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应急管制工作会的发言
时间:2022-06-23 10:55:00
导语:在市政应急管制工作会的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年应急管理工作,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将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保”任务上,推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吉乾同志宣读了建国市长关于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批示,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杜平同志总结了年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印发了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和考核办法。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一案三制”建设为重点,不断健全三级领导组织体系,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监测预警能力,强化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先后积极处置和参与应对了“4.28”胶济铁路事件、汶川灾区抗震救灾、美国白蛾防治等工作,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应急管理工作与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照,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和全运会、园博会对公共安全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自然灾害方面,我市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干旱、洪涝、病虫害及山体滑坡等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4月19日,一场强降雨给群众生活造成许多不便。今年存在发生极端气候的可能,城市防汛、地质灾害、森林防火任务艰巨。二是事故灾难方面,今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繁多,事故预防与处置难度加大,安全生产存在隐患。三是公共卫生方面,重特大疫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有发生,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中市场秩序混乱、源头污染严重、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四是社会安全方面,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甚至上升为政治问题。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各种社会矛盾容易激化,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尤其是全运会、园博会9、10月份将在我市举办,这样高规格、大规模的盛会,对我们的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标准和要求。
突发事件对当今社会来讲,一是不可避免,二是不可忽视,三是不可懈怠。各级各部门要围绕落实“四保”中心任务,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充分认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履行职责,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增强宗旨意识。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应急管理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清肩负的神圣职责,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责无旁贷地果断决策指挥、协调调度、快速响应,及时采取措施,努力营造宜居宜业、安全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三是增强大局和紧迫意识。全运会、园博会的举办是我市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事关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和城市形象,当前两大盛会开幕的时间日益临近。为两大盛会的举办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共安全保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一旦突发事件发生,要不计代价、不讲条件、全力以赴,这是觉悟,是党性,一声号令、雷厉风行、令行禁止。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深化对应急管理工作规律的认识,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努力使应急管理工作达到一个新水平。
二、突出重点,切实增强应急管理处置能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焉荣竹书记今年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对加强应急管理提出重要意见,张建国市长在重要批示中提出明确要求,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通过了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和目标考核办法。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强系统性建设,改善薄弱环节,切实增强四种能力,推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一)增强应急预案管理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案是应急管理的基础,管不管用、实不实际是预案的生命线。一是完善预案体系。济南每个季度都有各自特点,春天保泉,夏天防雨,秋天防烟,冬天供暖,这是每一年、每一天的任务,当然还有很多不可预料的事件。要完善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应急预案,使各类预案共同构成一个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确保联动有力、协调一致,这就是流程设计。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预案制订和完善,使制订预案的过程成为排查安全隐患、普及应急知识、凝聚各方力量的过程,避免走形式、走过场。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特别是抓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能源、运输等重点部门,大型会展、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的预案制定。二是增强预案针对性。政府总体预案要注重原则指导,专项预案要注重专业应对,部门预案要注重职能发挥,基层单位预案要注重具体处置,重大活动预案要注重预防应对,增强可操作性。三是加强应急演练。重点部门、重点单位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演练,突出实战演练,突出日常培训,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协调联动处置的能力。
(二)增强应急预防控制能力。应急管理工作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控制”比“应急”更主动,“预防”比“施救”更关键,做到关口前移,防救结合,以防为主。一是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完善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点,扩大覆盖面,提高监测精度和自动化水平。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综合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情况,了解信息,看到苗头,分析各种数据。要扩展预警信息渠道,增强信息时效,提高监测预警能力。要结合市级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掌控各类重大危险源。继续完善广播、电视、报纸、通信、网络等媒体信息体系,建立预警信息快速机制,及时、准确、完整地向社会播报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二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重要防护目标、群体性事件高发地等社会安全隐患调查分析,建立各级各类风险隐患数据库和社会安全隐患数据库,为监测预警和隐患治理提供基础信息。三是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培训。把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培训体系,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等形式,有计划地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增强公众危机意识和避险常识。发挥各级政府、有关单位、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应急科普知识,推动应急管理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三)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应急管理要有手段,要有物质条件。