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医疗工作大会发言二则

时间:2022-07-28 10:00:00

导语:新农合医疗工作大会发言二则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农合医疗工作大会发言二则

这次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工作现场会,是在新农合制度全面覆盖后,行署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推动新农合制度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次关键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新农合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五年来我区新合试点工作经验,分析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达到相互交流、取

长补短、互相促进的目的。刚才,人民政府、地区卫生局、地区发改局、地区财政局、地区民政局、地区计生局的负责同志分别结合各自职能,就本部门本系统进一步做好新农合工作作了很好的交流,各自都有很好的做法和经验,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相互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看待我区新农合制度建设取得成绩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年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新农合制度,到年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总体要求。按照国家、省里的统一部署,年,我区开始在铜仁市启动试点工作;年,增加了玉屏县和万山特区2个试点;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年,全区实现了新农合的全面覆盖;今年,中央对新农合工作更加重视,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补助翻番,使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90元,参合农民达303.87万人,参合率达87.55%,总参合基金达2.73亿元,截至月底止,共兑现报偿资金12464.38万元,基金使用率达45.58%,受益群众达175.55万人次。五年多来,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积极稳妥地推进,实现了新农合从试点起步到全面覆盖的跨越。回顾总结几年来的工作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制度框架已经形成,管理运行日趋规范。开展新农合试点以来,我们研究和探索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医疗服务供需状况的政策措施、运行机制和监管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发展,注意完善制度、稳步推进,目前已经建立了符合我区农村实际的新农合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一是建立了政府组织领导、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经办机构运作、医疗机构服务、农民群众参与的新农合管理运行机制。二是建立了以家庭为单位、自愿缴费参加,以县(市、特区)为单位统筹,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三是形成了住院大病统筹+门诊家庭账户+单病种报偿和住院统筹+门诊统筹+单病种报偿相结合的补偿模式,建立了符合当前医疗消费水平的统筹补偿办法和医疗费用现场结算报销的补偿机制。四是建立了新农合基金封闭运行机制,专业审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县乡村三级有效衔接的经办体系。五是建立了以多方筹集资金资助五保户、特困户参合,以及大额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新农合救助制度。目前,新农合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的一个重要实现形式。

第二,提前三年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制度的社会基础不断扩大。国家要求贵州省年实现新农合的全面覆盖,我区于年将新农合制度覆盖到全省农村居民,比国家总体要求提前了三年。目前,全区参合农民已达到303.87万人,平均参合率达到87.55%。随着新农合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新农合制度不断深入人心,农民群众对参加新农合的担心和疑虑逐步消除,信心大大增强,特别是卫生保健意识、健康风险意识、互助共济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得到培育,为新农合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第三,筹资力度不断加大,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到年,当年筹集的新农合基金为1.4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5806.6万元,省级财政4064.6万元,地级财政870.9万元元,县级财政870.9万元,农民缴费2903.3万元。全区人均筹资标准由年的30元,提高到年的50元,再提高到今年的90元。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财力支持,为新农合健康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四,补偿水平逐步提高,参合农民得到实惠。从年到年,全区累计已有141.11余万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共补偿资金8602.2万元元。其中,住院补偿14.97万人次,补偿资金71.2万元元;门诊医疗补偿126.14万人次,补偿资金1500.9万元。由于新农合的推行,全区农民住院率由年的58.93%提高到年的83.94%,参合农民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得到提高。可以说,新农合在满足农民医疗需求,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保障农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农村医疗服务条件得到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随着新农合的全面推行,农村医疗服务工作量快速增长,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年到年,国家投资9580余万元,地方财政及自筹资金投资2420余万元,完成了12个县级医疗机构和147所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916万元,为77所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全区乡镇卫生院常规设备的配置将在今年基本完成。新农合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农村医疗服务条件的改善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

