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行政执法实施制度
时间:2022-10-31 09:34:00
导语:规范行政执法实施制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改善行政执法,推进依法行政,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执法的决定》(**市人民政府令第191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是指本县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含授权机关、委托机关和受托组织)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职权,依照法定程序实施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听证、行政复议等各类具体行政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街、镇、乡,县级各部门,依法授权(或委托)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执法机关)。
第四条行政执法必须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及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管理与优质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服务理念:
(一)树立“人本执法”理念。行政执法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依法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注重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注重维护和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
(二)树立“公正执法”理念。行政执法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不同所有制的当事人,应当平等对待,不得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符合法律目的,体现公平、正义,不受当事人职务、关系、态度的干扰。
(三)树立“科学执法”理念。行政执法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科学合理,发挥执法的引导、规范、协调和保障功能。
(四)树立“严格执法”理念。行政执法机关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既要注重实体合法,又要特别注重程序合法;既要注意防止行政乱作为,又要特别注意防止行政不作为。
(五)树立“责任执法”理念。行政执法机关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履行职权,同时承担相应的职责;行政执法违法或者不当,必须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
第二章改革执法体制
第六条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积极妥善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序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
第七条科学配置行政执法职能。依法划分和规范各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能和权限,科学设置行政执法机构、核定行政执法人员编制。
第八条全额保障行政执法经费。建立行政执法所需正常经费全额保障体制,严格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及收缴、罚缴分离制度,行政执法权力必须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严禁通过罚款、收费创收,严禁罚款、收费定任务。
第九条合理下放行政执法权限。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市场监管、乡镇公路管理、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活动,应根据行政执法工作的需要,通过授权或委托执法方式,合理下放到街、镇、乡和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组织。
第十条分类明确行政执法责任。行政执法机关要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确定本机关各类执法岗位、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并根据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健全执法制度
第十一条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行政执法由行政执法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其他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合法委托,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
对从事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听证、行政复议的行政执法人员,县政府法制办要实行分类资格培训和管理;各行政执法机关应加强行政执法培训工作,规范所属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
没有取得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的,一律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临时工以及被开除公职和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成为行政执法人员。
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行政执法证件的,从其规定,并由其所在单位报县政府法制办备案。
县编办要定期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告各类行政执法机构主体资格;县政府法制办要定期清理、公告、审验各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及执法证件。
第十二条建立健全委托执法制度。委托执法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委托合法;
(二)受委托单位依法成立,具有行使相应职权必备的法定条件;
(三)委托事项在委托机关职权范围以内,受委托单位严格依照委托权限行使行政执法权,不得将受委托事项再行委托;
(四)履行书面委托手续;
(五)行政执法机关委托执法,报县政府法制办和上一级行政执法机关备案。
不符合前款规定的委托执法,负责备案的机关应当及时纠正。需要收回委托权限或者解除委托关系的,由委托机关履行相应手续,并按前款第(五)项规定的程序备案。
第十三条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奖励制度。对行政执法绩效突出的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每两年县政府予以表彰奖励一次。
第十四条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依据公开制度。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执法公示制,将本单位的职责范围、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程序以及相关事项向社会公示。
行政执法机关必须每年对执法活动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并向社会公示。
必须适时清理本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对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立即停止执行并及时公示废止。
行政执法机关制定颁发涉及行政执法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符合《大足县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审查登记办法》的规定,由县政府法制办审查登记后执行。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制约制度。行政执法机关查处行政违法案件,要实行立案、调查、裁决、执行四个基本环节“相对分开、相互监督”制度。
行政执法机关查处行政违法案件,要送经本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审核并签署意见,对重大复杂的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机关必须集体讨论决定。
行政处罚(处理)决定书实行备案登记制度,作出行政处罚(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在作出处罚(处理)决定后15日内,报县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行政违法线索和案件移送制度。行政执法机关发现行政违法线索或立案查办违法案件的过程中,对无管辖权的案件要用书面移送案件函,将线索和案件材料立即移送有管辖权的执法机关,有管辖权的执法机关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受,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函告移送机关。
