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减灾救灾专题会发言
时间:2022-01-04 10:46:00
导语:县长在减灾救灾专题会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从根本上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社会救助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取消农业税后出台的又一重大惠民政策。缩小收入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特别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贫困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更需要给社会特困群众基本生活以“兜底”保障措施,解决他后顾之忧。而减灾救灾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县是一个多灾易灾县,每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突发性的灾害越来越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好防灾减灾与灾害救助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切实做好这一顺民意、得民心的德政善举工程,对于推进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真正构筑起贫困群众生活保障的最后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县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不断推进,近年来。基层起到很大的作用,基层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非常不容易。但由于种种原因,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如城乡低保方面,存在少数不符合条件享受保障待遇、并户施保、拆户发放保障金的现象;减灾救灾方面,存在救灾救助资金发放不及时、救灾资金未做到专款专用、挤占挪用救灾资金、救灾物资收支帐目不清等现象。这些不足和问题,如不及时加以重视和解决,势必影响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的开展。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把这项惠及贫困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社会弱势群体和灾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救助对象审核工作
基础工作,社会救助对象的年度审核工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中之重。救助对象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今天会议的部署,突出重点,强化落实,有序推进社会救助对象审核工作。
要把握对象核定这一重点,第一。真正做到应退尽退、应保尽保。对于城乡低保户的审核,要以户为单位,重点核实其家庭生活、收入情况,已经死亡和家庭收入超出保障标准的低保对象,要退出保障范围。对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救济对象的审核,要采取与本人见面的方式,已死亡的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对象要及时退出供养范围。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要通过政府的救助支持,鼓励其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贫困、脱离保障范围。同时,要特别关注新出现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状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要把握救助标准这一重点,第二。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审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城乡低保对象,对城乡低保对象的审核,要按照现行保障标准实施。对城乡低保对象的审核过程中,要详细调查了解低保家庭的情况,实施好分类救助。审核工作结束后,要根据各低保户的收入变化情况,合理确定保障金额,符合条件继续享受社会救助的要按照规定给予提高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要把握操作程序这一重点,第三。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审核过程中,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操作程序,入户调查要做好调查记录,尤其是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对象,要以政策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晓之以法,明之以理。整个审核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走访、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等工作程序,切实做好相关对象的确定工作。对于新增的困难群众,要摸清情况,按照相关程序逐级审核报批;同时要充分考虑部份特殊困难群体文化水平低、居住偏僻分散、不愿甚至不敢向政府讲述自己困难的实际,主动入户调查,摸清情况,不留死角。对一些生活确属好转不符合保障条件的隐瞒家庭实际情况的群众,要注意工作方法,把握好度和量的关系,做好清退工作。
要把握建章立制这一重点,第四。真正做到长效管理。实施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动救助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县民政部门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清退。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被人情、关系所左右,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现象的发生。
三、明确目标。扎实做好“十二五”时期减灾救灾工作
全县减灾救灾工作要切实注重四个方面的能力建设。一是注重综合应对能力建设。要把减灾救灾工作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完善减灾救灾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减灾救灾规划体系建设,完善综合协调体系建设,完善减灾救灾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设。二是注重灾害风险管理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要坚持多年来形成的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工作方针,加快开展全县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与减灾能力普查,探索建立自然灾害监测平台。三是注重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建设。要规范各项重大灾害应急工作程序,做到信息传输通畅、协调科学高效、应急及时快捷,确保灾后8小时内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病能及时医治,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四是注重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要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结合“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积极开展群众防灾减灾演练和宣传教育活动,完善防灾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领导。全力抓好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的落实
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各有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从严要求,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社会救助和减灾救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特别是救助对象年度审核工作,要集中时间,抽调精干力量,落实专人负责,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确保审核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全县民政干部要始终心系困难群众,充满热情、倾注真情,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各项工作,讲真话、报实情、办实事。
积极主动与财政、扶贫移民、统计、人劳保障、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沟通协作,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县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探索建立部门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让各项社会救助配套政策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拨付各项救助和救灾资金,解决和落实好“一卡通”发放工作,加强资金的监管。县扶贫移民、统计部门要掌握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协助制定家庭收入测算具体办法。县人劳保障部门要及时准确提供到龄发放养老金对象的情况,加强有劳动能力对象的培训;县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基层组织、各有关部门及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人员提出明确的纪律要求;县审计部门要定期对社会救助、救灾资金进行审计。同时,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研究制定针对困难群众的配套优惠政策和救助措施,切实解决保障对象在就医、就学、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引导和帮助他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提高困难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尤其是从事社会救助和救灾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的监督,三是要强化监督指导。各乡镇、各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加强对村居委会的监督和业务指导,增强基层干部尤其是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准确把握相关救助、救灾政策要求,熟练掌握工作程序,提高做好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扎扎实实为困难群众服务。广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秉公办事,避免因人情关系而错报、瞒报。各地党员干部要端正态度,涉及党员干部家属、亲属享受城乡低保等救助待遇的要积极配合,起带头模范作用,主动做好自查。
采取多种形式,四是要强化宣传发动。各乡镇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各项社会救助工作政策法规,宣传党和政府对城乡困难群众的关心,让这一惠民工程真正进村入户、家喻户晓,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困难群体,支持社会救助工作,让每个已享受社会救助的家庭和对象自觉接受年度审核工作,并把社会救助和救灾工作作为村居委会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张榜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为各项社会救助和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 上一篇:农业部门年度工作报告与明年计划
- 下一篇:司法干部法律宣教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