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建设暨组织工作会议讲话

时间:2022-02-02 10:34:00

导语:人才队伍建设暨组织工作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才队伍建设暨组织工作会议讲话

一、近年来我市组织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这些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组织人事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积极开展理论武装工作、组织建设工作、干部和人才工作、制度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三点:

一是政治过得硬。全市组织人事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实执行党的干部和人才政策,确保党的组织意图顺利实现。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扎实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市县乡换届选举、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的推荐和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的推荐和选举工作中,坚持按章办事,规范操作,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任务。

二是工作亮点多。结合*实际进行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很多工作可圈可点。在理论武装和干部培训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建成了*市县级干部在线学习园地,实现了网上“教、学、考、管”一体化;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美国进行中长期培训;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青年女干部培训班;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全国领先、全省第一”的目标,探索出一条西部地区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新路子,得到中央领导、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开展了干部选拔任用“两推一述”试点,研究制定了我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五大人才培养工程”,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到我市工作。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在农村实施“双带致富”工程、“双千”工程、“五有”工程,特别是村级综合楼建设工作在西部省区走在前列;在城市扎实推进“四进社区”试点工作,得到了中组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在“两新”组织建设和流动党员管理方面,也有不少创新之处,中央媒体多次予以报道。

三是作风很踏实。在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组织人事系统的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敬业奉献的精神,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一项工作交代下去之后,很快就有了结果,责任心很强。比如,筹建两湖一库管理局、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基金会、环境保护审判庭和环境保护法庭,举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赴京津沪等地考察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干部等任务,都完成得很好。在去年全省组织系统“双强岗位练兵”竞赛活动中获得第一名。

尤其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今年年初的“抗凝冻、保民生”战役中,全市组织系统在李涛同志、俞静同志的带领下,按照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打了一场漂亮的硬仗。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一起,共派出94个考察组、督查组,督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抗灾救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干部作风情况、民生保障情况,把重要关头的表现作为干部考核的依据。各级党委提拔了81名表现突出的干部,及时处理了29名消极怠工、敷衍塞责、擅离岗位、抗命不从的干部。组织部门及时动员全市基层组织和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各级各部门成立党员突击队、先锋队、志愿队、应急分队、服务队等共4000多支,开展突击抢险、救助群众等活动,特别是春节期间开展“党旗进村寨,入户送温暖”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组织部门迅速上报抗凝英雄李彬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李彬同志被及时追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抗御雨雪冰冻灾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高效率地完成了评选、表彰全市“抗凝冻、保民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任务。可以说,组织部门在这次抗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事实充分证明,我市组织人事队伍是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队伍,是一支能打大仗、能打硬仗、能打苦仗的队伍,是一支党委政府信任、人民群众满意的队伍。在这里,我代表市几大班子向全市组织人事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

我深切地体会到,党的十七大以来,从中央到省委,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特别强调改革创新。十七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部分的标题就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主要就是围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主题来展开的,并从“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三个方面,深刻论述了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重大意义。习突出强调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中的重大课题,积极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李源潮同志明确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好今年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一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培训党员、干部工作,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三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四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五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六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此外,最近,《人民日报》发表了四篇署名“仲祖文”的评论文章,副标题都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石宗源同志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以改革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努力开创全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张少农同志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组织工作”。可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是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始终高扬的一个鲜明主题,始终贯彻的一个根本要求。

之所以如此强调改革创新,我理解,是因为我们党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中央反复强调:“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我们党执政不到60年,而世界上执政时间更长,却在顷刻之间失去执政地位甚至土崩瓦解的政党并不少见。比如,大家熟知的苏联共产党,是在世界上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党,执政74年后垮台。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拥有1300多万党员,连续执政71年,有着突出的政绩,曾经创造“墨西哥奇迹”,却在2000年大选中惨败。印尼专业集团是印尼建国后执政时间最长的党,在1998年失去了执政地位,该党的领袖苏哈托被迫辞职,并走上了被告席。这些政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变我不变,有病不治病,自身肌体出了问题却没有“治疗”,没有“调理”,老化了、僵化了,最后被人民抛弃了。最能够说明问题的是被称为“百年老店”的中国国民党,在台湾执政50年,由于不思奋进,自毁前程,在2000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丧失了执政资格。之后,国民党卧薪尝胆,闭门思过,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今年终于夺回了执政资格。这些政党拥有政权是因为什么?失去政权又是因为什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从自身来讲,在工作中不能说不会发生任何失误、不存在任何缺点,关键是我们能够纠正失误、克服缺点,能改正包括“”这样的错误。从外部来讲,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没有受到威胁。我们是目前世界上由共产党执政的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西方某些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把共产党从地球上消灭掉,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从地球上消灭掉,这是他们永远不会改变的战略,为此他们费尽心机搞“西化”、“分化”。大家都看到了,前一段时间,在我国西藏拉萨等地发生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和奥运圣火境外传递活动中,一些西方政客大放厥词,不断给我们制造麻烦,一些西方媒体刻意歪曲事实,恶毒攻击我们,就是很好的证明。还有“台独”分子、“藏独”分子、“疆独”分子等,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看不到潜在的危机是十分危险的,我们绝不能高枕无忧。

