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局税收执法考核制度

时间:2022-10-20 04:42:00

导语:国税局税收执法考核制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税局税收执法考核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根据《河北省国家税务局税收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河北省国家税务局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县(区)局组织的税收执法责任制检查及对税收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税收执法责任制检查,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对税收执法责任制确定的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和目标要求进行的监督检查。

税收执法人员,包括各级税务机关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部门领导和各执法岗位工作人员。

主要领导,是指机关(含税务分局、税务所)主持工作的负责人。

分管领导,是指机关分管该项工作的副局(所)长。

部门领导,是指机关内职能部门(如税政、征管、法规、涉外、退税、计会、征收、管理、稽查、信息等部门)的正、副职负责人。

各执法岗位工作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税政、征管、法规、涉外、退税、计会、征收、管理、稽查、信息等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是指税收执法人员因故意或过失,在行使税收管理职权时随意执法、或税收执法不到位、或应履行职责不履行,损害了国家利益或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尚未达到给予行政处分、刑事处罚或承担赔偿责任的程度,但应给予经济惩戒和其他过错责任处理的。

第五条税收执法过错行为按下列原则明确责任:

(一)直接责任,是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税收执法工作人员对本岗位的税收执法过错行为应承担的责任;

(二)连带责任,是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因监管不力或指导帮助不够,对下级的税收执法过错行为应承担的责任;

(三)领导责任,是指主要领导对机关、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重大税收执法过错行为应承担的责任。

第六条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形式:

(一)批评教育,是指在一定的场合,如全局(所)大会或在局务会上对过错责任人进行点名批评教育;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是指通过局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责令过错责任人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是指对过错责任人以正式文件、电子文件等的形式,给予通报批评;

(四)经济追究,是指经税收执法监督委员会核准,扣发过错责任人的执法岗位津贴;

(五)暂停税收执法资格、责令待岗学习,是指通过局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并报上级机关备案,对过错责任人暂停税收执法资格、责令待岗学习。

以上责任追究形式可以并处。

第七条税收执法责任制检查及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有错必纠、过罚相当、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八条对执法过错责任人和连带责任人的经济追究实行百分考核,按扣分值扣减执法岗位津贴,每个考核期每人扣分最多不超过100分。

第二章检查考核

第一节检查考核的实施

第九条按照归口管理、分别实施、结果共享的原则,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检查考核工作,由市、县(区)局执法监督委员会组织领导,负责法规工作的机构统一组织、管理和监督,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第十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当简并各单项检查考核,深化实施以税收执法责任制为统揽的检查考核机制,使检查考核结果信息共享。

第十一条税收执法责任制检查按照下查一级的原则进行。

(一)市局组织的税收执法责任制检查,除综合性检查考核由法规部门组织实施外,日常、专项和专案检查考核一般由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实施,根据需要也可由法规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二)县、区局组织的税收执法责任制检查,可采取专项检查和专案检查,也可对所属分局、股、所进行全面检查和日常检查。重点解决基层执法单位检查考核不认真、走过场、敷衍应付的问题。检查中发现的执法过错,可对分局、股、所领导进行责任追究,也可直接追究到直接责任人;

(三)分局、股、所组织的税收执法责任制检查,以日常检查为主。重点是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检查中发现的执法过错,追究过错责任人。

第十二条市局各职能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制定(包括转发)的管理制度、办法、规定和措施等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县、区局各职能部门应当每季度或者半年对本部门制定(包括转发)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在一个年度内应当对全部所属单位检查一遍。

第十四条县、区局各职能部门以及税务分局、稽查局、税务所,应当每季度组织对贯彻上级各项制度规定落实情况的自查,并于季度终了后15日内将检查报告送交县、区局法规部门。

自查不得采取个人自查的形式进行。

第十五条市、县(区)局各职能部门,在组织开展检查考核或日常工作中,发现税收执法过错行为的,应当在检查考核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或日常工作发现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本级执法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报送有关资料,同时对发现的执法过错行为提出责任追究建议。

各职能部门的检查考核信息在本机关内共享。法规部门对各职能部门抄送的检查考核信息,应当设立台账进行登记并加强管理,便于各部门查阅和使用。

第十六条被检查考核单位及其执法人员,应当积极主动配合检查考核小组的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瞒。检查考核人员在检查考核工作中不得敷衍应付、隐瞒问题或弄虚作假。

