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高层创业工作会发言

时间:2022-02-13 09:06:00

导语:领导在高层创业工作会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领导在高层创业工作会发言

尊敬的郭主席,各位副主席、秘书长:

首先,我代表市委组织部、市领军人才工作办公室,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政协各位领导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谢意!

过去的几年里,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把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优先投入。特别是2008年以来,提出了“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谐共享”的发展思路,十分重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人才带动全市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了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下面,我重点汇报一下我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作情况。

一、国家、省市人才计划导向鲜明,含金量高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端人才。目前,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工程,从国家、省、市层面来看,主要有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和市“331计划”。

1、国家“千人计划”。这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即中央层面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要求入选者一般具备下列条件: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国家急需紧缺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2、省“双创计划”。这是省委、省政府重点围绕我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引进一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若干人才团队,促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孵化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内一流或国际先进行列。主要包括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能够对我省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水平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高层次人才;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创建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和技术服务平台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地方、部门、企业及社会资金重点支持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在高校院所、创业在园区的高层次人才。

3、市“331计划”。这是2008年9月,市委在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后决策的,3年内引进培育30个领军人才(团队)和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人才计划。进入“十二五”,又赋予了“331计划”新涵义,5年内引进培育30名国家层面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00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和1000名海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31计划”领军人才,通常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在国内外具有创新创业经历,拥有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国际先进,能够填补国内空白或引领相关产业发展,或在国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为带头人、拥有高技术含量科研成果、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的人才,以及引领我市产业发展的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人才(团队)。

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市“331计划”,各自独立面向海内外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又互相影响,互为依托,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引才系统。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凸现跨越态势

我市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工作起步较晚,与苏南其他城市比较基础薄弱,曾处于无引才政策、无专项资金,人才零星分布的状态。2008年启动实施“331计划”以来,经过3年拼搏,引才初始目标圆满实现,在海内外产生了磁吸效应,人才集聚态势强劲,与经济社会同步实现了跨越发展,也得到中组部、省组部的充分肯定。截止去年底,“331计划”分3批次共引进资助125个人才(团队),带动引进高新技术企业98家、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605名,其中,博士247人,有6名“两院”院士参与项目,有64人入选省“双创计划”,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个人才团队成为全省首批8个科技创新团队中唯一属于国际先进水平的A类项目,通过“331计划”引进人才项目争取国家、省级人才工程财政资金9130万元。今年又有新的突破,截止目前又将入选国家“千人计划”4人,同时成功引进“千人计划”4人,另有1人有望入选国家新设的“青年千人计划”。这一成绩排全省第4,列苏州、无锡、南京之后。7月份,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局长来镇调研,给予了充分褒奖。

人才集聚推动产业跃升,创新驱动推动跨越发展。上半年,我市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新兴产业实现销售801.3亿元,同比增长54.2%;完成投资203.2亿元,同比增长82.5%;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100亿元,同比增长38.8%,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1.8%。实践充分表明,人才工作起步虽有早迟,但起点更见高低。我市在新一轮发展中抓住了人才机遇,立足高起点,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抢得了应有的“蛋糕”。主要做法是:

1、突出三个重点,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放大人才集聚效应。一是突出整合重点,凝聚各方力量。市委专门成立领军人才工作办公室,由我兼任主任,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组织部、科技局、人社局“三驾马车”同心协力,分工明确,高效推进人才引进、评审、服务等各项工作。组织部门管宏观、管协调、管考核,对人才工作者实行“备案制”管理,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工作队伍;科技部门积极为人才争取国家、省科技专项资助;人社部门为人才项目提供人事、人才猎头、人力资源服务等。同时,财政、外办、侨办、经信、发改等部门协调推进。目前,我们的工作团队在全省有影响、有名气,深受好评。二是突出政策重点,规范工作程序。市委、市政府和市领军人才办相继出台了《市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三年(2008-2010年)行动计划》、《市“十二五”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计划》、《市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评审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实施“331计划”提供政策依据。同时,大力推行党政领导科技与人才目标责任制,将人才投入、载体建设、引才实效等指标作为考核重点,考核分值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全市所有辖市区委书记、市(区)长党政“一把手”和常委组织部长作为职能部门“一把手”无一不抓“第一资源”,新增财力无一不首先用于人才与科技,市县联动、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氛围空前浓厚。三是突出投入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按照许书记“招才引智全天候、扶持资金不封顶、人才项目求实效”和“人才科技与民生、‘一高一低’两笔钱不能少”的最新要求,推动市和各辖市(区)、新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市县两级财政已直接兑现“331计划”人才项目资助金1.5亿元,争取省级以上各类支持3亿元,还享受风投、资金担保、技术入股、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十二五”新的“331”计划,又将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扶持标准相统一,创新和创业均按重点、优先、一般三个类别分给予300万、150万和60万元资助。