那么,采取什么办法使我们党“永远先进”、“永远拥有领导核心地位”,实现人民江山永固呢?建国以来,我们党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走过了一条十分曲折和坎坷的道路。一种是同志采取的搞政治运动的办法。同志是个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很强的人,生怕政权落入像赫鲁晓夫那样的人手里。怎么办呢?他老人家不断发动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反“右倾”,搞“四清”,最后发动“”,结果事与愿违,搞政治运动把党心搞散了,把民心搞丢了。历史已经证明,用这样的办法巩固执政地位,是达不到预期目标的。一种是从邓小平同志开始实施、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改革创新的办法。就是创新思想理论,摒弃“两个凡是”,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就是创新体制机制,取消领导干部终身制,实行任期制,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不断扩大公推直选的层次和范围等;就是创新工作方式,正面教育为主,通过开展“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我们党不是没有遇到风浪,不是没有历经艰险。面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反共浪潮,面对国内的严重政治风波,我们党不但经受住了考验,而且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强大到令某些西方国家既侧目又不得不妥协的程度。最近在巴黎传递奥运圣火受扰一事上,法国对中国的态度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法国的媒体对中国进行无端攻击,暴露出某些西方人的什么心态呢?我认为,就是嫉妒!就是容不得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容不得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和他们平起平坐。这无疑激起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遭到了强烈抗议。为了挽救骤然降温的中法关系,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一个星期内派出3名特使先后赴华斡旋,表示歉意。法国人为何前倨而后恭?关键是盯着与中国签订的200亿欧元的贸易订单。中国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实力就有地位,弱国无外交啊!实践证明,改革创新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了,而不是动摇了;执政能力增强了,而不是削弱了。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时变则我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如何解决“永远先进”、“永远拥有领导核心地位”的问题,一种办法是不断搞政治运动,一种办法是不断改革创新,两种办法,两种结果,一个给我们教训,一个给我们经验。因此,中央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来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前,我们党面临的世情、党情、民情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来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从世情来看,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政治体制方面的碰撞也越来越多,我们不仅面临全球的经济竞争、文化竞争,而且面临激烈的政治竞争,即看什么样的选人用人机制更加科学合理,看谁的制度更有生命力,看哪个政党更有凝聚力。从党情来看,党员权利意识日益增强,要求更多地参与党内事务,落实民主权利;党员构成情况发生变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实现党对基层社会的领导提出了新要求。从民情来看,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日益增强,要求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让公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要求组织工作增加公开性,提高透明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适应新形势、经受新考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继续推进党的事业,就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渗透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

在改革创新上,要澄清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同志顾虑,搞改革创新,会提出新语言、新政策、新办法,这是不是后人否定前人?不是的。改革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前人创造的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我们要继承并很好地发扬光大,但是,客观世界发展变化了,主观世界也必须随之发展变化。比如,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从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既没有丢掉“老祖宗”,同时又有新内容。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引用了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就是要鼓励我们改革,鼓励我们创新。实际上,改革创新体现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今年省委宣传部搞“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同前年相比,比赛科目增加了合唱,选手报名范围扩大到省外,这就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我认为这样做很好。另一方面,如果有些做法已被证明是错误的,是行不通的,若还因为怕别人说“后人否定前人”而固守老一套,不作调整,不作变革,工作还怎么推进啊?就像一个人治病,一个药方用了好几年都没有效果,为什么不可以换换新的药方呢?总之,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只有改革,我们的事业才有生机,只有创新,我们的事业才有活力。

