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制度

时间:2022-01-13 06:33:00

导语: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制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对象是指: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其子女死亡或伤残,夫妻不再生育也未收养子女,夫妻有一方年满50周岁的家庭。

经市人口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发给《*市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证》,并由政府发给救助金。

第三条救助金发放标准。

(一)子女死亡或因意外伤残、因病致残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肢体残、听力残、言语残、视力残、智力残、精神残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夫妻有一方年满50周岁后,每年发给不低于800元的救助金。

(二)子女因意外伤残、因病致残且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肢体残、听力残、言语残、视力残、智力残、精神残残疾等级为二级或二级以下)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夫妻有一方年满50周岁后,每年发给不低于600元的救助金。

第四条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所需资金从市、县计划生育事业费中列支。市县两级财政各负担50%。救助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专款专用。

第五条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资格确认程序。

(一)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申请救助的,应当在每年的1月份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审批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1、身份证、户口本、《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982年6月15日前出生的可由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出具证明)。

2、独生子女死亡的,提供医疗机构、公安机关或村(居)委会出具的死亡证明。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或因病致残的,提供由市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二)村(居)民委员会收到《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审批表》及相关材料后要进行核实,符合条件的张榜公示,公示期为3天。无异议的由村(居)民委员会签署意见,于当年2月底前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收到申请后,应当及时审核,并在申请人所在的村组(社区、单位)张榜公示,公示期为5天。无异议的于当年3月底前报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不符合条件的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

(四)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救助对象逐户调查审核后,符合条件的在申请人所在的村组(社区、单位)张榜公示,公示期为5天。无异议的于当年4月底前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不符合条件的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

(五)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于当年6月底前完成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予以审批。

第六条市县两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类救助对象的实际数量,测算所需资金,于当年7月15日前报同级财政部门。

第七条救助资金的拨付和发放参照《*市计划生育奖励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洛政办〔2006〕32号)有关规定执行。在当年9月底前将救助金发放给救助对象。

第八条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于当年9月15日前,将下一年度救助对象测算数量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第九条市、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已确定的救助对象每年组织审核一次。

第十条救助对象领取救助金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调查属实的,由人口计生行政部门收回《*市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证》,停发救助金或收回已发放救助金。

(一)救助对象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

(二)救助对象再婚后子女数发生变更的;

(三)伪造、骗取有关证明材料的。

第十一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责令改正,并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索取、接受救助对象财物的;

(二)在对救助对象进行鉴定、调查、审核、上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三)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救助对象漏报、错报和工作延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