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时间:2022-03-10 05:31:00
导语: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问题,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无论我们搞什么开发,搞什么建设,也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农民增收的问题一直要作为首要问题去解决。
要解决“增收”问题,首先是要解决我们干部的思想和作风问题。领导干部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农民的根本利益着想,心中时刻装有群众,时刻准备服务群众,正确处理好涉及农民群众利益和矛盾的问题,尤其是解决好农民群众生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增收的问题,“三农”工作才会有新的突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讲:“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无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下降到什么程度,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改变。”总理指出:“‘三农’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可见,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要搞好“三农”工作,不仅要有优良的作风,实干的精神,还要同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讲:“建立同群众的深厚感情,是领导干部摆正位置的前提,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基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也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基本标准。”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就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时刻做到访民苦、解民忧、了民意、办民事。
要解决增收问题,必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在西部地区实施“天保”工程打破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环境中,必须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新的产业格局。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必须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有力地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富民之路。
一是要稳步发展农业。坚持以扶贫工作统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重视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品种,发展特种粮食,促进粮食增产。要引导农民树立市场化的理念,要改变农民千百年来一直按自己的生产需求来生产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要培育他们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引导其为卖而产,为赚而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建设生态林业。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完善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大力实施封山育林,积极开展人工造林。有效推进退耕还林,总结经验,规范管理,积极探索生态增效、农民增收的治理模式,确保退得下、还得好、不反弹、能致富。
三是大力推进畜牧业。畜牧业是牧区的传统产业,要以退牧还草工程为契机,积极探索舍饲圈养与传统放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大力实施草原围栏封育。要优化和改良畜种,提高畜产品产量。要积极探索畜牧业产业化的路子,可以采取引进、联营等方式,走“公司+企业+牧户”的模式,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从而提升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牧民增收。
四是积极培育生态文化旅游业。充分发挥自然、人文、生态资源的优势,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围绕民风民俗、猎奇探险、民居旅游等项目做增收文章。
要解决增收问题,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基层党组织具有见识广、起点高、点子多、观念新的优势,是带领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力量。“党委+协会”、“支部+协会”是帮助农民把农产品推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党组织在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协会的领导,切实做到“四个加强”。一是加强调查,选准路子。选择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路子是带领该地区的老百姓将农牧产品推向市场,提高农副产品的价值的关键。只有选准这条路子,走准这条路子,才能走进市场、打开市场、占领市场。二是加强引导。党组织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协会始终坚持为农户服务,为农户谋利的宗旨。三是加强机构管理。积极为协会推荐人才,帮助协会选配强负责人帮助、指导协会制定好章程,明确协会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完善内部组织管理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四是加强物质和服务的保证。使协会有活动资金,有办公场所、有活动阵地,要通过协调各方面关系,为协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政策、信息及办理证照方面的支持。
要解决增收问题,必须推进城镇化,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用城镇化的理念指导“三农”工作,就是要通过发展城镇建设,繁荣城镇市场,吸纳广大的农民,使之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通过以中心城镇的建设带动区乡和周边,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这种互动既包括农村对城市的支援和推动,又包括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在工作布局和资源分配上强调城市的多,关注农村的少,发展重点向城市倾斜的现象比较明显。为使当地经济整体、全面提升,决不能放松农牧业这个基础产业,要努力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当前要特别突出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一是发挥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对农村的辐射力度。在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前提下,应采取多种方式,把城市一部分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引向农村。要通过多种形式促进科技下乡,加快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向农村的推广;要通过帮助农村发展教育和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要通过援建、联合、技术培训、人力支援等方式,将城市的医疗卫生资源输入农村,提高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和农民的健康水平。
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吸纳农民进城务工,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民进城务工,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这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部分已经来到城市居住但又没有固定职业,没有生活来源的农民为了生存而奋斗要兴办个体实体时,在政策、税费和户籍上要给予照顾。
要解决增收问题,必须认真贯彻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一是深化税费改革,减轻农民不合理的负担,这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键。减少各种税费,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直接、有效的措施。要在认真贯彻国家对农民的税费优惠政策的同时,要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并严格控制范围和筹资额度;坚持涉农收费公示制,建立涉农收费审查备案制度;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不准再向农民收取税费改革中已经取消的各种费用,不准在政策规定以外新增加农民负担的口子。
二是舆论引导农民增收。要向农民群众开动一切宣传机器,使他们掌握、领悟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安排部署、各地各个方面农民增收的典型经验等等,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调动积极性,借鉴增收经验,明确增收途径和方法,帮助农民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三是全社会关注农民增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用工方克扣、拖欠农民工的工资等问题。
要解决增收问题必须解决农民自身的问题。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增收,还得靠老百姓自己艰苦奋斗。广大农民增收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念好“五字经”:一要“学”,就是要善于学习增收的知识,特别是向致富好典型学习,尤其是要舍得花钱读书,以获得智力级差效益;二要“明”,就是要找准自己致富的路子,只要法律和政策允许的,就要勇于探索和实践,一旦找准后,就要持之以恒拼搏;三要“勤”,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靠勤劳致富,只有通过勤劳,致富才能变成现实;四要“算”,就是农户要有“好当家”,会当家理财,善于经济核算,能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产出;五要“帮”,提倡农民之间要互相帮助,特别是鼓励先富帮后富,以得共同富裕。
总之,解决广大农民的增收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改善,农村经济才能得到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全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将农民增收的问题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核心的问题和首要的问题去解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