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人才与科技表彰会领导发言
时间:2022-05-07 03:36:00
导语:卫生人才与科技表彰会领导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在我市卫生事业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今天在这里召开2012年全市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表彰大会,这对于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促进我市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今年以来我市卫生人才和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对明年的工作作了部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就人才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要求。会议还对今年在卫生科研、医卫技术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也通过你们向为我市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卫生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一、充分肯定我市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
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是卫生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医疗卫生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近年来,市卫生局将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实施“人才兴卫”、“科技兴医”的战略,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归纳一下,主要有三条经验和做法:一是建立了一整套良好的工作机制。良好的工作机制就如同一部机器的润滑油,有了它,机器的各部件才能正常运转。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也是如此,一套贴近实际、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是促进卫生软资源和硬资源相互契合、内部之间有机磨合、协调运转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近年来,市卫生局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措施,如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学科建设机制、名医和学科带头人建设机制、学术交流机制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的开展。二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卫生人才。全市卫生系统实行培养、引进并举的方针,积极发展优秀科技人才队伍,有计划地对全市初、中级卫技人员全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既培养了一批适应区域医疗工作需要、与当地居民群众关系融洽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也培养了一批研究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级人才队伍,还贮备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卫生人才梯队培养建设逐步做到了点面结合,协同发展,重点突出,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基础。三是获得了一系列喜人的科技成果。卫生科技工作坚持以省、市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为载体,带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近几年,全市卫生系统创建了一批省级重点学科、专科和实验室,较多的项目在省、市级立项,部分科技成果还获得了省、市级科技创新奖,医学科研数目也逐年提升,等等这些,不仅培养和锻炼了队伍,有力地推动和提高了卫生科技水平,也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卫生局党委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得益于卫生系统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得益于以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带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机制,也得益于广大卫生人才和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对此,我代表市政府对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面对越来越繁重的防病治病的新任务,面对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新需求,我市卫生人才和科技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部分医疗卫生单位“科技兴卫”意识还不强,有的对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卫生事业的观念仍比较淡薄;卫生科技投入仍然不足,科研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卫生科技资源不多;区位优势不大,区域卫生的核心竞争力较弱;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有待完善,基础研究水平较低,多学科协作攻关不够,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卫生科技项目原始创新不够、优势不明显、突破性研究少、有较大影响力的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仍然偏少;高水平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和中青年卫生科技拔尖人才凤毛麟角,真正在学术、技术上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学科还没形成;卫生人才队伍待遇与全省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较低,在当前发达地区也在大规模招聘人才的关键时期,高级卫技人才外流现象依然存在。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技与人才对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在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推进我市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找准工作方位感,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全面推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依靠科技和人才,加快提升我市卫生工作的软实力
我们常讲三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竞争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充分表明了科技与人才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兴衰的决定因素,成为决胜未来的战略选择,以后越来越靠科技、人才和管理这些软实力去竞争。卫生行业作为一个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与人才的支撑。为此,我们必须切实把握好当前卫生科技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切实把人才和科技放在卫生工作发展的重中之重地位。
(一)卫生科技方面
1.正确把握医药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对自身认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对卫生保健、身心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疾病构成、人口结构、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健康概念和卫生需求的变化,医学对科技进步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欧美日等许多发达国家把科研重点放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方面,均已确立了以生命科学为主的基础科技战略布局。尤其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全球经济正进入创新驱动时代,发达国家更是纷纷将生物医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前沿技术作为新兴战略产业来培育,大力实施基因工程、干细胞工程等生命科学领域的技术研究,如日本把生物技术当作健康产业、人本产业来发展,以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当代科学的发展和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许多有影响的科技成果,都是在学科的交互和交叉点上取得的。典型的例子是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其获得者具有物理学科(曼斯菲尔德)和化学学科(劳特布尔)的研究背景,他们的研究与医学研究的交叉结合产生了对人类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杰出成果——核磁共振图像技术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的突破。生物医学作为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不仅本身具有多学科的综合性和渗透性,而且需要生物学家、医学家和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等学科专家共同努力。所以说,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医药科技的发展趋势,紧跟技术前沿,才能在未来发展竞争中抢得先机,否则就会被边缘化。
2.着力提升我市卫生科技水平