行政执法机关发现当事人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向公安机关移送,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移送。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实施新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情况报告制度。行政执法机关必须在新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一年后,主要承办该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政执法机关必须向县政府法制办和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执行情况,报告的主要内容为采取的工作措施、取得的工作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等。
第十八条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本标准制度。行政执法机关要根据社会公共利益、当时经济发展状况、当事人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正确运用和行使罚款等行政处罚的规范性文件,对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要根据处罚法定、公开公正、过罚相当、集体审理、教育优先的基本原则,对具体违法行为进行分类细化,按照基本标准行使自由裁量权。
第十九条建立健全分类制定行政执法程序制度。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执法程序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或者规定不具体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提高行政效率、充分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按照违法行为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分类制定行政执法程序。
第二十条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回避制度。行政执法人员与当事人存在直接利害关系或其它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不主动回避的,行政执法机关必须决定其回避。
第二十一条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在调查取证或执法检查中,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主动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不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的,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可以拒绝调查或检查。
第二十二条建立健全行政处罚和强制执行告知制度。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以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事实和理由,并告知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未履行告知义务的,行政处罚不能成立。
行政强制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前,行政执法机关要采用电话、书面、走访等方式再次告知当事人必须履行法定义务,以及不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后果。告知情况应有书面记录并随卷存档。
第二十三条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文书使用规范制度。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要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作为执法依据,不得以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依据。行政执法文书的格式上级行政执法机关无统一规定的,由县级行政执法机关制作本部门本系统的统一文书格式,报县政府法制办审定后使用。
行政执法文书应当逐步减少填发式文书的使用,推行制作式行政执法文书。
行政执法文书应当格式规范、内容严谨、富于说理性,并应在文书中对当事人提出的主要申辩事由以及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作出答复和说明。
第四章完善执法机制
第二十四条规范完善联席会议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根据本级政府的要求或者专项整治的工作需要召开行政执法联席会议,统一安排部署联合执法的事项、方法、步骤、措施,通报和沟通执法工作情况,协调处理联合执法中的争议,研究解决联合执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会议议定事项以会议纪要形式送执法机关执行,各执法机关要向牵头机关定期报送联合执法情况。
第二十五条规范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行政执法机关针对城镇建设及管理、食品药品市场、文化市场、企业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领域较为突出的违法行为或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活动的,应集中执法力量,实施联合执法。
联合执法牵头机关应当认真履行组织协调职责,有关机关应当积极配合,不得各行其是,不得互相推诿。
第二十六条规范完善互动执法机制。行政执法机关之间要建立互动执法制度,确保各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需要相关执法单位承担协助(协管)义务时能得到及时、有效配合。
行政执法机关提出协助调查、采取强制措施等协助(协管)要求,只要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协作单位应及时无条件予以配合。
第二十七条规范完善资源共享机制。行政执法机关之间应当公开各自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提供查询方便,对其他单位请求查询有关信息、资料、数据的,被请求的机关应及时、无偿提供。
应当建立执法信息互通平台,保持及时、灵敏的信息沟通,把握违法行为动态,防止违法当事人利用地域、时间差异,流动作案。
应当确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采用签订合作协议、设立联络员等方式,建立联络网,互相提供执法工作情况。
第二十八条规范完善执法调处机制。行政执法机关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过程中发生的争议或者其他问题,应当首先由行政执法机关互相协商解决争议;协商不成,由县政府法制办负责协调处理;协调不成的,则应当报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依法裁决。在争议没有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下发排斥或者涉及其他方的法定职责权限的文件。
行政执法争议经协调达成一致的,形成协调纪要,有关方面应当自觉遵守;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县人民政府或者有权决定的机关作出裁决。裁决一经作出,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必须执行。
第五章改善执法方式
第二十九条坚持教育优先过罚相当。行政执法应体现教育优先,不得以罚代管,对违法程度显著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当事人,特别是对残疾人、下岗职工、进城务工农民、外来客商,应当以法制教育为主,不予行政处罚。
确需给予处罚的,对于初次违法且违法程度与危害后果轻微并能及时纠正的,应当依法给予警告处罚,原则上不予罚款或没收财物。
确需给予罚款以上行政处罚的,应当体现过罚相当,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理由加重处罚。
第三十条保护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权利。必须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认真作好记录并进行复核。
有条件的行政执法机关要设立陈述室、听证室等陈述和申辩场所,为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提供方便。
第三十一条依法行使行政强制措施。没有法律明确规定,行政执法机关不得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行政执法机关不得采取查封、扣押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
第三十二条保障当事人的听证权利。对作出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必须告知当事人的听证权利,并根据当事人的要求组织听证。
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进行听证。
