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领导在民营经济会上发言

时间:2022-05-21 04:40:00

导语:县领导在民营经济会上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领导在民营经济会上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民营企业家,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近年来我们第六次就民营经济发展专题召开的工作会,具有里程碑意义。过去的五年,民营经济迈出了稳健的发展步伐,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积蓄了强力的发展后劲,已经具备了转型跨越的诸多条件。今天,我们又齐聚一堂,共商民营经济发展大计,探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作民营经济工作报告。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从2007年全县第一次召开民营经济专题工作会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民营企业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力进取,推动了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民营企业总产值从2007年的14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55亿元,年均递增25%;民营企业增加值从60亿元增长到251亿元,年均递增33%;民营企业数量从1488户增加到2424户,年均递增1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6家,年产值超过亿元的有75家,超过10亿元的有2家,已形成恒源、北元、龙华、亚华等一批实力强、后劲足的旗舰型、领军型民营企业;先后组建了兰炭、电石、镁业、建材、装备制造等大型企业集团,民营集团公司从7户增加到35户;个体工商户从13309户增加到20884户,年均递增9%;民营企业总产值占全县GDP的比重接近60%。

(二)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涉煤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煤炭企业经过资源整合,主体企业减少到22户,但生产规模扩大了6倍多,达到7865万吨/年,采煤技术和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兰炭产业经过“关小上大”、技改升级,23户环保现代的大型兰炭企业全部建成投产,成功进入国家产业目录,年产值达110亿元;全国最大的聚氯乙烯项目建成投运,电力、载能、建材等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非煤产业成为民营企业投资的热点,5年来,累计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50多户、规模养殖企业450多户,带动农业总产值从9.1亿元增长到16亿元,年均递增12%;加工制造业蓬勃发展,年产值可达9亿多元;高端餐饮、商贸物流、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特别是金融业有了明显突破,长安银行、招商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落户,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22户、注册资本总额达27亿多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30%左右。

(三)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所有制创新方面,北元化工与陕煤集团合作,资本金由10亿元扩大到16.8亿元,成功扩建了10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开创了混合所有制先河;联众、来喜、东源、五洲等4户兰炭企业与陕煤组建成立能源发展公司,重点实施循环经济一体化项目,在扩大了经营领域的同时,也使企业自身达产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明显提升;除此之外,龙华、天元、富油等民企与陕煤集团合并重组,四海、精原等6户民营企业与延长集团合作,使民营企业资本实力、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得到有效提升。在科技创新方面,低温煤干馏生产兰炭的新型工艺经过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最终试验成功,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认可。煤焦油轻质化、煤固体热载体热解、半焦炼钢炼铁、铸造型焦试验等新技术、新工艺如雨后春笋般生发成长,带动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快。在品牌创新方面,5年累计获得国家各类专利20多项,有10多户企业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商标,四妹子公司的“四妹子”、酒业的“麟州”等8个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北元化工系列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

(四)回馈社会力度加大。据统计,全县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5000个,成为农民转移就业和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到2011年末,全县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从业人员多达10万人,70%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在民营企业实现了再就业。民营企业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双百帮扶”工程累计有288户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11个行政村,投入帮扶资金6.8亿元,建成农业项目740多个;民生慈善基金的40多亿元意向捐资,有1/4强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捐助,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民营企业家奉献爱心、回馈社会的人生价值。

这些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民营企业家奋力拼搏的结果,特别是与在座各位企业家的辛勤努力休戚相关。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县所有民营企业家和员工,以及广大创业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民营企业抢抓煤炭市场升温的机遇,掀起煤炭生产高潮,掘到了发展第一桶金,为煤化工相关产业的培育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直接带动由国定贫困县迈入全国百强县。实践充分证明,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走科学发展之路。二是必须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紧跟产业发展步伐,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境地。兰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没有计较眼前利益,积极实施“关小上大”,顺利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就是最好的例证。三是必须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身处瞬息万变的市场,反应最灵敏,创新最自觉。政府充分尊重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维护好公平的市场环境,提供完善的体制保证,营造了“民营为主体、国进民不退”的发展格局,最大限度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四是必须坚持对民营经济的鼓励扶持。民营经济是典型的“洼地经济”,哪里的政策环境好,民营经济就会在哪里发展壮大。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民营经济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秉承“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先后实施了干部挂职、白领派遣、民营经济县长联络员、培训民营企业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政府果断决策,采取临时经济干预措施,用结对帮扶、税费减免等方法,组织企业积极应对,成功克服了危机,渡过了难关。

