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个人信贷资产制度

时间:2022-12-02 02:38:00

导语:银行个人信贷资产制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银行个人信贷资产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准确揭示个人信贷风险程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和《××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个人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以下简称“五级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个人贷款划分为不同形态的过程。

第三条五级分类的工作目标是能够准确揭示个人贷款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个人信贷资产质量,为提取风险拨备提供依据。

第四条五级分类采用定量认定和定性认定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认定是指个人信贷管理系统(PCM2003)根据违约月数、累计违约月数等指标,对贷款形态进行自动认定。定性认定是指贷后管理人员综合分析借款人、担保和项目情况等因素,对贷款形态进行人工认定。

第五条五级分类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综合分析。贷后管理人员通过对个人贷款违约情况以及借款人、担保、项目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风险程度。

(二)动态调整。个人信贷管理系统按照定量标准,对贷款形态进行实时调整;对定量分类结果无法真实反映贷款风险的,要启动定性认定程序,按月申报调整贷款形态。

(三)真实反映。五级分类结果要能够准确揭示贷款风险,全面真实地反映资产质量。

(四)规范操作。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重点依托个人信贷管理系统完成分类工作,实现分类工作的规范化。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我行全部个人信贷业务。

第二章五级分类含义与标准

第七条个人贷款按照风险程度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为不良贷款。

(一)正常贷款:借款人还款能力充足,不存在影响贷款本息按时足额偿还的不利因素。

(二)关注贷款:借款人已出现违约或虽能还本付息但已存在影响贷款本息按时偿还的不利因素。

(三)次级贷款:借款人还款能力已不能保证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通过要求保证人、保险人承担责任或处理抵(质)押物等方式追索债权,贷款也可能会发生一定损失。

(四)可疑贷款:借款人还款能力明显不足,即使通过追索保证人、保险人责任,或处理抵(质)押物等方式,贷款也肯定要发生较大损失。

(五)损失贷款:借款人已丧失还款能力,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贷款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部分贷款本息。

第八条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个人贷款,可认定为正常:

(一)贷款无违约本金和利息;

(二)借款主体、借款行为依法合规、真实有效;

(三)有担保的,贷款担保合法、有效、充足;

(四)不存在其他影响贷款本息按时足额偿还的风险隐患。

第九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个人贷款,可认定为关注:

(一)贷款违约3个月(含)以内;

(二)借款人累计违约月数与贷款已到期月数之比超过30%;

(三)借款人为我行特别关注客户信息系统中“禁入”类客户;

(四)应办未办抵押登记或质押冻结手续,或保证人保证能力明显下降的贷款;

(五)按揭项目停工6个月(含)以上的贷款;

(六)房地产开发商、汽车经销商和二手房中介等批量代替借款人偿还的贷款;

(七)经认定,尚未出现违约的假按揭贷款;

(八)其他需要认定为关注的情况。

第十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预计贷款损失率在18%以下的个人贷款,可认定为次级:

(一)贷款违约3个月至6个月(含);

(二)经认定,违约3个月(含)以内的假按揭贷款;

(三)借款人在我行或其他商业银行曾有诈骗银行贷款的行为;

(四)借款人涉及刑事或民事案件,并已影响到借款人还款意愿及能力;

(五)贷款担保被认定无效,形成事实上的信用贷款;

(六)其他需要认定为次级贷款的情况。

第十一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预计贷款损失率在18%—45%之间的个人贷款,可认定为可疑:

(一)贷款违约6个月以上;

(二)已经提起诉讼但法院尚未出具终结(中止)裁定,且采取多种追偿手段后仍不能清偿的贷款;

(三)贷款形态为次级,抵(质)押物已出现价值贬损或保证人保证能力明显下降,且借款人不予配合补足担保的贷款;

(四)其他需要认定为可疑贷款的情况。

第十二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个人贷款,可认定为损失:

(一)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宣告失踪或死亡,或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劳动能力,贷款行以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二)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补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者全部债务,贷款行以其财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三)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或者部分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贷款行经追偿后仍未收回的债权;

(四)借款人或担保人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或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贷款行为实现债权向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提起诉讼或申请强制执行,经法院予以驳回或裁定终结、终止或中止执行,未能收回的债权;

(五)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本息,贷款行诉诸法律,申请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或其财产执行后不足以偿还全部或者部分债务的,或其财产无法强制执行的,经法院裁定终结、终止或中止执行后,贷款行仍未收回的债权;

(六)对借款人和担保人提起诉讼后,因借款人和担保人主体资格问题,被法院驳回起诉或裁定免除(或部分免除)债务人责任;或因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等权利凭证遗失或丧失诉讼时效,法院不予受理或不予支持,贷款行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或我行虽未起诉、但能取得他行有关法院裁定借款人已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证明文件的贷款;

(七)由于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贷款行依法取得抵债资产,抵债金额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

