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在区人事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3-04 03:39:00
导语:区长在区人事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事人才工作在静安“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的重要责任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同志强调指出,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人才,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关键也在人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还是人才。未来五年,是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要求的关键时期,也是静安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过“十一五”规划的讨论、制订,全区的干部群众都会有一种非常强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静安现在的发展已经处在高位发展的局面,去年我们的区级财政收入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在全市中心城区排名第一,而在前几年我们还一直处在赶超的过程。今年一季度,静安区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一季度上海全市GDP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2.5%,这个增幅是上海十几年来最低的一次,但最低的一次不是说上海经济发展得不好,这里面有很多其他因素,包括去年一季度是上海历史同期增长最快的时期,因为去年一季度房产高涨的因素导致去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非常大,而这一增长给今年的进一步增长带来了压力。在这样一个经济增长压力非常大的时期,全市郊区财政收入处于负增长、中心城区平均增长7%,而静安区的财政收入增长达到了24%,区级财政收入增幅达到了15%,这两个数据说明了我们继续保持了全市中心城区增幅第一位的水平。今年一季度,静安区已经实现财政收入23亿,实现区级财政收入10亿,财政收入在中心城区中的排名已经提到了第三位(排名前三位依次是徐汇、黄浦、静安),区级财政收入在九个中心城区中的排名是第四位(排名前四位依次是徐汇、黄浦、长宁、静安)。这是静安历史上首次进入财政收入前三名(去年年初我们是第五名,到年底达到第四名,到今年一季度财政收入达到了第三名),充分说明静安区经济增长的速度之快,而且我们现在与除了第一位之外的其他中心城区差距很小,处于非常好的发展态势,但是能否保证静安区的经济长期持续高位领先,保持平稳增长,我们还面临很多的考验和压力。到4月份,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当月的财政收入要实现负增长,大家都很奇怪,4月份还没结束,为什么就认为一定会负增长?因为去年同期东海广场实现了销售,一次性解入两个多亿的税收,从单月考虑,我们没有办法消化去年两个多亿增收的因素,所以今年4月份的增幅肯定是负数。去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是47%,今年一季度的增长15%是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5%,这个压力是非常大的。第二个因素是这两年来在静安区新竣工的商务楼宇面积是有限的,静安区以发展楼宇经济为基础,没有新竣工的楼宇,我们的增量就会受到限制。第三个因素是静安区今后的发展有赖于今年“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也就是说要破解静安区发展的瓶颈问题。静安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是什么?当前最大的瓶颈问题是旧里的动拆迁。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市率先消灭旧里、消灭马桶,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大动拆迁的力度。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有2万3千户、56万平方米的旧里。到“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就是2010年上海要召开世博会,这一年不可能有大的市政建设开工,那么我们只有四年的时间,在这四年的时间里2万3千户,年均需要动迁6千户,今年我们的目标是5千户,而现在只完成了320户,还有很大的缺口。完不成动拆迁任务,今后五年静安区要实现财政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高位竞争、高位增长本身压力就很大,各区县相互竞争、相互赶超压力也非常大,我们自身存在的困难、自身存在的问题压力也非常大,这既是静安区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静安区的一个机遇。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头,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靠什么面对?归根到底,是靠队伍,是靠一支有战斗力的、有饱满昂扬斗志的队伍。静安区如果没有这样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的公务员队伍的话,我们要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是很难想像的。所以我们讲人事人才工作,就是要抓住静安区发展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抓住了人事人才,其他困难便可以迎刃而解。所以人事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清人事人才工作在静安“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中的突出地位,认清人才资源开发在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中的关键作用。
市委一直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从目前发展的阶段看,我们还不能说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我们现在经济发展的整体轨迹基本是投资拉动型,靠大量的投资推动经济发展。讲人才是第一资源,现在可能也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因为我们依赖更多的是自然资源,人才资源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这种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这就说明我们人事人才工作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为此我们要切实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着眼于“全面、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人事人才工作新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各级人事部门要牢牢把握新时期新阶段人事人才工作的大局,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新阶段做好人事人才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充分认识人才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今后发展的优势。所以人事人才工作的目标要紧紧围绕双高区发展战略,人事人才工作的举措要服从双高区发展战略抓好推进,人事人才工作的成效要放到双高区建设的大局中去接受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和人事工作者要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于人事人才工作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着力于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协调发展、着力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着眼于静安经济社会发展“攀登、提升、超越”的要求,加快推进人才强区战略
