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出国审查手续制度

时间:2022-11-18 03:09:00

导语:因公出国审查手续制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因公出国审查手续制度

程序

一、所在单位在向市政府外事部门申请出国任务批件的同时,凭相应有关出国文件(如:国外邀请函电,向市政府呈报的组团报告,随上级有关部门或外地组团时组团单位所在地区的出国任务批件等),到市委组织部出国人员审查部门领取《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审查批件有效期内再次出国者,领取《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

二、所在单位党组织对拟派出国人员进行初审,并按要求为出国人员填写《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由党、政主要领导双签字后,再加盖党组织公章,报主管部门审查。

三、主管部门党组织根据基层上报的情况,对拟派出国人员进一步审查,由党、政主要领导双签字并加盖党组织公章后,将《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连同有关文件材料和出国人员档案(审查批件有效期内再次出国者不需提供人事档案),一并报送市委组织部审批。市直各基层单位由市直各主管部门呈报;各县、区基层单位,一律由各县、区委组织部呈报。

四、市委组织部出国人员审查部门对拟派出国人员进行审查后,报主管领导审批。审查部门审查时,将对出国人员的政治条件、业务条件、身体状况等进行全面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调整意见。

五、下达因公出国人员审查批件,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六、在审查批件有效期内再次出国的人员,所在单位在办理出国任务批件后,为再次出国人员填写《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报送其主管组织、人事部门和市委组织部审查部门备案,同时,备案相应有关文件材料(如:出国任务批件、《情况报告》、国外邀请函电等)。然后由市委组织部在《因公出国(境)备案表》上编号盖章后,再到外事部门办理出国手续。

办理因公出国人员审查手续应提供的文件材料

1、向市委组织部呈报的出国政审请示。政审请示一般应由主管部门出具,要用红文头打印。要必须写清出国任务的批准部门、批件文号,出国执行何种任务及出国人员的基本情况,必要时应写清出国人员的现实表现和“”及“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中的表现。2、市外事办下达的出国任务批件。随上级有关部门或跨地区组团时,市外办下达的出国任务确认件。

3、《情况报告》。即市外事办向主管市长呈报的,并由主管市长签字的《情况报告》复印件。

4、组团单位向市政府(外事办)呈报的组团报告的原件或复印件。

5、随上级有关部门或跨地区组团时,组团单位所在地区的出国任务批件(或出国任务通知书)的原件或复印件。

6、国外邀请函电原文和译文的复印件。

7、出国人员鉴定。审查批件有效期内再次出国者,必须填报《再次因公出国(境)人员鉴定表》,连同《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一并报送市委组织部。8、出国人员的人事档案。(再次出国时不需提供)。

9、书面委托函。中央、省属驻秦单位,我市受上级主管部门垂直领导的单位,外省、市驻秦单位,要求我市代为政审时,要必须提供有出国审批权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地区有出国审批权的部门的书面委托函。

10、出国人员政治历史及现实表现证明。中央、省属驻秦单位,我市受上级主管部门垂直领导的单位,外省、市驻秦单位、开发区内的借聘人员出国,要求我市代为政审时,一般应提供人事档案。如情况紧急,而且档案在外地,无法及时提供时,组团单位必须提供由档案所在单位出具的本人政治历史、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历史情况证明和现所在单位提供的本人现实表现证明。

11、没有建立人事档案的农民因公出国,必须提供二证:一是农民所在村及乡镇党委对其表现、婚姻状况等出具证明并签署党委意见;二是户口所在地公安局(派出所)对其身份、出生年月、是否有刑事、经济犯罪及犯罪前科等出具证明。

办理跨地区、跨部门组团出国人员审查手续有关规定1、对跨地区、跨部门组团出国人员,必须坚持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审批的原则。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在京外的直属企事业单位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本地区以外的企事业单位,不具备授予因公出国人员审批权条件,主管部门或地区进行审批又有困难的,可由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干部(人事)司(局)和有关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或地(州、市)党委,书面委托其所属单位所在地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或地(州、市)党委审批。接受委托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或地(州、市)党委也可指定审批部门负责审批。未受委托和指定的,所在地的审批部门不得越权审批。

2、单位之间跨地区、跨部门长期借调的人员出国,原则上按行政隶属关系办理审批手续。在用人单位工作满6个月以上并有正式借调合同的,在征得借出单位同意后,也可由用人单位办理审查和报批手续。

