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在地理空间框架汇报发言

时间:2022-07-22 03:37:33

导语:局长在地理空间框架汇报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局长在地理空间框架汇报发言

各位专家和领导:

“十一五”时期,区划调整前的,经济社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925.61亿元增加到2702.5亿元。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GDP总量由第18位升至第15位。2011年,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深入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创新推动、县域突破等战略,全市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636亿元、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598亿元,实现增加值1490亿元、增长23%;财政收入达到623.8亿元、增长22.7%。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领先。

今年,随着区划调整,省委、省政府要求在1.1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为基础,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大城市迈进。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市委提出了“新跨越、进十强”的目标。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15%以上。并明确要求能快则快、能超则超,要求固定资产投资要力争再快4个百分点左右,其他各项指标要力争再快1个百分点以上。

的跨越发展,离不开各位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向你们致以崇高地敬意,表示由衷地感谢!2008年10月,市获批国家唯一的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同年,市获批国家“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这两大试点,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测绘局,尤其是蒋局长和传殿、董纯处长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数字”试点,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我就“数字”试点进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做法与成效

试点获批后,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局和市委、市政府联合签订了《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示范工程协议书》,明确了试点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和支持政策,为顺利推进试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党组书记徐德明曾专门到市,对如何建设好“数字”试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测绘局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鉴于市是省会城市,试点要涉及省直机关和单位以及中央驻肥单位,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测绘局协调省行管局专门发文,要求予以支持。

市委、市政府对试点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多次过问试点工作,明确要求市国土资源局将“数字”试点形成的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为全市社会管理的唯一平台和统一平台,要求试点成果全市共享。

市政府成立了“数字”试点领导组,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无条件配合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工作。市政府还要求整合城市信息资源,高质量、高标准、创造性的完成试点任务,加快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融合,通过建设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智慧”,大力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近三年时间来,我们已经完成了国土、规划、建设、公安、应急指挥、房产、统计等多个部门和行业的城市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全方位构建了市地理空间框架。具体成果有:

(一)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测绘基准。

(二)利用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卫星遥感影像成果,建成了1万多平方公里的卫星遥感数字正摄影像数据库。

(三)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建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行政区划数据库。

(四)利用2004年、2008年和2011年的航空摄影测量成果,建成了1000平方公里的航空正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地面高程模型数据库。

(五)利用2005年1:500、1:1000数字线划图(DLG)和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城市土地调查和变更测量成果,建成了市辖区城市道路交通数据库、水系数据库、植被数据库和房屋数据库。

(六)利用第二次经济普查成果和城市土地调查成果,建成了市辖区地名、地址数据库,采集地名和地址2.7万多条。

(七)采用外业调查、数据采集等方法,建成了市辖区800多平方公里城市三维数据库,形成了城市三维真实景观模型,并建立了数字三维展示平台,重点区域形成了三维实景影像。

(八)制订了《市基础地理数据库使用与管理规定》和《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使用管理规定》。

目前,“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成果,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以此为基础平台,已经建成了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的应用数据库和应用平台。

(一)建成了城市地籍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规划数据库。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

1、国土管理“一张图”系统。该系统形成的“一张图”,实现了对土地信息的快速分析、用地环境的直观评价、土地权属的准确审核等功能,为土地储备、建设规划、招商引资、土地出让、项目监管、执法监察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和保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2、地籍调查与土地登记系统。该系统是国土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系统。通过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和土地登记,为土地权利人依法土地提供法律保护。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登记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商品房土地登记、预查封登记、查封登记、解封登记、强制注销登记、注销登记等更加快捷准确。

3、土地动态巡查与执法监察系统。可以利用手持GPS定位功能,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做到违法用地现场定位、现场采集证据、实时标注巡查路线、实时传送现场影像与控制中心实时互联互通。系统可以通过叠加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地规划数据,进一步分析违法用地的性质,为违法用地查处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

(二)协助建成了市公安局地理人口数据库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成为公安系统“金盾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大幅提高了警务部门快速响应、协同处理、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的能力。

(三)协助建成了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数据库和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突发事件数据的快速收集与分析、应急指挥的辅助决策、应急资源的组织和应急行为的协调、管理、控制等指挥功能。