2、推动三个对接,实现人才、企业和资本良性互动。坚持人才高端引领、企业主体地位、市场主导机制相整合,致力在科学家、企业家、资本家之间搭建桥梁,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家所长,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立体平台。一是推动人才引进与产业对接。坚持高起点定位,着眼于推动全市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工程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331计划”把目光瞄准具备世界先进和国内顶尖水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推进产业向高端跃升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力争引进一位领军人物,带动集聚一批人才,开发一批成果,催生一个产业。坚持高规格招才,把欧美发达国家作为我们首选之地,市政府通过境内外知名媒体,向全球引才信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率团招才引智,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托留学生组织、华人华侨专业社团等,在全球建立36个海外引才联络点;组团参加深圳留交会、大连海创周、广州留交会等高规格引才引智活动,宣传推介人才政策。坚持高标准准入,既不降格以求,也不轻言放弃。建立科学引才评审机制,技术评审由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国家863、973计划评审专家把关,综合评审和面试邀请省内外风险投资、管理、知识产权专家对项目进行全方位论证。实行半开放式评审,设置专家集体讨论环节,凝聚集体智慧评价项目。通过层层把关,严格评审程序,确保人选质量。二是推动人才技术与企业对接。为加强企业与全球人才的沟通交流,我们坚持政府牵线搭台,多次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专题招才引智活动,在人才引进面试环节邀请企业家旁听,引导他们较早介入,深入全面地了解人才及其项目背景,加速企业与引进人才“联姻”。近两年连续举办“双高人才交流大会”、“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百名海外博士行”等引才活动,成为我市企业引进世界高端人才的重要平台。中亚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云胜,原来是我市“169工程”乡村优秀科技人才,主要从事玻纤材料研发生产,高薪引进美国三维微结构光学膜发明人路志坚博士后,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设计研发的新型高性能光学膜成为“国内第一膜”、“世界第一膜”,实现了企业产品的快速升级。巍华精密合金有限公司引进陆敏博士团队,攻克了只有少数国家掌握的高温镍氢合金与钛合金精密熔模铸造关键技术,成为国内唯一掌握该核心技术的企业,该项目成为去年全省首批8个科技创新团队中唯一的A类项目。陆敏和路志坚也都先后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和市“331计划”,路志坚还评为“江苏省留学回国先进个人”(共10名)。三是推动人才升级与资本对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制约瓶颈往往不是技术,而是资金。破解难题的关键,在于拓宽企业融资平台,推动社会多渠道投入,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敢于投、勇于投、带头投。今年4月,市领军办牵头与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合作在设立首家以搭建“331计划”引进人才企业融资平台为目的、政府引导资金入股的红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偿等方式,吸引境内外股权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在我市开展创业投资业务,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型初创企业,充分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目前,我市共有备案创投企业8家,注册资本10.8亿元。2010年,我市创投对新兴产业投资案例19个,投资金额4.5亿元,创业投资已成为推动我市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力量。近期,市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快全市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意见》,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市创业投资机构达到50家,创业投资规模突破100亿元,届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创投做强、做大,实现上市目标。