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承、完善、发扬。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我们也应清醒认识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从客观发展环境看,地方民营企业拥有的煤炭资源有限,新资源争取步履维艰,后续产业尚未培育成熟。环境容量、节能减排、土地供应等硬性指标约束日益严峻,水资源匮乏、交通外运通道不畅等发展瓶颈不容忽视。从民营企业内部发展看,企业的产品结构仍然较为单一,产业集群度和自主创新能力处于较低层次,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健立,高端管理人才短缺,企业文化建设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努力克服并加以解决。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努力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

发展民营经济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五个”建设的重要依托。当前,我县民营经济已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具备了转型跨越的条件。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中小企业29条”、“民间投资36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也把民营经济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加以推进,先后召开了三届民商大会,今年还将召开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这些优惠的政策措施和利好的外部环境,将为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创造难得机遇。我们必须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今后一段时期,全县民营经济总的发展思路是:以“五个”战略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围绕煤、延伸煤、超越煤”的“三煤”战略,既注重整合重组传统产业,又注重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既注重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又注重中小企业孵化;既注重发挥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功能,又注重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载体建设,努力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路。

主要发展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要超过300家,拥有2家本土民营上市企业,民营经济产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形成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甚至超百亿元的企业,民营经济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0%。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

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煤,努力提升煤炭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煤炭是县域工业体系的源头和核心,没有了煤炭资源,整个县域工业体系将无法维持,现已发展完备的煤化工产业也将难以为继,的转型发展更无从谈起。在下一步发展中,县委、县政府仍然会将煤炭资源的争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地方民营企业的煤炭资源占有量。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已有资源,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工作。目前,全县第二轮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整合重组后,全县矿井总数由200个减少到99个,减少了一半;平均单井规模由6.3万吨/年提高到80万吨/年,提高了12.7倍;总设计能力由1242万吨/年提高到7865万吨/年,提高了6倍。全县地方煤矿保有储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5亿吨,为民营企业后续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各煤炭生产企业要积极做好整合重组工作,强化建设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各项制度,确保早日投入生产。在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同时,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将废弃煤层利用与塌陷区治理、河道治理、土地整理、移民搬迁等结合起来,达到恢复耕地、异地占补平衡解决我县建设用地矛盾和采出废弃资源的多重目标。我县目前已开展了此类试点8个,今年预计可整理土地3000余亩,新造农田1000余亩,回收残留煤炭资源500多万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今后几年,县政府还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督促治理主体严格落实生态治理责任,严格安全管理,将采空塌陷治理与打击非法采煤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将好事办好。

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争取新的煤炭资源。省上对项目配置资源有一些基本限定条件,即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或者属于大型深度转化项目。我县单个民营企业很难达到上述标准,但是如果将煤化工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争取资源的可能性是有的。我县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源头的四大循环产业链,以煤炭—兰炭—载能—化工这条产业链为例,兰炭集团下属的20余户兰炭企业已完成投资90多亿元,电石集团循环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60亿元,北元化工聚氯乙烯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近90亿元,以上产业链的项目总投资可达240多亿元,加上金属镁、建材等关联产业的投入,项目总投资额与省上配置资源的标准很接近,如果将这些项目组合发展,产业规模非常大,无论争取资源还是拓展市场,都拥有很强的实力。在县内民营企业相互融合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也要与时俱进,敢于与国有大型企业联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要善于利用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以及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扩大民营经济行业覆盖面,拓宽经营领域和市场空间。在本届民营经济博览会期间,我们将组织专门的企业结对帮带活动暨签约仪式,希望相关企业利用好这一平台,互促发展,互利共赢。除此之外,县政府将多方争取资源,保障地方经济发展。一是与神东公司合作,加快开发利用边角煤炭资源;二是积极介入西湾、小保当等中、省大型矿井的生产建设,争取使企业在注册,并足额缴纳相关税费;三是在未设置矿权区域,积极参与矿权规划、设置,力争在中鸡、尔林兔等区域为我县新争取一部分资源;四是抓紧研究出台政策,强化对原煤出境、煤炭票据等方面的监管。

