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文化 建设贵在创新
时间:2022-04-29 11:55:00
导语:国有企业文化 建设贵在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借今天这个机会,我谈一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践和创新问题。
关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若干认识和实践问题,第一,是我们对企业的属性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到底什么是企业?企业是通过生产有效的产品服务,以收抵支取赢利的经济组织,目的是生产利润。但是今天,我们从仿生学的意义上再考察一下,我们发现企业同时也是生命的机体,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希望、有追求的生命体。作为一个生命体,它存在的目的,就不是单一的生产利润、生产产品。企业存在的目的,我认为它是生产快乐、创造幸福的组织。作为一个生命体,就不光是有一个物质层面的东西,它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因此,我们从这样一个角度看看企业,就能理解我们做文化的一个最本质的东西。企业有追求,企业有理想,企业有愿景,所以我们需要做文化。既然我们把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任何一个生命体都是有它的遗传基因的,企业的这种遗传基因是什么呢?我们说企业的遗传基因,就是企业的文化。日本人曾经对100年来进入前100家的大企业作过分析,发现大企业生命的周期,平均不到40年、30多年,为什么有些企业,做到了50年、80年、100年,而另外一些企业只做到了20年、15年?虽然规模做的很大,却只是昙花一现。为什么企业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企业的寿命长短,不取决于企业的资本,不取决于企业的技术,也不取决于企业意识的市场,而取决于企业一直灌输的信念、某种价值观、某种风格某种传统、某种习惯、某种经营特色、某种管理的特色,而这些实际上就是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大家可能会说,你这个定义太抽象了。关键要理解这个动态平衡系统,它有三个重要的因素,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动态平衡。这三个要素第一个是技术力,所谓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技术的要素。当然我这里指的技术包括先进的技术、特有的工艺流程、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经营技术、先进的供应链,都属于大的技术力范畴。这是不可或缺的。第二个与技术力相适应的还有管理力,管理力是促使技术更好发挥作用的一种力量。从总体评价我们中国的企业,现在技术力和管理力水平还不相适应,我们管理还落后于技术。所以有些经济学家判断,假如说中国现在的管理力水平达到今天的技术力水平,我们的劳动生产力大概还有3%到5%的提升空间,说明我们管理力还比较落后。管理能够使人和机器之间产生更好的匹配,使企业内部的资源达到最优的整合,产生最大的效能,这就是这种力量,所以它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要素。我记得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以后,阿波罗计划的一个负责人曾经说过一段话,他说使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登上月球,实现人类最伟大的的梦想,我们为此项工程没有发明一项崭新的技术,只是把人类已有的航天、航空、火箭、电子技术很好地整合起来的结果。他为这个工程没有发明新技术,而是把已有的技术管理起来了。当时美国政府投资400亿美元,动员了12所大学研究机构参与研发,数10家公司参与研发制造,最后实现了人类的梦想。这是靠的管理力。那么光有这两个力量够不够呢?不够。第三个,就是我们今天谈到的文化力。文化力是推动技术管理不断创新的力量,是内在的一种精神推动力。大家说这个东西是虚的,关键还要看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我想不是这样的。在当今这种信息化的社会里,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会过时,管理的力量也是会转移的,不可能长期持有。只有不断去创新、更新技术,优化管理、提升层次,才能使企业保持基业常青,所以这就是文化特殊的力量。
我想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是有这样三个要素所构成的,技术力、管理力、文化力,三者相互适应,处在不同层面,有机组合,动态平衡。这种力量形成以后才是你想拆也拆不开、想带也带不走、想溜也溜不走的这样一种力量。当然这种力量不好模仿,也是其它力量所不能替代的。
