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安排会上市领导发言

时间:2022-06-19 08:09:00

导语:民政安排会上市领导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政安排会上市领导发言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传达贯彻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工作,分析研究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安排部署2012年民政工作,动员全市上下更加重视、更加关心、更加支持民政事业发展,推动全市民政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凤冈、正安、习水三县作了很好的经验交流发言,开志同志对过去五年的民政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就做好今年民政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全面,很到位,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做好新形势下民政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近来年,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核心理念,认真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基本职责,找准重点,突破难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三类群体”为重点的各类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民生进一步改善,社区建设、五保供养、优抚安置、殡革改革、敬老院建设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许多工作得到了民政部、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特别是成功应对了几次重特大自然灾害,全面建立实施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近百万保障对象基本生活有了可靠保障,民生保障兜底网络进一步织牢,为实现民政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过去几年我市民政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明显,作用更加突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着广大民政干部职工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民政战线上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民政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民政工作关系人民群众安危冷暖,关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基层政权建设和巩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政工作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民生工作,是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大局、最现实的课题,也是最大的政绩。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热议,《报告》中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并作出了一系列安排,凸显了更加注重操作性、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提升发展后劲三大指向。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未来五年我市将按照“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增比进位突破”、打造发展“金三角”的新要求,突出“提速赶超、转型跨越”主旋律,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着力建设“三宜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要实现17.5%的增速,继续保持高速态势。民政工作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必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相同步。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牢固树立“三种意识”,精心谋划、全力以赴抓好民政各项工作。

一要树立大局意识。长期以来,中央、省、市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一再强调“民生就是我们最大的公务”、“必须把改善民生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改善社会困难群体生活状况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社会稳定无从谈起,发展环境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民政部门作为解决民生的重要基础,就必须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认真践行宗旨,千方百计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努力解决好他们的合理诉求,全力担当起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要树立机遇意识。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这是首个从国家层面全面系统支持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更是全省人民期盼已久的大事、喜事,对全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标志我省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意见》中对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支持,不仅在全国属首创,而且给带来加快发展的特佳机遇、特别机遇和特殊机遇,这也为我们加速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策支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金三角”的重要一极,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事关全省的发展大局,如果我们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不能使民政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同步,就会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腿,全市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就会受到影响。

三要树立责任意识。“欠发达、欠开发”是我市基本市情最真实的反映。目前,我市有城乡低保群体74.1万人,重点优抚对象5万多人,特别是近年来,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交替发生,大量群众因灾急需救助,社会救助的量还很大。仅去冬今春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全市就达到了71.64万人,占了全市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任务还很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将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中,强化责任心,增强主动性,不容许有丝毫懈怠和闪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真正把为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想得更细,落实得更到位,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二、抢抓机遇,重点突破,推动民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的第一年,更是我市民政事业打基础、增后劲、谋长远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市民政系统必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关注民生为主题,在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宜城市”中主动作为,推动全市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第一,抓项目,促提升。不仅是只有产业发展需要项目,民生社会事业更需要项目支撑。民生社会事业主要涉及公共服务,是一件改善民生、构建和谐、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伟大事业,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财政投入。目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投入的方面还很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投入大,在政府有限的财力支持下,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加大力度向上争取。特别是国发2号文件出台后,就民政事业而言,文件中提出了15个方面的内容,涵盖范围很广,但是都不是很具体,许多民政的业务工作都只是一句话,如何把这样一句话进行延伸、拓展,这是摆在民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面前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要做哪些事?有哪些项目?如何有序推进?因此,在下阶段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抓好文件精神的再学习、再领会,真正吃透精神,开拓思路,大胆构想,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真正做到从国发2号文件中找机遇、找项目、找资金,争取早日改变我市民政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

从操作层面上讲,重点要加强对上和横向对接联系。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省民政厅已专题向国家民政部请示出台支持民政事业发展的意见,并得到民政部的支持,即将出台。在政策未出台期间,各县、区(市)要加快项目库建设,提前做好项目申报资料的前期准备工作,待民政部支持发展的政策出台后,第一时间与省、市对接,掌握最新的项目规划信息,确保在第一时间组织申报,争取主动,赢得先机,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同时,要加强与国家和省、市发改委的沟通对接,争取把我们更多的民政基础设施项目挤入省、市发改部门规划的总盘子,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抓好在建和新开工项目的工程建设和验收工作,切实加强招投标、施工和工程验收每一个环节的跟踪监督,确保施工安全、进度和质量,确保建设一个达标一个,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第二,抓实事,促落实。今年省确定的“十六件民生实事”和市人代会通过的“十八件实事”中,均涉及民政的有冬春救助、城乡低保和敬老院建设三件实事,这是对人大代表承诺办理的实事,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民政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一是抓好3—5月的春荒救助。这项工作从去年底就已经开始,春节前,已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了一次督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作出了纠正。下步,要更加周密细致做好春荒救助工作,进一步细化方案,落实配套资金,认真抓兑现工作。同时,要与6、7、8三个月的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新灾应急救助紧密衔接,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稳定。二是做好低保提标工作。这是一项社会救助的长效机制,各县、区(市)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按照不低于10%的增幅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逐步实现规范化,落实好城乡低保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三是抓好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农村敬老院。去年,全省180所敬老院项目中,我市争取到了65所,占了全省的36%,目前,全市已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169所。今年,全省130所计划中,我市又争取到了70所,而且市级项目资金3000万元已经到位,机遇十分难得,各地要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确保实现全市敬老院整体提升。

