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三个代表” 狠抓“三农”工作  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时间:2022-03-10 05:31:00

导语:贯彻“三个代表” 狠抓“三农”工作  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贯彻“三个代表” 狠抓“三农”工作  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贯彻三个代表狠抓三农工作

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的农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州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中央、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会议,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昨天,***县长就今年的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发展计划经济贸易局、农业、畜牧、水电、林业、扶贫等部门负责同志分别就贯彻全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今年要抓的工作,结合本部门和县情实际作了发言。会议期间,几位领导传达了州八次党代会、农村工作会议、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狠抓落实。刚才,对2003年度全县综合目标考核和单项目标考核的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在此,我向各获奖的单位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发扬优良传统与作风,在今年工作中再获佳绩,同时希望未获奖的单位要学习先进,查找问题和不足,认真落实好2004年度县委、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讲:“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无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下降到什么程度,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改变。”总理指出:“‘三农’问题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央、省委就农民增收问题下发了“1号文件”,把“三农”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强调“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也是目前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三农”问题更是我县当前和今后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作为我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清我县“三农”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县由于自然、地理和其它方面的原因,农业和农业人口都占较大的比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为42%,全县人口中农民占87%,其中牧民占36%。农牧业一直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我县的弱质产业,是社会效益大而比较效益小的产业。农牧业生产条件极差,生产力水平极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牧民增收缓慢。目前,全县还有4个乡和122个村不通公路,10个乡和147个村不通电,19个乡不通电话,3.7万人没有解决饮水困难问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2003年,我县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仅为973元,在全州18县中排在最后几位,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一发展形势,与我们提出的到2020年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的目标差距很大,形势非常严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实现年均增收400元以上。可见,我县农村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返贫率之高。真可谓:农村真穷,发展农牧业真难,当农牧民真苦,抓农牧业的担子真重。近几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争取,在农村实施了牧区综合项目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农网改造、送电到乡、广播电视村村通、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五大扶贫工程等工程,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尤其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虽然全县粮食生产总量有所下降,但通过国家的粮食补助,人均占有粮食达到800余斤。当前,我们的老百姓享受的是8年生态林的政策,但是,在8年期满后,我们的老百姓去吃什么,靠什么去生存,靠什么去增加收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现实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做出回答。因此,我们决不能因为城市繁荣,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提高,而忽视“三农”问题,忽视巨大的城乡反差,要把“三农”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牧民问题,农牧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农牧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无论我们搞什么开发,搞什么建设,也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对农业的基础地位绝对不能动摇。“三农”问题事关全县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那种轻视农业的思想要坚决转变,忽视农业的作法要坚决改变。对此,县委、政府要求全县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不仅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而且片区工委、乡镇一把手要亲自抓;不仅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部门的局长要具体抓,而且其他部门也要配合抓。只要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全县5万农牧民的根本利益着想,心中时刻装有群众,时刻准备服务群众,正确处理好涉及农牧民群众利益和矛盾的问题,尤其是解决好农牧民群众生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县的“三农”工作就会有新的突破。要搞好“三农”工作,不仅要有优良的作风,实干的精神,还要同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省委书记张学忠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讲:“建立同群众的深厚感情,是领导干部摆正位置的前提,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也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基本标准。”因此,县委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时刻做到访民苦、解民忧、了民意、办民事。

二、以增收为目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我县是一个以农牧业为基础产业,农业占较大比重的地区。我们要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有力地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强县富民之路。国家实施“天保”工程打破了我县原有的产业结构,西部大开发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们必须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产业格局。符合我县实际又能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融合的产业格局是什么呢?我认为,要“稳农、建林、推畜、培旅”。

一是要稳步发展农业。坚持以扶贫工作统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重视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品种,发展特种粮食,促进粮食增产。要引导农民树立市场化的理念,要改变农牧民千百年来一直按自己的生产需求来生产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要培育他们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引导其为卖而产,为赚而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在去年的人代会讨论上,拉波片区工委提出了“四个一”工程的想法,即:在拉波试验种植一亩豌豆、一亩大蒜、一亩玉米、一亩青稞,试验成功后再推广,使拉波农业走向市场。虽然规模不大,但充分体现了市场意识,其他各乡镇领导也要积极探索适合本乡镇的发展路子。

二是建设生态林业。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完善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大力实施封山育林,积极开展人工造林。有效推进退耕还林,总结经验,规范管理,积极探索生态增效、农民增收的治理模式,确保退得下、还得好、不反弹、能致富。