第三,文化力与执行力的问题。我们很多人说,文化怎么能变成具体执行的东西?文化怎么落地?我只想讲一点,我们做企业文化,搞文化建设,是想确立我们企业的愿景,我们的信念、我们的追求、我们的智慧集合起来,我们的精神、作风这些东西,这是文化的东西。文化力必须延伸为可执行可衡量的目标、标准、规范,最终我们规范高效地执行目标、标准、规范,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变成执行力。所以我们有些文化理念的口号如果不能延伸,不能变成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目标、标准和规范,就是空洞的。所以我想文化力最终得变成执行力,否则的话起不了作用。
第四,知识所有文化与资本所有文化的关系问题。这也是近来我们在很多企业当中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家知道,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成长,企业当中的权力关系在发生变化。知识所有者在企业权力关系中的地位在上升,资本所有者相应地在企业权力关系中的地位在逐渐下降。资本所有者关心企业就是关心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而知识所有者在企业权利关系中的地位提高以后,虽然也关心利益最大化,但是他具有很高的追求。他要谋求企业的基业常青,谋求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和谐,谋求企业和环境的和谐,谋求企业更加长期的健康稳定发展。这一点比资本所有者关心的程度更高了。所以知识所有者的文化逐渐渗透到企业当中来,对企业文化的创新忽然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这种转变将影响到企业制度的变革。
第五,老板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旗手,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讲,他决定企业文化的方向、主流、品味、风格,但他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我们国有企业老板对于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应该说很大,但是也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国有企业的老板频繁更换,使企业文化不能有传承性,这是我们国有企业最大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说海尔企业文化有个性、联想企业文化有个性、是因为张瑞敏、柳传志经营这个企业20几年,因此它又个性,我们国有企业老板这个文化还没完全渗透呢,可能过不了4年又换人了,换了一人,并不考虑传承,要考虑自己的文化,还没树立起来又换人了,这种频繁的领导体制的更迭,影响国有企业文化的传承,所以个性不太鲜明,这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我一直在讲一个观点,我说将来考核我们国有企业、考核领导者的加指标,包括在国资委的会上我也谈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现在看国有资产增值没有、看我们的利润指标完成没完成,将来我们这个文化评价体系搞好了,我说也要看文化增值没增值,如果你以牺牲企业的文化为代价,企业文化贬值了,即使创造了一时的利润、一时的效益,你也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人。所以我说,老板文化与企业文化是什么关系,老板是旗手,每一个旗手在接前一任旗手的时候,你应该传承前一任旗手的精神,这样逐渐传递下去,才能够弘扬,才能够使企业的文化个性更鲜明。
第六,企业制度转型与文化转型的关系。这也是我们目前国有企业遇到的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而总体的一个看法,我们现在的重点、着眼点在进行企业的转型、在制度创新、在进行产权改革、产权改造,我们现在95%的精力是做这个,但我认为不够,应该腾出点精力来做文化,应该说企业制度转型、产权变革的时机,恰恰是企业文化转型最佳的时机,没有企业文化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和变革,制度转型和产权变革的效应是大打折扣的,现在体现出了,我们很多企业从形式上已经是搞公司制了,我们的股份制搞得也很好,我们产权方面多元化做得非常好,但是为什么没有解决一个企业的真正的活力问题呢?关键是你的新体制旧文化不相适应,现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七,企业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关系,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最近有很多企业领导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咱们平时讲的制度管理、文化管理,这二者到底处是在什么层面上,怎么理解二者的关系问题?我想这里,首先从海尔公司的斜坡球体论能有点启迪。大家知道,海尔的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这个理论叫斜坡球体论。