三、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八字方针,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最重要的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因为干部工作是组织工作的核心,也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首先必须肯定,现有的干部人事制度总体是科学的,是能够选拔出优秀领导干部的,在座各位就是通过这套制度选拔出来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伯乐相马”的痕迹比较重。我们党的老一代“伯乐”,心明眼亮,大公无私,选拔、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最近我看到丁廷模同志怀念*的老书记夏页文同志的一篇文章,讲到在夏页文同志的推荐下,他担任*市委办公厅综合处处长1年后担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年后任*市委副书记,5个月后任贵州省委副书记。可以说,正是夏页文同志这样大公无私的“伯乐”,选出了丁廷模同志这样的“好马”。但是到了现在,有的“伯乐”变了,变得老眼昏花,甚至利欲熏心。所谓老眼昏花,就是很多人都看出某个人有毛病,可他就是看不出,于是出现了“带病提拔”的情况;所谓利欲熏心,就是把商品经济中的交换、交易引入政治生活中,这就出现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以致于有人编了顺口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说“你行”的是变了味的“伯乐”,说“不行”的也是变了味的“伯乐”,你不服这样的“伯乐”还不行啊!李源潮同志深刻指出,现在老百姓在政治方面最不满意的是两件事,一是少数干部贪污腐败,二是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我不敢说*市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不敢说*市就是一片净土。

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具体来讲,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八字方针。对八字方针,李源潮同志作了深刻阐述。所谓民主,就是要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落实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所谓公开,就是要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写入党代会报告。就是说,不仅是财权、事权要在阳光下运行,选人权、用人权也要在阳光下运行。黑龙江“田凤山、韩桂芝案”涉及的几百名干部中,没有一个是通过公开选拔上来的。这说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能够有效防止权力被滥用、错用。在我看来,除了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其它能公开的都应该公开,选用的规则要公开,过程要公开,结果要公开。所谓竞争,就是要坚持优胜劣汰,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竞争不仅是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是科技、文化发展的活力之源,也是政治体制的活力之源。有竞争,干部队伍才有活力。当然,这种竞争是在合理规则规范下的有序竞争,是团结合作框架内的同向竞争,而不是相互拆台的恶性竞争,也就是说,是公平的竞争。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更多更好地出人才,增强一个地方发展的竞争力,增强我们制度的竞争力。有人怕竞争影响团结,怕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没有,肯定有,但这没有什么好怕的。我们可以研究并找到防止和克服恶性竞争的办法,实现合理竞争、有序竞争、良性竞争。所谓择优,就是给优秀干部干事业的舞台。干部优不优秀,由谁说了算?最根本的是由人民群众说了算。总书记最近指出:防止选拔任用干部出现不正之风,说到底,还是靠群众路线,过去讲苍天有眼,这个“苍天”,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孟子讲得好:“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八字方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伯乐相马”变为“赛场选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最大限度地避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顺应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大局大势,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在*市,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关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上述精神。

前一段时间,省委组织部到*市考察了7名副厅级干部人选。若这7名同志得到提拔,空缺的职位如何补充呢?这是全市干部群众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的初步考虑是,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八字方针,采取公推竞岗和公开选拔的方式进行。如果空缺的是县委书记、县长,我们准备实行公推竞岗;如果空缺的是部门负责人,我们准备实行公开选拔。特别是我们提出对县委书记的职位进行公推竞岗,这在全省是首次,在全国也很罕见。石宗源同志、张少农同志对此高度重视,非常支持,省委组织部已经正式批复,并批准成立了*市公推竞岗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华祥同志和市里的几位领导同志任副组长,省市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省委、市委之所以如此重视这项工作,是因为在当前的政权结构中,县这一层级太重要了。自秦朝设郡县制以来,县便成为中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县一级政权也成为实现国家意志的关键环节。“县安邦兴”、“天下治权始于州县”,强国之基在于强县。今天,对县一级而言,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即上面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指示、各项政策、多种任务都汇集到县这一级,经由县传递到乡村的千家万户。县一级党委、政府是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能否传导到千家万户的枢纽,是国家各项政策、措施能否落实到最基层的关键环节。就*市的县来说,人口最多的开阳县有44万人,人口最少的息烽县也有26万人。这是什么概念?这在世界上来讲,可以是一个小国家啊!因此,县委书记作为县域第一负责人,责任非常重大,选好一个县委书记实在太重要了。实行公推竞岗,就是要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这个位置上来,不让平庸之人占据。当然,市直各个局的局长也很重要,以后要加强交流,公开选拔。实行公推竞岗、公开选拔,使干部的晋升过程单纯了,用不着去“跑官”、“买官”。一个公务员,如果用钱去“买官”,凭正常的工资收入能买到官吗?没有钱就只能去贪,最后可能官买到了,脑袋也搭进去了。参加公平竞争,风险等于零,如果一定要说有点风险的话,最多是竞争不上丢面子而已,但不至于丢脑袋,况且,大家习惯公平竞争以后,也就无所谓丢面子了。这样的好处还在于,可以使一些干部从特别在乎上司的满意度转变为特别在乎群众的满意度,从特别擅长走上层路线转变为特别擅长走群众路线,使大家真正把心思、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干工作上,用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大家可以多读点书、多研究工作、多谋划发展。比如,你做农村工作,想得最多的就会是怎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你做工业工作,想得最多的就会是怎样使企业在灾后重建中实现目标不变、效益不减,怎样选择一些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项目;你做服务业工作,想得最多的就会是怎样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服务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八字方针的要害是什么?正如李源潮同志所讲,是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一把手”用人行为。有人就给我讲过,李军同志,实行公推竞岗和公开选拔以后,你这个市委书记就没有初始提名权了,权力就小了。我想,我的权力来自于组织,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民赋予的。我除了行使作为市委书记应有一票的权力外,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规办事,坚持尊重民意,把权力交给领导集体、交给制度、交给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道自在人心。我相信,通过这套程序、这套制度选拔上来的干部,保险系数、安全系数比任何个人推荐出来的都要高得多。