第十七条检查考核人员应认真制作《检查考核工作底稿》,详尽记录检查考核内容及发现的主要问题,并附有与执法过错事实有关的材料、证据,由被查责任人及单位负责人签字。

第二节检查考核的方式

第十八条税收执法检查考核采取计算机自动考核、计算机查询考核和人工检查考核的方式进行。

计算机自动考核是指通过运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由计算机自动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的检查考核;

计算机查询考核是指通过运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的检查考核;

人工检查考核是指通过查阅纸质文书档案资料以及实地核查,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的检查考核。

第十九条各种检查考核方式要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切实提高检查考核的功效。

凡可以通过计算机检查考核的,应当首先采取此方式。对需要实地核实有关内容和情况的,应当采取人工检查考核方式;实地检查考核的信息,应当在本机关内共享。

第三节检查考核的责任

第二十条县(区)局各职能部门以及税务分局、稽查局、税务所的负责人,对在本单位自查中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或者虽已发现,但未报告县级法规部门的税收执法过错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十一条市、县(区)局职能部门负责人,因监督检查不力,造成下一级税务机关出现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重大税收执法过错行为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十二条重大税收执法过错行为,是指税收执法人员在税收执法工作中,因故意或者过失,未按照规定履行工作职责,直接造成或间接引发重大税收管理问题,造成国家税收重大损失等严重后果,受到行政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对贯彻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不到位、检查考核走过场、过错追究不认真的,直接追究该单位第一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在税收管辖范围内,税收执法工作中经常或普遍出现某一方面问题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过错责任外,同时追究该县(区)局相应职能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直至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税收执法工作中经常或普遍出现某一方面问题,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一)同一方面问题在所属地域内出现后,持续半年以上一直未予解决的;

(二)在一个年度内,同一方面问题在所属地域内出现三次以上的;

(三)在连续两个年度内,同一方面问题在所属地域内出现四次以上的;

(四)在对一个税务机关的一次检查考核中,发现存在同一方面问题的单位占该机关被查单位的50%以上的。

第三章过错追究

第二十六条税收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同时,每核实一户次,扣1-5分:

1、未按照规定办理纳税人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复)业登记、注销登记的;

2、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的;

3、未按照规定办理非正常户认定、解除、注销的;

4、未按照规定审核、批准纳税人申报方式、税款缴纳方式的;

5、对申请且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而未予以认定的;

6、未按规定建立和登记发票帐簿的;

7、未按照规定代开普通发票的;

8、违反法定程序对纳税人进行检查或处罚的;

9、无正当理由拒绝发售发票的;

10、在选案过程中故意造成应选未选的;

11、未按照规定对录入征管信息系统所依据的文书资料内容进行完整性、逻辑性审核,出现不完整、逻辑性错误或录入数据与纸质资料不一致的;

12、未按照规定告知纳税人有关涉税应知事项的;

13、未按照规定将电子数据打印成纸质资料并交付纳税人的;

14、未按照规定办理税款入库、消号的;

15、零散税以外的税款征收仍使用手工税票的;

16、未按照规定对符合标准的纳税人纳入多元化报税系统,出现应纳入而未纳入的;

17、未按照规定及时奖励税收违法案件的举报人,或违规审批举报奖金的;

18、对纳税人的纳税咨询置之不理或推诿塞责的。

第二十七条税收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同时,每核实一户次,扣6-10分:

1、故意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

2、擅自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

3、发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未实行“验旧供新”制度的;

4、未按照规定审核办理延期缴纳税款审批手续的;

5、对群众举报案件无特殊原因超过一个月搁置不查的;

6、对上级转办案件无正当理由,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查毕上报的;

7、未按照规定组织听证或未按照规定履行告知、送达程序的;

8、未按照规定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申请的;

9、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行政应诉案件的;

10、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行政赔偿的;

11、未按照规定统一受理、审核征管、税政、出口退税等业务职能部门所涉及的申请、报告、审批、备案类文书资料以及未在法定时间内完成传递审批、限时办结的;

12、未按照规定要求办理多元化报税扣款信息的接收、对帐、会计核算、转换、审查等工作的,出现扣款错误、未核算或未转换的;

13、对应当欠税公告的而未,造成其他纳税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的;

14、欠税公告内容严重错误,致使当事人的商誉受到不良影响的;

15、在立案过程中故意造成应立未立的;

16、未按照规定办理出口退税确认、变更、注销登记和验证、换证的;

