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检查人员监督制度
时间:2022-03-19 05:11:00
导语:稽查检查人员监督制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落实《安徽省国税系统廉政工程建设规划》,促进全省国税稽查检查人员规范执法,廉洁自律,树立良好执法形象,提高稽查办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等有关法律和文件规定,结合安徽国税稽查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国税稽查检查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监督制约,是指对稽查检查人员的稽查执法过程和执法行为进行约束、评价、监督和处理的一种管理机制。
第四条各级国税机关通过组织开展勤政廉政、职业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加强稽查检查人员经常性廉洁自律教育,增强稽查人员的廉政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第五条稽查检查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稽查、公正执法。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执法、文明执法,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第六条稽查检查人员监督制约应当坚持以预防为主、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过罚相当的原则。
第二章监督制约的内容
第七条检查实施程序监督制约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按规定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和出示税务检查证件;
(二)是否按法定程序、范围和期限调取、退还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帐簿、记帐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三)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权限审批、使用稽查文书;
(四)是否按法定程序和权限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五)是否按规定履行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程序;
(六)是否按规定听取被查纳税人陈述和申辩;
(七)是否依法回避。
第八条账证检查监督制约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对检查期间的纳税申报情况与账面记载情况的一致性、合法合规性进行检查;
(二)是否对检查期间税务处理(处罚)决定事项账务调整情况进行检查;
(三)是否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资质条件、按规定执行优惠政策情况进行检查;
(四)是否对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所反映收入、税金、成本、费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检查。
第九条检查质量监督制约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有明显线索避而不查或故意隐瞒税收违法问题的行为;
(二)是否有需外调或协查的问题,未提出外调或协查申请的行为;
(三)是否有伪造、涂改、隐匿、销毁有关证据,提供虚假检查情况的行为;
(四)是否有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迹象,不及时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行为。
第十条检查纪律监督制约的主要内容:
(一)是否接受被查纳税人的宴请和各种馈赠;
(二)是否擅自参加被查纳税人邀请的各种庆典以及外出考察、参观等活动;
(三)是否在被查纳税人处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
(四)是否向被查纳税人压价购买商品、推销商品或赊欠货款;
(五)是否向被查纳税人借钱借物和无偿占用其财物;
(六)是否为家属、亲友及他人的有关纳税事项说情;
(七)是否参加由被查纳税人支付费用的营业性歌厅、舞厅等高消费的娱乐活动;
(八)是否以瞒报检查问题、虚构问题性质等手段获取被查纳税人的其他利益;
(九)是否有为违法纳税人通风报信、泄露检查信息、阻碍案件查处的行为;
(十)是否有徇私枉法、索贿受贿、包庇违法纳税人的行为;
(十一)是否有滥用职权、刁难纳税人的行为。
第三章监督制约的方式
第十一条加强选案、审理环节对检查环节的制约。在选案环节,增强选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在审理环节,对检查资料中的疑点问题提出补证或补充调查意见,报稽查局分管局长审示后处理。
第十二条稽查局内部各环节之间,稽查局与征收、管理部门之间要实行岗位定期轮换。界定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责任,实行检查的标准化作业。
第十三条在稽查局配置同级领导副职的纪检监察员,业务上接受所属国税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管理和指导,协助稽查局局长负责稽查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稽查执法的全面监督和日常监督。
第十四条实行稽查案件立案制,稽查局实施检查的所有案件都要立案。
第十五条规范检查文书的使用管理,凡能在综合征管软件稽查模块自动生成的检查文书,不得自行制作和填写。纸质存档检查文书与电子检查文书的签发日期和填写内容原则上一致。
第十六条规范稽查实施方式,原则上进行调账检查,确需进行实地检查的,须经稽查局局长批准。
第十七条实行“项目化稽查”。在调查基础上,针对不同税种、不同行业确定相应的必查项目。在实施检查时,应将列明的必查项目查全、查深、查透。
第十八条实行重要检查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对检查过程的监控。稽查检查人员发现有偷税或虚开发票的线索、事实后,应在当日向稽查局局长书面报告。
第十九条加强对取证资料的监督。稽查检查人员与被查纳税人交接账簿、记账凭证、证据材料等涉税资料时,应以检查组名义提供详细列明所需资料的书面清单,资料提供情况由稽查检查人员和被查纳税人在清单上共同确认,清单归档管理。
第二十条加强稽查工作底稿记录内容监督。检查情况要在稽查工作底稿上全面如实记录和反映,情况内容要按格式要求认真填写,所附证据资料与稽查工作底稿上描述的问题要相互印证。每一页稽查工作底稿需有直接检查人员签字,且不得由他人代签。
第二十一条加强对检查质量评估信息的收集。税务稽查报告要详细写明企业的经营地址、范围、方式等基本情况,发票领、用、存情况,以及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存货、税负、往来帐、税金缴纳等账面情况,便于审理环节对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评估检查效果。
第二十二条实行首查责任制,实施检查的稽查人员为首查责任人之一,对检查环节确认的事实负有执法责任。在稽查执法检查或评议考核中发现有问题的,稽查检查人员应承担责任。
