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一
时间:2022-10-29 04:57:00
导语: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年至2010年是我市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区域经济强市、文化旅游大市、社会和谐之市的重要历史时期。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根据《酒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门类较全的人才队伍,人才的总量稳步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实力持续增强。
——人才总量持续增长。“十五”末,全市人才总量9.5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9.6%,比“九五”末增长5.86%。其中党政人才0.6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0.2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91万人,技能型人才0.64万人,农村实用人才6.18万人。
——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末,人才在一、二、三产业的总量分布为66.3%、15.5%和18.2%,人才平均年龄为37.28岁。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中,专科以上学历人数占到68.8%。专业技术人才高中初之比为3.4:30:66.6,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20人。妇女人才和少数民族地方人才数量明显增长。
——人才实力持续增强。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建立了多层次、综合性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熟悉市情、精通业务、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人才队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现有在职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甘肃省优秀专家6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13名,市人才工程人选达到450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专业人才。
(二)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人才队伍的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有待调整;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引进难度加大;人才集聚平台和承载能力有限,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才观念更新较慢、人才开发的机制不够灵活等。
二、“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和党管人才原则,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四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区域人才资源强市,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人才队伍总量稳步增长,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环境宽松、机制灵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区域性人才强市。
——总量目标:到2010年,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2万人以上,每年增长5%,每万人拥有人才量达到830人以上。其中党政人才0.6万人左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0.5万人左右,专业技术人才2万人左右,技能型人才1万人左右,农村实用人才8万人左右。
——结构目标:到2010年,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专科以上学历人数提高10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才高中初之比达到6:40:54,人才队伍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在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缩少、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增加,总量分布有所改善、区域分布更趋合理,与全市同期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相适应。
——效益目标:到2010年,全市百万国内生产总值占用人才数由10.41减少到8.3人,人才队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
(三)主要任务
1、加强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以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为重点,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努力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并能掌握和应用先进科技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拥有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2、加强紧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十一五”期间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制定和实施紧缺人才的培训、引进计划,每年对口选送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市管党政人才、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理人才进行各类培训,每年引进一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产业、基础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以及重点项目所急需的各类人才。加强农业、科技、文化和旅游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3、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机构及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社会办学机构的作用,创新培训形式,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与推进工业化进程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队伍。
4、实施酒泉市“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围绕“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组织实施好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程、农村教育基础工程、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智力援助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及劳动力培训工程、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农村政法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和少数民族县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八项子工程”。
三、“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和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
1、加强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和“人才强市”战略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四个环节的人性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正确处理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的关系,充分发挥现有人才包括离退休人才的作用,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切实避免现有人才的流失、闲置和浪费。
2、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按照市委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决定精神,落实全民创业的配套政策。鼓励和支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头创业、科技人才积极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和退转军人主动创业、广大农牧民开拓创业,促进一大批创业者进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人才总量。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鼓励科技人才发明创造,加大对人才科研创新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和人才租赁等灵活用人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
3、进一步完善人才安居乐业的政策措施。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办法,对重点引进的高层次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和其他紧缺急需人才,要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鼓励发挥各类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积极解决各类人才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方便有利的生活条件。完善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建立人才定期体检和疗养制度。鼓励探索建立区域性、行业性人才社会保障制度,鼓励用人单位建立多形式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努力消除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
4、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制度。定期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或有重大科技发明的各类优秀人才进行评比奖励。定期评选表彰一批重才爱才的先进单位。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事业单位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综合奖励与单项奖励、直接奖励与间接激励等相结合。
(二)以改革为动力,健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5、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落实人民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完善配套法规和制度,加强公务员招考、任用和交流。完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竞争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分别实行聘任、选任、委任、考任制和任期制。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业内认可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推荐、培训、流动等提供服务平台。坚持改革创新,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重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推行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上能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改革,推行执业资格制度,实行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相分离,为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以岗位薪级工资为主体、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
(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
