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时间:2022-03-21 03:34:00

导语: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但目前整体落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而且与城市环境的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高度重视和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依然非常落后,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村庄及农房建设缺乏规划引导。沿公路建房,居住点散乱;建新房不拆旧房,村庄建设用地浪费较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空心村”现象。农民反复拆建自有住房,不仅影响农民自身财富的积累,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剧了资源环境的紧张。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据有关部门2005年组织的调查,我国41%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96%的村庄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40%的村庄行路难,72%的村庄畜禽圈舍与住宅混杂,89%的村庄垃圾随处丢放,95%的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在农村居住区,每年工业和建筑废弃物总量达6.5亿吨,农村自身又产生1.2亿吨生活垃圾,很多地方直排的生活污水污染了农村的沟渠、水塘、溪流和地下水。

农村人居环境落后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长期以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投入少,历史欠账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垃圾、污水、废弃物大量产生,打破了自然经济状态下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缺乏规划引导,管理缺位,使新老问题叠加。

改善的思路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运用多种有效形式向农民宣传“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危害,纠正部分农民潜意识中“发展经济必然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思想,帮助农民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科学制定整治规划。制定村庄整治规划,既要突出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又要充分考虑后续的村庄规划与管理,突出乡村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应把重点放在硬化村内主要道路,配套建设供水、供气设施和排水沟渠及垃圾集中堆放点,治理人畜混杂居住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建设防灾设施和公共消防设施等方面。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内容广、项目多、总体规模大,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立足村庄已有房屋、设施和自然条件,通过政府帮助与农民自主参与相结合的形式,分期分批地有序改造和整治公共设施,尽量不增加或少增加农民负担。

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技术。针对资源短缺的现状,开发利用秸秆生物质能源和沼气资源技术,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技术,推广饮用水简易消毒净化技术,开发村镇生活垃圾、粪便的收集与堆肥处理技术,开发适合当地资源条件的建材生产技术和农村住宅节能技术等。

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发展经济与改善人居环境的关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生态农业,为人居环境改善奠定物质基础。二是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公共设施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以农民为主体的公共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村民议事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