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村级组织“四化”建设规范村务管理

时间:2022-06-30 11:16:00

导语:开展村级组织“四化”建设规范村务管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开展村级组织“四化”建设规范村务管理

2003年8月,我们在东风村开展了以组织设置科学化、岗位职责职能化、事务决策民主化、工作运行效能化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四化建设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主要做法

1、精心调研,明确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村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村级组织运行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困难,如直选后村两委关系如何协调,村民日益增长的参与村务管理的需求同村务管理的主体、权限、职责不明确之间的矛盾等等,造成村级组织运作不规范、关系难协调、违规决策等现象较多,进而影响了农村稳定,削弱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村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新路子,增强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我们组织人员,深入调研,摸清了村级班子及其配套组织建设、村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农村实际,提出具体工作思路即通过建立村经济合作社,为村级集体资产运作提供一个有效的载体;制订详细的村务管理规则,规范村级组织运行;从而达到组织设置科学化、岗位职责职能化、事务决策民主化、工作运行效能化的工作目标,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2、重视宣传,统一思想

开展村级组织“四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此项工作涉及村干部权责的重新调整,需要全体社员的支持和参与。刚开始,个别村干部、社员对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无所谓、事不关己的态度。为此,街道领导专门与试点村干部进行了一对一的谈心,加强沟通,把握动态,及时化解个别村干部之间的隔阂和矛盾,统一村干部思想。村里专门召开了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动员和部署。街道联系领导、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多次走村入户,向党员、群众讲深讲透村级组织“四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内容,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设,取得广大党员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群众认识到自己是村级组织“四化”建设的制订者和受益者。通过以上做法,统一大家思想,为试点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3、发扬民主,建章立制

为规范村务管理,我们按照依法立制、便于操作的原则,精心研究制订了《东风村经济合作社章程》和《村务管理规则(试行)》。在制定过程中,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座谈会,几上几下,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征求意见,使之更符合政策法规的要求和当地实际。重点建立健全了三项制度,内容基本覆盖了村级组织建设、村务分工、村务决策、办事和议事规则、民主监督、责任追究等村务管理的方方面面。

一是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协调运作机制。在严格遵循《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的前提下,本着于事简便的原则,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村民代表确定为社员代表,民主选举产生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社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社长的社管会班子,并在《规则》和《章程》里都明确了村经济合作社负责统一经营管理村集体土地和集体资产的职能,解决了村党支部在村级事务决策和执行中的制度缺陷,强化了村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根据村务重要程度、性质不同,分为重大、重要和一般三种类型村务,集体土地征用、征地费的分配补偿方案、5万元以上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方案等涉及村民整体利益的11类重大村务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或决定,2000元以上的财务支出、5万元以下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安排及1万元以下村集体资产处理事项等10类重要村务由村“三委”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一般性村务由村级各组织按照职责归属自行处理,明确了村务管理的主体、权限和职责。

二是完善村干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建立了干部任期承诺、村务公开、村民质询村务、“三委”工作年度报告和村干部述职、年度评议干部、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及违规责任追

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村干部进行严格、全面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明确了村配套组织负责人、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村报帐员及村务监督小组成员的产生(选聘)、任免和罢免(辞

退)等程序,制订各项日常管理制度,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完善村干部报酬、补贴等奖惩制度,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严格设定财务审核权限,实行村经济合作社社长一支笔审批制,明确规定500元以下非生产性开支由社长或委托副社长签批;500-2000元开支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审签,由签批人签批;2000元以上开支由三委联席会议研究确定,由签批人签批;同时,详细规定了财务报销、帐务管理、违规责任等,使财务收支更加透明、规范。

三是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村务决策程序分为议题的提出、讨论、确定、表决、执行、监督等六个环节。规定凡涉及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村党支部要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议题;由村委会、社管会、配套组织或村民(社员)代表联名提出的议题,要提交给村党支部研究后,再提交村“三委会”讨论;重要村务议题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协商、酝酿后提出方案。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规定凡涉及村集体资产转让、承包、租赁经营及重大工程建设的意向性项目,准备签署的合同、各项规章制度、村规民约(草案)等事关村民利益的事项,其他需要通过法律政策咨询决定的事项,就内容合法性或程序性问题,应向法律服务机构或上级有关部门咨询,没有通过法律和政策论证的,不能提交决策。此外,《村务管理规则》还对表决、执行、监督等决策环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村三委”等组织和群众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使村级决策体系更加民主、科学。

4、加强领导,确保到位

为切实抓好这次试点工作,区委组织部专门召集部分镇(街道)、部门的领导对农村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专题探讨,对《规则》和《章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修改意见,并经常下基层具体指导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街道党工委多次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试点工作,建立了村级组织运行“四化”建设领导小组,并确定由党群副书记和组织委员蹲点指导,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广大群众积极配合试点工作,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如对涉及内容合法性或程序性的村务应先经法律和政策论证再提交决策,就是由村民提出的。由于领导重视,工作到位,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主要成效

1、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法定程序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经济合作社社长,使书记掌握财务和事务的主要审批权,从制度上保证和强化了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社管会三套班子各有分工,各配套组织各司其责的新型管理机制更符合当前农村实际,运行更加顺畅,推动了农村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2、推进了村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村经济合作社的建立,使村两委从复杂的经济活动中相对超脱出来,基本消除了村两委在村务管理中的争权夺利、推诿扯皮等不协调现象。将村务管理的一系列制度统一到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规则中,使各项工作更公开、透明、规范,“四个民主”得到了更好的制度保障。

3、实现了“村民自治”的理念。《村务管理规则》的制定,使村级各项事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进一步明确了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在村务管理中的角色和职责,为群众积极参与村务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提高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增强了民主和法治意识,进一步强化了村民自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