静安区今后发展的支撑要靠人才。我们要紧扣双高目标,在人才培养、使用、流动等各个环节深化管理制度改革;要通过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为各类人才成长发展和自主创新提供动力。我们要全面推进人才的国际化,进一步加大海外人才集聚力度,提高本土人才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水平。我们要把科技自主创新人才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在抢占制高点和形成经济增长点的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我们要致力于增强人才工作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这三支队伍建设。同时,我们要在增强体制内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通过“人事服务进楼宇”,重视非公组织人才的开发和服务,当好企业的体外人事部,增强静安软环境建设的综合效应。到目前为止,静安区体制内人才只有1万,而静安区体制外人才有4万。所以,我们要把包括非公组织人才在内的各类优秀人才纳入到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范畴,在政治上做到一视同仁,在体制和政策上消除各类障碍;要加大凝聚力度,大力支持引导非公组织人才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从而造就一支适应静安双高区建设需要的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三)着眼于构建和谐静安的目标,努力提高人事人才工作水平
人事人才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当前,人事人才工作进入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发展期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攻坚期。人事人才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军转干部安置等方面的工作,与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人事部门要自觉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促进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人事人才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出发点,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妥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要善于“解剖麻雀”,找出问题的症结和深层次的原因,注重维护和实现人事公正。在推进各项改革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依法行政,更加重视社会公正。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与时俱进,又要量力而行;既要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坚定性,又要讲究方法步骤的科学性、严密性;既要抓好重点突破,又要注意配套衔接,确保改革平稳有序地进行,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关键点,不发展就不可能有更好的稳定。现在存在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要通过发展来解决。但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改革也不能离开目前的基础和静安区的实际,要与静安的实际结合起来。我们讲自主创新,如何去创新?在哪些方面创新?我以为,创新就是要紧紧围绕静安区的支柱产业和发展重点,即现代服务业。如果要按照全国科技大会的精神在高科技领域和制造业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的话,就不符合静安区的实际。静安区的特点是区域面积小、区位环境好、区位优势足。我们不可能建设大型的工厂,在R&D投入上面不可能跟工业开发区相比,但我们的投入重点可发放在现代服务业创新上面,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改善现代服务业环境,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战略,这些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所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静安区跟其他区有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要求,我们人事人才工作同样如此。按目前情况来看,从国家“十一五”规划到地方“十一五”规划,都在强调要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话题,讲了不是一次两次、一年两年,讲了很长时间,年年讲,年年做,年年还要讲。这说明政府机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次改革就解决所有问题。静安区在政府机构改革、公务员管理方面已经领先了一步,公务员聘任制是上海市唯一试点的一个区,在全市率先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在具体的体制机制配套方面还要做进一步探索,不是说有了一个公务员聘任制就万事大吉了,也不是说我们的政府机构改革只要按照国家和上海的统一要求来做,我们自己就能无所事事,无所作为,我们有我们要做的事,要去创新、去改革的任务还很多,关键是找出自身薄弱点,结合工作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强、更有效的保障。
二、要在突出重点抓落实上下功夫,全力做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人事人才工作
新形势下的人事人才工作使命崇高,任务艰巨,做好开局之年的人事人才工作更是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人事部门要在静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以“落实、聚焦、突破”为基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求真务实,开拓奋进,扎实做好人事人才的各项工作,尤其是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大力开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市人代会提出,“十一五”期间,上海要以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为主线,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初步形成“四个中心”的基本框架。这个目标很宏伟。