三是大力推进畜牧业。畜牧业是***的传统产业,也是***的优势产业。要以退牧还草工程为契机,积极探索舍饲圈养与传统放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大力实施草原围栏封育。要优化和改良畜种,提高畜产品产量。要积极探索畜牧业产业化的路子,可以采取引进、联营等方式,走“公司+

企业+牧户”的模式,培育我县的畜牧业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从而提升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牧民增收增效。

四是积极培育生态文化旅游业。要抓住打造“中国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自然、人文、生态资源的优势,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围绕民风民俗、猎奇探险、民居旅游等项目做增收文章。

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是要政府推动。按照“先抓发动、二抓典型、三抓推广”的思路,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动员部署。同时,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负责机制,深入开展干部下乡活动,坚持县级干部包乡、乡级干部包村,做到了责任明确、分级负责、重点突出,为推动全县农牧业结构调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政策拉动。在推动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很抓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农牧民真正得到实惠,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三是典型带动。针对部分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持观望怀疑态度的现象,就要狠抓典型村、典型户,突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四是龙头牵动。要始终坚持“扶持产业化是扶持农牧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牧民”的指导思想,把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工作重点。五是科技驱动。要依靠科技兴农兴牧,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体系。通过科技承包、有偿服务、技术入股、结对联系等方式,组织、动员、鼓励县内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农牧业科技服务工作。

三、以“五大扶贫”工程为载体,卓有成效地解决“三农”问题

坚持扶贫工作统揽农业、农村工作,这是我县“一、一、二、三、四”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首要一点。五大扶贫工程是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载体,是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增收的“法宝”。我们要抓住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大好机遇,大力实施五大扶贫工程,卓有成效地解决“三农”问题。一是要对已经制定的“五大扶贫”规划进行完善、突出重点、锁定对象、集中攻坚。二是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道义上扶贫向制度化扶贫转变,扶持贫困乡、村向扶持贫困人口转变,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做到治穷与治愚、治病相结合。三是要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调动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和管理等资源,进行整合,将扶贫资金等打捆、打包使用,使其发挥整合效益。四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要坚持县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联系乡镇的扶贫工作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今年,这项工作要与普初等工作一并抓好、抓实。主要是要抓好“四定、三帮、二好、一包”(即:定对象、定任务、定时间、定成效;帮助制定规划、帮助落实政策、帮助解决困难;建设一个好村党支部、选好一条致富路;包越温脱贫),“五到村五到户”(扶贫规划到村、领导联系到村、帮扶措施到村、资金投入到村、工作深入到村;扶贫对象到户、领导联系到户、措施落实到户、项目覆盖到户、资金安排到户)。要真正提高扶贫成效,切实改变农牧民“流汗又流泪、增产不增收”的现状。

四、推进“新三村”建设工程,不断改善农村面貌

“新三村”建设工程是发展农业、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宏伟工程,也是一项基层组织建设的“民心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年,这项工程将根据扶贫规划全面启动实施。

依靠科技,建设脱贫致富小康村。建设成脱贫致富小康村,重点在农牧业,难点在增收,关键在科技。当前要以富民兴村、助农增收为目标,切实走出一条科技兴农、科技兴村的发展路子。一是强化教育培训。要强化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工作,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运用科技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的本领。二是强化示范引导。要着力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基层干部深入产业一线带头领办、创办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和产业化经营实体,参与农牧业科技项目实施和技术承包,帮助群众解决好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三是转换农牧业生产经营机构。要引导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牧业经营服务机构,培育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实体,使之在面向农牧民、面向农牧业、面向农牧区的社会化发展中赢得发展。四是夯实组织保障。要努力提高乡、村两级班子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充分发挥好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确保“科技兴村”落到实处。

转变观念,建设移风易俗文明村。不断更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是建设移风易俗文明村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和有效手段,本着既注重民族地区实际,又坚持与时俱进,既坚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尊重民族传统习俗,又注重吸收现代先进文化理念的原则,教育引导农牧民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摒弃生产生活中的陈规陋习。一是要引导农牧民群众逐步改变人畜混居状况和不良卫生习惯,自觉摒弃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习俗。二是要引导农牧民群众树立先进的理财观念,改变以牲畜多少论贫富,养“长寿畜”的传统意识,积极调整畜群结构,加快出栏,提高效益。三是要引导农牧民群众增强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克服等、靠、要、怨和小富即安的思想。

