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制度
时间:2022-03-06 02:07:00
导语: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制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贯彻党的*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落实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提高广大农村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司法部、民政部决定在全国农村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一、重要意义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村是基础,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是主体。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农村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其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对于积累工作经验,发挥典型单位的示范、辐射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对于规范村级事务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标准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必须按照《意见》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努力实现如下要求:
1、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村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民小组能有效发挥作用;
2、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都能依法选举或推选产生,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
3、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重大事项都能由村民讨论决定,农村税费改革地方“一事一议”制度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4、民主管理扎实细致,村干部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健全。村委会公章、财务帐目、集体财产、用人制度等管理有序;
5、民主监督推进有力,村干部依法接受村民监督,定期报告工作,接受群众评议,村务公开制度制度健全,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设有发生因村报账目不清、村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
6、法制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村干部遵纪守法、依法依章办事。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7、农民能够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8、治保、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农村不稳定因素能够及时消除;
9、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三、认真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组织。
1、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多民族居住的村庄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几个自然村联合设立村民委员会的,其成员分布应当照顾村落状况。
2、其他村民组织
(1)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形式有两种:一是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参加的会议;二是由每户派代表参加的会议。
(2)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按每5户至13户推选1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总数由村民委员会依法确定。
(3)村民委员会的下属组织: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
(4)村民小组,按照村民居住状况分设,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
四、完善村民选举程序,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选举制度
(一)进行功过评说
1、在任期届满前,村民委员会要向村民会议报告三年来的工作情况。
2、集体财经管理使用情况,应该进行审计并公布结果。
(二)推选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
村民选举委员会由村民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选举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村民选举委员会中,妇女应有适当名额,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庄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三)选民登记。
有选举权的村民名单要在正式在选举日的20日以前公布。村民对选民名单有异议,应当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村民选举委员会受理合应在3日内作出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向乡镇选举指导小组申诉,或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选民凭选民证领取选票。
(四)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
(五)提名候选人
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候选人的名额应当多于应选名额。
(六)按票选举
(七)组织选举或直接选举村民代表。(人口较少的村不设村民代表会议)
(八)推选或直接选举村民小组长。
(九)参加投票的村民数超过本村选举权村民人数的一半,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的过半数选票,始得当选。
五、完善民主议事程序,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决策制度。村级民主决策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一)村级民主决策的内容和范畴。
1、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村级财务预决算。
3、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4、乡统筹的收缴办法,村提留的收缴使用。
5、土地的转让和补偿费的使用。
6、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
7、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业需要村民出资、出劳的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
8、村集体土地及其他经济项目立项、承包方案。
9、宅基地使用、计划生育指标分配、救灾救济款物发放的方案。
10、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重要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修改。
11、村内除两委会成员以外的村务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制度的建立和修改。
12、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
13、涉及村民利益,村民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进行“一事一议”来决定的其他事项等。
作为一个村,兴办村公益事业筹资筹劳在所难免,哪项公益事业要办,如何筹集资金和劳务,由直接受益和承担义务的村民群众民主讨论决定,这就是“一事一议”。
(二)村级民主决策的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
2、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坚持依法依章办事。
4、实行少数服从多数。
(三)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程序。
1、村党支部提出和受理村级重大事务议案。
2、两委联席会议研究讨论,提出决策意见,一般情况下,会议应在党支部提出或受理议案后的15日内召开,涉及村级重大事务的议案,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必须依法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不得以两委联席会议取代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
3、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召开村民会议要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须经到会人员的半数以上通过。
