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社会发展督查会发言

时间:2022-03-18 09:17:00

导语:领导在社会发展督查会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领导在社会发展督查会发言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新变化,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既是一次分析形势、统一思想的务虚会,又是一次总结工作、检阅成果的调度会,也是一次加压鼓劲、督促指导的落实会。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形式新颖、内容充实、重点突出、各有千秋,集中点评客观公正、切中要害、导向鲜明、要求具体,市级领导同志就重点调研课题所作的交流发言境界高远、视角独特、思路开阔、对策有力,集中体现了各级各部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充分反映出各级领导同志辩证认识市情、敏锐把握形势、有效破解难题、开创工作局面的能力与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孙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就顺应新形势变化要求,齐心协力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需要把握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下面,我结合近期学习调研的思考和体会,先讲些意见。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高扬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基调,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创新理念、开拓进取,全力克难攻坚、拼搏实干,有效化解了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事和好事,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经济效益、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高位运行,大都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集中招商活动攻势不减,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城市开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圣都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如期竣工投入运行;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新的财政体制启动运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开始执行,中区、任城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到位;改善民生各项政策深入落实,城乡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社会事业实现长足进步,治安稳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方面工作也都取得新的成绩。在宏观环境变化剧烈、矛盾挑战持续增多、推进工作难度超过以往的情况下,这样的好局面来之不易,是市委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县乡的同志知难而进、团结实干,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对此应当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尤其要高度重视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高大外”项目引进建设不多、新兴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成长不快、外贸出口增幅下滑、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国内通胀压力没有大的缓解,要素供应趋紧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给企业经营、项目融资带来新的难度。为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起落,国家已经出台并将继续采取更加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力保经济、金融、资本市场和社会大局“四个稳定”;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战略部署,改革调整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陆续到位,全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日益增强;加之我市独特的资源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上上下下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的高涨热情和干劲,这些都为我们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有力支撑。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市委的最新决策部署上来,既要振奋精神、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头脑清醒、做好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准备,咬定建设区域发展新高地奋斗目标不放松,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扎实深入的过硬作风,奋力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按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落实建设区域发展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围绕关系全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拿出过硬举措,奋力开拓创新,谋求新的突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用气力、使真劲,锲而不舍地强力推进。

一、坚持不懈地抓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培植。结构问题直接关系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和质量效益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曾经与我们经济总量、财政实力相差无几的潍坊市,去年的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却分别高出我们320亿元和9.3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收入更一跃超过我们14.4亿元,这主要得益于他们抓调整的思路明确、一以贯之,经过几年努力,已初步建立起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全新产业体系。苏北的盐城市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培植自己的主导产业紧密结合,仅引进一个悦达起亚项目,就崛起了一座大型汽车城,带起大大小小上百家协作配套企业,计划两三年内就能够形成1000亿元的经济总量。历届市委、市政府为解决我市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付出了不懈努力。在透彻分析经济发展现状、准确把握产业递进规律的基础上,市十一次党代会又作出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经济战略转型的重大决策。经过上上下下的扎实工作,我市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与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的目标相比,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和潜力。深度调整结构、加速经济转型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现在看,调整是否到位、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路径选择,取决于主攻方向,取决于推进力度,着力点和突破口就是抓主导产业的培植壮大。我认为,从我市的产业现状出发,既不能单纯依赖传统产业,在新型产业的接续和替代上无所作为;也不能脱离现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教实力,一味另起炉灶盲目推动“产业更新”,不切实际地搞可望而不可为的新产业开发建设。而要集中力量拓展延伸资源型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凸显、核心竞争力强、规模效益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具体摆布上,要分门别类、分层推进,重中之重是集中抓好煤电、煤化工、机械制造及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四大骨干产业建设。