第三十三条搞好行政执法案件回访。在作出行政许可、处罚决定后,要采取恰当方式对当事人的行政许可、处罚履行情况进行回访,特别是要认真对待当事人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能解决的帮助解决,暂时不能解决或条件不具备、无法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
第三十四条注重听取利害关系人或受害人的意见。实施行政许可的,要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必要时举行听证。在对违法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后,要听取利害关系人或受害人的意见,主要是听取对违法行为整改情况的意见。
第三十五条维护当事人及其亲属的合法权益。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注重保护违法当事人应有的合法权益;要将违法当事人与其亲属区别对待,特别要保护其老人、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六条加强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信用管理。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要强化信用教育,培养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性。
对于信用评价好的,实行自律管理,减少执法检查次数;对于信用评价差的,列为重点教育对象,采取座谈会、结对帮教等方式,促使其诚信守纪、自觉守法。
第三十七条切实提供行政执法相关服务。各行政执法机关要根据本机关的具体情况,制定执法服务规范,发放执法服务卡,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行政执法中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服务时间、联系电话等内容。
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收费的机关,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实行集中办理和联合办理制度,切实做到“一个窗口对外”,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第三十八条加大重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对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人民群众人格尊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及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必须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对有主观故意且违法程度与危害后果严重的,或者违法情节恶劣,屡教不改、屡罚不改的,要从重处罚。
第三十九条规范行政执法用语、着装与标志。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结合本机关实际,制定本系统行政执法人员的文明用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执法着装的规定,正确使用行政执法标志、装备,做到文明执法、礼仪执法。
第六章强化执法监督
第四十条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各行政执法机关要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行政执法机关必须按照《**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和国务院、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制定和实施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的各项责任制度;县政府法制办应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强化委托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委托人应当制定规范委托执法的制度措施,指导和监督受托人在委托权限内以委托人名义实施的执法行为。受委托人必须在委托权限和范围内实施行政执法,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的,必须依法追究其行政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切实强化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对行政违法案件必须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严肃处理。对于违法行政的执法人员必须进行过错追究,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对行政首长实行问责;对不适合继续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由政府法制部门吊销执法证件,并由所在行政执法机关将其调离执法岗位;违法行政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四十三条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县人民政府负责对各街、镇、乡,县级各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考核评议,由县政府法制办负责组织实施;行政执法机关负责对其所属、授权和委托的行政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对行政执法机关或者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评议,必须听取相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见。
行政执法考核评议结果作为县人民政府对各街、镇、乡,县级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四条严格实行行政执法案卷归档和案件评查。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执法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等材料应当立卷归档,执法案卷的制作、装订和归档应当规范有序。
执法案件应当做到主体合格、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法得当。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每年对执法案卷的立卷归档和案件质量情况进行评查,县政府法制办应当每年对其进行抽查、评比。
第四十五条全面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准确把握行政复议范围,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必须依法受理;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必须重事实、重证据、重程序,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坚决纠正违法、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六条大力推进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参加行政复议案件公开审理。对本行政机关被诉行政诉讼案件或者公开审理的行政复议案件,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每年出庭应诉或参加行政复议案件公开审理应不少于一次,自觉接受司法监督或复议监督,带头促进依法行政。
第四十七条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和新闻舆论监督。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发现行政执法违法行为,可向县监察局或县政府法制办举报和投诉。
鼓励支持新闻舆论对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违法违纪行为的曝光。县监察局或县政府法制办应建立健全新闻媒体曝光案件的追查制度和查处结果制度。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各街、镇、乡,县级各部门必须根据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要求,完成本地本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含委托执法)、执法依据、执法权责、执法文书、执法人员的“五项清理”工作,报县政府法制办审核后向社会公示。要结合本区域、本部门的实际,制定贯彻本决定的具体措施,报县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四十九条县政府按年度对贯彻本办法的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第五十条本办法由县政府法制办负责组织实施和应用解释。
第五十一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过去县政府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 上一篇:行政执法五清理规范方案
- 下一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