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知识培训会讲话

时间:2022-06-21 03:31:00

导语:副市长在知识培训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副市长在知识培训会讲话

同志们:

政府网站是一个地区在互联网上对外的主要窗口,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与管理,全面提升我市政府网站群社会公众服务水平,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政府网站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办好政府网站工作的重要意义

政府网站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以电子方式无偿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工具,是各级政府及部门在互联网上政务信息、提供在线服务、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办好政府网站,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及部门依法行政,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近两年来,我市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政府上网工程,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我市市乡两级政府及政府部门已建起网站群,政府网站在全方位宣传、促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扩大政务公开、提供网上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看,大多数党群部门和政府事业单位、双管单位还没有网站,市乡政府和政府部门网站建设管理水平不高,作用发挥不充分,还不能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各乡镇(办)、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省、市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的相关部署和要求,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进一步提高对政府网站重要意义的认识,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下势推进全市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全年政府网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牢固树立以社会和公众为中心的理念,着力突出政务特色,坚持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分级管理,努力把我市政府网站群建设成为政务公开的窗口和建设服务型政府、效能政府的平台。

(二)建设目标

一是加强全市政府网站建设与管理,国庆前,全面完成各乡镇(办)和政府部门子网站内容添加保障任务。二是加快政府网站建设步伐,实施“党群部门和政府事业单位有网站”工程、“双管单位有网站”工程和“村村有网页”工程,12月底以前,全面建成党群和事业单位子网站,基本建成双管单位网站和行政村网页。三是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2009年达到30%,“十一五”末达到50%以上。四是积极筹备市级机关及乡镇(办)协同办公网建设,搭建OA办公系统平台,为实施文件信息网上传输创造条件。

三、加强全市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的重点工作

第一,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网站体系

全市各乡镇(办)、政府各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府网站建设,严格按照"协同共建、资源共享,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强化服务、便民利民"的原则,统筹规划,加快建设进度,进一步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具体要求是:党群部门和政府事业单位、双管单位没有建立网站的,要采用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网设立网站(网页)或者采用子站模式建站。已建成网站乡镇(办)和政府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政府信息,搭建与公众互动交流平台,拓宽、畅通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着重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多种在线办事服务、公益性便民服务。乡镇政府网站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便利群众生产、生活为核心,及时当地贯彻国家农村政策的情况和村务公开信息,一村一品和农特产品信息,提供农技知识、致富信息、生活常识等便民服务。同时,市、乡政府和部门网站之间要积极主动地做好链接,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共建和整体联运,使全市政府网站体系更趋完善。

第二,进一步加大政务信息力度

全市各乡镇(办)、政府各工作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对经济社会活动和公众生产、生活的服务作用,按照"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政务公开要求,加大政务信息力度,确保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及时在政府网站公开。

一是要着力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全市各乡镇(办)、政府部门网站要及时更新本单位、本部门的概况、机构设置、负责人简介等信息,及时公开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人事任免和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新闻会等政务信息,及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实施情况。同时,要及时做好网页改版和栏目内容更新工作,保持网页内容丰富、面孔常新,切实改变网页栏目过少和一些栏目内容长期挂空的现象。

二是要突出政务特色,加强热点政务专题的组织工作。全市各乡镇(办)、各部门、各单位要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公众关注的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整合内部信息服务资源,努力增加政府网站原创性政务信息数量。办好“网上新闻”、“网上访谈”等新闻专题栏目,组织政务专题、政策法规解读等权威性信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好舆论引导和解疑释惑工作。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主动、及时地权威性政府信息,为妥善处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落实政务信息网上责任,市政府的新闻信息由市政府办负责,及时提供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政府各部门的新闻信息要第一时间在部门网站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同步。市政府部门向媒体披露的信息,要确保首先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同步。要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网上程序,及时准确地做好相关信息的组织工作。要抓紧做好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准备工作,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形式,依法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确保市政府门户网站于2009年12月底前开通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专栏。

三是要规范信息,健全完善网上信息公开制度。各乡镇(办)、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要求,主动及时向市政府门户网报送相关的办事规则和便民服务信息,认真编制完善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特别是加紧建立健全行政职能部门的信息公开目录,不仅要有部门职能、负责人介绍、内设机构、直属机构等基础性信息目录,还必须有部门文件、政务活动、规划计划、行业数据、行政许可、办事程序、办事时限、人事任免、统计公告、新闻、政府采购、招投标公告以及工作制度、办事纪律、监督投诉电话等核心服务信息目录。要制定信息分类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编辑、审核、、共享等操作规范和程序性制度,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第三,不断提高网上服务能力

为社会和公众服务是政府网站的核心服务功能。我们要树立以社会和公众为中心的理念,下大气力做好网上服务工作。

一是要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为起点,确保“十一五”末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办理。市监察局要充分发挥牵头组织作用,督促市政府各部门对本部门行政许可项目进行认真梳理,制订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年度分步实施规划,并及时通报各乡镇(办)、各部门实施情况。目前,我市政府网站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各乡镇(办)、各部门、各单位务必强化措施,切实抓好这项工作,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市信息办要在中国网主页显著位置公布办事项目的名称、依据、程序和要求,提供表格下载、业务咨询和办理指南,实现在线申请受理、状态查询和结果反馈。并要按照公众、企业等服务对象的需求,梳理业务流程,整合办事项目,积极探索推行"一点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反馈"、"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等在线办理模式。按照"网站受理、后台办理、网站反馈"的模式,通过办事指南和页面链接提供"一站式"服务入口,逐步建立网上办事大厅。

二是要以开展在线访谈为重点,加强政府机关与公众的网上互动交流。市信息办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严格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着眼于方便公众参与,做好总体规划,建立制度保障,加强栏目建设,畅通交流渠道,为公众参与互动交流创造条件。要在中国网上办好在线访谈、热点解答、网上咨询等栏目,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网上舆情热点,针对公众中存在的疑问、误解甚至谣传等,主动通过政府网站开展宣传和解疑释惑工作,加强舆论引导。要定期整理群众在书记信箱、市长信箱、公众监督信箱的留言和建议,并及时给予回复。要围绕政府重要决策和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开展网上调查、网上听证、网上评议等活动,确定调查专题,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析汇总,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提高民主决策水平。

三是要以旅游文化宣传为试点,提高便民生活的广泛性。为了宣传我市的旅游文化产业,市政府门户网上设立了旅游文化专栏,市旅游局、文体局、信息办要抓紧组织整理旅游文化信息,做到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增强栏目的可读性和可视性。为了提高政府网站便民生活的广泛性,市旅游局、文体局、商务办、信息办要相互协作,积极开发社会信息资源,认真搜集整理市内各大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娱乐场所资料信息进网站,让老百姓轻点鼠标就能迅速查到各大服务行业的电话、服务事项等信息,为老百姓的生活增添现代气息。市信息办要协调交警队、电力局、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等公共服务行业建设网络查寻系统,从网上为老百姓生活提供多方面快捷方便的服务,逐步把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网建成地区的“活词典”。

四是要以企业形象宣传为亮点,着力对外推介的优势和强势。市信息办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网首页醒目位置,以标语、图片、动画、按钮、视频等形式设立多个形象窗口,为企业展示形象、宣传名优品牌、招商信息创造了有利条件。市经发局、市招商局、市中小企业局要动员组织驻兴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市属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将各自的网站或网页链接到中国网上,借助政府网站平台自我推介。市信息办与各企业要彼此主动联系,精心策划,大胆创新,力争把地区的工业优势、强势及名优新特产品全面推向全国各地,为我市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