第二十三条实行《廉政监督卡制度》,对纳税人实施检查时,书面告知纳税人稽查检查人员和纳税人的权利、义务,稽查廉政要求和工作纪律,廉政举报电话和信件投递地址,自觉接受纳税人的监督。
第二十四条各级稽查局应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聘请廉政监督员、问卷调查等方式方法畅通信息反馈渠道,自觉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十五条实行稽查执法公开和违法案件公告办法。除按规定不能公开的事项外,稽查执法的范围、依据、程序、纪律规范、税务行政处理(处罚)的主要内容及法律法规依据等事项,都要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接受外部监督。对重大或者典型的税务违法案件,在处理完毕后,适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第二十六条实行稽查回访制,每年选取一定数量的被查纳税人,就稽查检查人员执法质量、执法态度、廉洁自律和检查结果履行情况进行回访,加强实地监督。
第二十七条省、市国税局稽查局对下一级国税局稽查局开展稽查案件复查,加强检查事后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稽查执法行为。每年所复查的稽查案件不得少于上年稽查案件的2%。下列案件应作为复查的重点:
(一)连续两年稽查无问题,行业税负异常的案件;
(二)涉案企业为重点税源户的案件;
(三)社会反映强烈且检查未发现重大问题的举报案件;
(四)上级部门或有关部门领导交办复查的案件。
第二十八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巩固并扩大综合征管软件应用成果,推广应用稽查查账软件,实现稽查检查工作的标准化作业和客观化,加强对稽查运行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考核管理。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各级国税机关对所属稽查局应定期开展稽查执法监察和考核,对贯彻、执行监督制约规定较差的单位,要及时督促纠正并通报批评;对表现突出的单位,要给予表彰。
第三十条各级国税机关要及时研究加强监督制约的配套措施,认真对待和妥善解决稽查检查人员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第三十一条因故意或者过失,导致税收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的,对稽查检查人员实行责任追究,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调离稽查岗位等行政处理。
第三十二条稽查检查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一)未按规定程序和权限审批、使用稽查文书的;
(二)未按规定对实施稽查的案件立案的;
(三)未按规定听取被查纳税人陈述和申辩的;
(四)因工作玩忽职守造成明显问题未查处的。
第三十三条稽查检查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一)未经批准进行实地检查的;
(二)未按规定内容和项目化管理要求进行检查的;
(三)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检查通知书对被查对象实施稽查的;
(四)未按规定调取、退还纳税人账簿、资料的;
(五)在调取账簿、记账凭证等涉税资料时,未按规定提供详细列明所需资料书面清单的;
(六)未按规定使用稽查工作底稿的;
(七)未按规定进行回避的;
(八)未按规定履行税务行政处罚告知程序的;
(九)参加由被查纳税人支付费用的营业性歌厅、舞厅等高消费的娱乐活动的。
第三十四条稽查检查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通报批评:
(一)未按规定程序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
(二)对重要检查事项未及时报告的;
(三)发现有明显线索避而不查或故意隐瞒税收违法问题的行为;
(四)发现需外调或协查的问题,未提出外调或协查申请的;
(五)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迹象,不及时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
(六)接受被查纳税人的宴请和各种馈赠的;
(七)参加被查纳税人邀请的各种庆典以及外出考察、参观等活动的。
第三十五条稽查检查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调离稽查岗位:
(一)伪造、涂改、隐匿、销毁有关证据,提供虚假检查情况的行为;
(二)为违法纳税人通风报信,泄露检查信息,阻碍案件查处的行为;
(三)以瞒报检查问题、虚构问题性质等手段获取被查纳税人的其他利益;
(四)徇私枉法、索贿受贿,包庇违法纳税人的行为;
(五)对查实应予处理的违法、违规行为隐瞒不报或少报,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
(六)在被查纳税人处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的;
(七)向被查纳税人压价购买商品或赊欠货款的;
(八)向被查纳税人借钱借物和无偿占用其财物的。
(九)滥用职权,刁难纳税人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实行领导执法责任制。稽查检查人员受到行政处理、行政处分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对其所在科(股)的科(股)长、稽查局分管领导要追究相应的领导责任。
第三十七条对稽查检查人员部分追究或不追究责任的情形包括:
(一)稽查检查人员违法或不当行为经过批准的,批准人承担主要责任,稽查检查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二)稽查检查人员违法或不当行为由集体研究决定做出的,稽查检查人员不承担责任;
(三)稽查检查人员因执行上级机关的答复、决定、命令、文件,导致违法或不当行为执法过错的;稽查检查人员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八条对责任人员的追究决定,由其所在的县级以上国税机关局长办公会议集体作出。批评教育和责令作出书面检
查可以由稽查局负责人作出。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责任人,除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理外,并可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经济惩戒。具体数额由各市国家税务局规定。
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条各地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监督制约制度和措施,但不得与本办法相抵触。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未明确事项,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由安徽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 上一篇:住宅反向抵押贷款风险研究论文
- 下一篇:医院财务风险防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