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

时间:2022-10-30 05:03:00

导语: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

第一条为切实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决就医难问题,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府发〔**〕7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乡医疗救助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救急救难,简便易行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救助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加强配合,共同推进的原则。

第三条城乡医疗救助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

县民政局负责牵头拟定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相关管理制度,实施城乡医疗救助的日常管理和审批工作,与县卫生局共同选定城乡医疗救助服务机构。

县财政局负责做好医疗救助基金的的筹集、支付和监管工作,将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县卫生局负责对城乡医疗救助服务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医药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衔接工作。

县审计局负责对医疗救助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负责申请对象的审查和部分医疗救助资金的发放工作。

村(居)委会受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的委托,承办申请接收、调查核实、张榜公布等工作。

第四条城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救助对象为具有本县城乡户口的下列人员:

(一)农村五保对象;

(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三)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主要包括: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的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在乡7—10级残疾军人、伤残民工;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的享受定期定量补助金的在乡老复员军人和1954年11月1日后入伍的享受定期定量补助金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四)其他特殊困难群众,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人均月(年)收入高于我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2倍的城乡困难群众,以及因突发事件而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

第五条城乡医疗救助采取日常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和临时医疗救助三种方式。救助标准由县人民政府确定,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适时调整。

(一)日常医疗救助。日常医疗救助采取事前救助,首先是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和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次是对上述三类对象中的“三无”人员(是指同时具备无生活来源,无法定的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人员、需长期维持院外治疗的重病人员和8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可享受120元的基本医疗救助,主要于门诊和购药,救助金的使用当年有效。

(二)大病医疗救助。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不设起助线(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除外),不限定病种,实行住院治疗及时审定、及时救助的事前或事中救助。

农村五保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其治疗费用在600元以内的,按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报销比例报销后,自付部分给予全额救助;治疗费用在600元以上的,超过部分除按农村合作医疗规定报销外,再对五保对象按50%给予救助,但年救助总额不超过2000元。农村低保对象和农村重点优抚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其治疗费用在500元以内的,按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报销比例报销后,自付部分给予全额救助;治疗费用在500以上的,超过部分除按农村合作医疗规定报销外,再对救助对象按40%给予救助,但年救助总额不超过1500元。

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低保对象和城镇重点优抚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其治疗费用在500元以内的给予全额救助,治疗费用在500元上的,超过部分再对救助对象按40%给予救助,但年救助总额不超过1500元;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达到5000元的,给予500元的一次性定额救助。

(三)临时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对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以外的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的家庭成员,因大病医疗费用过高,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其个人负担的住院治疗费用超过10000元以上的,给予不超过1000元的一次性临时医疗救助。

全县每年的临时医疗救助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当年收入的20%。

第六条下列情况不属于救助范围

(一)因、、打架斗殴、酗酒、自杀、吸毒、交通事故及其它责任事故引起的疾病;

(二)康复医疗以及在不属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就医产生的治疗费用等。

第七条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只对城乡救助对象因病治疗,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基本用药目录、基本诊疗项目以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范围内所发生的费用给予救助。审核确定个人实际负担治疗费用时,应剔除下列费用:

(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规定已报销的费用;

(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三)不在规定的基本用药目录、基本诊疗项目以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范围内发生的费用;

(四)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按规定应减免的费用;

(五)社会各界互助帮扶给予的救助资金。

第八条医疗救助申请申批程序

(一)日常医疗救助实行年度审批。救助对象或其法定监护人持相关证件(身份证或户口薄、低保证、五保证、残疾证、重点优抚对象有效证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据的疾病诊断证明)向街镇乡民政办公室提出申请,由民政办公室初审并填写《**县日常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附相关证件复印件报县民政局审批,符合条件的,由县民政局核发《**县日常医疗救助证》。

(二)大病医疗救助实行及时审定。救助对象持身份证或户口薄和低保证、五保证、残疾证、重点优抚对象有效证件到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就诊时,对诊断需住院治疗的,

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可直接在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填写《**县大病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立即通知患者所在街镇乡民政办公室。街镇乡民政办公室在1个工作日内经核实无误后向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发出《**县大病医疗救助通知书》,同时报县民政局。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按相关规定在救助限额内垫付治疗。

(三)临时医疗救助由街镇乡审批。临时医疗救助由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直接向街镇乡民政办公室提出申请,填写《**县临时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并附个人自负治疗费用证明材料。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由街镇乡民政办公室报街镇乡主要领导审批确定救助金额后,将临时医疗救助金直接发放给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

第九条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建立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基金来源为:

(一)中央下拨的医疗救助资金;

(二)市级财政和福彩公益金安排的医疗救助资金;

(三)县财政和福彩公益金安排的医疗救助资金;

(四)社会捐赠;

(五)其他资金。

第十条医疗救助基金的支付

(一)日常医疗救助。用于资助农村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由县财政局直接从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划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并通知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为其办理有关手续。对符合日常医疗救助的对象由县民政局核发120元限额的《**县日常医疗救助证》,主要用于门诊和购药。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台账,同时在《**县日常医疗救助证》上记录就医时间、治疗金额、所剩余额等信息,救助对象签字或按手印确认。限额内产生的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垫付,各街镇乡民政办公室每季度汇总后报县民政局审核,由县财政局复核后直接拨到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指定账户。

(二)大病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垫付的大病医疗救助资金,每季度由街镇乡民政办公室持《**县大病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报县民政局审核,由县财政局复核后直接拨到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指定账户。

(三)临时医疗救助。临时医疗救助资金由县民政局按规定提出支付计划,由县财政局审核后拨付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组织发放。

第十一条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

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县财政局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户,用于办理资金的汇集、核拨、支付等业务。县民政局设立医疗救助基金日常救助和大病救助明细台账。各街镇乡设立医疗救助基金临时救助专账,用于办理临时救助资金的核拨、支付和发放业务。

第十二条医疗救助服务机构

城乡医疗救助服务机构由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共同选定,并向社会公布。日常医疗救助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站承担;大病医疗救助由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和县级医院承担。承担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机构要张贴就医指南,保证服务质量,方便困难群众就诊。救助对象持有效证件到医疗机构就诊时,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医疗减免政策,控制医疗费用。

第十三条慈善医疗援助

慈善医疗援助是医疗救助的有效补充。县慈善会每年从慈善募集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医疗救助。救助对象当年经大病医疗救助后,再援助一定资金即可治愈的,可申请不超过1000元的一次性慈善医疗援助。

第十四条负责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必须严肃纪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贪污、挪用、扣压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五条申请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必须如实提供相关证明和材料,积极配合调查。对弄虚作假、骗取医疗救助金的,要如数追回救助金,并取消其医疗救助资格。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年7月1日起施行。原《**县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县民政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