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城市居民自治 建设新型社区

时间:2022-07-17 08:17:00

导语:完善城市居民自治 建设新型社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完善城市居民自治 建设新型社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成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居民如何通过民主自治的途径来解决自身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和社区居民的参与下,我区的居民自治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探索和研究。

一、我区社区居民自治工作的现状

(一)取得的成绩

1、直接选举工作有所突破。

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长期以来,我区的社区居委会干部大部分是街道办事处提名,然后由居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由于参与选举的居民代表人数较少,广大居民群众缺乏参与民主自治的意识。我区把直接选举作为扩大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突破口,*年4月,在葑门街道长岛社区、友新街道福星社区开展了直选试点工作。在长岛社区进行“一人一票”直选中,居民的登记率达95%,福星社区的“户代表”直选中,登记率也在80%以上。直选将候选人提名权交给居民,采取自愿报名和5户或10人以上提名的方式,不划框子、不定调子,全部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在确定正式候选人时,举行了候选人竞选答辩会,由与会居民投票确定正式候选人。在选举日,社区内在设立主会场召开选举大会的同时,设立了若干流动投票箱,投票现场还设置了独立秘密写票间。实践表明,居民群众对直接选举是欢迎和认可的,有80多位居民参加了志愿者队伍,不计报酬,为直选义务工作,两个社区的参选率都达到90%以上,共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主任2名、副主任7名、委员22名,长岛社区还有一名韩国籍居民当选,直选工作顺利完成。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目前我区全面开展了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除去年已进行换届选举的6个社区居委会,其余54个社区居委会全部采取了“户代表”直选的方式进行选举,社区成员单位和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外地居民也参与选举,委员和副主任差额选举、主任等额选举产生。在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还探索了社区居委会成员加社工的社区工作组织设置模式,每个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正主任1名、副主任1-3名,委员7-9名。社区居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通过聘用专职社工形式充实工作人员力量,既保留了一批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又便于社区工作人员的合理流动。

2、社区自治程度逐步提高。

我区各社区均健全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等组织体系,制定了社区居民公约。社区居委会全面实行了居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为推进社区居委会更好地履行自治职能,我区推行了社区民情恳谈会、民事协调会、民意听证会和民主评议会“四会”制度。民事协调会的主要职能是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稳定。如胥江新村有几幢楼房周边环境脏乱,还时常有楼上的住户向下扔垃圾,引起居民间的纠纷。其所在的胥虹居委会便请这几幢的居民代表一起召开了民事协调会。在协调会上,居民们认识到共同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作出了全体居民不向小区内乱扔垃圾的约定,并决定每月每户出2元钱聘请保洁人员打扫卫生。协调会后,小区卫生得到有效改善,居民间由此引发的矛盾也大为减少。民意听证会的主要职能是听取居民对社区公益事业、实事项目和公共事务决策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如:二郎巷社区居委会曾就是否要在社区与南面一工地之间建围墙的问题召开民意听证会。听证会上,起初居民们分歧很大,因为建围墙虽有利于安全,但影响部分居民的出行方便。最后大家通过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安全更重要,于是决定建围墙,等施工结束后,再在围墙上开门方便进出。起初持反对意见的居民也心悦诚服,表示支持这一决定。民情恳谈会的主要职能是听取社区居民反映社情民意,为民帮困解难,各社区居委会通过这一形式,为社区困难人群解决了不少问题。民主评议会的主要职能是听取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意见,推进民主监督。社区居委会一般一年召开一到两次民主评议会,会上,居委会干部向居民代表述职,由居民代表进行评议和投票测评。实践证明,“四会”制度较好地推进了社区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社区居委会还将社区单位纳入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社区单位为社区建设作出了不少贡献。如锦帆路社区居委会组织锦帆路沿线40多家单位,开展了环境整治工作,使该路的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3、社区居委会工作条件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区社区建设力度较大。去年,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社区居委会建设”的议案,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的重视,我区全面实施了社区居委会标准化建设,60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活动用房基本达到了130平方米标准,公园街道滚绣坊社区、葑门街道横街社区、双塔街道二郎巷社区等11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活动用房达到了300平方米,其中府前街道道前社区用房已达485平方米。每个社区都有一个以上较大的集学习、娱乐、健身、休闲为一体的场所,还配备了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各社区居委会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居民的温馨之家。

4、社区居委会干部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加强,社区居委会干部工作、生活待遇的逐年提高,吸引了更多年纪较轻、能力较强的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目前,我区社区专职干部的平均年龄已下降到45岁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60%,党员比例达40%,基本建立起了一支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我区加强对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工作水平。广大社区干部热心为民,努力工作,依法开展居民自治活动的能力逐年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民主选举缺乏有力的法律规范。

《居委会组织法》只规定了“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的民主选举原则,而选举究竟如何进行,对其方法、程序,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致使基层在组织选举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特别是直接选举的程序比较复杂,没有严格的规范,会影响到选举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使选举缺乏可信度。

2、民主自治的水平有待提高。

居民自治缺乏健全的制度规范,自治水平有待提高。各社区虽然健全了相关的组织体系,但对这些组织如何通过规范运作实现民主自治的职能没有严格的规定,一些组织没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有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基本上只是简单地听取居委会的工作汇报,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民主决策方面的职能作用。对居民会议议定事项的办理程序、办理责任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一些议定事项不了了之。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不高。在社区中,关心居委会工作的主要是社区的退休人员以及一些下岗工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社区居委会的议事会、听证会等以退休人员参加的居多,大部分居民不大关注社区的事务,不大参与社区的活动。