现在看,这些产业规模总量可观、竞争优势明显、增长势头强劲、发展前景广阔,通过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完全可以保持较高增长幅度,3至5年内有望率先做成千亿元大产业。其次是抓好纺织服装、生物医药、造纸、建材、化工五大优势产业的扩张发展,主要通过技术改造、资产重组、合资合作等途径加速上规模、上档次,争取每个产业都能尽快形成500亿元的产出规模。再次是力促电子信息、光伏、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主要是追踪国内外前沿技术,创新开发推进思路,在扩充高新技术示范企业群体的同时,集中突破产业高端大项目和基地建设,争取用5年时间使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到40%以上。还要放手发展文化、旅游、物流、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紧扣城镇规模扩张,把功夫下在园区、景区、商务区等载体建设上,大力拓展发展领域和空间,充分激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强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力争今后几年全市服务业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把调整和转型的发展目标变为现实,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调动各方力量协力推进。当前最紧要的是从三个环节入手,为主导产业成长壮大助推加油。一是抓紧拿出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的战略规划。由发改、经贸部门牵头,组织专家对现有优势产业特别是有望打造成千亿元、500亿元大产业的主导产业逐一进行论证分析,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预期目标和关键举措,分年度落实资金投入、产品研发、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成长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尽快形成较为完备的规划本子。把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纳入全市“三重”工作体系,相应加强市级领导和主要部门的包保责任,定期调度督查,按年度予以考核奖惩。二是尽快制定完善含金量高、激励作用大的专项扶持政策。重点是进一步扩充加强业已建立的扶持主导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技术改造、成果转化、大项目引进等进行集中支持;优先保障重点产业扩张发展建设用地需要,规划调整、村庄整理、土地复垦腾出的存量土地要集中用于支持产业集聚发展,对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大项目,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剂、点对点供地;鼓励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可以考虑设立优秀人才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对加盟主导产业发展领域的研发团队及人才,先期提供引导资金,从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切实抓好一批产业龙头大企业建设。深入实施“创百亿工程”,逐项落实“工业十六条”中关于大企业建设的专项扶持政策,在有条件的主导产业中,大力度实施资产重组,再组建几个支撑带动作用大的新型企业集团,尽快形成过100亿、50亿、30亿的巨人型企业梯队。当前还要针对发展环境和市场供求的新变化、新情况,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及时解决原料供应、产品营销、资金周转等环节的困难问题,促使各类企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确保完成全年既定任务目标,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不懈地抓投资规模扩张和大项目带动。就市县层面来讲,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直接、最强劲的力量还在投资。“十一五”头两年,我市GDP由1266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736亿元,其间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份额连年保持在50%以上。由此可见,没有有效投入的大量增加,区域经济增长就失去了基本的依托和拉动,跨越发展也就缺乏持久的内在动力。在这个问题上,各级都要形成共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动摇抓投资的决心、减弱抓投资的力度。现阶段抓投资,我们面临着扩张规模与优化投向的双重任务。扩张投资规模,关键要在拓展渠道、创新方式上狠下功夫。一要更大力度招商引资。市县每年都要策划组织好几次声势大、影响广的集中招商活动,产业招商、园区招商、节庆招商、蹲点招商、以商招商要齐头并进、常年不断,县乡党政领导要领衔挂帅靠在一线抓招商,专业招商队伍要分专题全力以赴运作推进,有关责任部门和园区、企业要集中精干力量主动走向招商前沿,真正让招商引资成为有效投入增加的主要来源。二要全力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市有关部门要加强与驻济各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深入研究、不断创新政银、银企合作的方式与途径。各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区域经济运行、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向与趋势,争取先期介入重点项目运作、建设过程,拿出足够贷款规模优先支持我市的优势企业、骨干项目。还要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有序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发挥好各类担保机构的作用,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当前要抓住国家货币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支持督促金融机构向上争取授信额度,联手落实好今年银企合作促进会签订的贷款合同,大幅提升我市的存贷比。三要更多地依靠资本市场融通资金。毫不放松地抓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帮助有条件的企业选准券商,疏通渠道,境内境外同时推进,主板和中小企业板、科技创新板一起抓,千方百计扩充上市企业数量,增加直接融资规模。还要注重支持引导已上市企业提升经营业绩和市场美誉度,适时增发配发新股。做好相关工作,依托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力争获准发行定向或短期债券,更多地募集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建设。四要持续兴起全民创业热潮。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放大扶持激励效应,强化典型示范带动,重点支持有创业欲望的大中专毕业生、复转退伍军人、科技专门人才及务工返乡农民和各类“能人”,领办、联办、创办民营项目,促使更多个体业户拓展经营领域,扩张经营规模,尽早实现由“小老板”向企业家的转变。要优化投资结构,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持续增加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强度。当前尤其要针对我市城镇化加速推进、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住房刚性需求日益增强的实际,集中更多资金投向房地产业,注重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合理调控商品房价格,支持建筑企业通过改革重组做大做强,激发建材、安装、运输等行业发展活力,力促房地产业尽快成长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其在带动相关产业、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税收入、改善城市容貌、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项目是投资的载体,投资规模的大小、产出效益的高低,最终都要靠项目来实现。对此务必要放开视野、打开思路,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力求筛选和生成更多能够吸纳聚集有效投入的大项目、好项目。一要围绕主导产业链条延伸抓项目。着眼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策划确定整机生产、协作配套、系列开发等方面的项目,尤其要通过招商争取相关产品生产线的整体转移,或一步到位引进基地型、龙头型“高大外”项目,靠项目实现投资规模与产业实力的同步提升。二要围绕园区集聚发展抓项目。细化功能分区定位,优化投资软硬环境,重点吸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城市工业退城进园项目、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靠项目增强投资强度,聚集特色产业,凸显竞争优势。三要围绕大企业规模扩张抓项目。督促骨干企业大上技术改造项目,盯住海内外大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运作合资合作项目,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产业高端项目,选准重点领域兴办多元经营项目,靠项目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规模效益。四要围绕资源开发利用抓项目。重点引进建设煤炭精深加工项目、非煤矿山深度开发项目、农副产品转化增值项目、旅游景区景点整体开发项目,靠项目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当前各级都要拿出相当精力抓好前三季度招商项目的跟踪落实,对签约和在建项目强化项目履约、资金筹措和施工组织等关键环节的协调调度,力促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还要及早筛选包装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先期策划好大型集中招商活动,为明年持续大力度招商创造条件。

