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特色文化档案管理制度
时间:2022-11-20 05:05:00
导语:市特色文化档案管理制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收集、保护、抢救、利用我市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档案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特色文化档案是指我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其它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浓郁*特色、反映*自然人文历程、能够体现*历史文化底蕴、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及资政育人作用、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实物、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其它社会组织和自然人的*特色文化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
第四条市、区(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特色文化档案工作;行业主管机关负责对所属单位的特色文化档案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第五条有关单位要依照本办法规定,积极配合,促进特色文化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第六条政府鼓励广大市民、社会各界人士向市、区(县)档案馆捐赠反映*特色文化的档案资料;市、区(县)档案馆要加强特色文化档案的收集、征集工作,其所需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特色文化档案的收集范围
第七条反映历代井盐钻探、生产、运销、管理等方面的记录。
第八条反映恐龙化石发掘、保护、上架、展览、研究、开发等方面的记录。
第九条反映彩灯设计、制作、展出、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记录。
第十条具有代表性的龚扇实物及反映龚扇的设计、制作、销售、传承等方面的记录。
第十一条具有代表性的剪纸实物及反映*剪纸的设计、制作、艺术价值、传承等方面的记录。
第十二条具有代表性的*扎染实物及反映*扎染的设计、生产工艺、销售、传承等方面的记录。
第十三条反映历代*文学创作、字画创作、出版、报刊等方面的手稿、字画、作品、出版物。
第十四条反映*的川剧艺术、杂技艺术、说唱艺术、民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剧本、剧照、创作资料。
第十五条反映具有*特色的菜肴、名小吃、盐商菜、盐工菜以及茶文化等方面的档案资料。
第十六条反映*古建筑的设计、修造、维护等方面的档案资料。
第十七条反映*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的档案资料。
第十八条反映*会馆文化的档案资料。
第十九条记述*历史面貌的各种版本的志书、族谱、家谱、村史、碑文、书刊、报纸等资料。
第二十条历代*及*籍的具有较深造诣的知名学者、专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获得国家级以上荣誉的体坛明星、大盐商、企业家等的资料。主要包括:
(一)反映名人生平历史的出生证、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履历表、申请书等资料;
(二)反映名人业绩的发言稿、出席会议的报告、典型演讲稿、论文、著作、学习笔记、各种证书、证章、奖品等资料;
(三)社会对名人的评价材料和各种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介对其著作、作品、成就等的评价文章以及他人为其写的传记、回忆录、报告文学、事迹材料、追悼文章等资料;
(四)反映名人活动的照片、录音、录像资料;
(五)名人日记、书信、题词、遗言、遗嘱、委托书等资料。
第二十一条市、区(县)档案馆认定收集的其它材料。
第三章特色文化档案的收集方式
第二十二条移交。属机关、团体、企事业等单位保存、国家所有的特色文化档案资料,保存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向市或区(县)档案馆移交。
第二十三条捐赠。属个人所有的特色文化档案资料,所有者可将其捐赠给市或区(县)档案馆保存;向市、区(县)档案馆捐赠特色文化档案资料的,由受赠档案馆委派专人办妥捐赠手续,并可预约上门接受捐赠;捐赠后的特色文化档案资料所有权属国家所有。
第二十三条寄存代管。特色文化档案资料亦可采取寄存和代为保管方法征集入馆,其所有权不变。
第二十四条征购。属个人所有的珍贵特色文化档案资料,所有者自愿转让的,市、区(县)档案馆通过鉴定被征购物件的价值,与档案资料所有者协商征购入馆。
第四章特色文化档案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市、区(县)档案馆根据特色文化档案的类别成立专家组,对收集到的特色文化档案进行鉴定审查。
第二十六条市、区(县)档案馆收集的特色文化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
第二十七条市、区(县)档案馆对收集到的特色文化档案按本办法所规定的收集范围和所列次序进行整理和排列。
第二十八条特殊载体的特色文化档案的保管保护条件须符合相关要求。
第二十九条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特色文化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妥善保管。对因保管条件恶劣或其他原因可能导致档案损毁或不安全的,市、区(县)档案馆有权代为保管或采取其他措施,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必要时可以收购或征购。
第三十条盐业历史博物馆、恐龙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等专业博物馆以及有关文物保护单位保管的既属文物又属档案的,由上述单位自行管理。档案馆和上述单位在档案的利用方面应当相互协作,可以交换档案的复制件、重复件及目录。
第五章特色文化档案的公布与利用
第三十一条市、区(县)档案馆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外公布特色文化档案开放利用的目录,及时提供信息咨询。
第三十二条凡向市、区(县)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代管特色文化档案资料者,对其档案资料享有优先利用权,并可对其中不宜向社会开放的部分提出限制利用意见,市、区(县)档案馆应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三十三条特色文化档案的利用服务形式:
(一)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特色文化档案阅览及咨询服务;
(二)与有关单位联合,开展特色文化档案研究等学术活动;
(三)利用特色文化档案开展社教宣传及其他纪念活动;
(四)举办特色文化档案展览;
(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境外提供特色文化档案阅览。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四条奖励。向市、区(县)档案馆捐赠特色文化档案资料的,受赠档案馆视其捐赠档案资料数量及珍贵程度报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奖励或颁发荣誉证书。
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其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特色文化档案据为己有,拒绝交档案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归档的;
(二)不按照规定向市、区(县)档案馆移交*特色文化档案的;
(三)擅自扩大或缩小*特色文化档案归档、接收、移交范围的;
(四)涂改、伪造*特色文化档案的;
(五)其他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
- 上一篇:市农作物种子管理制度
- 下一篇:人大监督职能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