17、未按照规定程序、权限核定税收定额的;

18、未按规定进行进、销项专用发票交叉稽核(认证)的;

19、未按照规定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采取催报催缴、限期改正措施的;

20、未按照规定办理发票委托或受托协查的;

21、未按照规定办理重大税务行政案件审理的;

22、未按照规定办理增值税专用发票缴销手续的;

23、作出错误的涉税事项书面答复的;

24、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税务行政复议的;

25、未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税务行政复议决定的;

26、对应当报请上级组织协查的案件不予上报或隐瞒案情的。

第二十八条税收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同时,每核实一户次,扣11-15分:

1、擅自发售普通发票的;

2、未按照规定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3、代开发票未按照规定征收税款的;

4、未按照规定保管、查阅、调阅、销毁税收资料,出现严重后果的;

5、未按规定对征管信息系统、多元化报税软件及时进行技术维护,致使多元化报税无法进行的;

6、违反程序擅自收缴、停止发售发票或应当收缴、停止发售发票但未办理的;

7、未严格审核(查)办理涉税事项的真实性,造成填报内容不实,致使最终审批错误的。

8、未按规定审核下达检查计划或对未列入检查计划的纳税人私自检查的;

9、未按规定审核办理查询存款帐户或储蓄存款的;

10、未按规定审核办理税收原始凭证销号,或未按照规定编制、审核税收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

11、未按规定审核缴销税收票证的;

12、未按规定审核办理税收票证损失处理的;

13、在案件处理或处罚中,缺少证据、事实不清、适用依据错误、违反法定程序、显失公正的;

14、未按照规定对纳税人加收滞纳金或处罚的;

15、未按照规定调取、退还被查对象帐簿资料的;

16、未按照规定使用、填写和送达执法文书的;

17、未按照规定执行发票或税收票证管理制度,造成发票或税收票证遗失、被盗、毁损或下落不明的。

第二十九条税收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同时,每核实一户次,扣16-20分:

1、未按照规定的预算科目、级次和要求进行税款核算或核算不准确的;

2、未按照规定编制和审核会统报表或编制不准确的;

3、未按照规定核算和上报呆帐税金的;

4、未按照规定审核支取代征、代收或代扣手续费的;

5、擅自批准纳税人延期申报的;

6、未按照规定收取、保管、退还或划转税款的;

7、故意泄露检查秘密的;

8、造成被查对象帐簿资料遗失的;

9、因违反法定程序导致复议、诉讼案件被撤消或败诉的;

10、对不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而给予认定,或年审中仍予保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

11、在日常稽核时,发现其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方面明显存在问题仍予以抵扣,造成国家税款损失的;

12、未按照规定将基础数据、申报数据、征收数据、稽查查补数据、审批及核定数据录入征管信息系统以及未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和接收报税数据的;

第三十条税收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同时,每核实一户次,扣21-25分:

1、擅自调低纳税定额的;

2、擅自提高或越权批准增值税防伪税控企业的最大开票限额和供票数量;

3、违反规定多征或少征税款的;

4、擅自扩大或缩小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纳税人的范围;

5、隐匿、丢失或私自处理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金税卡”或“税控IC卡”的;

6、违规操作或擅自允许他人操作,致使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数据信息丢失、错误或不能正常传输的;

7、在纳税评估时,发现其纳税方面存在明显异常仍不移交稽查局检查的;

8、擅自变通税法,违规认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资格的;

9、擅自变通税法,超范围越权批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和亏损弥补的;

10、未按审批内容进行防伪税控发行,擅自扩大或缩小开票限额和供票数量的;

11、对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条件但不申请办理认定手续的纳税人,未按照规定计算征收应纳税额的;

12、对应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而未及时采取;

13、擅自变通税法,超越权限制定与税收政策相悖的文件规定的;

14、未按照规定对出口退税企业相关信息进行核对,或者应该函调未函调、应该回函未回函以及回函不真实的;

15、对纳税人存在涉及税款、发票等方面的问题或异常现象,应该发现未发现、应该提请协查未提请、应该移交稽查未移交的。

16、未按照规定对纳税申报有关内容及资料进行审核比对的;

17、未按照规定对废旧物资销售发票、货物运输发票以及海关完税凭证信息进行采集、审核、汇总上传的;

18、在注销税务登记前,未按照规定检查、清缴应纳税款的;

19、税务违法案件处理证据不足、事实不清、适用依据错误以及违反法定程序的;