6、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着力提高各类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一条主线”,抓住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两个环节”,提升党政人才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基本形成以优秀企业家、中青年企业家为主体,以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为骨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千方百计盘活用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调整和优化队伍结构,以产业和项目为支持,开展科技创新,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机关事业单位技能型技术工人纳入技能型人才队伍,加强技术等级考核工作。以企业为主体,完善政策措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分层次培养体系,提高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操作技术和技能。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和农村实用人才素质特点,深化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努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适应市场、推广实用技术和提高收入的能力。
7、优化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基础教育,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把人才学习、教育和培养纳入各部门、各行业发展规划,重点培养人才的学习、实践能力。不断创新培训理念,丰富培训载体,拓宽培训渠道。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等方式,利用党校(行政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业学校和社会中介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密切协作配合,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依托我市旅游资源独特优势和工业产业特色,积极争取建立国家级中小企业、旅游产业等方面的培训基地,积极争取和引办国家级培训项目。加快发展远程教育,建立覆盖全市的教育信息网络。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建设,加快构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按照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理念,鼓励各类人才参与多形式、多渠道的学习培训,形成终身学习习惯。
8、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稳步推进干部上挂、下派,交叉任职和到民族地区挂职等多种形式的锻炼,每年选派50名县处级领导干部、50名年轻后备干部出国(境)考察培训。鼓励党政干部参加学历教育,鼓励优秀公务员报考MPA,提升党政干部学历层次。按照《“十一五”政府公务员培训纲要》的要求,开展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学习培训,促进知识更新。以工业园区为主体,依托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采取强化培训、校企联姻、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到省内外知名企业、重大工程项目上学习锻炼,每年有组织地选派一批有培养潜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MBA实务培训。积极贯彻落实《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构建培训网络,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层面。每年选拔100名年轻专业技术骨干到国内外院所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深造,参与科研课题和重大项目的协作攻关。组织有关行业、部门或院校赴发达地区,学习考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先进经验,根据实际,建立基地,开展技能型人才培训工作。大力推进以农业高新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的农村职业教育,加快构建农村信息化平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步伐,拓展信息传递渠道,健全实用技术推广体系。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实践基地,完善县、乡村实用人才培训网络。以现代农业、畜牧养殖业和地方特色经济为依托,办好各种形式的农村干部大中专学历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培训班,五年培养农村产业化带头人5万名,农民技术员1万名,使农村劳动者普遍掌握2—3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掌握1—2项在城镇创业、自主择业、发展立业的实用技能。
(四)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促进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9、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配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甘肃省“千名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实施酒泉市世纪人才工程,建立以产业和学科带头人、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为主体的市级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定期选拔、定期考核、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稳步扩大市级人才工程人才存量。采取柔性流动方式,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来我市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技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或其他专业服务。积极开展引进国处智力工作,吸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高效农牧业等方面有影响、有造诣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市讲学授课,解决技术难题,形成聚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长效机制。加大资助力度,逐步满足高层次人才在科研经费、设施配置等方面的需求,促进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探索建立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期权股权激励和年薪制、项目或课题定额定酬、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等多种分配形式,优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创业发展环境。
10、制订和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建立培养机制,壮大企业家队伍,扩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总量。率先在农业、林业、教育和卫生等行业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保证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达到72学时。按照“着力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要求,加大旅游人才开发力度。以“敦煌飞天”、“酒泉航天”等旅游品牌建设为依托,以旅游行业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理人才和旅游导游人才的建设为重点,加强旅游人才资源的开发。不断加强旅游人才的专业培训工作,建立适应本市旅游资源和人才队伍特点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提高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发展壮大旅游人才队伍。重视中小企业经理人才、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产学研结合、地企院合作等多种途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在石油、电力、煤炭、机械、餐饮等行业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考评工作,进一步开展家政服务、营养配餐、心理咨询、和汽车、手机维修人员等新职业技能鉴定,积极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管理工作。建立技能型人才信息库,初选第一批技能人才入库人选。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研究制订新的界定标准,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普查、登记和信息建库工作,加强培训网络和培养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水平。
11、支持各类用人单位储备和吸纳高校毕业生人才。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组织实施好高校毕业生进村(社区)工作、“三支一扶”和到基层服务计划,引导基层储备高校毕业生人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广泛聘用高校毕业生,提升人才队伍实力。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落实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及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清理制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推进人事管理、劳动用工、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
(五)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推进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
12、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市场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硬件设施,加快人才信息网络建设。巩固县(市、区)人才市场规模,市级人才市场建成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常设市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服务市场”,形成市级中心市场辐射和带动县(市、区)市场的人才市场格局,逐步实现人才交流服务市场与毕业生就业服务市场、人力资源培训市场和劳动力输转市场的相互贯通。
13、创新市场机制,完善市场功能。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发展网上人才交流,拓展人事、人才评价、人才培训、人才派遣业务,逐步建立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竞争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
四、“十一五”人才规划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现“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党委按照党管人才要求,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强化规划实施的组织保证。
(二)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的具体指导,各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市人才办协调市人才工作成员各成员部门和县(市、区),形成密切协作、统分结合、运转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和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工作计划,采取具体措施,落实人才工作任务。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大人才资金投入作为落实人才规划的重要举措,保证人才工作资金投入与经济增长成正比。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部门和单位投入为主、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辅的多元化人才投入保障机制。
(四)确保人才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列入议事日程,摆上突出位置,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把贯彻本规划、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依据本规划,制定本地区、本行业人才规划。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等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并与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共同抓好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人才工作的创新。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广泛宣传本规划,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 上一篇: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暂行制度
- 下一篇:加强全市人才工作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