这个斜坡球体论,应该说它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它发现,真正企业在增长的时候,比如说它把企业比作爬坡的一个球,那么这个球如果说你没有一个很好的止动力,这个球在这个坡上是要必然下滑的,它自己要往下滚的,因此海尔发现,一个企业应该有止动力,这个止动力是什么呢?就是市场的规则,就是自我的一些约束、一些法律法规,要止动下滑,保证这个企业按规则办事,不弄虚作假,那么实际上,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员工,也象一个爬坡的球,你如果对这些员工没有止动力,没有规章制度,这个球也会下滑。比如迟到早退、能少干一点儿少干一点儿,那么这个人嘛,他有一定的惰性,他也会下滑,因此需要止动力。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就是规章制度,就是海尔的OEC。那么光有止动力不够啊,因此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个牵引力,有一个共同的愿景,有一个发展的动力,有一个追求,这个力量,就是文化力,就是讲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有了止动力不够,需要有牵引力,不断引导这个球往上走,走完一步,然后再使基础管理往前推进一步,再往前引导一步,这个企业基础管理再往前推进一步,逐渐促使企业管理的升级。这就是文化管理和制度管理的关系。所以,我们企业过去更多的强调的是止动力,缺少这种引导的力量、牵引的力量。现在我们加升这个力量,企业管理才能够不断地提升水平。实际上,我们用冰山理论也可以解释,我们整个企业是一个大的冰山漂浮在大海里,漏出表面的三分之一是有形管理,隐在海平面下面的是无形管理,是文化。文化决定有形管理的个性,有形管理的效率,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八,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对国有企业,因为每年我也跑很多我们中国的一些大的国有企业,我认为总体的一个判断,我们传承和创新,叫3分传承7分创新。我们国有企业的文化需要基因再造,这是我一个总体的判断。我们胜利油田文化的真谛,也在于“创新”两个字。从“创业”到“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我想核心是创新两个字。我们国有企业最缺乏的基因就是市场因和人本基因,因此需要再造。
第九,企业母子文化关系问题。我们现在很多全国性的大公司,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国资委这个《意见》提出来以后,现场会召开以后,很多大企业都在搞文化建设,而且都试图全国性的一个大公司搞出一套文化理念,,让公司几万、几十万人都得奉行我的文化理念,都强调文化的这种同一性,这种权威性,这种对全公司的引导性。那么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我们说毕竟存在一个母子文化关系的处理问题。以我个人看,母公司的文化,你的大公司、总公司的文化,它具有规定性、导向性和包容性,它不能完全替代子公司的文化建设。那么子公司的文化具有服从性,同时还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它不能离开母文化的主线。它二者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我们中石化系统下面有很多大企业,当然我们胜利油田也是其中一个。我们胜利油田,我所得知,我们下面所属的县处级企业还有70多个,再下面基层有4000多个,我们的作业层面。我们的文化不可能是一个,要允许下级的文化结合自己的业务经营特点,要有创新,企业文化应该是个百花园,争奇斗艳,在你大文化的主题下面。不可能一个大公司,象我们中石化这样的一个公司,上百万人的大公司,你有一个声音,不可能的。我们的很多子文化,因为地域不同、历史不同、领导者的素质不同、职工的素质不同,业务行业特点不同,它必须要有个性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第十,企业文化投入与产出的问题。这也是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我总体的一个想法呢,就是企业文化它不是成本,而是投资。我们以前有很多人都考虑说企业文化需要投入是成本,加大管理成本。现在我们得改变这样一个观念。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讲,它是投资,投资是追求回报的,而成本是需要节省的,越少越好,不花钱才好,但企业文化不是。当然企业文化作为投资,这个投资不光是物质方面的,它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当然企业文化这种投资的回报,它也不是马上见效的,它产出具有间接性和模糊性。正是由于企业文化这个产出的间接性和模糊性,才影响人们对企业文化价值的正确判断。有些人说,说来说去抓经营马上能见效,抓企业文化,你怎么去衡量啊,企业文化还是虚的。就是他这种产出的间接性和模糊性,所以人们才感到企业文化是虚的东西。因为企业文化的产出,从经济上来讲,它可能要通过一定的通道,比如说促使企业按经济规律办事啊,调动人的积极性啊,提高企业的声誉啊,要通过间接的渠道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同时,它有时候也是非常模糊的一种产出,而这种产出也是有周期的,今天的投入,可能明天才产出,后天才产出。因此,大家都知道法国人的一句名言:今天的文化,明天的经济。它有滞后性,它有周期。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投入产出的关系,才能够自觉地在企业文化方面加大投入。