三、坚持不懈地抓城市开发建设和服务功能完善。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离不开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强力助推和坚实依托。近年来特别是这两年,我们抓城市开发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投资规模、工程体量、拆迁面积屡创新高,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但是放眼全省、对比苏北,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还不够快,抓开发抓建设的机制还不够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的推进还不够理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一个重要的症结就在于工作衔接不紧、协调不力、合力不强、效率不高,迫切需要按照系统工程的理念,从关键环节入手,健全完善联动协调机制,真正形成统筹有力、责任明确、运转灵活、效能提高的城市开发建设工作格局。一要强化规划设计的联动协调。重点是搞好城市规划与用地规划的协调,紧扣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修编,及时将新增建设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范围,充分利用新的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框架,保证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顺利落地。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规的协调,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加紧展开重点区域、地段和部位的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力求尽早实现全覆盖、无缝隙,从根本上杜绝无序开发、违规建设现象。搞好重点建设项目确定与单体设计方案审批的协调,超前谋划年度建设项目,及早组织设计力量编制建设施工具体方案,真正做到规划设计跟着项目走,防止出现设计滞后、建设受阻的现象。二要强化拆迁开发的联动协调。在实施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建设中,要依据相关政策法规,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细化完善拆迁、补偿、安置与招商开发的一揽子方案,切实做到环环紧扣、有序推进。特别是较大规模的片区开发,要由所在地政府牵头,加强与方方面面的沟通协商,力争同步确定补偿标准、安置方式与开发规划、建设主体、质量时限等具体事项,分兵把口落实目标责任,做好相关工作,确保拆迁安置到位、建设及时跟进、快出形象进度,严防拆而不建、长期搁置、成本叠加、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发生。三要强化建设管理的联动协调。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重心下移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联合执法行动,靠高效能管理巩固扩大城市建设成果。着眼优化在建工程项目施工环境,内外联手抓管理、抓整改,科学组织调配好各方施工力量,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严厉打击干扰阻挠工程建设的不法行为,保证工程项目如期竣工。已建成的重大场馆和公共设施,要放开视野选择高水准、高资质的专业管理公司,探索市场化经营新路,实现管理水平与运营效益的同步提高。今年后几个月城市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全面掌握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的基础上,集中精良装备、精干力量加快在建工程推进速度,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既定建设任务,同时还要超前谋划论证明年的重点工程项目,各方密切配合做好前期工作,力求项目早确定、规划早编制、资金早筹措、建设早启动。

四、坚持不懈地抓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就一些关键问题作出新的部署,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围绕贯彻全会《决定》,国家、省还将陆续制定出台政策、作出具体安排,我们务必要高度关注、用心研究,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按全会精神要求扎实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核心任务和重中之重是繁荣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致富农民群众。一要坚持高产高效并重,再创农业发展新优势。落实粮食、良种、农机等项补贴,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播种面积,切实优化品种,抓好高产田创建,力促粮食总产稳中有升。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完善规划,选准主打品种,集中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产业基地,稳步扩张有利价格稳定和供应保障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充实检验检测装备和技术力量,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构建起严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网络。当前要不失时机地层层分解落实秋冬农业结构调整规划目标,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严防病虫害大面积成灾,认真落实扶持畜牧业尤其是奶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及相关政策,组织实施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为提高农业综合产出效益提供切实保障。二要坚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双带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紧扣特色基地培植,编制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设发展规划。集中专项扶持资金,重点用于骨干龙头企业的扩能改造。支持城市工商企业到农村投资创立“绿色车间”,开辟原料基地。加大农业对外招商力度,吸引中外客商来我市兴办产业化龙头项目。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制度建设与改革政策的落实,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的发展可以说正逢其时、大有可为。要鼓励支持农民群众创办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帮助现有农民协会创新完善经营模式,依托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协会带起种养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架设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各类营销组织及城市消费市场的桥梁,提高农民群众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三要坚持农业内外并举,拓展农民持续增收渠道。一方面,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结合推进种养结构调整,引导农民确立市场和效益观念,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扩大精细蔬菜、瓜果、苗木、食用菌等高价值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搞名特优新畜禽和渔湖产品规模化饲养,大办投资少、回报高的“短平快”致富增收项目。另一方面,更多地向非农产业要收入。