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门在发达市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思考

时间:2022-06-27 05:10:00

导语:组织部门在发达市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组织部门在发达市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思考

年八月,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贯彻学习《文选》作出了重要指示。学习践行《文选》,关键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在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对照这一要求,欠发达市县组织部门,应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上,牢牢把握大局,围绕经济建设,审视与把握、研究与谋划、改进与创新组织工作,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与人才支持。

一、以主动的姿态,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人才保证,催生外部动力

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关键。当前,多数欠发达市县尚处在工业资本原始积累过渡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建设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因此,应以更加主动和开放的姿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提供人才支持。

一是围绕发展选配干部。不唯学历看能力,不重文凭看水平,不唯身份看素质,从政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围绕发展发现、培养、选拔、使用、凝聚党政人才,是当前与今后欠发达市县组织部门工作的重点。应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集中考核与经常考核、领导评价与群众公认相结合,着力构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识人选人用人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应围绕发展开放经济、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创新经济、生态循环经济,选配或在岗提拔一批“讲政治、懂经济、作风正、工作实”,扎实肯干的人、干出事业的人、群众公认的人、能够带头的人。

二是加大干部素质培训。坚持重要人才重点培训、优秀人才优先培训、年轻人才超前培养、紧缺人才特殊培养,举办一批招商引资、工业经济与人才战略等专题培训班,制定近、中、长期公务员普遍培训计划,从招商、经贸、建设等服务部门中,选派一批领导干部到重点院校定点深造,选派一批领导干部到大型非公企业短期学习,选派一批中青干部到省直部门与发达地区短期挂职煅炼。此外,加大区与区、县与县、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乡镇之间中青干部的交叉任职工作力度,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后备党政人才。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兴业的理念,坚持在尊重人才的个性、爱好和意愿上,创新服务方式;在增强人才的成就感、荣誉感、归属感上,创新创业环境;在健全以品德、能力、实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和激励机制基础上,创新人才政策体系,积极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重点构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才工作跟踪督导制、人才工作奖惩激励制、科技进步特殊贡献制、专业技术职称聘用分开制,有针对性地吸引、调配和补充一批紧缺人才和重点人才;开辟创建经济科技示范小区,吸引一批创业与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流动机制,破除机关与基层、行业与领域、本地与外地行政壁垒,不拘一格用人才;以项目合作为载体,以“产学研”为纽带,外引内联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与科技人才。

二、以人本的理念,推进农村党建激发农民主体,调动内在动力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党,关键靠人。农民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关键要以深化“三级联创”为抓手,以推进项目党建为动力,以“两带三增奔小康”为目标,创新主题实践,创建示范点带,依靠广大农村党组织、农村党员和乡村人才模范带头致富来示范、激发与带动。

一是建“双强”村干队伍。首先,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积极推行“海选村官”、“民测公推直选村支书”和“村主任与村支书一肩挑”等选举办法,让群众有选头;试行每一届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聘部分乡镇干部制度,让村干有盼头;试行村干部固定补助加浮动报酬制度,让村干有干头;逐步健全村干养老补助制度,让村干有想头。其次,提升村干“双强”能力。建立县乡村三级抓“双强”村干工作责任制,实行县领导包乡、部门联系村、工作队驻村、乡镇领导联系点制度;整合县域培训资源,借助省地大专院校师资力量,依托与友好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优势联合办班,实施村干强素质工程。再次,建立城市支持农村人才开发机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与“一村一名在职县直机关与乡镇干部到村任职”计划,以发展农村产业聚集各类人才。