3、实施三项关怀,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最优环境。人才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干事创业的环境要求更高。一直以来,我们坚持用最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最大的诚意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努力营造创新活力最强、创业环境最好、服务效能最高、人居条件最佳的人才环境。从一开始,我们响亮提出“打造创新创业圆梦之城”,现今口号已逐步成为现实。一是推进科技载体建设,关怀人才“工作圈”。按照合理布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快现有经济科技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服务外包基地的转型升级,依托各类园区建设一批机制灵活、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器,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的承接能力。目前,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润州和京口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升格为国家级。科技新城投资13亿元,新建载体面积达50万平方米,集双子研发大楼、五星商务酒店、精英公寓于一体,成为资本、技术、人才聚集地,已吸引50多名海归博士落户创业。全市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近两年,支持各类企业新建136家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在加强硬件设施的同时,软环境建设摆到同样重要的位置。例如,我们主动服务,积极帮助人才申报国家、省级人才计划项目,指定专人实行“一对一”挂钩,提高申报成功率,邀请省内专家模拟现场答辩,提高人才面试水平和临场能力。今年,为更大幅度增加省“双创计划”入选人才,我们超前布置,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人才逐一摸底,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预审材料,集中力量对申报材料逐一过堂,取得全省好的成效。据了解,今年省“双创计划”资格初审,全省共淘汰206名申报人员,我市仅淘汰6名,淘汰率全省最低。科技部门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人才项目争取国家、省科技扶持资金,近两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经费达4.35亿元,位居全省前列。人社部门利用苏南人才资源市场,为社会和各类人才提供的猎头、招聘、测评、培训、评审等服务项目达8大类60多项,创新创业人才所在企业每周可享受一次免费人才招聘服务。二是提供全面配套服务,关怀人才“生活圈”。积极落实人才待遇,实施优秀人才“一卡通”工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持卡免费享受创新创业、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交通、休闲、综合等六大类19项便利服务。对带项目、带资金来镇创新创业的人才,在购房置业、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提供专业化、人性化服务,部分高科技园区和企业为交通不便的人才免费配套班车、公共食堂,切实满足人才对高标准生活服务的需求。三是建立素质提升平台,关怀人才“学习圈”。注重人才教育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和短期研修培训活动,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管理专家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创业培训和辅导。近两年,市领军人才办共选派近百名企业负责人分批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专题培训。邀请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宋永华院士来镇专题授课,约请尚德的施正荣、红豆的周海江等科技型企业家现身说法,讲述创业经历和体会。积极举办产学研活动,推荐创新创业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担任产业教授、客座教授和研究员。依托高校科技、人才优势,通过开展项目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中试放大,共建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等,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目前,我市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等10多所高校院所签订了长期全面科技人才合作协议,有35所高校在我市设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三、全面服务高层次人才,尽快实现人才高回报

近年来,全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态势令人振奋,但是对照国家创新型城市要求,对照苏州、无锡先进地区,对照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跨越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无论在人才的数量规模上、质量层次上,还是在人才工作队伍的素质能力上,在人才与新兴产业的匹配性、支撑力上,在人才的载体建设、贡献率和环境优化上,我们都还有许多不足。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许书记“只有人才工作进入第一方阵,的科学发展才能进入第一方阵”的指示要求,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更加主动地、更有针对性地、更大力度地“走出去”,按照“五+X”的产业发展定位,适宜规模、灵活多样地组团赴海内外高端人才聚集地开展专题引才活动,大力引进能够带动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对重量级人才一事一议,重点扶持。

2、加强人才工作力量。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设立专门人才工作机构,一切从工作出发,配强配优人才工作队伍,充实一批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素质全面、充满激情的年轻同志,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化人才工作队伍。在乡镇一级,拟请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办主任主抓人才工作,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加大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确保人才工作经费优先保证,支持人才工作创新实践,为人才工作深入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3、全面支持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建立服务督查长效机制,定期深入“331计划”引进人才所在载体或企业走访座谈,督查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协调解决人才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年底前,牵头成立领军人才联谊会,为领军人才互相交流提供便捷途径。加快试点成立“331计划”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对领军人才及其所在企业在护照签证、子女上学、家属就业、办理资金投入、工商税务登记、人才招聘时提供“一条龙”服务。

再一次感谢政协各位领导对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真诚希望政协及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港澳台侨界代表充分发挥人才济济、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帮助牵线搭桥,加强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沟通交流,帮助创造支持创新创业、宽容挫折失败的文化环境,为我市引荐更多的人才项目,鼓励人才成功创新创业,共同推动人才事业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