既要抓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进城务工经商,成为个体业者或“小老板”;又要抓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输出,分层次搞好技能培训,建立相对稳定的输出基地,完善系列化、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力争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户至少一人外出就业,持续增加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五、坚持不懈地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家法规政策的刚性约束、我市特殊的产业结构和区域位置,都决定了我们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硬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时刻紧抓不放。尽管方方面面都作了艰苦努力,节能减排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主要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仍不够理想。前不久省政府为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完成,又对照前两年的欠账相应调整了后三年的节能控制目标,这无疑给我们做好这项工作增加了新的压力和难度。各级务必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抓紧分解落实新的责任目标,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力突破重点难点,确保县县完成目标,年度不留欠账。一要盯住大户抓治理。对6个重点行业、100家重点企业和1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及高新区今年以来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来一次“回头看”,进一步摸清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实际状况与底数,找准用能、排放居高不下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完善整改措施。在重点行业中全面推广50项先进技术成果,逐个企业落实增加投入、更新设备、完善规章、强化管控的目标责任,加快推行清洁生产,争创循环经济先导企业,力求做到“增产不增能、增产不增污”。鼓励引导各类园区按照集约节约发展的理念,探索产业循环式组合、项目集聚式发展的办法途径,注重引进上下游配套成龙、原料产品循环利用、废弃物少排放直至零排放的产业项目,尽早建成节能环保的绿色园区。二要严控总量抓调整。把功夫下在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努力压减消耗排放总量、最大限度地腾出用能和环境空间上,坚决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年度任务,严防“十五土小”企业死灰复燃。有步骤地实施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系统改造,尽快攻克一批节能减排技术瓶颈,特别要支持造纸企业调整原料结构,引导化工企业抓住退城入园时机改进工艺、提升档次,督促发电企业完善脱硫装置、确保全天候运行,千方百计降低传统产业在整个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中的所占份额。同时要把好项目准入关口,今后不再新批建设发电项目,对化工、冶炼等领域的项目也要严格控制,真正把有限的环境容量用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三要紧扣控制目标抓监管。突出加强节能监察和能源审计,严格执行重点产品能耗标准、能源节约标准,查处违规超标用能行为。进一步完善环保在线监测网络,组织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及时发现、严处重罚偷排偷放行为。督促城市污水处理厂加快管网配套建设进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出水水质达标。增加主要河流断面监测频次,一旦发现水质超标,及时对区域内相关企业采取限产停产及治理措施。定期调度通报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年终依据责任目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问题多、欠账大、后果严重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六、坚持不懈地抓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始终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城乡百姓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新需求,始终是我们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这些年来,各级政府对民生工作倾注的精力越来越大,各级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越来越多,为群众办成了大量的实事、好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可用财力的持续增长以及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日益强化,落实惠民政策、拓展扶助领域、提升生活质量的任务还会更重。我们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加强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务求在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上有更大作为和成效。一要充分体现民生工作的普惠性。及早筹划、超前安排各级财政民生支出预算,保证国家、省改善民生系列政策落实到位。在充分考虑群众愿望诉求、兼顾实际状况与可能的基础上,对民生工作特别是实事项目逐一梳理,区分轻重缓急,既要围绕解决现实生活困难增加资金投入、扩大帮扶面,又要围绕提高生活质量推出惠民利民的新政策、新举措,力求民生工作的领域更宽、涉及面更广、受惠群众更多。二要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下功夫。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把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进一步向农村倾斜,贴紧实现农民“五有”的总体目标,强化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巩固提高村村通自来水、通油路、通客车、通广播电视等工程建设成果,继续加快实施“一池三改”,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与援助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完善新农合运作管理机制,办好乡村文化大院,切实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三要格外关注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城乡群众纳入低保网络,逐步提高低保标准,适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助资金。管好用好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做好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逐步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量,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重视解决农村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现在天气逐渐转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早落实冬季供热用煤储备,保证城乡困难群众、孤寡和农村敬老院老人温暖过冬。领导同志要深入困难群众家庭走访慰问,设身处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四要切实加强社会应急管理。重点是强化预警监测,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忽视和放松。对此各级政府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鲜明的立场、严明的纪律、有力的举措,落实责任,常抓不懈,严格执法,严密监管,切实保证食品药品供应有序、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放心。还要强化“抓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持之以恒地抓隐患排查、抓专项整治、抓防范措施落实,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加快建设区域发展新高地,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新要求、新期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全市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神聚力、埋头苦干,确保全面完成力争超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既定任务,朝着建设区域发展新高地的宏伟目标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不断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