(八)经测算清收成本大于预期收回额的小额贷款。

第十三条一笔贷款同时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贷款形态条件的,取最低者为该笔贷款的形态。

第十四条对总行确定为低风险的个人贷款品种(如本币存单质押贷款等),贷款形态不能低于关注。

第十五条对认定进入不良贷款的个人贷款,应及时经由内控合规等部门完成责任认定工作,并严肃追究主观责任人责任。责任认定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意见及材料应及时纳入个人贷款档案。

第三章认定程序

第十六条个人信贷管理系统根据实际违约月数、累计违约月数等定量指标对个人贷款自动进行定量分类。若定量认定结果能够真实反映资产质量,直接采用系统定量认定结果。

第十七条在贷后监督、监测、催收及各类检查等过程中发现定量认定结果无法真实反映贷款风险的,还须启动定性认定程序。

第十八条申请定性认定时,消费信贷贷后管理中心人员要按月组织认定资料,填写《个人贷款定性认定申报(取消、调整)审定表》,并将认定材料和审定表报消费信贷贷后管理中心主任审定。超过中心权限的,经中心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其所属分行消费信贷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分行消费信贷管理部门要对认定材料进行审查,确认申请调整的贷款形态是否准确。审查同意的,签署意见后报主管行长或行长审定。超过其认定权限的,经主管行长或行长签字盖章后,逐级上报审定。

第二十条认定材料包括贷款档案、分析报告、申报审批表及其他能够证明贷款风险的证明材料。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借款人基本情况、贷款发放情况、影响贷款形态的原因、认定依据和清收措施等。

第二十一条申请认定为损失贷款的,还应提供以下有关证明材料:

(一)法院关于借款人死亡或失踪的宣告,或公安机关或医院出具的借款人失踪或者死亡证明,财产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二)司法部门出具的借款人完全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证明或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借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证明,财产清偿证明;

(三)气象、消防、水利、地震、民政等部门出具的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书面证明,保险公司出具的保险赔偿证明,财产清偿证明;

(四)司法部门认定借款人触犯刑律的刑事判决书及财产清偿证明;

(五)能够证明公安或检察机关已对借款人或担保人立案侦察,贷款行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强制执行证明,法院已驳回起诉、不予受理或终结、终止、中止执行的相关法律文书;

(六)法院驳回起诉或者认定免除债务人或担保人责任的裁定书、判决书或者民事调解书等司法文书;

(七)抵债资产接收、抵债金额确定证明;

(八)贷款行出具的,并经二级分行消费信贷管理部门认可的,清收成本大于预期收回额贷款的报告。

(九)其他证明材料。

第二十二条定性认定结果审定通过后,消费信贷贷后管理中心人员要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个人信贷管理系统申请调整贷款形态,经中心主任审核后,完成贷款形态调整工作。

第二十三条同时存在定量认定和定性认定结果的,由系统进行自动判断,选择两者较低的形态作为该笔贷款的实际形态。

第二十四条定性认定结果原则上不得取消。当定性认定因素发生变化,贷款风险减小或消失的,可组织相关材料,填写《个人贷款定性认定(取消、调整)申报审定表》,逐级报至一级(直属)分行审定。经审定同意的,方可在系统中取消或调整定性认定结果。

第二十五条消费信贷贷后管理中心对认定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对权限内认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负责。消费信贷管理部门对权限内认定材料的合规性和申请认定贷款形态的准确性负责。

第二十六条定性认定实行授权审定制度。授权机构应按月将其在授权范围内的定性认定情况报送上级行备案。

第四章监测和检查

第二十七条消费信贷贷后管理中心要通过个人信贷管理系统,对五级分类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准确地了解个人贷款的风险变化情况,按月提交监测报表和监测报告。各级行消费信贷管理部门要通过个人信贷管理系统对五级分类情况进行定期监控,重点监控定性认定调整较大、不良贷款率波动较大等情况,及时掌握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的变化动态,按季提交监测报表和监测报告。

第二十八条各级行消费信贷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辖内分支机构个人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的检查。各一级(直属)分行每半年组织一次检查,二级分行每季度组织一次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专项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一)个人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制度执行情况;

(二)五级分类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越权或滥用职权干预五级分类认定工作的行为;

(三)分类标准掌握是否准确,信贷资产质量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虚报、瞒报五级分类数据的行为;

(四)五级分类相关资料录入是否准确、及时;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九条各级行要严格按照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开展工作,全面真实地反映资产质量。严禁越权、违规操作和弄虚作假,严禁虚报、瞒报和缓报。

第三十条对违反五级分类认定标准和程序,人为调整五级分类结果或未按规定进行定性认定造成信贷资产质量失实的分支机构,总行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业务预警、整改直至停牌处罚。对机构负责人以及相关责任人,总行将按照《××银行稽核处罚暂行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各一级(直属)分行应根据个人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结果提取相应比例的贷款损失准备,并按照有关规定核销损失类信贷资产。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个人信贷管理系统投产之日起执行。以往规定如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