提高国际竞争力这个概念的提出,市政府事先经过反复研究,到底如何提高,提高到什么程度?有的讲是国际中心城市,有的讲是世界级城市,最后确定的是国际竞争力。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上海不能够把自己定位在只跟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较,而应该代表中国到世界舞台上去比拼,这是对上海提出的新要求。国际竞争力就要跟经历了几百年时间而形成的国际大都市较力,那么作为静安这样的中心城区,我们同样有这样的任务。静安是中心城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不是哪个人干出来的,是我们很幸运地生在这块土地或者工作在这块土地上。如果我们生在崇明或工作在崇明,我们的工作目标可能就完全不一样,所提的工作要求也完全不同。有了这样的优势,还有这样的基础,静安今后要做的就是要与国际一流城市的城区一比高低,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尤其是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要借鉴国际大都市的商业中心模式,寻找自己的定位。这是时代给我们的机遇,没有这样一个发展的时代,也就没有这个机遇,同时也是给我们的一个任务。上海在中国不走出去,让谁走出去?静安在上海不走出去,让谁走出去?我们要有舍我其谁的气概和精神。市委提出,繁荣繁华看市区,实力水平看郊区。实力水平按照工业、科研等方面是看郊区,看工业开发区,繁华繁荣是要看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尤其是像静安这样的中心城区要更好地体现这种繁荣繁华。我们前两天到香港去招商,一个香港的企业家给我们提了个建议。静安应该怎么定位?当时我们提出静安应该成为香港的中环,即香港高档的商业区和金融区。结果这个企业家跟我们说,这个定位太低了,静安不能和中环比,静安的目标是要建设世界“第五大道”,静安南京路要成为继纽约曼哈顿的第五大道、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英国伦敦的牛津街、日本东京的银座之后的第五大道。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明我们的眼界还要放得更宽更开阔,对自身要求还要更高,这才能更好地促进静安今后的发展。为此,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创新我们的体制机制,以人才的创新带动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
今年1月,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举办了静安区首批领军人才颁证仪式。在本区首批26名领军人才中,我们现在所讲的体制外(不属于传统意义上国有的行业)人才有12名,占46%。按实际推算,这个比例还应该更高一些,因为我们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局在评定的时候更多考虑了体制内因素,这跟区域人才抽样调查形成的1万和4万的比例不匹配。今后我们在观念上要打破体制内外的概念,人才是一视同仁的,只要是区域内的都要为我所用,区域内的各种所有制企业都是为静安区发展作贡献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为他们提供服务和政策支持,对体制外的人才队伍也要像对我们自己的人才队伍一样做工作、给政策。首批领军人才是构建静安人才高地的骨干,他们专业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领军作用显著,刚才董伦超同志已总结到这三句话,他们都在为静安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积极的贡献。区组织人事部门要抓紧制定领军人才管理办法,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更加关心领军人才,进一步建立起动态的管理机制,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领军人才培养机制;要进一步加大领军人才扶持力度,遵循领军人才的成长规律,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吸纳技术创新人才主体的作用,建设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动用人单位落实领军人才自主领衔、团队配备等措施,为区域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动力。
(二)要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具有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管理改革向法制化、科学化迈进了一大步,在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是一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举措。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也是一项具有很强政治性、政策性的工作,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一定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把认真做好实施《公务员法》的有关工作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切实抓紧抓好,全面提高我区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能力素质。
首先,要严格执行《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政策不走样,坚决维护法律和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明纪律,杜绝不正之风。其次,要认真做好公务员登记、职务职别确定、工资改革实施等公务员法的基础性工作,把工作做深做细。第三,要在《公务员法》的制度框架内,积极争取市人事局的支持,继续深化静安区公务员聘任制改革试点,把聘任制改革的效果真正地发挥出来。第四,要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结合静安区三年一度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评选活动,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以思想政治、行为规范建设为基础,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公务员精神培育为主线,加大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力度。第五,要继续抓好《公务员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使广大公务员准确理解公务员法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
(三)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建立新的公共服务模式和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素质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事业的更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以促进社会事业更大发展为指导思想,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素质、内在活力和社会效益。事业单位改革不是简单的“减人、减钱、减编制”,不能简单地认为把人减下去就是改革,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形成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健全、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最近市政府要在全市全面推开城市网格化管理这项工作。现在市里已经建设了上海市级网格化管理平台,并在长宁、卢湾两个区进行了试点。