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动员会讲话
时间:2022-04-26 03:01:00
导语:市长在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动员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会议。这两个会议合并放在一起召开很有意义,有利于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更好开展工作,也有利于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机构改革时的快速融合。刚才,潘贤局长总结了2011年度全市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部署了2012年的工作任务,我完全赞同,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11年全市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系统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切实履职尽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助推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维护稳定,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目标全面超额完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招才引智、社会保障、人事改革、就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认为有四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一是注重服务大局。能够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把部门工作融入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来部署,及时跟进、积极探索,准确把握、找准定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到思路清晰、举措得力。
二是注重抢抓机遇。全市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按照“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工作方针,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人才保证”、“就业服务工程”、“全民社保工程”、“劳资和谐工程”等四大工程建设,各项工作亮点纷呈,许多工作具有开创性,走在市乃至全省前列。
三是注重改革创新。每一项重大政策的出台,每一项重要工作的推进,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能够做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破除陈旧观念和条框束缚,努力推动我市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
四是注重统筹兼顾。在工作中能够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正确处理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关系,统筹推进各项制度改革,增强制度间的有机统一和配套衔接,努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矛盾问题,解决发展中的一些“两难”问题,有力推进了我市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把握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惠及全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才优先和改善民生,推动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转型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总体目标以及“五个更加注重”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新时期做好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要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当前,我市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统筹全省领先,转型升级水平也处于地区前列。但就发展阶段看,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的要求来看,还存在不少难题,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特别是面临着土地、资金、能源、环境容量约束加剧、创新型领军企业发展缓慢、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日趋弱化、社会管理难度不断加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建设相对迟缓等问题,要破解这些矛盾,冲破这些瓶颈,必须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从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来看,之所以能够迅速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为主的开放型经济强市转变,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开放大潮中造就了一大批敢于拼搏、敢为人先、敢于开拓的企业家,一大批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的产业工人,这些人力资源是成就富民强市的根本。但是,我市人才工作与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还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如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和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数量不足,人才创业创新能力不强,人才创业创新载体偏少,科技自主创新水平较低等一系列问题。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人才竞争更趋激烈,各城市都将人才资源开发确立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将人才开发工作列为首要工程,不断加大人才资源的集聚和开发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作为政府主管人力资源工作的综合部门,要清醒认识自己的使命,紧紧抓住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不遗余力地抓好人才资源开发,以人才优势构筑新一轮发展优势,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要为和谐发展承担更多职责。富民强市、社会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不渝的目标追求,我市“十二五”时期要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强市奠定坚实基础。建成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就是要富民,要使中等收入人群成为社会主体。“十一五”时期,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机制不断健全,年均分别增长10%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但是远没有达到发达地区45%的平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持续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例,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是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前提。优化社会结构,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例,要解决两个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一是就业问题,二是社会保障问题,也就是说一要改善人们在市场中的机遇和地位,促使谋生机会人人平等,二要确保人们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保障。这是我们人事劳动保障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近年来,我市千方百计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根本的社会保障来抓,就是因为就业涉及千家万户和全市用人单位,解决不好,会激化社会矛盾和阻碍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具有特色的城乡统筹就业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全市社会养老保障率达到96.2%。但是,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还要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和社保服务能力等方面迈出新步伐,为我市实现富民强市、和谐发展承担作为政府部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要为改革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制度创新、体制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社会转变发展方式是改革的再出发,历史的新起点。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最大的障碍还是体制机制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我市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2.1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1%,这是我市3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结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仅强调把“蛋糕”做大,已经无法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我们现在不但要考虑怎么把“蛋糕”继续做大,还要考虑怎样把“蛋糕”分好,既要讲效益,同时也要讲公平。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更要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必然要求进一步完善保障、改善民生和合理分配的制度安排,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当前,城乡结构中,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加大;人口结构中,老龄化进程加快,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加大;就业结构中,“体面劳动”要求“尊严生活”预期增加,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压力加大;收入结构中,政府和企业比重过大,劳动者首次收入分配比重合理增加的压力加大。这些难点需要我们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不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通过突破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以改革创新的智慧冲破常规思维模式,加快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的改革发展,这是我们“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我们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改革,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劳动关系协调、监察等机制,深入调研历史遗留问题,尽可能多地还清历史欠账,推动经济社会轻装上阵,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努力开创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将合并整合,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会是一个职能繁多、任务繁重的部门。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活动、“十大工程”,以人才优先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创新工作方式,努力开创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的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总体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强化人才优先,促进充分就业,实现全民社保,有效调节利益。一是强化人才优先。