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03-12 03:02:00

导语: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担负着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职责,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各项工作融入到“三农”工作的大局中,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形成了热情关心、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打假、护农、增收”为目的,以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以倾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了有力的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发挥“一会两站”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农资市场环境。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清理整顿各类农资市场7.7万个次,检查各类农资企业118万个次,取缔无照农资经营户2.5万户,受理农资案件投诉3.4万件,查处农资违法案件7.61万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300个,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7.64亿元。假冒伪劣农资泛滥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农民利益得到切实保护。

二是实施政策引导和商标战略,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鼓励农民兴办经济实体,优化服务,方便农民就近办理工商执照,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帮助农民运用商标整合特色优势农副产品资源,走商标富农之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了“一个商标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目标。

三是以粮食、水果、蔬菜经纪人为重点,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截至目前,全国农村经纪人执业人员达60余万人,经纪业务量达2000余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民就业,调整了农业结构,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

四是把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扶持粮食种植主体发展壮大,扩大种植规模,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重点支持农垦农场凭借科技实力和管理经验租用农民承包的土地种粮,实现粮食增收、粮农增收,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土地承包经营的自主权。

五是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培育涉农企业和农民的诚信意识和合同意识,逐步提高订单农业的签约率和履约率。今年1月至8月,全国各级工商机关制定示范性订单合同710个,开展合同帮扶的涉农企业12.8万户,签约农户1057万户,签约订单2223万份,订单签约金额3246亿元,调解涉农合同纠纷8339件,查处涉农合同违法案件4865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23亿元。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进一步围绕加强监管服务、引导和满足农民致富以及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环境这“三个定位”,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红盾护农、经纪活农、合同帮农、商标富农、权益保农、政策爱农、市场助农等“七个机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首先,建立和完善“红盾护农机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利益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工作。要让“红盾”成为农民群众的保护神,要让“护农”成为农民群众的护身符,“红盾护农”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要认真清理农资市场经营主体资格,进一步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对市场主体准入、交易、竞争和退出行为的全过程监管;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把水稻、小麦、玉米和棉花种子、化肥、农药作为检点,严厉查处性质恶劣、影响面大的案件,及时曝光,加大宣传,增强震慑力;要切实加强农资商品质量监测,把不合格的农资商品清除出市场,及时市场监管预警,防止不合格农资商品流入农民手中;要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广告的监管;要建立农资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种子留样备查公告制度,建立健全农资企业和经营者的内部管理,实现农资商品的可追溯管理,推行农资经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要支持建立农资连锁经营和农资放心店,畅通农资流通渠道。

其次,建立和完善“经纪活农机制”,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村经纪人,推动农业产业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城乡市场,从事农副产品流通与信息传递,他们一手衔接着千家万户,一手衔接着千变万化的市场,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的问题。发展、规范农村经纪人,是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所在。一是要把培育和发展粮食经纪人作为工作重点,努力让农民生产的粮食卖个好价钱,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二是要注重发挥当地自身优势,创造区域特色;三是要强化“经纪有为、经纪致富”的观念,着力营造有利于农村经纪人发展的社会环境;四是建立登记注册快速通道,适当放宽农村经纪人登记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五是加强监管引导,促进农村经纪人规范发展。加强农业经济合同规范管理,认真解决农产品经纪活动中发生的合同纠纷。

第三,建立和完善“合同帮农机制”,稳步推进订单农业,开展涉农合同帮扶活动。要发挥合同监管作用,积极开展合同帮扶工作,引导农业经营者正确认识订单农业的作用和履行合同的严肃性。要积极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订单农业,大力推进以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带动、城市消费带动和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的订单农业,并通过合同监管,指导签约、帮助履约、调解纠纷等多种途径,为订单农业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建立和完善“商标富农机制”,积极引导农民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增收,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有利于培育地方主导产业和形成地域品牌,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按照“立足一个资源优势,围绕一个产业链条,抓好一个注册商标,带动一批特色品牌”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引导鼓励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利用商标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知名度,使“公司+农户+商标”成为利用知识产权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加大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严厉查处农产品商标的侵权行为。

第五,建立和完善“权益保护机制”,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切实保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在农村广泛开展“12315”申诉举报网络进市场、进村镇、进商家活动,增强农民依法维权意识和保护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网,依托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工商所,建立消费者协会基层分会、红盾护农服务站和“12315”维权联络站,方便农民消费者就近申诉举报,不断完善农村消费维权工作机制。

第六,建立和完善“政策爱农机制”,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主体,积极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大力推进“执照农民”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民市场主体意识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化,积极扶持、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持照闯市场。积极引导农村个体工商户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种养业、服务业,鼓励个体工商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最后,建立和完善“市场助农机制”,积极培育、繁荣和规范农村市场,搞活农村流通。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数量充足、功能完善的市场体系予以支撑和保障。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消费能力、消费水平不断增强,农村消费矛盾开始转变,消费安全已成为农民关心的首要问题。培育、繁荣和规范农村市场是保障农民消费安全、搞活农村流通的治本之策。因此,一是要积极鼓励、支持在农村建立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活跃繁荣农村市场;二是要鼓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开展网上交易、农产品拍卖等新型交易方式;三是要根据农村市场的季节性特点,适时组织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分散在城乡接合部和村镇的各类商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监管力度;四是要发挥集贸市场监管职能,支持、鼓励当地依托农副产品优势兴办集贸市场。积极开展引产帮销,推进“场厂挂钩”,推进优质农副商品。大力开展创建诚信市场、诚信示范户和示范柜台等活动,提高农贸市场信誉和经营者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