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

时间:2022-05-28 06:24:00

导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发展致富?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自2002年以来,陕西省延长县委、县政府开展了“万名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活动”,组织县、乡、村三级有帮扶能力的1万名党员干部,采取结对帮扶等形式,帮扶全县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25元的1万个贫困户。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这项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群众誉为“暖民心”工程。

实践探索

延长县位于革命圣地延安市东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国家重点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延长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条件较差、基础薄弱,困扰全县的“五难两低”(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用电难、住房难和财政收入总量低、农民收入水平低)问题仍然非常突出。面对现实,延长县委、县政府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决定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活动”,并制定了一系列解民困、帮民富、促发展的具体措施。

立足县情作部署,把工作目标定位在实现农村一家一户的脱贫致富上。没有一家一户的小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为了尽快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延长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活动”要与全县“项目带动、城镇带动、果畜富民、石油强县”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结合起来,着眼于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解决一家一户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下发了《关于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延长县党员干部联户帮扶标准》,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结合被帮扶对象家庭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被帮扶户实现脱贫致富。

转变作风促帮扶,把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体现在完成帮扶任务上。在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活动”的过程中,延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要求参与这项活动的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做到“五注重”、“五到户”,努力提高帮扶实效。一是注重思想发动,政策宣传到户。采取政策引导、算账对比、技术培训等形式,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二是注重抓好启动,思路调整到户。进村入户,摸清家底,帮助农民群众选准致富项目、搞好家庭发展计划。三是注重感情沟通,各项服务到户。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至少帮扶2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以及有帮扶能力的农村党员每人帮扶1户。选定100个特困户,由县级领导、部门、乡镇一把手帮扶;选定1000个重点贫困户,由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帮扶。四是注重示范带动,科技帮扶到户。强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每户农民都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依靠科技发家致富。五是注重协作配合,效果体现到户。通过开展帮扶活动,使每一个贫困户都能实现增收、改善生活。

强化责任抓落实,把活动的顺利开展建立在建立健全帮扶工作机制上。一是实行领导责任制。成立“万名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加强对全县联户扶贫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和考核评比;明确县级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联户扶贫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增强其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提出了帮扶工作的效果要求和工作纪律,并加强考察考核。比如,在帮扶效果方面,要求每户至少培养一个明白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每户有一项主导产业,建立起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户户通电、有电视;人均收入2000元(特困户人均收入1500元);等等。在工作纪律方面,要求做到“两不准”:不准搞非生产性建设,不准违背群众意愿。三是实行工作责任制。把联户扶贫活动与党员干部的评优奖励、提拔使用结合起来,作为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季度抽查、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联户扶贫总结表彰大会。

初步成效

由于措施有力、工作扎实,延长县开展的“万名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增强了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全县被帮扶的10061户贫困户中,目前已有2618户基本脱贫,7443户实施了能带来稳定收入的致富项目,并涌现出一批致富标兵和科技示范户。郑庄镇沙滩坪村一位农民动情地说:“现在干部亲自上门帮扶我们,如果再富不了,不仅对不住子女,而且对不住帮扶我们的干部。”

解决了一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5年多来,全县党员干部共建立帮扶对子10061户,累计帮扶捐赠资金862万元,捐赠衣物4.86万件,送面粉10.6万袋、食用油1.72万公斤、化肥1200吨、科技资料22万册、各类药品折价10万元,建集雨水窖3545眼,维修改造乡村道路212公里,引进致富项目43个,帮助发展梨果产业5.1万亩,救助失学与困难儿童2179名。同时,协调筹措各类资金549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使一大批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得到了解决。

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联户扶贫,以梨果、草畜、棚栽为主的产业开发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县梨果面积由过去的8.7万亩发展到30万亩,仅梨果一项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530元;种草26万亩,舍饲养羊存栏7.9万只,养牛1.01万头;发展日光大棚4200座,棚均年收入5000—7000元,种棚户平均收入达到1.2万元。全县粮经比由1999年的8∶2调整为现在的4∶6。“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2005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前移28位,并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66元。

密切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过去,农民群众见了干部绕道走;如今,农民群众看到干部主动拉家常,把干部当作自己的知心人。同时,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了解村情民意,既增进了同农民群众的感情,也受到了思想教育。目前,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员干部想着群众、为着群众,广大群众拥护干部、爱戴干部,同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喜局面。

积极意义

延长县开展万名党员干部职工联户扶贫活动的实践探索,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实行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有利于帮助农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联户扶贫,要求党员干部深入一家一户,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农民脱贫致富出主意、定计划、找资金、搞项目。这种做法,克服了以往扶贫工作扶贫到村容易到户难的不足,既解决了农民致富思路不清、致富无门的问题,也解决了缺资金、少技术的问题,加快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同时,通过开展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得到改变、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使村容村貌村风得到改观,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行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有利于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行联户扶贫,把党员干部推到了发展农村经济的最前沿、主战场,促使他们转变作风、提高本领,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察民情、解民忧、带民富。这对于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实行党员干部联户扶贫,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实行党员干部联户扶贫,发展了农村经济,解决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使农村更加和谐稳定。通过开展联户扶贫活动,广大党员干部也增强了本领、受到了教育,在农民群众中树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使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