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7-02 04:28:00
导语:在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执行者,担负着组织领导农村广大党员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带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1、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观念有了较大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明显增强。通过几年来的集中整顿和建设,特别是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观念、法律观念和民主意识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干部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保证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农村基层干部的发展意识不断强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村广大党员群众,深化农村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认真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有了新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在工作上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办实事,发展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和推动了农民生产经营大户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94.4%的人认为乡镇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好”或“比较好”。
农村基层干部的致富本领逐步增强,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作用日益突出。多数农村基层干部注重学习农业经济、科技、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积极寻求致富门路和办法,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贡献。辽源市60%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是致富能手,50%以上的村干部有致富项目。问卷调查中,64%的人认为农村基层干部在领导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中作用突出。
从总体上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能够承担起组织和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干部队伍结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辽源市乡镇领导干部中,35岁以下的只有23人,仅占9.8%;第一学历为大学本科的12人,仅占5.1%,还有部分为初中以下文化;学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财政金融的很少。二是部分干部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开拓进取意识不强。主要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能动性、创造性不够。三是一些干部能力水平不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主要是政策水平偏低,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宣传贯彻不到位,导致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科技素质不高,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上指导不上去,组织和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能力较差,少数干部方法简单、作风不实。四是一些干部工作动力不足,心态不稳。有的感到经济上没实惠,政治上没奔头;有的认为工作上没抓手,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安心基层工作。
2、当前制约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
当前,主要有五个因素制约着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
农村工作运行体制不适应。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和“一免三补”政策,对于增强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村社会民主化程度,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深受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但税费改革后,由于一些相关配套改革措施没到位,农村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机构运转难。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但乡村两级财力大幅度减少,乡级财政只能维持机关干部开支。村级财力也严重不足,加之大多数村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无钱办事的问题更加突出。二是债务化解难。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是引发干群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三是公益事业兴办难。由于乡村财力紧张,债务面大,又取消了农民义务工,使村级公益事业很难发展,这是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感到最难的问题之一。四是“一事一议”落实难。特别是涉及让群众出劳出资的事项,难以形成共识并付诸实施。五是组织发动群众难。由于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特别是缺乏必要的手段,在集中活动、急难险重任务和突发事件面前,村级党组织很难有效组织农民群众。
干部工作机制不适应。一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适应。从现有乡镇机关干部的来源看,选拔渠道比较狭窄,通过公开招考办法录用的公务员,不足乡镇公务员总数的20%,从而影响着乡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的提高。村级干部的选拔渠道更窄,特别是村委会实行“海选”后,村委会成员只能从本村产生,选择余地较小。二是干部培养机制不适应。一方面由于缺少资金,农村基层干部外出培训力度不大,观念和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另一方面,在后备干部的培养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三是干部考核机制不适应。特别是缺乏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评价干部政绩的考核体系和办法,对干部的显绩与潜绩难以进行科学有效的判定和考评。四是激励机制不适应。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工资低、待遇差,加之职务晋升难,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又没有养老保障,难以调动乡村干部的积极性。
工作职能不适应。一是职责不明晰。目前,乡村两级职责规范不够清晰,工作上缺少必要的遵循,更多的是被动依靠上级的安排和部署。二是职能不完善。目前,作为一级政府的乡镇,其工作功能和管理权限逐步弱化,除了机关内设机构外,站、所是以条条管理为主,造成乡镇党委、政府在实际工作中调控手段相对弱化与领导责任进一步强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自主权小。特别是由于一些上级单位和部门,在定政策、下任务时,脱离基层实际,往往造成乡镇被动执行,进而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舆论宣传导向不适应。目前社会舆论在强化宣传农民权利观念的同时,对其应尽义务的宣传教育不到位;过多地反映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阴暗面,忽视了正面典型的宣传。
领导力量投放不适应。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发展上,而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视不够、研究不够、解决问题不力,客观上弱化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3、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
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赋予了农村基层干部新的职责和使命,农村基层干部的主要任务已经转移到搞好服务、强化管理、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上来,转移到发展农村民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这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们认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必须解决好指导思想、整体目标、总体思路等一些根本性问题。在指导思想上,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大规模培训为基础,努力把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能够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在整体目标上,必须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努力把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政治坚定、结构合理、作风务实、充满活力、诚信为民、依法行政的坚强战斗集体。在总体思路上,必须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提高领导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研究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在具体工作中应着重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创新选用机制,切实选配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难选”的问题。一是扩大选任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完善村党支部书记“两推一选”的程序和办法,体现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真正把观念新、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二是规范村民委员会“海选”制度。三是拓宽农村基层干部的选用渠道。建立农村人才市场,完善人才网站,促进人才交流和流动,跨行业、跨地域选拔农村基层干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选派县(市、区)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四是注意从能人中选拔、年轻干部中培养、优秀大专以上毕业生中选调乡村干部。
2、创新培养机制,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重点解决好培训经费、师资力量和阵地建设等问题,每年对乡村两级干部至少进行一次系统轮训,保证每名乡村干部都能得到有效的知识更新。二是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学历教育。创造各种条件,使乡村干部有机会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大力改善其知识结构。三是对农村基层干部实施“换型”工程。通过采取“双向培养”、强化培训和完善选拔任用制度,使农村基层干部由传统农业型向现代农业型转变,由单一农业型向农、工、贸复合型转变。四是系统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3、创新考评机制,进一步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一是加强目标管理。把目标管理和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体系作为激发和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改革完善现有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形成优胜劣汰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三评”制度。对农村基层干部定期进行自我评价、群众评议、组织考评,将“三评”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并与升降奖惩挂钩。三是落实好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严格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认真执行党内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监督制度,完善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日常监督措施,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四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特别是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张旗鼓地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集中整顿活动,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配套制度,建立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4、创新激励机制,努力保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一是对业绩突出的乡村班子和乡村干部给予重奖,使农村基层干部有业绩感和荣誉感。二是加大对乡村两级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乡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水平。三是村级干部实行结构工资制,多奖少罚,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固定工资月薪制。四是制定村干部养老保险或退休金制度,对在村里任职达到一定年限的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或按月发放退休金,不低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或相当于本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五是建立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聘乡镇公务员制度,每年拿出一定指标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聘乡镇公务员。制定相关政策,对特别优秀、政绩突出的村干部允许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来。六是要保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无特殊情况,乡镇主要领导在一地至少干满一届。
5、创新工作机制,尽力为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一是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党员分布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把党支部建在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和行业协会上,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服务农村经济更直接、更有效。大力推进“支部+协会”的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作用。二是转变职能,精编缩员。精简乡镇干部队伍,减少领导干部职数,巩固和完善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乡镇长体制。三是明确乡村的职能和权限。完善乡镇功能,把该有的权力还给乡镇,做到责任和权力相一致,强化乡村的管理职能。四是出台农村工作的相关配套措施。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化解乡村债务的有关政策措施和税费改革的其他配套措施。五是要着力为基层减负。坚决克服形式主义,让农村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服务群众。六是形成良好的宣传导向。应大力选树农村基层干部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表彰;舆论媒体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稳定为主线,更多地宣传报道农村基层干部“解民忧”、“帮民难”的先进事迹,加强法制宣传和对农民群众的社会公德教育,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6、创新责任机制,切实落实抓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分工和责任。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要解决好抓什么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好怎么抓的问题。要明确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切实落实领导力量。要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乡镇、村,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行量化动态管理,定期督促检查。
- 上一篇: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思考
- 下一篇:有志青年下农村工程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