关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我着重讲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人本与能本文化。我们现在讲科学发展观,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们都在讲人本,以人为本。那么根据我的一些初步想法,我说真正的人本文化应包含这样几层意思,第一是人的生命本位意识。尊重生命、崇拜生命、生命无价。第二是人的独立人格与尊严。讲人本,实际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尊严。列宁曾经讲过一句名言,他说:商品经济造就独立人格。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越发展,我告诉大家,人的独立性越强,人越讲自我,越讲个人的尊严,越讲个人的人格地位。但是,我们很多国有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过去既然是我的员工,就得服我的管,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把简单的这种上下级关系,理解成人身依附关系。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现在国有企业的员工有一个人格独立的问题。第三是人的自我价值。我们一个好企业不是千方百计地抹杀个人价值,而是千方百计把每个人的价值和企业的总体价值找到契合点。过去管理上,我们有两个理论,一个砌砖理论,一个砌石理论。所谓砌砖理论,我这个企业在砌墙的时候需要这么像形状的一块砖头,我就千方百计找这块砖头,找不到这块砖头,我把一个人引进来以后,把你的棱角给你削平,垒在我的墙上,这叫砌砖理论。按我企业的需要来使用你这个人。今天,我们讲企业文化,讲得是砌石理论,你是一个多棱多角的人,来到我企业,我不是千方百计把你的棱角全削平,我是找到一个适合你棱角的这样一个位置,让你充分张扬个性、发挥自我价值。企业文化讲张扬个性,张扬每个人的个性价值,目的是找到你这种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契合点。最后一个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一个企业,不光是人的使用者,也是人的培育者。企业不是福利院,企业讲以人为本是以人的能力为本位,那么这种文化形成以后,就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招聘选拔制度,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价体系,以能力为本位的激励机制,以能力为本位的培训模式,都要建立起来,一切是能力本位。不在你说得好坏,不在你学历高低,一切在于能力与业绩,这是评价的唯一准则。
二是创新与变革文化。中国的创新文化是不足的。我们中国文化的根蒂是农耕文化,农耕是安土重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大讲创新的,所以我们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波水必湍之,形高于人众必非之”,追求的是一种中庸境界,不大讲创新。我记得鲁迅先生当年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形象,他说假如这间屋子太暗,有人主张在这开扇窗,他说肯定有人出来反对。老祖宗这么多年来也没在这开扇窗,也不过来了吗?瞎出什么馊主意啊?他说假如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提个建议,不开窗子,但扒掉屋顶算了,扒掉屋顶这个屋子才亮堂,他说这个时候肯定有人出来中和,哎呀,别扒屋顶了,在这开扇窗户算了。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体会出来了,鲁迅有一句话:在中国,假如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人们连平和的创新和变革都不肯行。什么意思啊,没有人提出要扒掉屋顶,肯定这窗子是开不了的。所以你要想办成一件事,你必须说到15才能办到10,必须要有更激烈的主张,这就是中国人的性格。所以,你不要以为现在,适逢现在搞市场经济,喊几句口号,我们中国的创新文化就生成了。骨子当中,还有很多中庸的、保守的东西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所以未来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创新与变革文化的确立。