实行公推竞岗和公开选拔,是为了解决领导干部“上”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探索解决“下”的问题。石宗源同志多次强调,要治贪、治庸、治懒。相对来讲,对于贪官的危害性,人们已有充分认识,而且,我们对治贪也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办法和系统。但庸官、懒官就不一样了,隐蔽性很强,潜在的危害性很大,比如,有这样一些官,他们既不贪赃枉法,也不搞歪门邪道,看起来还遵章守纪,可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不愿管“闲杂事”,不愿管麻烦事,这是“懒官”;还有一些官,要么不作为,“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如此老样子”,要么乱作为,如同庸医,违反规律干蠢事,使一个地区或部门耽搁了大好的发展时机,这是“庸官”。对这类干部,老百姓意见很大。但是,治理这样的庸官、懒官,目前还缺乏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下一步,我们要探索引入民意的考核办法,对领导干部开展民意调查,干得怎么样,请老百姓来打分。得多少分奖励,得多少分诫勉谈话,得多少分交流调整,得多少分引咎辞职。今年年底要进行试点,明年1月1日起实施,请市委组织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尽快拿出科学的、合理合法的考核处置办法。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不做事也不犯错误的“懒官”、“庸官”混不下去。

我这里还想强调的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之举,是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由于改革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肯定会遇到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阻力。市委提出公推竞岗和公开选拔,就会断了个别人的官路,也会断了个别人的财路,但我们是在扎扎实实贯彻中央和省委的指示,为全市优秀干部提供一条阳光的“官路”,为全市人民增加一条改善生活的“财路”。从目前对公推竞岗和公开选拔方案征求意见的情况看,同志们基本上是赞成的,同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我们还要继续征求意见,包括登报征求意见。当然,如果有人不理解或者反对这一改革举措,也属正常。李源潮同志讲得好:“任何改革措施有利也会有弊,改革的进程是一个不断兴利除弊的过程。改革者可能遍体鳞伤,但他毕竟是在向前进,而不改革最后只能是死路一条。”为了99%的公众利益而得罪1%的人,我在所不辞,哪怕有再大的风险,我们也必须向前推进,不为非议所动摇,不被困难所吓倒!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我没有任何私心杂念,能做到“十年后敢见*人,百年后敢见*鬼”,也就是说,十年后,我重返*时,能够坦然面对*的各位同志;百年后,我们若到了阴间,我也能坦然面对*的各位同志。