20、对反复性举报案件、群体性举报案件,经再次稽查认定涉税违法事实有重大出入的;

21、在查处税务案件中存在徇私舞弊行为的;

22、未按照规定对受托协查发票进行调查落实,应该回函未回函以及回函不真实的。

第三十一条税收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取消执法资格、责令待岗,同时,停发执法岗位津贴:

1、擅自发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2、擅自更改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或“金税工程”管理软件的;

3、违反规定擅自混库和调库的;

4、擅自设立税款过渡帐户的;

5、违反规定擅自批准减税、免税、退税的。

6、伪造、涂改、隐匿、销毁检查证据或对纳税人作虚假鉴定的;

7、唆使纳税人伪造虚假证据和其他涉税资料的;

9、收取税款、加收滞纳金、收缴罚款未按规定开具完税凭证或罚款凭证的;

10、延压税款、滞纳金、罚款的;

11、欠税不记帐、不上报,或擅自修改纳税人申报记录的;

12、对达到犯罪案件移送标准而未移送的。

13、违反规定委托代征、代收、代扣税款,或因委托不当致使国家税款流失的。

14、未按照规定审核办理废旧物资企业免税资格认定或取消手续的;

15、未按照规定审核办理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认定的。

16、在注销税务登记前,未按照规定缴销发票、收缴金税卡和税控IC卡的;

17、纳税人违规违法开具农副产品或废旧物资收购发票、农副产品或废旧物资销售发票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税务人员未及时发现或发现后未及时纠正的。

18、未按照规定对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或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未按照规定进行处理的;

19、未按照规定落实巡查巡访制度,造成漏征漏管、税收损失的;

20、未按照规定实地调查、核实有关资格认定、减免缓抵退税等涉税事项的;

21、未按照规定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抵扣凭证异常发票信息进行审核检查的;

第三十二条税收执法人员依照职责应当作为不作为的,不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都应当被追究行政不作为的过错责任。

第三十三条税收执法事项涉及多个岗位、多个环节审核办理的,每个岗位和环节必须在文书上签署明确的审核意见。否则,对审核事项出现执法过错或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应当按照审核权限、岗位和环节追究相应人员的过错责任。

第三十四条对县级税务机关的各职能部门以及税务分局、稽查局、税务所,在自查中发现税收执法过错行为并予以改正的,可以从轻追究。

第三十五条对废旧物资行业税收管理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按《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废旧物资行业税收管理和责任追究的通知》(冀国税发[2006]61号)执行。具体经济追究金额,适过错行为确定。

第三十六条对重大税收执法过错行为的责任追究,按照《河北省国家税务局税收执法重大过错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执行。

第四章过错责任追究的实施

第三十七条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采取按月进行、分层追究的办法,即市、县(区)局对税收执法检查考核中发现的执法过错行为,每月进行一次过错责任追究,其中市局只对县、区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市局职能部门进行责任追究,具体执法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由县、区局负责。

第三十八条过错责任追究的数据来源,由数据处理中心和各职能部门提供。具体程序如下:

数据处理中心和各职能部门在检查考核和日常工作中,将发现的需要进行责任追究的执法过错行为,打印成纸质材料,报经本部门主管局长批准后,送交执法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执法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汇总数据资料并填写《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审批表》,列明主要过错事实,提出拟处理意见,报执法监督委员会主任核准下达过错责任追究通知。

第三十九条过错责任人和连带责任人对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有异议的,以书面形式陈述。对过错责任人和连带责任人的陈述,执法监督委员会应指定实施检查人员以外的人员进行复查,并下达《复查决定书》。复查结果与检查人员认定的事实不符的,检查人员负连带责任。

第四十条对检查中发现的执法过错行为确需纠正的,应当下达《税收执法过错纠正通知书》,予以纠正。

第四十一条对负有连带责任的领导进行责任追究时,直接领导按责任人所扣分值的30%扣分;其他有关领导和负连带责任的其他人按责任人所扣分值的10%扣分。

第四十二条过错责任追究的实施部门: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在该级国税机关执法监督委员会核准后,分别由以下部门组织实施:

(一)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由法规部门或负责法规工作的部门实施;

(二)经济追究由财务部门实施;

(三)取消执法资格、责令待岗,由人事部门实施;

(四)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由监察部门实施;

第四十三条各县、区局依照本办法,制定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税收执法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并报市局备案。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由*市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