和农业合作,努力为促进世界粮食和农业发展贡献力量。一方面,我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向国际粮农机构提供捐赠;向一些出现粮食紧急状况的国家提供粮食援助,中国已从过去的粮食受援国变为重要的粮食捐赠国。另一方面,我国积极利用自身的一些农业技术优势,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和粮食生产水平。我国已在亚洲、非洲、拉美的一些国家建设20多个农技示范中心,向发展中国家派遣近千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员。

我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在粮食和农业发展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继续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加强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的“南南合作”,推进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认真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有关承诺,通过援建农业示范中心、派出高级农业专家、开展人才培训,推广杂交稻等先进实用技术和先进经验等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

不能牺牲粮食安全换取能源安全

力争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在这次世界粮食价格攀升中,舆论普遍认为生物质能源迅猛发展导致汽车与穷人争粮食,我国该如何发展生物质能源?

现在有很多关于生物质能源发展与这次粮价飞涨、供应紧张之间关系的分析,不少人甚至呼吁停止生物燃料生产,这些问题的确值得高度关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决不能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换取能源安全。我们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用玉米、油料等粮油产品生产生物燃料;始终坚持充分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农村废弃物,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固化,部分替代石化能源;始终坚持用秸秆和适度发展能源作物生产生物燃料。

我国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近7亿吨、畜禽粪便近30亿吨,农村生活垃圾约3.6亿吨,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目前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路子。至*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2650万户;年产沼气102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1600万吨标准煤、减排4400多万吨二氧化碳。这是最大、最现实的生物质能源。

今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和持续性影响。今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形势如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业部门和亿万农民全力以赴抗灾减灾,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面对当前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今年以来,总书记、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在年初预算大幅增加的基础上,又出台十项重要政策措施,再增加投入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四补贴”规模达950.63亿元,比去年增长85%。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出台的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出的政策信号之强烈前所未有,部署的工作措施之扎实得力前所未有。

各地区各部门落实中央政策和部署抓得紧、抓得实,各级农业部门始终坚持一个季节一个季节、一个品种一个品种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打好灾后恢复重建、春耕生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三场硬仗”。目前农业和粮食生产进展顺利,夏季粮油生产形势总体较好。我们将千方百计力争夏季粮油有个好收成,力争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