第三,抓品牌,促形象。民政工作有很多亮点,许多工作受到国家民政部、省委、省政府、省民政厅及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要总结经验,继续深化,特别是对富有特色的工作,要注重挖掘总结,力争多出经验,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充分展示名城民政工作的新形象。一是“四民社区”建设要从不断丰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等内容着手,进一步丰富创建内涵,切实把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发挥起来,把“四民社区”这块社会管理工作的品牌打响。二是结合新《兵役法》和新修订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的实施,加强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统筹,积极筹集就业岗位,把重点对象的就业安置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扎实抓好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建立由民政部门牵头,教育、财政、人社和军队等部门参加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统筹协调,确保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有序推进。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开展“关爱功臣”活动,尤其要深化优抚对象短期疗养这一活动,切实维护优抚群体稳定。三是要发扬双拥创建工作成绩,促进军政军民团结。2月27日,我市再次连续第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这是一块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名片,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创建投入,巩固成绩,不断扩大红色影响力。四是围绕重大自然灾害的应对,按照“减、防、抗、救”并重原则,从物资储备、部门协作、制度机制、应急救援、机构平台等方面加强。通过加强宣传和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切实提高抢险救灾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实现12小时内救助到位的目标。五是抓好惠民殡葬深化工作。目前,我市14个县(区、市)县城所在地虽然全部实现了集中治丧,但殡葬工作要实现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服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绥阳县、道真县、务川县要加大力量推进此项工作,在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力争年内推行火化。已建立了困难群众殡葬费用的减、免、补政策地方,要进一步加强制度的完善和政策落实力度,确保惠民殡葬落到实处,促进我市殡葬改革稳步推进。六是积极做好救灾仓库项目前期工作和《政区大典》编撰工作。

三、夯实基础,强化保障,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民生保障是党委政府最关注、社会各界最敏感、人民群众最急需的工作,政府肩负着主导责任。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改进工作,努力实现民政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适应,与党和国家对民生工作的要求相适应,推动我市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强化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是推进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民政工作业务繁多,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多项业务需要不同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提升民政工作的综合效能和整体水平,必须坚持从体制机制建设出发,健全完善“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协作机制,形成民政工作的整体合力。各县、区(市)政府要牵头进一步健全完善民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研究解决民政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努力形成分工合作、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民政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第二,强化经费保障。着力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匹配资金问题。近年来民政资金逐年增长,而且增长的幅度很大,,全市民政资金超过了16亿(中央、省13亿),按政策规定,市、县应作相应的匹配,但是有些县、区(市),对中央、省、市明确规定的应承担的民政资金,落实还不到位,尤其在项目资金的匹配上落实不好,导致好不容易争取来的项目迟迟动不了工,甚至个别地方存在“零投入”和挪用上级专项民政经费的情况,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纠正。另一方面工作经费问题。当前,市、县在工作经费保障与实际工作需要上的矛盾突出,许多工作项目,只有专项经费,没有工作经费,每年的财政预算又很紧,各地在推进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些制约。客观上存在我市大部分县、区(市)财政困难,承担有一定的难度的问题。这里我要强调一点,为民政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就是为改善基本民生提供保障,就是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保障,这是由民政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县、区(市)在民政工作经费的保障上要给予大力支持,每年在工作经费预算上要逐年有所增长,并探索建立工作经费的自然增长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有钱办事。

第三,强化队伍建设。民政部门直接面对广大群众,每一位干部、每一项工作,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新形势、新任务对民政干部队伍提出了新要求,各县、区(市)要借助深入学习贯彻国发2号文件的契机,大力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各类教育活动和专题培训,强化干部职工敬业精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严格自律,廉洁奉公,开拓进取,坚决杜绝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行为,真正做到“口不言利,手不沾钱”,不断提高民政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力、处理复杂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提高理解政策、掌握政策、执行政策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党委、政府保民生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在保障民生、服务群众上有更大作为,在促进和谐、服务发展上有更大作为,不断提升民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我市全面建成“三宜”现代化特色城市,与全国在2020年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