一是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应急物资保障要有必要、要足够、要完好。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征用及紧急配送机制,科学规划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布局,改造和扩容重要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调整和补充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加强应急物资信息网络监控系统建设,建立配备合理、储备适量、管理有序、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二是加强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应急运输保障协调机制,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和队伍的紧急快速运输通道,补充完善重要公路交通枢纽的工程抢修装备,提高清障及交通线路修复能力。三是加强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充分利用通信网络资源,构建各级应急管理机构指挥调度通信网络,以专业应急通信为主、公用应急通信为支撑,形成快速搭建现场应急通信平台的能力。四是强化城乡建筑抗灾能力和避难场所建设。增强城乡建筑抗震、防火能力,加强城市新建工程抗震、防火管理和维护,加强城区和县乡驻地等人口稠密区域的应急避难场所、紧急疏散通道建设,拓展公共场所和人防工程的应急避难功能。五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完善骨干队伍、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应急救援体系,对现有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布局调整和装备更新,补充专业搜救装备、救援车辆、防护装备、通信设备、救护器材和培训设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我市布局建设空中紧急运输服务基地,切实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参与社会救援。研究制订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办法,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组织和培训。建立应急管理专家队伍,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建议。六是加快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尽快启动各级应急平台建设,确定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完成应急管理数据库、移动指挥系统、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积极推动全市应急信息资源整合,尽快实现国家、省、市、县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及各部门之间的链接。
(四)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科学处置是关键。一是快速反应。重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级各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第一时间组织应急处置队伍,实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有效控制事态,尽力减少损失。二是协调联动。规范应急处置流程,明确各方职责,形成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确保组织有力、反应快速、运转高效、临事不乱。三是加强应急管理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民间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民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配合政府做好防范处置工作。四是加强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强化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其发现危机征兆、满足公众信息需求、影响政府决策、塑造政府形象、引导公众情绪、动员群众战胜灾害等正面作用。要正确引导舆论,防止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及时消除可能引发的不良影响。
三、加强领导,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应急管理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涉及面广、协调性高、系统性强,需要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应对措施,加强领导,细化责任,形成合力,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是属地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行政领导机构,应急管理有关部门、单位是工作机构。要全面落实应急管理主体责任,实行应急管理工作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责任。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加强组织指挥,强化工作落实,不断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要健全机构、配齐人员、落实措施、保障必要的经费和物质条件。加强对应急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要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尽快完善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工作措施,完善工作制度,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并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二是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对城市对群众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加强对公共安全规律性、前瞻性、科学性的研究,预防工作越扎实越好,预案越完善越好,演练越贴近实战越好,保障越到位越好,处置越迅速越好,尽最大努力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将发生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用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效。
三是创新工作制度。要积极探索奖惩并重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建立完善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奖惩制度,对不按规定报送突发事件信息造成负面影响的,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对预防和处置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以考评促进全市工作上水平。完善日常值守制度和工作规范,及时掌握并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及相关社会动态,各级各部门的值班必须是在岗值班,漏岗是要问责的。要完善信息报告网络,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严禁迟报、漏报、瞒报信息,当然各级各部门不只要报告事件、灾害,还要报告为处置事件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要全面地报告。要鼓励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合作,进一步拓宽信息报送渠道。加强对值班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对突发事件信息的研判水平,提高信息报送时效和质量。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全力做好全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应急保障。要以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反恐怖袭击、道路交通安全、开闭幕式紧急疏散等为重点,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好演练,重点解决应急响应过程中的组织指挥、协同配合和应急准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编制的完备性、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流程的合理性,提高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指挥能力,确保万无一失。
同志们,应急管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希望大家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迎接全运会的胜利召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上一篇:运管所整治非法超限超载方案
- 下一篇:县第一次水利普查动员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