你说怎么才能证明我的企业有创新文化了,我说有4个标志:第一个标志,危机意识。我们说海尔它有创新文化,是张瑞敏及其经营团队,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IP行业,有一个著名的定律,这个定律就是“摩尔”定律。“摩尔”定律讲什么呢,在这个行当里面,每隔18个月核心技术更新一次,产品的体积下降一半,价格下降一半,从事这个行业的前端企业倒闭一半。就是这么无情。因此它做软件的也知道,硬件如此,软件业是如此,这18个月我不去创新,不去巩固自己的地位,下18个月就是别人。因此,这叫危机理念。第二个就是冒险精神。一个企业如果没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有冒险精神,谈不到有创新文化。我们中国人,过去大家知道,有60算以上为多算的说法,60%的把握可以决定是否出兵打仗。美国人多少把握做决策,50%。他认为机会与风险是并存的,没有风险的决策,机会早已经失去了。因此,敢冒风险,是创新文化的重要标识。什么叫企业家,企业家是冒险事业的经营者和组织者,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敢冒风险。第三个就是宽容失败。一个企业有没有创新文化,看你对失败的宽容度。前不久讨论北京中关村文化的时候,我提出中关村已经孕育新的文化基因,是宽容失败。在美国硅谷,一句口号是不犯合理错误将被解雇。不犯错误要解雇你,什么道理?惠普公司门口就写着:走进本公司你必须甘愿失败。这种文化由美国的硅谷向其他行业延伸,现在成为企业文化当中难能可贵的一种基因。第四个标志是什么?行动是金。你光有创新的思维是不够的,中国人很聪明,世界上有三大商人:犹太商人、印度商人、华商,都是非常聪明的。犹太商人、印度商人把钱揣在兜里或放在银行里,华商钱是装在脑子里,说明我们最聪明。但是我们有一条,我们往往是醒的早,起得晚,行动迟缓。这是华商的一个何大的弊端,我们现在的体制也是如此。美国企业的口号是:乱糟糟的行动总比有秩序地停滞要好,别站在那儿,干点什么,大量打井才能出水,不能老搞勘测。说哪儿有水没水,我们总爱搞勘测、搞论证,人家说你干脆别论证了,咱挖开看看有水没水。行动起来,别站在那儿。
三是差距与差别文化。大家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和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先天赋、教育、经验、经历都不一样,你必须承认,人的能力、素质有差别。人的能力、素质有差别,分工就有差别。分工就有差别,收入方式就有差别。收入方式不一样,收入水平也不一样。这是非常自然的事。但是,在我们国有企业,这种非常自然的事,变得不自然。美国工人和CEO的差距平均是531倍;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平均是200到300倍;我们中国的国有企业,我不知道我们中石化系统,我们的多数国有企业现在是叫做3到5倍,步子大一点儿,8到10倍。我们的差距还没那么大。我讲这个问题,差距与人权没有什么本质的联系,它是能力的体现。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拉开差距,目的是激活员工的竞争性和进取心。这个差距多大合适,可能我们中国不需要500倍,也不需要200倍300倍,但我们现在国有企业的差别,不足以唤起员工的竞争心和进取心,我们的差距还不够。
四是虚拟与借力文化。什么叫虚拟和借力呢?比如耐克,世界驰名商标,耐克在全球没有一间自己的工厂,全部虚拟化了。只掌握两头,一头是研发,一头是营销体系。一双耐克现在研发可了不得。一双鞋集中了世界上6个方面的顶尖级专家在研究。有物理学家、有化学家、有生物学家,研究这双鞋如何透气、如何防臭、如何耐磨,但是人家不生产,所有的生产全部是虚拟化的。世界上哪个地方生产车根本最低、质量最高,我就让谁去生产。我们的双星汪海先生,这也是中国知名企业家,要造就中国的耐克,要把双星打向世界,也有点品牌效应。我说,汪总,您的鞋倒是您自个生产的,质量控制、现代化的工厂,但是你也斗不过耐克,一双星鞋和一双耐克鞋,成本只差2美分到5美分,但是售价相差5到6倍。这就是人家做企业的思路。中国的企业都想做全能企业,实际上,有时候效果是不好的。我们应该学会,通过再造流程,争取把一件事做精、做深、做透、做到位,做出竞争力。然后把社会上与这个环节最相配合的这样一个环节通过我的经营整合起来,实现虚拟经营,创造差别优势,最终才能形成核心能力。有了这个核心能力,才有其他利益。我们要走出大而全、小而全,中国企业这样一个境界,要做合能型企业,别做全能型企业,要学会借力。
五是信用与信誉文化。有人说中国历史上非常讲信用,但是今天在市场经济面前,我们的信用文化需要再造。我们过去中国人讲信用是有圈子的,我们小生产的信用,是自然经济的信用,费孝通先生对中国社会的研究,乡土社会的研究是非常深刻的。好比在一个平静的湖面上,投进一颗石子,这个石子引起很多波纹。人的关系是这样一颗石子,波纹最高的是自己最近的关系,然后波纹逐渐淡化、逐渐淡化,最后看不到了。那是八杆子胡拉不着了。信用关系,也象这个波纹一样,离自己最近就最讲信用,到八杆子胡拉不着的时候,能坑一笔坑一笔,能骗一笔骗一笔,这就是中国人的信用。但是我们今天讲的信用是无差别化、普遍主义的信用。我们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 上一篇:企业文化现状的认识和着力点
- 下一篇:如何有效地提升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