(二)延伸煤,切实抓好煤炭精深加工。

我县当前已基本建立以煤炭初级加工为主的县域工业体系,形成了兰炭、载能、电力、化工、建材等主导煤化工产业。但从长远发展看,目前的产业链条还不长、附加值还不高、各产业相互融合力度还不够,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卖资源、卖原料的局面。因此,在下一步发展中,必须继续做大产业规模,持续提高资源转化率。首先,要通过产业整合和“大块头”项目的建设,继续扩大煤化工产业规模。根据我县目前产业发展态势,到“十二五”末,我县预计能够达到煤炭2亿吨、兰炭2000万吨、电石300万吨、煤焦油300万吨、聚氯乙烯100万吨的主要工业产品产能,产业规模在西部乃至全国都位居前列,全国能源化工领域的核心地位将更加凸显。其次,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产业链越长,附加值越高。以煤炭转化为例,如果将煤炭转化成兰炭,可增值50%;转化成甲醇,可增值4倍;转化成醋酸,可增值10倍。我县可重点在以下产业链条延伸上做文章,一是大力发展一批依托本地化工原料、投资小、附加值高、带动就业多、距离终端产品市场近的加工产业集群;二是瞄准大集团、大企业和大资本,在更高起点,谋划一批以煤为主、多种资源协同配伍、综合利用的多联产、集群化大项目;三是沿我县现有的百万吨聚氯乙烯、金属镁等产业,策划引进一批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工程塑料、轻质合金制品等项目,发展一批以能源化工原材料和硅铝镁材料为基础的下游应用产业。第三,发改、招商和有关工业园区要重点围绕以上工业链条,深入市场调研,有针对性地策划、包装、嫁接一批产业项目,充实项目库,增强民营企业投资的实效性。

(三)超越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现阶段,民营企业要在持续放大煤炭资源效应的同时,未雨绸缪,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我县现有发展条件看,要重点在以下几个领域寻求突破。一是现代特色农业。我县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充裕的光照资源,发展干旱、半干旱地区设施农业条件优越,民营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优势,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完全可以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有所建树、取得效益。首先,要以土地流转为助推器,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持续提高畜牧、小杂粮等主导产业规模。畜牧业要加大规模养殖基地建设,把畜牧科技示范园建成全市最大的肉羊繁育基地和奶牛示范牧场,到“十二五”末,畜牧业产值要达到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75%以上;小杂粮产业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十二五”末要达到35万亩的规模(占全市的1/5),优质小杂粮产量要达到7万吨(占全市的1/6),商品转化率要达到85%以上。其次,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种植园和加工转化产业园区,形成从农田到工厂、再由工厂到超市和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第三,要转变营销观念,注重发挥品牌效应,懂得策划包装,围绕绿色无公害、生态健康食品、高端消费市场定位农畜产品发展方向,实现由单纯卖产品向卖生态、卖环境、卖健康转变,力争在“十二五”末创建2—3个国家知名商标。第四,要充分利用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建设区域性农产品物流集散地。二是装备制造业。民营企业要密切关注我县周边区域资源开发、城市发展、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动态信息,围绕大型成套综采设备及配套产品、能源化工成套装备及配套产品等策划布局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带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20%。三是文化旅游业。要以“人文”建设为载体,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社会诚信建设和公民意识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优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以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纲,以红碱淖、杨家将文化产业园等主力资源为开发基础,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挖掘提炼主题与功能特色,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至2%,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6亿元,建设全国旅游强县和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是金融服务业。要充分发挥金融业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壮大县域内各类金融机构规模和实力;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地方金融管理和协调机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投资,巩固现有资本优势,撬动吸引周边区域金融资源;大力发展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投资咨询等与金融相关的服务业。除了上述领域,支持物流、中介、保安、批发、住宿、餐饮、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至40%以上。

三、加强领导,改善服务,努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的观念,着力营造适合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阳光、空气和土壤,让投资者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好。

(一)要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和条件,坚持“非禁即入”原则,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入保障性住房、物流园区、铁路公路、污水处理和餐厨垃圾处理厂、城乡绿化、重大文体设施和景区建设等领域。加强扶持引导,大力支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民营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从今年民博会开始,推行县级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初步确定由42名县级领导联系85户民营企业;深化“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切实治理“三乱”;在县政府各职能部门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积极推行项目服务承诺制和重点企业保护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县政府各审批部门要将审批事项、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审批负责人、收费标准、联系电话等有关信息集中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县政府督查室予以监督检查并受理有关投诉。今年还是统计工作全面改革的一年,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将实行网上直报。对此,县统计局要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及时掌握了解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企业也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统计法》,落实专人搞好统计工作。

(二)要营造功能完备、承载力强的载体环境。加强发展载体建设,努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今年,县政府共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0项,县财政投资近16亿元,占财政总投资的34%,安排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路、水、电、绿化等领域。在道路交通方面,将建设店塔至红碱淖和神盘一级公路,积极推进至瓦塘铁路落实,加快西站物流园区建设;在水利项目方面,积极配合推进榆神工业区供水工程和黄河大泉饮水工程前期工作,积极开展小型蓄水工程的调研论证和建设工作。此外,县政府也将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将列为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县,并改进节能降耗计量方式,为民营经济发展腾出空间。

(三)要营造放心投资、安心发展的社会环境。要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深化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要狠抓环境问题整治,坚决打击非法无理阻挡工程建设和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对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民营企业家的人身、财产安全,使他们扎根、放心经营。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保护、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让作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权益上有保障。

同志们,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让我们珍惜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进取,全面掀起民营经济发展新的浪潮,为建设“五个”,开创美好幸福的明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