3、凡属跨地区、跨部门组团的因公出国人员,必须凭据由有关出国任务审批机关出具的“出国任务通知书”和“出国任务确认件”办理审批手续;凡属委托审批的,必须凭据由有关出国任务审批机关出具的“出国任务批件”办理审批手续。否则,审批部门不予办理。

4、派驻国外及港澳地区中资机构工作的人员,必须按行政隶属关系办理审查和报批手续,不得跨地区、跨部门审批,也不得委托审批。

办理流动人员出国审查手续有关规定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招聘的流动人员,因情况复杂,派遣因公出国要从严掌握。

(1)被招聘的人员须在聘用单位正式工作一年以上(以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为准)方能派遣因公出国。其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材料在聘用单位的,由聘用单位负责办理审查和报批手续,

(2)其人事档案材料仍在原工作单位的,由聘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征得原工作单位的意见后,办理审查和报批手续;

(3)其人事档案材料在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党委组织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及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由其人事档案材料管理部门(机构)负责办理审查和报批手续,或提供材料由聘用单位办理审查和报批手续;

(4)原无工作单位和人事档案材料的,由聘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征求其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以上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后,办理审查和报批手续。聘用单位征求意见时,有关单位要按照组织原则如实提供人事档案和原表现情况。有关单位有正当理由认为不适合出国的人员,聘用单位不得派遣出国。

(5)对违反国家有关人才流动政策规定,擅自离职的人员,聘用单位不得派遣出国。

《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填表说明一、本表应由出国人员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用钢笔或毛笔填写。

二、填写前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对出国人员,特别是初次出国人员。按有关文件规定的条件进行全面审查,问题不清的,要切实查清。

三、填表时,必须认真负责,如实反映情况,逐项填写清楚如“姓名”、“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入党(团)时间”、“学历”、“工作单位及职务”、“健康状况”等栏,都要如实填写。

四、“简历”栏内,可从上中学时期开始填写。要将每一时期的工作(学习)单位,做何工作,任何职务填写清楚,时间上要相互衔接。

五、“家庭主要成员情况”的“其他成员”栏内,填写父母、子女的情况,包括:姓名、职业、职务、政治面貌,有无政历问题。无政历问题的要填写“无政历问题”,有政历问题的应如实填写何时、因何问题,受过何处分,有何结论。

六、“国内外主要社会关系”栏内,一般应填写,祖父母、外祖父母、岳父母(公、婆)的情况,包括姓名、职业、职务、政治面貌、有无政历问题,有政历问题的,要填写何时因何种问题,受过何种处分,有何结论。其它亲属如无问题可不填写,有问题的要填写清楚。

七、“政治表现”栏内,应填写“”中表现和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面的表现和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中的表现。

八、“奖惩情况”栏内,要填写参加工作以来的奖惩情况,包括何时何地何原因,受何种奖励(处分)。

九、“业务技术水平”栏内,要填写对所从事的专业、技术是否熟练,有何造诣。

十、“所在单位审查意见”和“主管部门审查意见”栏内,要由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的党、政一把手双签字(要有明确意见)并加盖党组织公章(市直机关各委、办、局的),盖党委(党组)公章,各县区的盖县(区)委公章。

十一、凡本表中所列项日均应填写齐全、未包括的顶目,又需加以说明的,填在备注栏内。

因公出国人员审查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因公出国人员审查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按人事行政隶属关系审批的原则;

(2)把政治条件放在首位的原则;

(3)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的原则;

(4)严格审查,保证质量,手续从简,方便基层的原则;

(5)实行责任制,“一支笔”审批的原则。

因公出国人员审查工作所在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因公出国人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职责任务是:

(1)派出的出国团组必须任务明确,有实质性内容;

(2)根据出国任务和因公出国人员条件确定出国人选;

(3)认真对出国人员的政治表现、思想道德情况和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等进行全面地考察了解;

(4)报批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

(5)单位领导要对出国人员交代注意事项,提出要求,协助有关部门对出国人员进行外事纪律、安全、保密教育等;

(6)《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要由组织、人事部门填写,不得漏填,或隐瞒不填;

(7)个别基层单位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由基层单位党组织或上级主管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填写。因公出国人员本人不能办理自己的出国审批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