四、超常规激活现有人才,超常规引进高端人才

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对我市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超常规激活现有人才,超常规引进高端人才。之所以强调超常规,是由我市人才状况所决定的。首先必须肯定,这些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人才环境,全市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优秀人才,今天在座的各位,就是党政、企业、科技、艺术、教育等各行各业的人才,撑起了*的一片天。没有大家,*的发展不可能有今天这个局面。我到*市工作快1年了,经历的许多事情令我非常感动,许多相识和不相识的同志令我充满敬意。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人才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开好今天这个会,市委请组织部搞调查研究,把全市人才家底弄清楚。那么,家底如何呢?一是总量不足。把中专以上(包括中专)和初级职称以上(包括初级)的人才都算上,共有26万,仅占总人口的7.3%。不与发达地区比,就比周边城市,南宁同层次人才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79%,成都为16.4%,长沙为8.79%,都比我市要高。二是层次不高。本科以上的仅占37%,研究生以上的仅占0.7%;高级职称的仅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6.3%,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仅占全省总数的3.7%、5.6%。特别是拔尖人才稀缺,学科带头人、领军人物少之又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名家”、“大家”近乎空白。目前,我市没有1名“两院”院士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而青岛、成都、长沙、苏州均在30人以上。三是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城区,县以下特别是农村很少;相对集中在党政机关和教育、卫生等行业,金融、规划、环保、法律等行业的人才短缺。四是青黄不接。高级职称人员中,35岁以下的仅占2.46%;在市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的仅占2.99%,而55岁以上的占了25%,不少企业的老总已经60多岁了,而外省大都是30、40岁左右的人在那里打拼。这就是我们的人才家底。

我深深感到,*现在缺的不是思路、不是宏图大略,最缺的是人才,缺党政人才,更缺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邓小平同志讲,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全市各级各单位的主要领导。中央、省委考察我是不是成熟,其中一条就要看我是不是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同样,市委考察在座的各位是不是成熟,其中一条也要看你是不是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因此,要想被组织鉴定为成熟的领导干部的话,就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确立人才工程是第一工程的地位,采取超常规措施,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上取得重大突破。这次会议讨论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讨论稿)》,希望大家集思广益,本着对*长远发展负责的态度,多提宝贵意见,真正使文件有“干货”,有超常规的措施,公布后能让人眼睛一亮,让人心动,随后行动。

超常规建设人才队伍,很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儿子”和“姑爷”的关系。一方面,要超常规激活现有人才,把“儿子”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在*这块土地上干事,毫无疑问,首先要靠*现有的人才,靠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辛勤劳作的人才。怎么激活现有人才?就是要加快培养和选拔的步伐。该培养时大力培养,该使用时大胆使用。邓小平同志讲过,对优秀人才,要打破常规,搭梯子,使他们抓紧成长起来。我们要把优秀人才放到困难地方、关键岗位和基层去锻炼,去培养,给他们平台,使他们熟悉社会、磨练意志、开阔眼界、提高本领。中组部实施的“十万大学生村官人才工程”,我们要落实好。要大胆地培养年轻干部,只要是“苗子”,就要及时培养,及时使用,是猴子就给它一棵大树,是老虎就给它一座高山。比如,今年年初,我市选拔了一批副县级后备干部,就要及早给他们压担子,抓紧让他们成长、成熟起来。人才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从才能的萌芽、发展,到成熟,最后衰退,大体上是一个抛物线型。我们就是要用不同人才的最佳年龄段。比如,杂技演员、舞蹈演员,十多岁、二十多岁的时候正是在台上放光彩的时候,可是职称上不去、工资福利待遇上不去,非得到几十岁,上不了台了,跳不动了,才给个高级职称,工资才涨得上去,这跟人才成长规律很不相称。这种做法就应该改变。还有,要高度重视培养专业人才接班人。我去年在一次工业经济座谈会上对几位优秀企业家讲,一方面,我要向你们表示敬意,感谢你们为企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我又要批评你们,你们都60多岁了,还这么辛苦,在一线操劳,没有把接班人培养出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领导者,要清楚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赶紧培养接班人。如果接班人出不来,那你自己再优秀,历史使命也没有完成好。

