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名著读后感
时间:2022-09-19 03:36:00
导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名著读后感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来我们高一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首先我想到朱自清其人。在江南水乡他度过了童年,确实有着平和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但他也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惊人的程度”,这与荷塘月色中透出的孤寂也有联系吧。而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看了他的《绿》《春》《匆匆》《背影》后,觉得他真是个适合写散文的人,语文优美、灵活,文思细腻朴素。如果说鲁迅的语言精练深刻,郭沫若气势磅礴,巴金朴素优美,冰心委婉明丽,那么朱自清真的是很清隽,很沉郁。而这样的人身为清华教授却一生清贫,甚至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想到其人其事其文,心中有些明白了,也很受感动。而这样一位民主战士,也不吃美国救济粮宁愿饿死,心里感到很震撼,我感觉他的坚强与鲁迅先生虽有不同,和老舍先生却很类似,那是一个中国文学家的尊严与气节。
读《荷塘月色》,我最欣赏的是意境美,朦胧美,那是清风静谧,那分明是宁静里的心灵呐喊,浓浓的思绪。在我的印象里,荷花是大方明丽的花,是亮丽爽眼的花,是适合扯一暴风与之一起的挂在阳光下的花。而在朱自清笔下,只有抑郁、宁静、蕴藉和甘醇。
以前也见过大片的荷,曾在洪湖的荷塘里于荷海间乘舟穿行。那时的荷花荷叶给人感觉很明丽,而那时也确是有一种隐郁的清气,很独特地显出荷的透明感,时时也飘动着如初般的心事,而点点微细的水光从叶隙花间不断流涌之景,真的很美。荷秆像从水中射出的箭,纯净而坚韧,但我仍无法体味朱自清所感觉的那意境,因为我毕竟不是朱自清。
人教版教材课文中,有金志华写的评点。但我认为文章就是文章,阅读是靠每个人的心情,每个人的理解去解读,所以每个人都能读出不同的东西。谁也没有权利去断定谁的评赏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学者看文章要分析结构,普通人看文章也许注重内容。金志华认为《荷塘月色》是圆的,而我自第一眼看到这文章就被它的意境它的“情”所打动。许多人们就是这样,看到一篇好文章,马上分析表现了什么中心思想,哪里写得如何之精辟,绝妙。其实很多东西作者都没想到过,却被他人赋予了新说,我只想“看”文章,用自己的心情去看,最后找到只因为我的心情我的理解而看到的东西,我就很满足。刚如“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只简单的一句话,就体现了作者在热闹之景中的孤寂与冷清。一个瞬时的感情转换,也为全文作了感情铺垫,这使我立刻想到了徐志摩的诗:“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两位写虫鸣一动一静,却同样表达了内心的伤感。
想起那些对文学的感动,我越发觉得对文字美的感受是一瞬间的领悟。以前读贾平凹的《我的小桃树》,别人说他是鬼才,文笔优美,我不信,但其中有一句是真的打动了我,在他感慨我自己的小桃树片片付给风和雨后,在描写桃树于风雨中顽强战斗前,中间有句很平常的话:“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如今再品,我想这大概就是散文的“文眼”了,点出了作者寄托在小桃树感情。只一句,美得令人惊叹。我想《荷塘月色》中的“只不见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我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与贾平凹的语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吧!现在我更加确定美足以作为生命存在的理由。
读《荷塘月色》,我拥有了一片美丽的荷塘,也认识了一位多情孤寂的作家。
-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授信大会上的讲话
- 下一篇: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