实践证明,新农合制度符合农村经济

发展水平,适应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服务需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行署向所有为全区新农合制度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新农合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一些地方担心基金透支,统筹补偿方案不尽科学合理,致使新农合基金节余过多,影响了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二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农村医疗设施条件还比较差,特别是缺乏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基本的医疗需求。三是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新农合全面覆盖和筹资标准提高以后,新农合经办管理机构承担的工作将更加繁重,加强能力建设的任务也更加紧迫。四是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还不够规范,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收费等问题在个别地方仍然存在,影响了新农合制度的实际效果。五是在新农合制度建设中,出现了新农合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如何衔接,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医疗如何保障等新情况、新问题。六是流出、流入务工人员的参合制度尚不够规范。这些问题和不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保证新农合健康、稳步发展。

二、五年多来新农合制度建设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过去的五年,我区新农合制度建设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

第一,始终注意提高农民群众的受益水平。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是新农合制度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新农合制度不断巩固发展的根本原因。五年多来,各地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在实施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规范统筹补偿方案,增加用药种类,完善诊疗项目,扩大报销范围,使参合农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防止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尽可能地降低农民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与贫困医疗救助制度相结合,努力解决农村五保户、贫困户等困难群体的参合和就医问题。各地根据实际及时完善补偿方案,合理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和报销比例。年,全区参合农民住院人均实际补偿费用达到678.元,人均补偿比年(512.58元)提高了32.29%。

第二,始终注意扩大新农合的受益面。解决大多数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是我们推进新农合全面覆盖的主要目的。五年多来,通过逐步扩大新农合制度的覆盖范围,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参合带来的好处。在重点补偿住院医药费用的同时,兼顾门诊医药费用的补偿。为了减轻参合农民患慢性病的医药费用负担,将部分慢性病门诊大额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范围。同时,把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住院分娩优先纳入统筹补助范围,给予定额补偿或免费分娩。这些利民措施,扩大了参合农民的受益面。

第三,始终注意方便农民群众就医看病。新农合不仅要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而且要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五年多来,各级政府坚持把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大力改善农村就医条件,真正使农民群众有地方看病。通过积极开展卫生支农工程,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真正使农民群众看得好病。为了简化报销程序,各地普遍实行了定点医疗机构现场结算报销制度,使参合农民出院时就能及时得到补偿。有的地方取消了县域内和相邻县域间的转诊手续,让参合农民就近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对参合农民外出务工期间发生的住院费用,按同级医疗机构补偿比例,及时予以核报。这些便民措施的实行,受到了参合农民的欢迎。

第四,始终注意加强新农合运行的监管。新农合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基金规模大,加强科学管理、确保规范运行十分重要。各地及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基金封闭运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新农合基金支出双印鉴制度,保证了新农合基金的安全。大部分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新农合公示制度,通过村务公开、政务公开、补偿费用公示等形式,增加新农合的透明度。建立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机制、费用控制预警机制、准入退出机制和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把民主监督同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增强了新农合的公信力。

第五,始终注意部门协同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五年多来,在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始终坚持部门配合,注重协调推进。各级卫生、财政、发展改革、民政、审计等部门,从完善财政补助办法、建立风险基金、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审计监督等方面,共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新农合的健康发展。

这些宝贵经验,是我们今后做好新农合工作的基本原则,必须继续坚持,并积极开拓创新,探索总结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实现新农合制度的全面覆盖只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今后的工作要求更高,特别是在完善制度、科学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解决。

三、立足新的起点,推动新农合制度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新农合制度建设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一方面,要进一步巩固新农合全面覆盖的成果,稳定并提高农民群众的参合率;另一方面,从今年开始,农民个人筹资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将翻一番,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自愿参合率达95%以上,必须进一步调整完善统筹补偿方案,切实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因此,2009年全区新农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完善补偿方案,强化监督管理,切实巩固提高。着重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第一,加强政策宣传工作,切实巩固全面覆盖的成果。新农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区虽然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务已经完成,工作可以放松。应该看到,参合率高并不能说明农民群众对新农合的认识完全到位,对政策完全理解,特别是随着新农合筹资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对新农合的期望也会更高,我们的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思想上有疑惑的问题、政策上不明白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引导农民正确认识新农合,积极参与新农合,支持拥护新农合。