另一方面,要超常规引进高端人才,把“姑爷”的作用发挥好。当前,人才的争夺非常激烈,即使像北京、上海、香港这样的人才高地也纷纷采取措施,大力引进人才。比如,北京启动了“首都人才战略”,上海实施了“领军人才计划”。香港这么发达的地区,还嫌人才不够,从2006年6月开始实施“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到去年底已经有322人移民香港,郎朗、李云迪、章子怡等都由于这项计划而成为香港居民。现在,香港的大学每年都在内地包括贵州招生,提供那么高的奖学金,为什么?就是挖人才。就拿我们周边城市来说,在引进人才上也是不遗余力,比如,昆明有“紧缺人才引进工程”,长沙有“紧缺工业人才引进计划”,成都有“全球人才计划”,重庆有“千名优秀人才引进活动”等等。相对于*来讲,这些城市的人才多得多,他们尚且对人才如此“如饥似渴”、“贪得无厌”,我们*在引进人才上,决心应该更加坚定,态度应该更加真诚,措施应该更加有力。我知道,有的同志主张“肥水不流外人田”,当某个岗位空缺后,希望把机会首先留给*的同志。对这种心愿,市委很理解,而且也尽可能地满足。比如这次县委书记、县长的公推竞岗,有同志建议市委至少面向全省选拔,后来市委还是决定面向*市。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市能够胜任县委书记、县长的干部很多。但我也要告诉同志们,现实情况表明,有些方面的人才,*市的确非常稀缺,不引进还真的不行。比如,市里要物色新成立的金融办主任,想找一位金融学博士,全市范围内找来找去,没有一个,只在*市商业银行发现1名硕士。这个主任不面向全国引进行吗?比如,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任的人选,我们准备从天津滨海新区引进,这不是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是因为高新开发区是要跟国际衔接的,是要跟国内搞得最好的开发区接轨的,这对主任人选业务素质的要求很高。为了这件事,我往天津打了多次电话,俞静部长亲自到天津去了3次,真可谓古有刘备“三顾茅庐”,今有俞静三赴天津。现在,有些高层次人才愿意到我市来工作,比如,我最近就收到12名博士后写的联名信,要求到我市来工作,我们很欢迎,准备和他们谈。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能提供的条件不能和发达地区相比,要想引才,就必须采取灵活手段。这方面绍兴搞得很好。绍兴虽位于长三角地区,但论大小,顶多算是中等城市;论区位,上海、杭州、宁波等一线城市占尽引才先机;论“内力”,缺高等院校、少科研机构。面对人才竞争,绍兴在吸纳高层次人才方面“魅力”有限。绍兴选择了“错位竞争”方略,采取“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方式,通过设立院士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技开发基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实验室等28种办法,3年引进的人才就近6万人,其中,硕士或副高职称以上近1600人,还从23个国家引进100余名紧缺人才,形成了人才开发中一种独特的“绍兴现象”。绍兴这种“柔性引才”良策,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对待外来人才,我们一定要有长远眼光,心胸开阔一点、大度一点、大方一点。要真正想清楚一个问题,就是外面的人才是来给我们发展事业来了,是给我们造饭碗来了,不是同大家抢饭碗、争地盘来了。他们能够带来一个团队,带来一个项目,发展一项事业,带来好的思想观念,帮助我们拓展空间、创造机会。

总之,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儿子”的作用,又要把“姑爷”引过来,而且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能只要“儿子”,不要“姑爷”,“儿子”干不了的活,我们不找“姑爷”怎么办?也不能只顾“姑爷”,丢弃“儿子”,所谓引来“姑爷”气走“儿子”。对有希望成才的“儿子”,我们给他“浇水”、“施肥”;对“姑爷”也要诚心诚意,当成一家人。请大家相信,市委不会亏待“儿子”,但在引进“姑爷”这件事上,也请大家多理解。

超常规建设人才队伍,还必须正确看待人才的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孔子是大圣贤,也有缺点,比如他虽然口头上提倡“有教无类”,但实际上至少要提一串腊肉来他才收为学生,我们现在就比他做得好,对贫困生实行免费教育。可见,完美无缺的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同时,有些优点和缺点是伴生的,例如有的人思想解放,敢想敢干,大胆创新,但往往容易简单生硬。有的人稳当沉着,老实平和,但往往容易规行矩步,不敢开拓。如果不注意保护优点,一味死抠缺点,缺点可能没有了,但优点也就没有了。一分为二不是一半对一半,不分主次是折中主义。一个人七分或八分是优点,那就是好的,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相反,如果这个人七分或八分是缺点,那就基本不行。因此,把握好优缺点的份量至关重要。当然,这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如果把一个人的缺点或优点片面地渲染扩大,优点多的人可以变为毛病多的人,毛病多的人可以变为优点多的人,可用的人就变成了不能用的人,不能用的人反倒变成了可用的人。看人必须抓住主要方面,看主要方面是缺点还是优点,既要看缺点对工作有多大害处,更要看优点对事业有多大用处。一般来讲,要先看长处后看短处,发挥长处避其短处,在发挥长处的过程中补其短处;要先看优点后看缺点,在发扬优点的过程中克服缺点。

我们有些同志常常以个人好恶作为标准,把别人的特点、个性当成了缺点或弱点。如这个人活跃一点,就说他咋咋呼呼;这个人沉着一点,就说他四平八稳。我们队伍中为什么“万金油”式的人很多,我看这和不能正确看待缺点、个性有很大关系。如果人人都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去要求,管得又严又死,就会把人搞得没棱缺角、油头滑脑,使特点、个性不能发挥,从而埋没了人的才华。一定的社会实践造就一定的人才,有些真正可贵的东西,有时很可能就是人们看不惯的东西、个性的东西,即所谓殊众的东西。王维讲,“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就是说可贵的东西开始不明显,不注意就容易错过。

