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读后感

时间:2022-09-29 04:56:00

导语:沁园春读后感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沁园春读后感

写法分析

1.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大好秋色的呢?

参考答案: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讲解: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2.词中有多种对比,请找出来。

参考答案:

(1)“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地位的对比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讲解:词中的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3.本词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

讲解: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4.本词的情与景是如何交融的?参考答案: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上阕描绘北国风光,下阕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

讲解: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5.本词上、下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讲解:词下阕通过写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6.本词的动与静是如何切换的?

参考答案:由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切换的。

讲解:“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奇峰突起,使一切都动了起来,活了起来,那看似千年凝固的“万类”和“霜天”,原来并没有凝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天上地下,它们都在“竞自由”!动静切换是这样的自如,动静反差是如此强烈,而这一切都由那看似信手拈来的“竞自由”三个字完成了,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7.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直接抒情、叙事,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使用"赋",有什么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使诗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

讲解: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诗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诗句,诗人直接抒情叙事,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这样写,使诗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为抒情、议论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

8.全词中运用了哪几组对比(“明比”与“暗比”)?

参考答案:明比:①颜色:“红”与“碧”。②动作:“(鹰)击”与“(鱼)翔”“指点”与“激扬”。③人物:“同学少年”与“万户侯”。以上都是明比。暗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劳动人民不自由”。

讲解:从表达手法看,上阕以描写景物(实写)为主,下阕以回忆议论(虚写)为主。这也是一般双调的词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