网格化试点推进以后,对加强城市管理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按照市政府要求,静安、徐汇、黄浦要在5月底之前完成网格化管理的平台建设,这也就是说我们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要完成基本平台、基本制度和队伍的建设,然后6月份以后要把静安区的平台向整个社会推出,进一步加强我区城区综合管理。实行这样一项管理,看似是城市管理的一个新举措,但实质上也是我们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的一个样板。静安区以前一直在强调政府工作流程的再造,目的就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加以完善。通过建设市区两级平台,更好地发挥现有队伍的作用,把监督、执法、处置的各个环节衔接起来。昨天区政府专程到市政委调研这项工作,下周二还要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这里的一个核心要求是:要在现有人员配置的基础上,做好这项工作。那么我们原来的管理体制可能要有些变化。我们现在五个街道共有200名市政协管员,市政协管员的任务也是抓好城市市政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分到各个街道后,每个街道有40名协管员,仅管辖1个多平方公里,再加上全区1500多名公安干警,平均一个派出所有130余人,就是在静安区马路上排成队,也不会有重大的治安事件和重大的违反市容市政条例的事件发生。但是即使有这么多人,我们还是有许多问题。今年一季度,静安仍发生重大凶杀抢劫案,盗窃案数量还是在上升,我们的市容状况跟以前相比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这说明一个队伍管理的效率问题。这次由区市容市政委从各街道协管员中选一批人出来,成立网格监督员,这个网格监督员的工作和行踪是受平台控制的,他的职责很明确,考核起来很方便。那么今后对执法和处置的要求也很清晰,该谁做的事谁去做,不能推诿扯皮,做得不好我们有考核,按考核结果来确定。我们打破一个旧的循环是为了建设一个新的循环,我们希望的是新的循环要比旧的循环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绝不能比旧的效果差。所以我们现在不是单纯的加人、减人的问题,关键是整合的问题。如何整合好我们的资源?静安区的公务员并不比其他区的少,但是我们只有7.6平方公里,管不好是没道理的,完全应该管得好。
第二,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职能和特点,分类实施改革。对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对从事公益活动的事业单位,要强化公共意识,强调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促使它们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实现发展重点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要促使其面向市场,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事业单位要分类改革,关键在于理顺职能,不要什么单位都叫事业单位。如本身是在市场上竞争的,是以盈利为主的,就不要挂事业单位的名义,要真正转成企业,凭真本事到市场上竞争,做得好你就拿高薪,做得不好你也别用事业单位保底。但是真正从事行政事务管理的,就必须把行政事务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做好。
第三,要以进一步规范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核心,扎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根据国家人事部下发的《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重点做好事业单位推行公开招聘的相关组织管理工作,建立事业单位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凝聚优秀人才,凝聚骨干力量。
三、要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体制,形成人事人才工作的坚强合力
“十一五”规划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新形势、新任务对做好人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区各级党委、人事部门和广大人事工作者,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增强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时期人事人才实践的本领,准确把握人事人才工作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不断推进人事人才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第一,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全面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东西,增强人事人才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积极加强人事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国际比较研究,创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人才工作新理念。要尊重实践,善于总结、提炼和升华新鲜的人事实践经验,坚持人事制度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努力提高驾驭人事人才工作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人事干部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人事干部做的是“人”的工作,因而一定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要能较好地把握人才资源开发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人事管理工作规律,使自身的思想观念、知识储备、业务能力适应时展的要求。人事干部要争做实践“公务员精神”的表率,把“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要求,化作勤奋工作的动力;把“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行为操守中;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要求,体现在各项工作中;把“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要求,贯穿于每一项工作的环节中,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同志们,今年的人事人才工作“重头戏”多、任务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管人才的体制和工作格局,进一步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作用,以党管人才的体制优势为依托,加快建设有利于引导、激励、凝聚各类人才的服务和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区各级党委要为人事部门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讲大局、讲责任,互相支持,协调配合,确保今年人事人才工作深入开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让我们站在“十一五”规划新一轮发展的起点上,珍惜机遇,珍惜人才,发扬优势,携手奋进,为“紧扣双高目标,构建和谐静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光纤通信技术发展探析论文
- 下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