一是要高度重视卫生科技事业的发展。认真找差距,出对策,提升卫生科技的发展水平,从领导和普通职工,都要有这个意识,既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二是要突出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是医院的“品牌”和“龙头”,重点学科的发展辐射带动相关学科和辅助科室的进步,逐步形成特色优势学科群。重点学科建设也是医院管理的抓手,以学科建设带动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三是要实施卫生科技重大专项。要跟踪世界医药科技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市某些优势学科的实力,卫生、科技等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主动攻关卫生科技重大专项,力争在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关键技术方面和我们有基础、有特点的学科上有所突破,取得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加强对重点专科科技项目的管理,注重提高专科技术水平。四是要合作发展、借梯登高。当今时代,合作是主流。我市医疗单位要积极主动与省级名院大院开展医疗协作,不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做井底之蛙,墨守成规,要借梯登高、借力发展、借船出海。在衢江人民医院与浙医二院合作建立浙医二院衢江分院,市人民医院与浙医二院、常山县人民医院与浙医二院建立协作关系的基础上,要不断拓展合作渠道,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和北京、上海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单位的紧密合作,市、县医院要加强与省中医院、省中医药大学的合作,鼓励参与全国性、区域性卫生科学研究合作项目,充分利用省内外的籍卫生科技专家的资源优势,通过引其回乡讲学、传授技术以及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全力开展科研攻关等方式,联合争取卫生部、科技部立项,提高我市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五是要与服务群众身心健康相结合。过去严重威胁人类的单纯生物病原因素明显的急性传染病,如天花、霍乱、结核病等已基本被控制甚至消灭,现在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导致的各种压力和紧张,以及环境的恶化,由社会心理和环境等多因素作用或影响明显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艾滋病及外伤等逐步成为人类的主要疾病和主要死亡因素,全世界每年有数千万人死于这些疾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为此,医学研究重点要从普通疾病转向重大的慢性和退行性疾病。
(二)卫生人才方面
高层次人才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是我市实施科技兴医战略的重要力量,人才是第一资源,离开人,一切都无从谈起,“名院必须有名医”,一批杰出的医生对于一地医院的发展和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市卫生局自2005年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名医专家评选以来,已评选了四届,目前有专业名医专家、学科带头人100多人。实践证明,这个活动的开展,为我市打造了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做出突出成绩的、受到老百姓欢迎的高层次卫技队伍。因此,人才工作的重点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交流力度。一是要大力加强卫生人才的开发。要根据我市医疗卫生的实际,适时开展以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骨干为主体的名医选拔工作,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确定的名医给予同等条件下科技立项优先、晋升职称优先,形成尊重名医、重视名医的氛围。二是要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要加速学科尖子和重点专科人才的培养,同时,配合组织部门实施“四个一百”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政策,多渠道引进高层次卫生专业人才,形成卫生创新人才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三是要加强重点学科专科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养。要制订培养计划,搞好梯队建设,鼓励和支持重点学科专科中的优秀青年通过参加学术交流、定期外出培训等方式,提高卫技人员素质。四是要进一步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医学人才创造公平、宽松的学术环境,要用政策用好人,用事业留住人,用感情凝聚人,坚决避免重引进、轻使用,重外来人才、轻本地人才的倾向,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我市培养和造就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医和技术人才队伍。
三、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我市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人才和科技是卫生事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其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着卫生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今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医疗卫生单位都要从各自实际出发,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坚持改革创新,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卫生人才和科技队伍建设。
一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强对卫生人才和科技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必须要有紧迫感、危机感,高度重视科技与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加强人才和科技队伍建设,尤其是把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上重视,措施上到位,真正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有专人管、设专项、专门的考核。继续建立和健全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一把手责任制,继续把卫生人才与科技主要指标作为创先评优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点项目亲自协调运作,重大决策亲自督促落实。要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与本地、本单位卫生事业发展统筹结合起来,放到更重要、更突出的位置,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卫生人才和科技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要进一步营造卫生人才和科技工作的良好环境。环境是决定人才去留的主要因素,不仅要重视硬环境建设,更要重视软环境建设,创造引才、聚才、用才、留才的环境,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人才。一个好的人才环境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产生凝聚力、鼓舞力和驱动力,对外产生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我市2008年出台实施的海内外领军型创业人才“四个一百”政策,重点就围绕氟硅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而且这样的政策力度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希望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去寻找、去发现、去物色新一代海归人才回来创新创业。特别是各级卫生部门领导干部和从事人才、科技工作的同志更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努力在健全机制、营造环境上下功夫,尽最大努力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以较好的人居环境、创业环境和适当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放开视野,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卫生人才和科技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掌握人才开发和医药科研方面的信息,注意收集、研究、学习和借鉴省内、国内其他地区、其他单位先进的经验,只要对卫生事业发展有利,我们就要大胆地去尝试、去探索。只有力度比别的地方更大一点,政策措施出台比别的地方更早一点、更务实一点,才能争取主动,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科研成果众多的局面。要千方百计加大对“科技兴医”的投入,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卫生人才与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入、是高效益投入,真正把加大投入作为实施“科技兴医”、“人才强医”战略的重要一环来抓,研究制定相关经费投入政策,保证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经费投入的到位。
三要进一步创新富有活力的人才开发和卫生科研机制。坚持以解放思想来解放人才,通过政策支持,精神激励等措施,努力使卫生系统成为人才辈出之地、人才聚集之地、人才创业之地。一是要创新人才资本积累机制。对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培养目标上,要把当前急需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培养对象上,要把现有人才和未来发展需要人才结合起来;在培养目标上,要把专业、专项技能与日常技能结合起来;在培养方式手段上,要把集中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传统培训模式和远程教育培训、上挂学习和下派锻炼结合起来;在培养投入上,要体现政策引导性,体现出投入的重点,把有限资金用到支持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上。二是要创新人才运行机制。在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中要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起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重点人才、优秀领军型高层次人才为主体的卫生科研体系;建立起医、教、研更广泛、更紧密地结合与联系的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在科技管理过程中,要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单位和学科内部的开放式管理,建立相马、赛马机制,实行岗位竞争和人才流动,积极探索对重大科研项目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建立起科研项目和经费投入的竞争机制,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三是要优化科研评价考核机制。卫生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前期积累和长期的艰辛探索,要克服当前不同程度存在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充分肯定和尊重自主创新人才的艰苦工作,倡导追求真理、坚持不懈、奋力创新的科学精神,建立起符合卫生人才特点、与其贡献相适应的激励奖惩机制,不仅要考核科技项目完成情况,还要评价其人才培养情况、成果应用情况、病人得实惠情况和病人满意度等内容,造就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卫生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形成“百家争鸣、共谋创新”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2011年是我市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攻关之年,希望大家以更加求实的精神、严谨的作风、科学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扬优势、补短腿、攻难点、创亮点,努力提高发展、管理、统筹、协调卫生人才与科技发展的能力,推进我市卫生人才和科技事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 上一篇:多元化进步强化幼教质量
- 下一篇:医学高职人才培育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