二是发挥党员模范作用。首先,建高素质党员队伍。坚持把好发展党员考察、审批和公示关;对农村基层组织进行年度考评,及时调整不齐、不和、不廉、不勤的党支部;探索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加强对中青年党员的教育培训。其次,围绕产业抓项目党建。探索村企合一、以企带村、强村带弱村等党组织设置方法,围绕产业化目标,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与协会组织上;围绕城乡统筹发展,以城镇所在村、中心村为依托联合建支部,发动机关党员干部、流动党员与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党建扶贫,探索“协会+支部+企业+个体业主+干部+农户”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探索制定一批“新、精、小、实、快”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努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再次,发挥党员作用。以城乡各类经济协会组织为线条,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的发展布局,选准做强做大做精一个产业,以“协会党小组串联党员、党员能人串联农村致富能手、致富能手串联农民群众、农民群众联接示范基地”的模式,对农村中青党员进行分类设岗定责管理,全面推行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践诺制度,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增收。

三是加大农村人才开发。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实行目标跟踪管理,建立乡土人才培训基地,设立县乡农村人才奖励基金,支持并鼓励县乡专业技术人才、乡镇干部带薪与农村人才,参与农业科技承包、创业试验示范和下乡扶贫帮困活动;健全各类经济协会组织,搭建发挥作用平台,以增强开拓能力为重点,建立农村经营管理干部自我发展机制;对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评价、职称评聘、学习培训优先倾斜,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农村人才评选活动,促进优秀农村人才脱颖而出;以乡镇干部、村干部、无职党员、农村人才为主体,按需分类设立岗位,制定岗位承诺制度,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实施农村能人带动工程。

三、以创新的精神,推动民主进程构建和谐农村,激发潜在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与和谐是灵魂。民主,就是要让农民真正现实当家作主,能自已管理、约束和处理好自已的事务;和谐,就是在农民生活基本宽裕基础上,建设一个人居和谐、生态和谐、文化和谐的新农村。

一是用民主制度管理新农村。创新村级选任方式,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实行村级选举任内公开承诺制度;建立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和民主理财议事会管理制度,按照“广泛动议、三会决策、制定草案、开门纳谏、公开实施、公布结果”的步骤,确保村民的事大家议、大家管、大家办;建立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为民服务便民室、村民组为民服务员制度,在不改变所有权和使用权基础上,将村级公章、资金、合同、帐目统一纳入乡镇为民服务中心监管;执行点题公开承诺制、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离任审计制,定期开展“民主听证会、民情分析会、村民议事日”活动,让农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推行“乡镇干部评村干、村支两委互评、党员评党员、群众评党员、群众与村干部评驻村服务部门与干部”为主要内容的村级“五评”制度,年终测评兑现奖惩。

二是用和谐理念经营新农村。首先,以人居和谐理念抓规划。打破行政板块与城乡限制,统一规划好中心村、集镇村和城中村建设,充分运用异地移民搬迁、整村改造推进和项目党建扶贫力量,积极引导贫困农民向中心村转移,普通富农向集镇转移,较富裕农民向城市转移。具体结实实际,坚持示范引路,按照有利于生产生活、学习与发展的要求,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对生产环境极其恶劣的村,可异地移民搬迁;对集中居住的自然村,可就地改造;对居住较分散的村,可依托公路建设中心村。其次,以生态和谐理念抓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的发展思路,兴办一批农村专业市场,建立一批协会经济组织,扶持一批龙头加工企业,探索以“加工+种养+沼气”等生态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生态循环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再次,以文化和谐理念抓教育。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整合县内培训资源,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加强农村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村寨,加大政策法规宣传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文化骨干队伍,开展特色文体活动,吸引农民共享共建农村精神文明。

三是构建“三个体系”保障新农村。首先,建设“设施统一、功能合理、信息共享”的生产生活服务体系。重点在建设村组交通、水利与产业基础上,实施农村“五通三改三治”工程(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改厕改厨改居,治脏治乱治污),努力实现农村美化、绿化、道路硬化、人文和谐化、秩序文明化。其次,建设医疗、计生、保险等为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功能设施为重点,分阶段推行农民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实施“扶贫帮困工程”,切实维护农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利益,让他们生活得到保障、生产得到发展、状况得到改善。最后,建设文化、体育和教育等为一体的教育服务体系。以村级活动阵地规范建设为基础,以农村基础教育建设为核心,以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为支撑,以构建城镇教育支持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为保障,努力把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政治中心、教育中心和文化中心,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