狠抓整治,建设综合治理模范村。一是在抓制度上下功夫,推进民主管村。要加强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指导,规范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程序。要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完善村民自治规章的村规民约,强化对基层干部的监督。二要在抓整治上求突破,推进依法治村。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农牧民群众的法制意识。要进一步深化“三观四意识”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要充分发挥村级基层组织在稳定工作上的“减压阀”作用,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众性矛盾纠纷。广泛开展创建无刑事案件、无恶性案件、无集体上访、无群众性械斗、无民间纠纷等“五无村”活动。

这项工作还要成立领导小组,具体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级相关部门配合,片区工委、乡镇、村大力实施。建设中要选好典型,做好示范,以点带面;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要死搬硬套;要广泛宣传,深入农村,深入民心,不要强制推进;要发挥基层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作用,使他们成为推进“新三村”建设工程的先驱者,开拓者;要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县级领导、帮扶单位都要在“新三村”建设工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确保这项工程顺利进行,并取得初步成效。

五、推进城镇化,带动和辐射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城镇化,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用城镇化的理念指导“三农”工作,就是要通过发展城镇建设,繁荣城镇市场,吸纳广大的农牧民,使之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州委提出的“一群两中心”的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作为两个中心之一,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通过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建设带动区乡和周边,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既包括农村对城市的支援和推动,又包括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是,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工作布局和资源分配上强调城市的多,关注农村的少,发展重点向城市倾斜的现象比较明显。为使县域经济整体、全面提升,决不能放松农牧业这个基础产业,要努力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当前要特别突出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一是发挥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对农村的辐射力度。在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前提下,应采取多种方式,把城市一部分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引向农村。要通过多种形式促进科技下乡,加快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向农村的推广;要通过帮助农村发展教育和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要通过援建、联合、技术培训、人力支援等方式,将县城的医疗卫生资源输入农村,提高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和农民的健康水平。

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吸纳农民进城务工,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民进城务工,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这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虽然我县目前城市就业压力大,岗位少,但是对于部分已经来到县城居住但又没有固定职业,没有生活来源的农牧民在他们为生存而奋斗要兴办个体实体时,在政策、税费和户籍上要给予照顾。

六、努力探寻增收途径,实现农牧民增收脱贫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这个公式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总收入—生产流通成本—农民税费负担)÷农民人口。从这个公式不难看出,要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最基本的是要做好总收入、生产流通成本、农民负担、农民人口这四篇大文章。怎样做这四篇文章?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总收入,这是增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途径。要增加农民的总收入,首要的就是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生态为前提,市场为导向,法律为准则,结构为主线,效益为中心。一方面需要全面促进农、林、牧等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更需要的是选准重点,实施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是深化税费改革,减轻农民不合理的负担,这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键。减少各种税费,减轻农牧民负担,调动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直接、有效的措施。我们要认真贯彻州委从今年起免收所有的农牧业税的这一决定。同时,要加强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并严格控制范围和筹资额度;坚持涉农收费公示制,建立涉农收费审查备案制度;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不准再向农牧民收取税费改革中已经取消的各种费用,不准在政策规定以外新增加农牧民负担的口子。

三是舆论引导农民增收。要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安排部署、各地各个方面农民增收的典型经验等等,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借鉴增收经验,明确增收途径和方法。

四是全社会关注农民增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用工方克扣、拖欠农民工的工资等问题。

五是干部带领农民增收。五是要鼓励农民为增收而奋斗。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增收,还得靠老百姓自己艰苦奋斗。内地农民增收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念好“五字经”:一要“学”,就是要善于学习增收的知识,特别是向致富好典型学习,尤其是要舍得花钱读书,以获得智力级差效益;二要“明”,就是要找准自己致富的路子,只要法律和政策允许的,就要勇于探索和实践,一旦找准后,就要持之以恒拼搏;三要“勤”,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靠勤劳致富,只有通过勤劳,致富才能变成现实;四要“算”,就是农户要有“好当家”,会当家理财,善于经济核算,能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产出;五要“帮”,提倡农牧民之间要互相帮助,特别是鼓励先富帮后富,以得共同富裕。

同志们,“三农”问题是一个迫在眉捷的问题,我们必须用心思去解决,否则,我们就不是“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贯彻者,就会愧对全县的老百姓,愧对党组织的信任和培养。通过这次会议,今年的各项工作已经安排,任务已经明确,目标已经锁定,这些担子是有分量的,是沉重的,也是光荣而艰巨的。但只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去攻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用心去解决,我们就一定能够使我县的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使广大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全县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