3、社区居委会行政性事务过多。

社区居委会承担着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教育、民政工作、计生工作、再就业工作、环境卫生工作等十几大类百余项工作。一些部门以“××工作”进社区的名义,把工作延伸到居委会,要求居委会挂上牌子、成立组织、订立制度、建立台帐。一些单位还将盖章印证的法律责任推向社区居委会,要求社区居委会出具各类证明或为各类证明盖章。还有各种各样的普查工作,如市民家庭状况调查、市民营养健康调查等都落实到居委会,牵涉了居委会干部的不少精力。在没有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居委会还承担了不少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能。由于过多地承担了本应由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负责的任务,广大居委会干部只能疲于应付,影响了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的发挥。

4、社区党建任务越来越重。

目前,社区居委会较多采用支部书记与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做法,这样做有一定的益处:加强了支部的力量,减少了干部数量,有机协调了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之间的工作,解决了基层党务干部的待遇问题。但近年来,随着改革改制力度的加大,除企业退休党员外,大量与改制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党员和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党员进入社区党组织,社区的党员数量急剧增多。据统计,截止去年年底,我区党员共11000余名,而分布在全区各社区居委会的就有7000余名,占60%以上。如吴门桥街道16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党组织有150名党员,一些社区党组织已有近300名党员。全区67个建有党组织的社区居委会,建党委的1个、党总支43个,党支部23个。由于党组织和自治组织性质不同,其组织方式和程序不同,所承担的职责也不同,一肩挑的做法,使兼职干部的负担过重,难以保证两方面工作均得到有效开展,并且在具体工作中,兼任的干部用什么身份开展工作,接受何种监督,通过何种途径奖惩任免都会成为新的问题。

二、对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自治的思考

1、居委会选举工作应进一步规范。

通过直接选举工作的试点,我们体会到,直接选举工作是推进社区自治的有效手段。社区居民通过行使提名权和选举权,民主意识和自治意识有所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有所强化,为社区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打下了基础。直接选举工作还使社区居委会与街道之间的关系由事实上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回归到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提高了居委会干部对居民负责的意识。从基层民主的实际过程来看,民主选举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适合我国基层选举实际的民主选举制度,将基层选举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居委会组织法》的修订已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希望通过修订,能对基层选举在选举程序、方法、原则、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各地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选举办法》,规范选举行为,有效减少基层选举中的随意性,依法维护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保证选举的公开、公平、公正、合法有效,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

2、要不断提高居民自治水平。

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是基层民主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必须调动居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广泛参与民主实践,提高民主意识,实现民主自治。首先,要加强对《居委会组织法》等法律的宣传教育,切实改变当前一些居民群众把居委会当作政府派出机构的观念,提高居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社区意识。其次,居委会的工作要进一步贴近居民。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该进一步摆正位置,把工作重心调整到为社区居民服务上来,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发动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第三,基层政府要加强对社区自治活动的指导。在城市居民自治的进程中,政府正确指导和引导不可缺少。政府应指导社区居委会通过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程序,保证居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

3、应进一步减少居委会承担的行政性事务工作。

居委会不是政府的派出机构,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与社区居委会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确保社区居委会自治职能的落实,政府必须转变观念,对社区居委会承担的行政性事务工作进行排查清理,切实减轻居委会负担。除《居委会组织法》有规定的以外,各部门要在社区居委会设立组织机构,下达工作任务的,要向有关部门申报,并逐步实行居民群众投票准入制度,通过听证会等形式,根据居民群众的意见作出决定。对于一些确实需要社区居委会的协助才能完成的工作,应该本着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用在社区配备协管员的办法解决。现在劳动部门在每个社区配备了劳动保障协管员、公安部门在社区配备了外来人口管理协管员,经费由市、区两级财政负担,这种做法受到社区的欢迎。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条件下,根据苏州市的实际情况,其他如计划生育、社会救助等工作都可在社区设立协管员,使社区居委会从行政性事务中解脱出来。另外,要加快发展物业管理等经营服务性企业、发展社会调查等社会中介组织,减轻居委会的负担,使它有更多的时间办理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真正发挥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4、设立专职党务干部加强党建工作。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基层民主自治也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保证民主自治在一个科学健康的道路上稳步推进。党组织在基层民主自治中的作用,其核心在于保障基层自治组织在党的领导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框架下履行其自治职权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在目前党建任务日益繁重的情况下,应设立专门的党务干部,将其工作职责与任免考核纳入基层工作和社区建设的总体格局,按照《党章》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保证各项党建任务的顺利完成。

5、加强对撤村建居工作的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撤村建居工作势在必行。在撤村建居过程中,如何处置村集体资产、建立股份合作社,如何解决原村民的就业问题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如何改革设置基层组织和管理体制,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撤村建居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加强对撤村建居工作的研究,要以提高原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出发点,寻找村居体制转换的有效途径,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的顺利过渡。

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基石。相信在党的领导下,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广大群众将越来越多的通过民主自治的方式解决基层的问题,努力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协管员经费情况:

劳动保障协管员经费:市财政3、区财政7,共同承担。

每个社区配一名,每人每月600元。

外来人口管理协管员经费:市财政承担

每个社区配一名,每增加500个外来人员增加一名。

每人每年8千-1万元。

社区居委会聘社工情况:

社区居委会人数以每400户1名计,除主任、副主任外,缺额用于聘社工。

我区大部分社区居委会为1正2副,聘2名社工。

社区主要挂牌:

社会保障、残联、国防教育、计划生育、科普教育、青少年活动、家庭促进会等

社区主要盖章印证项目:

涉及居民房屋买卖证明、遗产公证、最低生活保障证明、婚姻证明、学生学费减免证明、出国、申请安装自来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