就是把人才真正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和第一推动力来抓,通过实行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充分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为经济社会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二是促进充分就业。就是要抓发展保就业,抓创业带就业,抓培训促就业,抓城市带农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继续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重点做好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和高校毕业生和城乡困难人员就业工作。三是实现全民社保。就是要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参保率,提高社会保障待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要更加注重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全民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确保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四是有效调节利益。就是要充分履行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调节社会利益的综合职能,坚持积极、慎重、稳妥的原则,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究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全面保障、有效协调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2年是“十二五”的起始年,能否开好局至关重要。新的一年,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强人才。“强人才”就是要坚持人才优先的理念,统筹抓好各项人才工作。重点要抓好招才引智和人才培育两块内容。招才引智方面,要紧紧围绕服务经济转型发展这条主线,大力实施“走在前列·高端引领”人才工程,突出光机电、生物医药、临港产业等重点领域和市场紧缺急需人才,采取招商引资式蹲点招才、项目合作“挖”人招才、大力引进创新载体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千万百计引进一批适应我市产业特点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这里提一下,招才引智是有任务指标的,人事部门作为牵头部门,一定要全力以赴抓好这项工作,确保年内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0名以上,3名以上入选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2个以上入选市重点创新团队。人才培育方面,要结合省“151人才工程”,深入实施我市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围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能引领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家。要继续深化校企人才科技合作和创新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创新平台的人才产出率和吸附力,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研发人才和技能型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落实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完善人才工作考核机制,积极营造重才爱才惜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二)稳就业。“稳就业”就是要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是关系民生、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各级各部门要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就业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以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巩固提升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成果,全面实施“五大创业行动计划”,贯彻落实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大力破解企业“用工荒”,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帮扶制度,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两分两换”人员以及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困难群体的就业稳定性。同时,要加快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化建设,推动就业服务管理向村(社区)延伸,进一步发挥基层平台公共就业服务前台作用。
(三)扩保障。“扩保障”就是要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和政策完善。扩面方面,要以《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不断加大“五费合征”力度,重点做好本地户籍职工、三产服务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参保工作,努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大力推行社保市民卡,加快构建上下联网、多险合一、动态管理的社保信息网络,真正实现本地户籍职工“应保尽保”。政策方面,要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根据上级新的精神,结合我市社保业务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政策和业务操作办法,注重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着力解决好相关特殊人群如三产服务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的参保渠道、待遇标准、增长机制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参保需求,保障群众依法参保。同时,要切实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健全基金管理监督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四)改人事。“改人事”就是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做好人事工作。重点抓好三项内容:一是公务员招录管理。要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精心组织实施招考录用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加大公务员考核力度,完善公务员动态管理机制。二是事业单位改革。精心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扎实做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和离退休干部的服务工作。三是机构编制管理。要把好机构编制关口,严格控制机构增长,严格杜绝编外进人。按照省、市机构改革有关要求稳慎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五)促和谐。“促和谐”就是要妥善处理好执法维权与维护发展的关系。主要是抓好“三个机制”:一是深化用工管理机制。以《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等为重点,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切实抓好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监管、欠薪保证金和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的有效落实。具体要以中小企业、三产服务业等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扩大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行业和区域范围,加大服装箱包、租赁企业工资支付监管和建筑施工企业、租赁企业欠薪保证金收缴力度。二是健全“双网”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加强日常巡查,掌握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情况,建立企业信息档案,形成覆盖全市、上下联动的劳动保障监察监督网络。坚决纠正预发生活费等拖欠克扣工资行为,严厉打击欠薪逃逸业主;及时排摸分析劳资纠纷隐患企业,做到重点隐患企业一厂一预案。三是完善争议调解机制。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深入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三化”建设,完善集体争议快速处理、调解联动和三方协商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在争议处理中的作用,力争将劳资矛盾调处在基层。同时,要高度重视各类信访问题,妥善做好企业军转干部和政调企人员解困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四、加强领导,夯实基础,切实提高履行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已经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一支强大的队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全面回顾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一)强领导明目标,强化责任落实。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健全完善党政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坚持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主动联系,对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完善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加强对引才、就业、社保、维权等重大工作落实和主要指标的考评,层层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今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基础建机制,完善工作体系。各级各部门要把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作为共建和谐的大事,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牢牢抓在手上,时刻放在心上,积极为人才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围绕“人才强市”主战略,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开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才开发新局面。要积极探索建立基层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资源整合、统一管理的新机制,不断加强镇(街道)、村(社区)两级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的组织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面向社会的前台服务作用。
(三)强队伍重协作,提升部门形象。推进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事业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干部配备,加强业务培训,完善内控制度,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的系统思维、开拓创新、优质服务和廉洁自律能力。针对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的特点,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和服务联系,做到协调有方、督办有力,调研有见解、服务有章法。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协调部门行动,研究探索难题,联手推进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工作。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更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紧紧围绕“机关作风建设暨执行力建设”活动的开展,按照今年全市“三干会”上全生书记提出的“强化有效执行力”的讲话精神,继续抓好班子,建好队伍,以优良的作风、过硬的素质、精湛的业务,确保人才人事和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 上一篇:区长在道路交通和消防动员会发言
- 下一篇:农场党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