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5-21 04:02:00
导语:共青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充分表明了中央、省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代表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为共青团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以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为契机,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共青团组织的实际,谋划、部署和推进团的各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作贡献。
一、近年来我市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培育新型青年农民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着眼于服务农民成才增收,组织实施青年效益农业开发行动。近年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大力实施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举办各类培训300多期,培训农村青年5万多人次,培育各类青年星火带头人600多名,科技示范户434家,建立青年农业示范基地102个。切实加强了青年星火(效益农业)带头人协会建设,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上海、杭州等地的农展会,积极参与“浙年山海协作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着眼于培训新型农民,扎实推进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全市青年就业服务的组织网络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目前,全市共建立县级就业服务中心3个,重点乡镇就业服务站10个,村级就业服务栏286个,有力地推动了服务青年就业的四级网络建设。去年,团市委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青年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为共青团服务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政策依据。此外,还组织我市企业和中介机构参加了全省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推介会,为推动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着眼于增强村民法制意识,扎实开展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了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确定了以“1234”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目标,联合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市妇联举办了“法与生活”主题演讲大赛,组织青年志愿者和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举行“法制宣传进社区”活动和“送法进基层”巡回演出活动。据统计,全市依托乡镇团校新建立法制学校68个,成立外来务工青年联谊会7个,新聘少先队法制辅导员285名,开设法律知识培训讲座157场,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氛围。
(四)着眼于服务试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新青年”发展计划。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环境、培养新型青年农民的要求,以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为契机,启动“新农村•新青年”发展计划,举办了新农村建设青年创意大赛,组建了高效生态农业青年志愿讲师团,成立了乡镇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小分队。整合城市、企业、学校等团工作资源,全力服务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市委和团省委领导的肯定。
二、我市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培育新型青年农民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农村青年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等四个多样化的影响,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团组织深刻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危机。
(一)服务农村青年缺乏有效途径。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手段单一。基本上是还停留在思想教育、选才树才方面,对农村青年急需的科技培训、转移输出、权益维护等缺乏实质性的帮扶措施,影响大、生命力强的品牌工作不多;二是服务机制僵化。深入青年、贴近青年不够,仍然习惯于行政命令、团内发动,整合资源能力不强,社会化的服务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三是服务战线拉宽。由于农村青年流动速度、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年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农村团组织在服务范围、服务层面、服务需求上已难以适应。
(二)服务农村发展大局处于配角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党政领导对共青团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深,认为团组织只需搞一些活动、抓一下青年的教育就可以,经济工作了解和参与一下就够了。二是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共青团往往要依托其他部门开展工作,真正自己独立开展的较少,甘当配角,争当主角意识不强,因此团组织影响力不大,地位不高。三是由于基层团组织外部工作环境较差、团干部兼职过多等主客观因素,服务经济无有效载体,部分团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创新意识不强,使得服务农村经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三)农村团组织建设陷入空前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农村团员数量急剧下降、组织活力不足,村级团组织甚至出现了“空壳化”的现象。二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如政治经济待遇难以落实),农村青年对担任村团支部书记缺乏热情,导致村团支部书记难选,造成现在村团支部书记老龄化现象较严重。三是村团组织开展活动少,服务青年缺乏手段,松、散、软、瘫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凝聚青年,战斗力不强。
三、我市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培育新型青年农民进程中的对策与思考
(一)大力推进五项工程,切实找准共青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切
入点和着力点。推进农村青年素质提升工程,努力培养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青年农民;推进农村青年培训转移工程,努力促进农村青年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有序转移,扶持农村青年实现增收致富;推进农村青年文明先锋工程,努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文明向上的时代新风尚;推进农村青年生态绿色工程,努力引导青少年树立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参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农村青年组织创新工程,努力夯实农村基层团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基础。
(二)着力构建四种机制,积极探索共青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式。以评选表彰“十佳百优”青年星火带头人、农村青年创业新星,培育农村青年经纪人为主要形式,构建农村青年主动参与、带头致富的“激励引导机制”;以城市团组织与农村团组织结对,青年企业家与青年农户结对为主要形式,构建资源整合、城乡互动的“多方联动机制”;以与浙江大学团委合作,共同培育农村青年人才为主要形式,构建互促双赢、促进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以围绕中心工作要求,探索新农村青年作用发挥阵地建设为主要形式,构建因地制宜、试点培育的“示范带动机制”。
(三)深入实施十个项目,不断拓展共青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领域和新空间。按照市委要求,抓住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契机,围绕培育新型青年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目标,提出以推进五项工程、构建四种机制、实施十个项目为主要内容的“541”——“新农村,新青年”发展计划。一是服务高效生态农业开发。以我市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为契机,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广泛开展农村青年技能培训活动。组建新农村建设高效生态农业青年志愿讲师团。全市每年组织专题咨询培训活动20次,培训指导2000人次。二是服务青年农民素质提升。对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青年农民目标,结合我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国试点工作,按照我省“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建设活动要求,积极探索农村青年主动应用“农民信箱”及参加职业技术函授学习新路子。三是服务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完善农村青年就业服务阵地网络为载体,积极支持农村青年向城镇和二三产业有序转移,帮助指导就业。四是服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城市共青团组织和农村共青团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共建联动活动。全市每年组织大型“三下乡”活动不少于10次。深入开展农村青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五是服务农村家庭贫困青少年就学。深入实施“希望工程”爱心助学行动,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全市每年资助500名农村家庭贫困青少年顺利就学。六是服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新农村建设青年创意大赛为载体,激发青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市每1——2年组织一次青年创意活动。积极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加大“保护母亲河号”和“生态监护站”的创建力度。七是服务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工作。以我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和生态市建设为契机,在全市各乡镇成立生态环保青年志愿者小分队,深入实施青少年绿色文明行动。八是服务优秀农村青年典型培育工作。以评选表彰“十佳百优”青年星火带头人、农村青年创业新星为主要形式,全面宏扬农村青年优秀典型,营造农村青年在创新创业中学、比、赶、超的良好氛围。九是服务农村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以与浙江大学团委合作为抓手,积极探索青年人才合作机制,创新高校青年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办法,构建校地青年工作合作新格局。十是服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增强基层团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为目标,推进以公推直选基层团组织班子(或书记)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切实加强村级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的长效机制建设。
- 上一篇: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
- 下一篇: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问题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