我自认为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才,比如有时太直、有时太刚、有时太严、有时太急、有时太较真。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有这些缺点无碍大局,但是,对于领导干部尤其是我这个层次的领导干部来说,如果把握不好度,而太直、太刚、太严、太急、太较真,就是缺点。同志在贵州工作时讲过一句话,在贵州干工作,不能不急,又不能太急。我愿意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努力克服这些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工作水平。邓小平同志讲过,是人才,即使有某些缺点弱点,也要用。中央和省委用了我这个有缺点的人,让我到贵州工作,还让我在*市委书记这样重要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中央和省委能够这么包容我,我想,我在市委书记任上也会这么包容有缺点、有弱点的人才。当然,对缺点也要具体分析。缺点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容忍的。工作中“毛躁”一点,开展批评有时不注意方式方法,特别是创新中偶尔出现失误等等,只要不影响大局,是可以宽容、应当允许改正的。总书记讲,要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另一种是不能容忍的。比如,对那些政治素质差、道德品质坏的人,对那些投机钻营的政客,是不能提拔重用的。李源潮同志讲得很好,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打个比喻,一个木桶如果是边缘上短了一截,只是少装点水而已,不影响整体的使用,如果说桶底坏了,就装不了水,整个桶就完全不能使用了。总书记特别强调选人用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德无才的人,最多是平庸一点而已,有才无德的人,会用才谋私利,迟早会出问题,放在重要岗位上,就会出大问题。

大家都知道,樊中黔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像他搞权钱交易这样的问题,就是“桶底”坏了,是党纪国法所不能容忍的。昨天,我和袁周同志、李涛同志、李忠同志、保建同志到金阳新区,看了一些房开企业以及建设项目,与金阳新区管委会和金阳公司的干部职工见了面,进行了座谈。我们都表达了共同的意思,就是市委、市政府建设金阳、发展金阳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6年多来金阳新区建设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山野岭,现在,一座现代化新城已经拔地而起,环境很优美,让人心旷神怡。金阳新区能够有今天的成就,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更是直接投身金阳建设的同志们辛勤努力的结果。金阳新区的干部职工99%是好的,樊中黔违纪是他个人的事,希望大家安心工作,专心致志地干好自己的事情。市委、市政府开发建设金阳新区的决心不会动摇,只会更大;力度不会减弱,只会更强;政策不会改变,只会更好。现在的思路,就是把金阳新区放在*的全局里谋划和发展,努力把各个片区连成一体,这样,金阳新区的发展空间更大,要素流动更合理、更便捷。随着*环城高速公路、北京西路、贵金线等的建设,金阳新区将迎来新一轮建设和发展的高潮,我对此充满信心。眼下,金阳新区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奥体中心等一批重大工程都已经明确了时间表,作出了承诺,要一刻不停地向前推进,确保如期完成。不能因为樊中黔出了问题,金阳新区的发展速度就减缓下来。金阳新区管委会和金阳公司的同志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没有樊中黔,金阳新区的建设会搞得更好,对外开放会搞得更好。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执行力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执行力。党的基层组织处于党组织的最底层,是我们党的政权组织的最末梢、最终端、最小的细胞。细胞是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细胞虽细,但作用巨大,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看一个地区党组织的形象,最重要的就是看基层组织的形象。因为党的基层组织同人民群众有着最直接、最广泛、最经常的联系,是人民群众了解党的窗口。如果基层干部对待群众态度粗暴,用简单、蛮横的办法处理问题,就会给党和政府造成不良影响。看一个部门的管理效果,最重要的也是看基层组织的管理效果如何。比如,整治城市环境,关键要靠每个城管队员的工作,如果他们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占道摆摊、违章建筑等问题就解决不了,整治工作就落实不下去,市里和城管局的要求提得再好也没有用。可见,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关系到工作落实能否到位,执行能否到位。