第二,认真落实筹资政策,努力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从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对我区参合农民的补助,由去年的人均20元/人提高到40元/人,地方财政需要增加的部分已全部由省级财政承担,农民个人筹资仍是元/人,但年,农民个人筹资水平将从元/人提高到20元/人,农民不一定能够理解,从近期的筹资进度来看,参合率要达到95%尚有一定差距。各县要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做好相应的预算安排,进一步完善新农合补助资金拨付办法,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积极探索建立稳定可靠、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不断提高新农合的保障水平。

第三,完善统筹补偿方案,科学合理地使用基金。国家要求,随着新农合筹资水平的提高,要在大病统筹为主的同时,合理划出一部分新农合基金用于门诊统筹,不断扩大受益面。按照这一要求,从2009年起,全区要逐步开始实行统一的“住院统筹+门诊统筹”模式,力争到年,全区实行统一的“住院统筹+门诊统筹”模式,进一步完善“三统一管理”,即统一补偿方案,统一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统一门诊和住院统筹分配比例。要严格界定新农合基金补偿范围,特别是补助标准翻番以后,新增基金都要用于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要重点考虑提高补偿比例和水平。这里,我重点强调几个方面:一是适当提高封顶线和补偿比例,科学测算二次补偿,控制当年统筹基金结余,原则上不超过15%。对采用中医药服务的,要适当提高补偿比例,鼓励农民多选用中医药。为了确保新农合基金使用的公平性,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各地不要随意扩大药品目录和诊疗目录。二是适当增加门诊补偿,使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早就医、早诊治。有条件的地方,可规范开展健康体检,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对农民健康教育的宣传。三是提高县内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引导参合农民在当地就医看病,以减轻农民就医负担。对能够在县、乡、村就医的,应鼓励在当地就医;对到县以上和省外就医的,要加强引导,合理控制。四是参合农民外出务工期间发生的住院费用,应按同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核报。对参合农民外出务工相对集中的,要积极探索推行属地管理,确定相关农民工定点医疗机构,实行现场减免,方便外出务工农民就地就医。

第四,适应农民群众就医需求,努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近年来,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农村卫生条件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改善,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总体上仍然偏低,还不能适应农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把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摆在卫生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县、乡、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问题。对县级医疗机构,要重点解决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能力低下的问题,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配置,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对乡级医疗机构,要重点研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欠债问题和缺乏有资质的医务人员问题,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要千方百计帮助部分乡级医疗机构扭转负债经营的局面,要引导和招录高学历、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对村级医疗机构,要在加大村卫生室建设上下功夫,力争早日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二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要积极推进农村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探索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体现农村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对乡镇卫生院实行财政全额预算。要建立并实施定点医疗机构准入、退出和考核评估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对定点医疗机构出现的违规行为要及时纠正,严肃处理。今年,对确定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和专科定点医疗机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和工作要求,强化工作措施,严格医疗费用控制,切实降低参合农民的治病负担。三要继续开展城市卫生支农工作。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效果。认真落实地委、行署《决定》精神,配备数量足、素质高的县乡医务人员队伍。加强远程网上会诊工作,培训基层卫生人员骨干,提高农村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四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积极开展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第五,加强基金运行管理,切实提高新农合管理经办水平。新农合基金是参合农民的保命钱,保证新农合基金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切实加强管理,确保基金的使用效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随着新农合筹资水平的提高,基金规模越来越大,监管任务也越来越重。各县要认真落实基金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真正做到钱账分离、封闭运行。省、市、县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督,坚决杜绝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挤占、截留、挪用新农合基金。建立和实施新农合审计制度,把新农合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纳入当地审计部门的年度审计计划,定期开展专项审计,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要高度重视县乡两级经办机构建设,努力做到工作人员、工作场所、工作经费“三落实”。要加强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做到网络信息传输和网上监控,以信息化促进新农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六,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工作机制,是新农合顺利推进、平稳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各地要强化政府职责,将新农合制度建设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各级卫生部门要认真履行主管的职责,各级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审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地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

同志们,今年新农合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大家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按照地委、行署跨越式发展和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总体规划,更加扎实工作,奋力开拓创新,不断总结提高,全面推进新农合制度又好又快发展,为保护和增进广大农民健康水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