(四)建成了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市地理信息公众查询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交换、编辑、处理、分析、统计、制图、维护和更新等管理功能,依托门户网站,按照“公开性、可用性、权威性”的普适原则,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了开放便捷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随着试点成果应用的逐步深化,市正在推动“数字”试点成果向图层化、网格化方向发展。竖向划分图层,一个部门、一种应用形成一个图层;横向划分网格,一个区域、多种应用叠加,方便社会管理。这将大幅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

目前,市建设、房产、城管、农委、卫生、教育、林业、旅游、人防、消防、地震、食品药监、交通、水务和电力等单位对“数字”项目建设成果表现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依托“数字”试点成果,建立适合自身管理需要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

二、体会和打算

“数字”试点取得进展,得益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测绘局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徐德明副部长提出的“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边提高”总体要求,在“统一、标准、动态、共享”四个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一)统一是前提。各行各业都看到了“数字化”、“信息化”大趋势,都在积极努力,都想做主导,都想占领入侵。但是,目前真正在做的,真正能够成为社会管理抓手的,就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我们要努力的就是将“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为全市各行各业管理的基础平台。为此,我们正在想方设法做到以下三点:

1、做到统一建设。要说谁不重视“数字化”、“信息化”,谁也不会承认。但是,要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共建,各家都还有顾虑,还不能真正走到一起。

现在就是要做到“强制统一”,要像财政部门实行财务统管一样,督请市委、市政府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将社会管理方方面面统一到“数字”。这样做,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多头管理,可以防止各自为政、各搞一块,能够极大地节约财政资金。

2、做到统一引导。我们正在全方位开展宣传,目标是让全民全社会知道“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明白以此为平台实施社会管理的便利性。《日报》等多家媒体曾经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

我们认为,统一引导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如何让人知道?”,二是“如何让人了解?”,三是“如何让人相信?”,四是“如何让人依靠?”。目前,我们还处于第一阶段。

所以宣传普及“数字”,让人知道、了解、相信、依靠,就如“两个提高”一样任重道远。现代化的东西总不容易被接受,就是因为太复杂、不易掌握,难的是如何让其听了简单、用了便捷。

我们的宣传要做到“通俗化”,我们的产品要“亲民化”,我们的操作要“简单化”,我们的内部作业可以严谨、规范、标准,活做得精细;但对外使用必须直白、简单、方便,活做得漂亮,不能认为就是敲敲键盘的事。要成为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便捷平台,必须在“亲民性”、“便民性”上下功夫。

3、做到统一利用。目前,不仅国土部门在带头用,我们还在积极鼓励其它行业和部门在社会管理中试用,我们并要在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整改完善,争取让其尽早尝到甜头,产生依赖性,不得不用,最终以点带面,做到全民全社会统一利用,以此来维护“数字”的长期生命。

(二)标准是基础。就是在已有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兼顾各部门的数据和技术特征,建立标准的数据格式、交换协议和运行环境,提高信息资源、技术平台等方面的综合利用率。

(三)动态是根本。就是做到动态实时更新数据。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加强数据的动态更新和技术平台的升级维护,是保持“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常用常新的基础。

(四)共享是生命。“科学技术的生命在于应用”。就是要消除信息孤岛和壁垒,主动将成果送给各级各部门共享使用,做到“统一建、大家管、大家用”,实现信息、技术、人才、设备等全方位的共享。这里好有一比,我们的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只要做到“根基扎实、常用常新”,各行各业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我们的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是“通俗化”平台,只要做到“低门槛、够开放”,各行各业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我们的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是全社会的共享资源,只要做到“全方位、高效益”,广大老百姓一定能够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实惠。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市的发展建设已经步入关键时期,一方面要做大做强,实现“量的增加”;一方面也要做好做美,实现“质的提升”。最近,市委、市政府的很多重大决策都在“质”上做文章。是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是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之一,社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试点必定能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如果这项工作能做好,必将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作为750万人口省会城市的“外延”和“内涵”,影响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气质”和“品质”。

为了将试点工作做好,不辜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测绘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像“对外怀柔争环境争地位、对内高压提素质提效能”做好国土资源工作一样,内外兼修,做到“对外让人接受,对内干的更好”,以此来加速推进“数字”试点成果的应用,让“用过的没话说,没用的想着用”,让试点成果真正成为社会管理的唯一支撑,为国家和省扩大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