总的来看,我市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是好的。比如,在“抗凝冻、保民生”期间,像李彬这样的同志,克服种种困难,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的指示和要求,将救灾物资送到农民手中,这就是执行力强的表现。比如,最近我市发生甲肝疫情之后,有关部门及时信息、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疾控中心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很多领域仍然存在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比如,抗凝冻期间,市政府已经宣布全市进入紧急状态,我到市供水总公司一个维修站检查,发现值班人员满嘴酒气、胡言乱语。我相信公司管理层对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认真的,但是到了基层、到了最末梢就出问题了。这就是执行力不强啊!所以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基层不认真落实,不认真贯彻,或者走了样,上级的政策、指示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因此,我多次强调执行力决定事业的成败,执行力不强,就是不讲政治的表现,就是无能的表现,就是不务实的表现。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加强执行力建设,将政策措施变成实际行动,将文件精神变成具体的事情。今年是省委确定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年”,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看基层党组织是否实实在在地发挥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而不是到检查的时候往上送一堆文件,墙上挂一排这样、那样的表格。我们要结合实际,把提高执行力作为基本要求、作为重要内容、作为衡量标准,扎扎实实开展活动,确保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真正取得实效。

现在,市委、市政府已确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关键在于落实。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提高执行力放在重要位置,真正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在这方面,各区(市、县)都有很好的举措,比如,南明区提出“强化责任制、提高执行力”,云岩区实施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区行动计划,小河区开展“执行力提高年”活动,等等。另外,从我了解到的情况,包括从省里的反映来看,市里各部门办事效率在提高,服务态度有好转,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做得还不够。我希望各级各部门把工作做得再细一点,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培训工作,使*市干部的执行力有实质性的提高。我曾经请李涛同志向大家推荐过《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今天我再次推荐。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将一封极其重要的联络信交给古巴的起义军指挥官加西亚将军。这项重要的任务交给了美国陆军中尉安德鲁·罗文。罗文接到任务后,立刻出发,用尽聪明才智,经历千难万险,历时3个星期,逃出敌人的包围,最终亲手把这封信交给了加西亚,圆满完成了任务。我总体感到,现在*市还是发指示的人多了一些,送信的人少了一些,而且把信亲手送到的人更少了一些。我们要多培养、多发现、多重用像罗文这样敬业、忠诚、诚信的人。

六、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努力提高组织工作水平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全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共同任务和重要职责。各级党委要切实肩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健全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党建工作情况制度、党委常委会定期讨论党建工作制度、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要加强对组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定期听取党建工作汇报,把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方面,各级党委要为组织人事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一要支持。就是不给组织部门出难题。有个故事说,某书记想提拔一个“小兄弟”,但不好明说,就叫组织部门拿方案,方案出来了,他一看,“小兄弟”不在名单里,于是叫组织部门扩大视野,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人选。组织部门仔细研究了一遍,增加了几个人选,这个书记看还是没有“小兄弟”,说你们思想再解放一点,范围再大一点嘛。组织部门又增加了几个人选,这次“小兄弟”的名字在里面了。这个书记很高兴,说这个名单不错,但要优中选优嘛,你们回去再选。如此循环往复,弄得组织部长叫苦连天,费了好大的劲才弄清楚他的真实意图,不得不佩服这位书记高超的“领导艺术”。我希望在座的书记、局长们不要给你们的组织部长、人事处长这样出难题,当然,“明火执仗”出难题也不行。我对李涛同志、俞静同志讲,你们用不着揣摩我的意图,我的意图就是严格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办,我交给你们的是一把“尺子”,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你们用这把“尺子”去选人用人就行了。二要信任。就是要对组织部门的工作放心、放手。我相信,即使个别环节、个别人出问题,但是组织系统整个程序、整个机制是优良的,是不会有问题的。我不相信组织人事系统选人用人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选庸人、选坏人。大家要相信组织工作这套程序、这套机制,放心、放手让组织部门开展工作。三要理解。在我们国家,“官帽子”是稀缺资源,相对是少的,而想得到的人又是多的,甚至是很多的,在配置中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因此,希望各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对组织部门多一些担待,少一些埋怨。对那些党性强、敢于坚持原则、抵制歪风邪气的组工干部,党委要给他们撑腰,关键时刻要为他们说公道话。

另一方面,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组织部门是管干部的职能部门,管好自己是管好干部的前提。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更加重视自身建设,在思想观念上有新转变、素质能力上有新提高、工作作风上有进步,真正具有李源潮同志所讲的“四种眼光”,并以此来认识、来谋划、来研究、来推进组织工作。中组部正在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的学习实践活动,我们要按照中组部和省委、省委组织部的部署,把活动开展好,进一步树立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新形象。相信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全市组织人事系统一定能够更好地担当起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项任务,更好地完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选才、聚才、用才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