4、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村民会议有权更改或撤销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
(四)提高认识,确保民主决策的贯彻实施。
1、村两委会成员、党员村民、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等骨干要模范地贯彻执行民主决策的内容。
2、全体村民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认真落实经民主决策作出的决议决。
3、对极个别不遵守民主决策决定的村民,要有规约性的处罚措施。
4、乡镇人民政府对村级民主决策要给于支持、帮助、监督和指导。
六、完善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
(一)、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与完善。
1、村民自治章程的主要内容:
(1)、基础性条款,包括制定章程的法律依据、适用范围、实施组织、与其他自治规约的关系等。
(2)自治内容和范围,包括本村村民可以在哪些方面实现自治,如何处理与周边单位的相邻关系,重要经济权属和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认定,以及处理本村内部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生产经营关系的原则等。
(3)村民自治组织机构,包括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及其下属机构、村民小组、其他村级组织的构成、职责、运作规范及其相互关系等。
(4)村民的权利和义务及其实现的保障。
(5)关于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包括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方面的主要制度内容和其他相关制度的制定原则、实施办法以及修改程序等。
(6)其他内容(附则)
2、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修改及完善。
(1)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2)召集村民会议讨论通过。
(3)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
(4)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章程在全村范围内予以公布。
(5)修改与完善。
(二)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1、逐步推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
2、村级日常开支,要有村两委会联席会议定出原则,并实行会鉴制度。
3、建立村民主理财小组。一般3—5人。主要职责是:定期对村级项目投资,包括投资规模、资金使用方向、支出票据等进行审核;及时对村级日常管理开支,包括其必要性、合理性和限度等进行审核;对不合理的开支提出处理意见,对改进村级财务管理,提出意见和办法。
(三)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
(四)完善公章使用和管理制度。
1、落实公章管理有关规定。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公安部《关于规范村民委员会印章制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
村党支部书记或村民委员会主任个人不能自己保管公章。村民委员会公章保管人的确定或更换,由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提名,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2、必须健全公章使用的审批备案程序,凡属村级重大事项须加盖公章的,要严格按照决策程序讨论决定并经村民委员会主任签字后方可使用。一般日常事宜须加盖公章的,须经村党支部书记或村民委员会主任签字同意后方可使用。管理人员要做好公章的使用备案记录。
3、健全换届后的工作移交制度,村民委员会换届后,原村民委员会应在10日内将公章、办公场所、办公用具、财务帐目、固定资产、工作档案、债权债务等,及时移交给新一届村民委员会。
(五)实现民主管理制度的主要方式。
1、按照制度的规定,及时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
2、增强村务工作透明度,健全民主管理的参与机制。
(1)凡属村务工作中的较大事项,尤其是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及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的处理都要公开运行。
(2)村民干部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要公开化。努力提高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畅通渠道,提高民主管理活动的效力。
七、完善公开办事程序,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监督制度。
(一)坚持民主监督,健全相关制度。
1、积极推行民主评议制度,以确保村民监督权的行使,民主评议对象为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成员以及享受由村民或集体承担误工补贴(工资)的其他村务管理人员,民主评议每年至少一次。
2、健全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制度,依确保村干部接受村民有效监督。
3、建立村务工作过失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
(二)村务公开要规范化、制度化。
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
1、村务公开的内容。
1)村级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其新近期出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精神。(2)本村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情况;(3)农民承担税费义务、订购粮任务等写成情况、依法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完成的各项任务。如婚姻登记、违法婚姻处理,计划生育有关指标及其落实情况,土地管理情况,社会治安情况等。
2)村级事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的运行、修改;(2)关于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兴办公益事业的重要决策;(3)村办企业和各类管理服务机构用人制度、选拔办法;(4)有关“一事一议”的预算。(5)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制度、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完成情况;(6)宅基地审批、优抚、社会救济、救灾赈灾情况;(7)集体生产资料(含山林、土地、水面)和集体企业的发包、入股、出让、各类承包合同的调整、修订情况;(8)群众关心的其他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结果及进展情况。
3)村级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1)财务计划及其执行情况。(2)各项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四荒”使用权转让收入,征用土地补偿费及土地租赁收入,承包项目的收入,国家下拨的优抚款、救灾救济款物,各项暂收款,集资及其他收入;(3)各项支出包括:公积金支出、公益金支出、修建费开支、管理费(含招待费)开支、村级干部误工补贴、计划生育补贴、义务兵优待金、民兵训练补贴、优抚费及其他开支;(4)专项收支(资金预算、资金来源、资金使用、决算等)包括:修路、建村办公室、建厂、添置农用机械等重大项目的经费的收支;(5)集体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情况;(6)代收代缴费用、水电费、以资代劳情况;(7)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
2、村务公开的时间
(1)事前分开
(2)事中分开
(3)事后分开
3、村务公开的基本形式
(1)公开栏、明白纸、有线广播、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
(2)定期公开
(3)建档
(三)民主监督的主要方式
1、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
2、村民群众的监督
3、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监督
4、乡(镇)政府的指导与监督。
八、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
九、加强农村法律服务工作,引导和帮助农民更好地依法维权。
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稳定。
(一)整顿健全治保组织,加大治安防范与整治力度。
1、完善三级治保组织网络。
2、加大治安防范整治力度。
3、规范基层治安保卫工作。
(二)加强人民调解工作,防止民间矛盾和纠纷激化。
1、健全农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2、遵守人民调解工作原则
3、掌握人民调解工作技能
4、遵守人民调解工作制度。
(三)管理和控制重点对象,帮助教育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 上一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
- 下一篇: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